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式活动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51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驱式活动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场,特别是涉及一种停车场的自驱机构。
目前现有的停车场,场内的每辆车均需一个出入口,故场内的大量空地都被用作车辆出入的通道。不然停放的车辆,便不能随意出入,而只能顺序出入。即停车靠里,当车辆驶出时,必须外车先行,此种方式显然不可行。而由于在大城市里,地价相当的昂贵,为此也有人设计出一种立体停车场,来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但此类立体停车场,均是靠电动机组来提供搬运车辆的动力,故结构相当的复杂,投资大,且需专人管理,停、取车辆的时间也较长,总之,存在着诸多不便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克服上述缺陷,使停车场地能发挥最大效能的自驱式活动停车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驱式活动停车场,主要是由停车位组成,其特点在于停车位可滑动地位于轨道上,停车位由前、后两块停车板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而成,停车板前块上设有对向、间隔的上、下斜坡,上斜坡的顶端设置有一可自由转动的转动轴,上、下斜坡间设有两高度与斜坡顶面持平,间距与车轮间距对应的摩擦轮,摩擦轮与停车板相连,摩擦轮的旁侧固定有一齿轮,齿轮与停车板下的齿带啮合,且齿轮外设有一限向器。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不难得出如下结论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合理,以较小的设备投资,即可使有限的停车场地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具推广价值。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个停车位前停车板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
图1,本自驱式活动停车场,主要是由停车位10组成,停车位10可滑动地位于轨道20上,各停车位10间通过连接链30连接而成,每停车位10由前、后两块停车板11、12通过轴承13活动连接而成。参见图2,停车板前块11上设有对向、间隔的上、下斜坡14、15,上斜坡14的顶端设置有一可自由转动的转动轴141,上、下斜坡14、15间设有两高度与斜坡顶面持平,间距与车轮间距对应的摩擦轮50,摩擦轮50与前停车板11相连,摩擦轮50的旁侧固定有一齿轮60,齿轮60与停车板下的齿带40啮合,且齿轮60外设有一限向器90。限向器90为一固定于停车板的底板,底板上带有一三角块,三角块与底板间设有弹簧,三角块的尖突部分位于齿轮的齿突与齿沟之间。其中,齿轮60通过一连接柱70与前停车板11的底部相连。而停车位10与轨道20间置有滑动轮80,使停车位10可滑动地位于轨道20上。
使用时,当车辆于出入口处驶上停车板,车辆的驱动轮(以前驱为例)搁于上斜坡与摩擦轮各顶端间的平面上,挂进倒档,由于摩擦轮可逆时针转动,且上斜坡有一转动轴,车辆驱动轮即带动摩擦轮转动,通过齿轮与齿带啮合地运动,停车板即可在轨道上运动。运动至出入口处为一空的停车板时,即可停止。(该空停车板供新进的其它车辆停放用)。然后换入前进档,驱动驱动轮下下斜坡,使之不与摩擦轮接触。当驶离停车场时,挂进倒档,倒上下斜坡与摩擦轮接触,用倒车档驱动停车板运动至出入口处,换入前进档,由于限向器的作用,摩擦轮不能反向转动,车辆即可顺利驶离。
权利要求1.一种自驱式活动停车场,主要是由停车位组成,其特征在于停车位可滑动地位于轨道上,停车位由前、后两块停车板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而成,停车板前块上设有对向、间隔的上、下斜坡,上斜坡的顶端设置有一可自由转动的转动轴,上、下斜坡间设有两高度与斜坡顶面持平,间距与车轮间距对应的摩擦轮,摩擦轮与停车板相连,摩擦轮的旁侧固定有一齿轮,齿轮与停车板下的齿带啮合,且齿轮外设有一限向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式活动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停车位与轨道间置有滑动轮。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式活动停车场,其特征在于限向器为一固定于停车板的底板,底板上带有一三角块,三角块与底板间设有弹簧,三角块的尖突部分位于齿轮的齿突与齿沟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驱式活动停车场。其特点在于:停车位可滑动地位于轨道上,停车位由前、后两块停车板组成,停车板前块上设有上、下斜坡,上、下斜坡间设有两高度与斜坡顶面持平,间距与车轮间距对应的摩擦轮,摩擦轮与停车板相连,摩擦轮的旁侧固定有一齿轮,齿轮与停车板下的齿带啮合,且齿轮外设有一限向器。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合理,以较小的设备投资,即可使有限的停车场地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具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E04H6/08GK2424261SQ0021604
公开日2001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6日
发明者王振杰 申请人:王振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