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786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附件,特别涉及用于钢支柱连接的连接叉(SUPPORT PIN)。
目前建筑行业方兴未艾,用于此行业的各种设备及其附件举不胜举,但人们平时比较常用的要属一些普通的建筑用设备及其零部件,其中钢支柱(SUPPORT)是人们最常用的建筑用构件。钢支柱是建筑工地不可缺少的构件之一,搭建钢支柱盖高层建筑物是人们常见到的场景,调整钢支柱高度的方式有各种各样,其中,有通过用夹具或卡箍连接支撑物的不同位置来调整高度的方式,有通过用连接叉穿过粗细套管上的固定孔来调整高度的方式等,但这些调整钢支柱高度的方式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如上述采用夹具或卡箍及粗细套管的方式,其夹具或卡箍或连接叉不仅造价较高,而且其零部件也容易丢失,并且也不耐用;特别对于普遍使用的连接叉,由于其结构的不合理而使与金属棒体连接的金属丝容易折断,这样就容易造成了连接叉的丢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连接叉,用以克服现有连接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丢失、金属丝易折断或造价高的缺陷;同时又能保证使用连接叉连接的支撑构件稳定,且连接叉又易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金属棒体和金属丝,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棒体1的棒体内有一空腔2,空腔2的内部有一与其腔体相吻合并由尾端延伸到棒体外的金属丝3,金属丝3的前端经弯折并用金属箍5固定形成一个圆圈;金属棒体1的尾端有一圈凸起4;金属棒体1的前端成台型。
所述的金属是钢、铁、铝或铜等;金属棒体的外形可以是圆形或棱形等几何形状,而台型的外形则根据金属棒体的外形状而定。金属丝是通过对金属棒体进行冲压而被固定在金属棒体内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固定金属丝时的冲压点不在金属棒体的尾端部,而是稍微往里靠一点,所以在金属棒体的尾端形成一凸起,并由此使金属丝与金属棒体之间减少了摩擦,延长了连接叉的使用寿命;而金属棒体的前端稍微将其加工成台型,更容易使连接叉进出套管的固定孔,同时也防止了划伤手,易于使用,且产品价格低廉。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纵剖图。
1.金属棒体2.空腔3.金属丝4.凸起5.金属箍实施例在一直径为1厘米,长为10厘米的圆形钢棒的体内开有一长1.2厘米左右的空腔,空腔的内部有一与其腔体相吻合并由尾端延伸到棒体外25厘米长的钢丝,钢丝的前端经弯折并用钢箍固定形成一个圆圈;在金属棒体尾端靠里3毫米处对金属棒体进行冲压,将钢丝固定在钢棒体内,并由此在钢棒的尾端形成一圈凸起;而金属棒体的前端经冲压形成圆台型。使用时,将钢圈套在作为支撑物的钢管上,而钢棒可插入钢管上的固定孔。这样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叉即便于使用,又防止了在使用时的容易丢失。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叉,包括金属棒体和金属丝,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棒体(1)的棒体内有一空腔(2),空腔(2)的内部有一与其腔体相吻合并由尾端延伸到棒体外的金属丝(3),金属丝(3)的前端经弯折并用金属箍(5)固定形成一个圆圈;金属棒体(1)的尾端有一圈凸起(4);金属棒体(1)的前端成台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是钢、铁、铝或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棒体的外形是圆形或棱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附件,特别涉及用于钢支柱连接的连接叉。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棒体1的棒体内有一空腔2,空腔2的内部有一与其腔体相吻合并由尾端延伸到棒体外的金属丝3,金属丝3的前端经弯折并用金属箍5固定形成一个圆圈;金属棒体1的尾端有一圈凸起4;金属棒体1的前端成台型。由于在金属棒体的尾端有一凸起,所以使金属丝与金属棒体之间减少了摩擦,延长了连接叉的使用寿命,且产品价格低廉,易于使用。
文档编号E04B1/38GK2419289SQ0020988
公开日2001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5日
发明者朴祥培 申请人:朴祥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