工业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366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业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织物上缝制钮扣眼的工业缝纫机,钮扣眼可以已经剪开或未剪开,该缝纫机包括一个用于在其中安放缝纫针的缝纫针夹持器,缝纫针夹持器通过一个臂与一装置相连接,该装置至少在工作期间使缝纫针夹持器大体沿着缝纫针运动方向的横向方向往复运动。
这种缝纫机在大规模地生产服装的缝纫车间或工厂应用广泛。当前的装置特别用于缝制

图1所示锁眼型钮扣眼。整个钮扣眼通过一个环绕周围的锯齿形缝线来完成。这不仅可改进外观,而且可防止被裁剪的织物在孔眼周围出现任何绽裂。可以在形成钮扣眼的位置对织物进行预先裁剪,在这种情况下,钮扣眼称作‘先裁剪’钮扣眼,否则,在预先缝制好缝线后进行裁剪,它形成所谓‘后裁剪’钮扣眼。两种情况分别如图2B和2A所示。两种形式的特征差别是两个被缝合的侧边之间的小的中间开口——所谓的‘剪距’——它必须考虑用于后续剪钮扣眼的剪刀空间。在‘先裁剪’钮扣眼的情况下,这种中间开口一般是没有的。如果需要的话,可沿着钮扣眼的边缘使用一种补充加强线。
根据使用的织物的形式或设计者或购买者的需要和愿望,对缝纫机进行调节以适合‘先裁剪’或‘后裁剪’钮扣眼的生产是必要的。对于第一种钮扣眼,必须先裁减织物,然后缝制钮扣眼,钮扣眼的内边缘采用缝线形式整齐地缝好。为此,需要更高的精确度,这又要求缝纫机中的任何间隙必须保持最小。由于随之而来的更高的生产成本,因此,这种钮扣眼通常只用于精美昂贵的服装,例如,风衣、运动服、Robes、和Pants。‘后裁剪’钮扣眼的特征是织物在钮扣眼中被剪形成窄的、或多或少绽裂的边缘并具有稍微较窄的缝合针缝,这种钮扣眼主要用于休闲服装,例如,牛仔服和茄克衫以及廉价服装。
在已知的这类装置中,需要严格培训技术人员以便在钮扣眼的每种形式之间转换缝纫机。正常操作缝纫机的人一般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即使对于上述技术人员来说,调节缝合针缝和钮扣眼形式的任何转换,例如‘先裁剪’到‘后裁剪’,需要精确地调节所需缝合针缝和剪距,并需花费15-30分钟的时间,在此期间缝纫机不能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装置,它能以快速简便的方式对缝合针缝和剪距进行调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两种钮扣眼样式之间提供一种简便的转换,以使操作缝纫机的人能进行转换而不需要外界帮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要提供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摆动装置,该摆动装置至少在工作期间导致臂的一个端部远离缝纫针夹持器以便大体沿着臂方向的横向方向往复移动;该臂带有一个凸轮,凸轮安放在一个可枢转地悬挂的第一机体的凹槽中,该凹槽以与臂的轴线成非垂直角度延伸;所述第一机体可调节地安装在与该机器的一个固定部分相连接的另一机体的一个凹槽中,所述另一机体的凹槽也以与臂的轴线成非垂直角度延伸。
随着臂端部的摆动运动,凸轮在第一机体的凹槽中也表现出往复运动。由于凹槽和臂的方向之间的角度偏离直角,导致臂的往复运动,该运动与前述的角度的余弦成正比例。由于携带针的针夹持器被迫随之运动,所以该运动对线的缝合针缝起作用。通过改变可枢转悬挂的第一机体相对于臂的方向的角度,从而改变其中槽相对于臂的方向的角度,可很容易地设定缝合针缝。通过使第一机体在所述另一机体的槽中滑动并从而或多或少地偏离臂,两条缝合线之间的剪距可以随需要进行调节。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机器特征在于,机体的铰接能力被考虑限制在预定的第一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更具体地说,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一机体在另一机体的凹槽中可调节,以便缝纫机在机体的第一极限位置时制出相当宽的缝合针缝,而在钮扣眼中没有空间或几乎没有空间;在第二极限位置时,制出较窄的缝合针缝,并且在钮扣眼中有一定间距。因此机器可以以极方便的方式在两种纽扣眼的制造模式之间转换,不需要额外的工具,不需要特殊的技术知识。通常操纵机器的人即可毫不费力地独自工作。
参照实施例和附图,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图1显示了能采用本发明的缝纫机缝制的所谓的锁眼型钮扣眼的一个实例;图2A和图2B分别显示了‘后裁剪’和‘先裁剪’型钮扣眼;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实施列中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该装置使缝纫针向前和向后运动;图4显示了图3中的部件处于组装在一起的状态;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详细图;以及图6显示了图5中的装置从相反方向看上去的分解图。
附图仅是示意性的,并且未按比例绘制。尤其是,为了清楚起见,图中有些尺寸被显著地放大了。在所有附图中,相同部件采用相同标号。
图1显示了能采用本发明的缝纫机缝制的所谓的锁眼型钮扣眼的一个实例。钮扣眼包括周边缝线2,它用于给包围的开口镶边。钮扣眼的一个端部呈现为圆形加宽部分3,一个装饰,例如一支花可以插入该加宽部分,并且该加宽部分使钮扣眼具有了特有的形状。
钮扣眼可以分别按照图2A和2B所示的两种普遍方式缝制。在第一种方式——所谓的‘后裁剪’型中,在缝合完成后,两排缝线21,22保持一定的相互间隔距离CS,钮扣眼在该距离中剪开。而且,这种类型的钮扣眼的缝合针缝SB比图2B中所示的第二种钮扣眼、通常称作‘先裁剪’钮扣眼的缝合针缝SB稍微窄些。在后种情况下,织物首先被裁剪,然后才缝钮扣眼。由于钮扣眼边缘任何可能的绽裂都被缝线所覆盖,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使用加强线,因此,按照这种方式缝制的钮扣眼更加美观。‘先裁剪’钮扣眼需要缝纫机有更高的精确度,因此,缝制后种钮扣眼一般成本较高,它通常缝制在精美昂贵的服装上。用于形成钮扣眼的特有的锯齿形缝线是通过缝纫针夹持器的摆动运动来完成的,缝纫针夹持器至少在工作期间携带着缝纫针。参看图3和4,缝纫针夹持器安放在从一个旋转部件20突出的叉形突出部件上,但为了清楚起见,将其从附图中省略。所述部件20在一个小角度范围内的摆动运动使得缝纫针夹持器沿着缝纫方向的横向方向来回地运动,以便获得特有的锯齿形缝线。部件20与在工作中使缝纫针夹持器进行所述来回运动的装置相接合。这些装置包括一个臂21,臂21以这样一种方式固定到缝纫针夹持器上它可被铰连接并且其另一端分散成叉头22。叉头22中安放着凸轮轴,由于凸轮轴是公知的,因此不必在附图中进一步显示,凸轮轴与叉头一起运行以使其端部沿着与臂的方向23相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
臂带有一个凸轮24,凸轮以或多或少的正合适方式安放在一个凹槽25中,凹槽25形成在与该装置的一个固定部分100连接的一个机体26中,参看图6。机体26中的凹槽25沿着一个与臂的方向23非垂直的角度延伸。端部22的前后运动使得臂沿着臂的方向23作摆动运动,摆动运动的幅度决定了最终的缝合针缝。这个幅度与凹槽25相对于臂21的所述角度的余弦成正比。因为机体如果以可绕着铰接轴27铰连接的方式被固定,凹槽的角度可以根据所需进行调节,以便缝线的宽度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调节。为此,机体26通过旋钮28可松动地安装,并且沿着箭头X方向进入孔29,参见图3、5和6。在特制的孔31中的六角螺栓30或其他装置限定了机体26铰接在相对的侧边的程度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
带有凹槽25的机体26又可调节地安装在另一机体33的凹槽32中。凹槽32也与臂的方向23成非垂直的角度。通过沿着图4中箭头Y所示方向用铰接件27轴向调节第一机体26,设定一个偏移并从而也设定钮扣眼中的间隔CS。第一机体26的极限位置和第一机体26在另一凹槽32中的高度分别可以通过六角螺栓30和另一螺栓34以及滑动孔35相互调节以便在一个极限位置,缝纫机可以产生相对宽的缝合针缝SB,它大大地超过任何间隔CS(以便制作‘后裁剪’钮扣眼),而在另一极限位置,一个稍微较窄的缝合针缝SB与一个足够宽的间隔CS一起用于制作‘后裁剪’钮扣眼。借助于旋钮28,缝纫机可以非常简便的方式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转换,从而便于使用者以非常顺利的方式改变钮扣眼样式。这些不需要另外的工具,也不需要维修技术人员。通常操作缝纫机的人可以独立地完成每件事情。
尽管只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进一步说明和描述,但显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相反,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补充,这一切都体现了本发明共同的创造方面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缝合针缝和剪距的这种调节可以沿着凸轮轴的长度以其它类似方式实现,例如,在靠近安放缝纫针夹持器的部件20的其相对端。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织物上缝制钮扣眼的工业缝纫机,钮扣眼可以已经剪开或未剪开,该缝纫机包括一个用于在其中安放缝纫针的缝纫针夹持器,缝纫针夹持器通过一个臂与一装置相连接,该装置至少在工作期间使缝纫针夹持器大体沿着缝纫针运动方向的横向方向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摆动装置,该摆动装置至少在工作期间导致臂的一个端部远离缝纫针夹持器以便大体沿着臂方向的横向方向往复移动;该臂带有一个凸轮,凸轮安放在一个可枢转地悬挂的第一机体的凹槽中,该凹槽以与臂的轴向成非垂直角度延伸;所述第一机体可调节地安装在与该机器的一个固定部分相连接的另一机体的一个凹槽中,所述另一机体的凹槽也以与臂的轴线成非垂直角度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臂在它朝向远离缝纫针夹持器的一端包括一个能与一个凸轮轴一起运行的叉头,凸轮轴至少在工作期间以这种方式被驱动使所述端部垂直于臂的方向往复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业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机体铰接的程度被限定在预先决定的第一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缝纫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机体以可调节的方式安装在另一机体的凹槽中,使得在第一机体的第一极限位置,缝纫机产生一个相对宽的缝合针缝并几乎没有剪距,而在第一机体的第二极限位置,缝纫机产生一个较小的缝合针缝和一个一定的剪距。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缝制钮扣眼(1)的工业缝纫机包括一个通过一臂(21)与一装置相连接的缝纫针夹持器(20),该装置确保缝纫针夹持器沿着垂直于缝纫针运动方向的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装置使得臂的一个端部(22)远离缝纫针夹持器而沿着臂方向(23)的方向往复移动。该臂带有一个以固定方式在第一机体(26)的凹槽(25)中滑动的凸轮(24),第一机体又可在与该装置的一个固定部分(100)相连接的另一机体(33)的一个凹糟(32)中滑动。由于第一和第二凹槽(25,32)以与臂方向成非垂直角度延伸,臂可以往复运动。运动幅度与凹槽角度的余弦成正比并最终决定针的缝合针缝,这个宽度通过可转动地悬挂的第一机体(26)很容易调节。通过在另一机体(33)的凹槽中滑动第一机体(26)可以调节剪距。
文档编号D05B3/00GK1244224SQ97199484
公开日2000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5日
发明者尼古劳斯·科斯马斯 申请人:伊莱特林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