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缝区带辅助线的造纸织物接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28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缝区带辅助线的造纸织物接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非环形机织物,该织物设计用于造纸机、纤维素或纸板制造机。该织物的每一端有大量线圈,以便形成使织物成环的接缝。
本领域技术人员业已知道,造纸机通常包括三段,这三段通常称作成形段、压榨段和干燥段。本发明可在造纸机的压榨段找到具体应用。
通常,压毡包括一衬底例如机织织物和一纸承载或纸支持层。往往,纸承载层是一附着在衬底上的均质无纺毛层。基底织物通常是环形机织织物。这样的环形织物通常被机织成没有接缝的无缝环圈或被机织成具有两个末端(通过接缝将两个末端接和起来)。接缝通常包括使用扣针穿过相互串套的接缝线圈将织物连接起来的针形接缝。
某些现有的接缝在接缝区使用线以增加该区域的毛层粘合力。然而,这些尝试通常不能在接缝区得到所需要的接触面积。因此需要一种接缝线圈结构来提供接缝区增加表面接触所需要的更好的毛层锚固和一种在纸面和机面之间更好的互联。
本发明涉及一种典型由纵向线系和横向线系机织而成的非环形造纸织物。在织物的每一末端由纵向线系的线形成大量接缝线圈。织物的每一端在各个接缝线圈和横向线系最末端线之间存在一接缝区。至少一根,但是优选两根辅助横向线在至少一个接缝区与纵向线系交织。辅助线可以以循环式样机织,该式样包括至少12根相邻纸面纵向线,至少一个机面交岔点和连续地与至少5根相邻纸面纵向线交织的部分。该连续交织部分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相同的次级循环。


图1表示本发明具有垂直加工方向辅助线的织物中纵向接缝线圈的一部分。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接缝线圈和辅助线的前视垂直剖面图。
图3说明了一根辅助线的一个完全组织式样。
图4说明了第二根辅助线的一个完全组织。
图5表示结合的图3和图4完全组织但没有如图2示出接缝线圈。
图6是结合了图1、2和5中组织式样的俯视图。
图7说明了第二个实施方式的完全组织。
图8是图7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9说明了本发明一个缝合的接缝。
图10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一根辅助线的完全组织。
图11说明了根据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第二根辅助线的完全组织。
图12表示结合的图10和图11完全组织。
图13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方式的一根辅助线的完全组织。
图14说明了根据第四个实施方式的第二根辅助线的完全组织。
图15表示结合的图13和图14的完全组织。
图16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五个实施方式的一根辅助线的完全组织。
图17说明了根据第五个实施方式的第二根辅助线的完全组织。
图18表示结合了图16和17的完全组织。
图19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六个实施方式的一根辅助线的完全组织。
图20说明了根据第六个实施方式的第二根辅助线的完全组织。
图21表示结合的图19和20的完全组织。
优选实施方式将参考的附图进行说明,其中,同样的数字标记始终代表同样的要素。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用辅助线交织的基底织物接缝线圈的一部分。该基底织物1包括一MD线10,12,14,16,18,20,22和24的顶层和一MD线11,13,15,17,19,21,23和25的底层。应该理解的是,顶层和底层基本上是连续的线,该线形成顶层和底层之间的接缝线圈35-1至35-8。通常,以虚线示出的CMD线2-5以给出的循环式样与顶层和底层MD线层交织形成织物的主体。该织物的主体没有成为本发明的部分。接缝区40存在于末端CMD线2和接缝线圈35-1至35-8之间。
现在参考图3、4和5。尽管用一根线可以得到某些有益效果,但是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两根线形成更均匀的纸表面。两根辅助CMD线50和51在接缝区40与MD线10-25的两层交织。辅助CMD线50优选在循环式样中交织通过MD线10-11之上,线12-13之间,线14和15之上,线对16-17,18-19之间,线20-21之下和线对22-23,24-25之间。
参考图4,第二根线51与线50成镜像交织。因此,CMD线51在一循环式样中交织通过线对10-11之间,线对12-13之下,线对14-15,16-17之间,线对18-19之上,线20和21之间,线对22-23之上,线24-25之间。
图5中可以看出,根据图3和图4交织的两根线得到一具有两个交岔点53和54的完全组织结构,这两个交岔点彼此间隔至少三根MD线。该图还说明,MD线16在两根辅助线50和51之上。由于该完全组织延伸过八对MD线而在机面MD层仅有一个交岔点并且该线可以在线16下移动,因此线50和51倾向于作为一根线。长过渡和间隔的交岔点的结果是线50和51彼此可以相对移动,结果得到的纸页侧MD和CMD完全组织表现为一平纹组织。图6说明了该结果,其中线移动导致表现为单线结构。
图7表示了类似于图5方式的第二个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CMD线55和56的完全组织浮过三根加工方向的线10,12和14,并浮过三根加工方向的线18,20和22。加工方向成对线之间的长过渡和每个完全组织中与机面MD线仅有一个交岔点也与前述相同。该实施方式的交岔点57和58彼此也间隔三根MD线,然而还是有两根MD线16和24浮过而不交织交岔点55和56的线。因此,线50和51彼此相对移动并得到一较大的成直线的纸页侧浮线。图8说明了线55和56以与图6所述相似的方式的移动。
图9说明了通过扣针连接的本发明织物的两端。织物每一端的辅助线55和56提供接缝区更好的毛层粘合所需要的增加的表面接触。
图10-12表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的织物在24根MD线10-33上循环。两根辅助线70和71在接缝区40与纵向线10-33的两层交织。辅助CMD线70在一完全组织中通过MD线10-11之间,MD线12-13之下,MD线对14-15,16-17之间,然后在过渡到MD线32-33之间之前与顶层MD线18,20,22,24,26,28,30交织成一平纹组织的连续部分。参考图11,第二辅助线71与线70交织成互补式样。辅助线71在过渡成MD线对16-17,18-19,20-21,22-23之间的中平面浮线之前与顶层线10,12,14交织成一平纹组织结构,通过MD线24-25之下,并过渡回线对26-27,28-29,30-31,32-33下面的中平面浮线。
从图12中可以看出,根据图10和11交织的两根辅助线得到一在顶层表现为平纹组织和具有两个交岔点73和74的完全组织结构,这两个交岔点彼此间隔至少三对MD线。其原因是纸面或机面纵向线之间过渡的七根相邻MD线的完全组织的连续部分80的辅助纵向线。由于完全组织延伸过12对MD线而在纸面MD线中仅有一个交叉和间隔的交岔点,因此辅助线可以互换并且线70和71倾向于在顶层的连续平纹组织中作为一根线。长过渡、交织样式和间隔的交岔点的存在,辅助线可以彼此相对移动,得到所需要的纸页侧组织式样,同时得到中平面浮线和长过渡。
图13-15表示了本发明第四个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根辅助线75交织通过MD线对10-11,12-13之间,MD线14-15之下,MD线对16-17,18-19,20-21之间,然后与顶层MD线24,26,28,30,32交织成一平纹完全组织。第二辅助线76与线75成镜面交织。如图15所示,线75和76在纸面得到一平纹组织式样,结合起来模拟中平面浮线的相对长的过渡和间隔五对MD线的交岔点77,78。这促进了线75,76之间的相对移动。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该实施方式产生了延伸过至少五根纸面或机面纵向线之间过渡的相邻纸面纵向线的完全组合的连续部分81。
图16-18表示第五个实施方式。辅助CMD线100在一完全组织中交织通过MD线10-11之间,MD线12-13之下,MD线对14-15,通过16-17之间,浮过MD线26-31和通过MD线32-33之间。参考图17,第二根辅助线101与线100交织成互补组织式样。辅助线101交织通过MD线10-15之上,MD线对16-17,18-19,20-21,22-23之间,MD线24-25之下,MD线对26-27,28-29,30-31,32-33之间。图17还说明,辅助线101在四对MD线16-17,18-19,20-21,22-23及26-27,28-29,30-31,32-33之间形成两个中平面浮线。
从图18中可以看出,根据图16和17交织的两根辅助线100,101在顶层得到一具有三上一下循环式样外观的一完全组织结构。两个交岔点103,104彼此间隔至少三对MD线。这产生了第二根辅助线101的长连续部分,这通常形成了与第一根辅助线100的长过渡互补的中平面浮线。由于该循环式样延伸过12对MD线而在机面MD层仅有一个交叉和间隔的交岔点,并且辅助线可以相对移动,因此线100和101倾向于在顶层作为连续的三上一下的组织式样中的一根线。再次参考图16和辅助线100,可以看出线100的完全组织包括三上一下的次级循环,该次级循环在式样中循环两次。该完全组织允许线101相对松的交叉而当线100,101根据图18结合时,能够使式样在整个顶层连续。
图19-21表示了本发明第六个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根辅助线105交织通过MD线对10-11,12-13之间,MD线14-15之下,MD线对16-17,18-19,20-21之间,然后与顶层MD线22,24,26,28,30,32成两上一下的次级循环式样的两次循环。
第二根辅助线106与线105成镜像交织。如图21所示,线105和106在纸面侧得到一两上一下的组织式样,结合起来在中平面模拟连续浮线的相对长的过渡和间隔五对MD线的交岔点107,108。这促进了线彼此之间的相对移动。如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该实施方式产生的完全组织包括在机面或纸面纵向线之间过渡的相邻纸面纵向线的次级循环的两次循环。
应该理解的是,毛层粘合力在纸页侧表面得到最大的改进,但是机面侧表面粘合力的某些改进来自于交岔点的存在和相对长的过渡。
辅助CMD线50,51,55,56,70,71,75,76,100,101以及105,106可以是复丝、短纤纱、编织、针织或双组分的。如果线是双组分,那么该双组分材料可以具有一更高熔点的芯层材料,外围包围一更低熔点的材料。这可以使外层熔融并在整理过程中不影响线的芯层结构的前提下粘合到毛层材料上。该线可以由选自聚酰胺、聚氨酯、聚酯、聚芳酰胺、聚酰亚胺、聚烯烃、聚醚酮、聚丙烯、PET、PBT、PTT、酚醛树脂和它们的共聚物的聚合树脂来制备。
权利要求
1.一种典型由纵向线系和横向线系机织而成的非环形造纸织物,该织物具有一纸面和一机面,在织物的每一端由纵向线系的线形成大量接缝线圈,由此在所述织物的每一端各个接缝线圈和所述横向线系的各一末端线之间形成一接缝区,该织物的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接缝区两根辅助横向线与纵向线系交织,两根辅助线的每一根以循环式样交织,该循环式样包括第一对纸面和机面线之间的第一过渡和第二对纸面和机面线之间的第二过渡,第一过渡定义了第一交岔点,第二过渡定义了第二交岔点,第一和第二交岔点横向上间隔至少三根顶层纵向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中交岔点横向上间隔至少五根项层纵向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中辅助线彼此相对移动,结果一根辅助线的一部分与另一根辅助线的一部分重叠。
4.一种典型由纵向线系和横向线系机织而成的非环形造纸织物,该织物具有一纸面和一机面,在织物的每一端由纵向线系的线形成大量接缝线圈,由此在所述织物的每一端各个接缝线圈和所述横向线系的各一末端线之间形成一接缝区,该织物的特征在于至少一根辅助横向线在至少一个接缝区与纵向线系以循环式样交织,该式样包括至少12根相邻纸面纵向线,至少一个机面交织点和连续地与至少五根相邻纸面纵向线交织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织物,其中连续地与至少五根相邻纸面纵向线交织的部分与那些线成平纹组织式样交织。
6.根据权利要求4的织物,其中连续地与至少五根相邻纸面纵向线交织的部分与那些线成两上一下的循环式样交织。
7.根据权利要求4的织物,其中连续地与至少五根相邻纸面纵向线交织的部分与那些线成三上一下的循环式样交织。
8.权利要求4的织物,特征还在于第二辅助横向线在至少一个接缝区与纵向线系以循环式样交织,该循环式样互补了第一辅助线,结果辅助线在纸面的合并组织式样是贯穿所述循环式样的连续式样。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织物,其中贯穿所述循环式样的连续纸面组织式样是一平纹组织式样。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织物,其中贯穿所述循环式样的连续纸面组织式样是两上一下的循环式样。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织物,其中贯穿所述循环式样的连续纸面组织式样是三上一下的循环式样。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织物,其中辅助线彼此相对移动,结果一根辅助线的一部分与另一根辅助线的一部分重叠。
13.一种典型由纵向线系和横向线系机织而成的非环形造纸织物,该织物具有一纸面和一机面,在织物的每一端由纵向线系的线形成大量接缝线圈,由此在所述织物的每一端各个接缝线圈和所述横向线系的各一末端线之间形成一接缝区,该织物的特征在于至少一根辅助横向线在至少一个接缝区以循环式样与纵向线系交织,该循环式样包括至少12根相邻纸面纵向线,至少一个机面交织点和连续地与至少六根相邻纸面纵向线交织的部分,并且包括至少两个相同的次级循环。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织物,其中每一个次级循环是一个两上一下的式样。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织物,其中每一个次级循环是一个三上一下的式样。
16.权利要求13的织物,特征还在于,第二根辅助横向线在至少一个接缝区以循环式样与纵向线系交织,该循环式样与第一辅助线互补,结果合并两根辅助线的纸面组织式样是一包括至少三个次级循环的连续组织。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织物,其中每一个次级循环是一个两上一下的式样。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织物,其中每一个次级循环是一个三上一下的式样。
19.根据权利要求16的织物,其中辅助线彼此相对移动,结果一根辅助线的一部分与另一根辅助线的一部分重叠。
20.一种制造造纸织物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纵向线系与横向线系交织得到一具有第一和第二末端以及一纸面和一机面的衬底织物;在织物的每一端由纵向线系的线形成大量接缝线圈并在所述织物的每一端各个接缝线圈和所述横向线系各一末端线之间确定一接缝区;和至少一根辅助横向线在至少一个接缝区以循环式样与纵向线系交织,该循环式样包括至少12根相邻纸面纵向线,至少一个机面交织点和与至少五根相邻纸面纵向线交织的连续部分。
21.权利要求20的方法,还包括步骤第二根辅助横向线在至少一个接缝区以循环式样与纵向线系交织,该式样互补了第一辅助线,结果合并的辅助线的纸面组织式样是一所述贯穿循环式样的连续式样。
全文摘要
一种典型由纵向线系(10-25)和横向线系(2-5)机织而成的非环形造纸用织物,并且在织物的每一端包括大量接缝线圈(35-1至35-8)。在织物的每一末端各个接缝线圈和纵向线系的末端线(2)之间存在一接缝区(40)。至少一根辅助横向线(50,51)在至少一个接缝区(40)中与纵向线系交织,以在接缝区中得到更好毛层粘合所需要的增加的表面接触。
文档编号D03D11/00GK1324420SQ99812379
公开日2001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31日
发明者塞缪尔·H·赫林 申请人:阿斯坦约翰逊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