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工具式型钢包柱承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481阅读:17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物工具式型钢包柱承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工具式型钢包柱承台,属于建筑物迁移设备技术领域。
目前,建筑物迁移技术已行到广泛应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多种。例如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95223447.5(下称方案1)、95231206.9(下称方案2)、95231438.X(下称方案3)和93118856.3(下称方案4)四个技术方案。其中方案1是“高层大型建筑物整体搬迁装置”,包括行走装置、支撑装置、牵引装置,牵引装置由钢丝绳及千斤顶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由长方体形的上支架、调节机构及钢板组成,行走装置和支撑装置一般包括两套并行放置的上支架及其组件和下支架及其组件,并行的两个上支架和两个下支架的侧壁上分别固定有梯形体长条形钢块。方案2是“建筑物平行迁移装置”,其特征是由结构夹梁、上滑道、滚杆下滑道和滑道基座组成,结构夹梁通过拉紧螺栓、连接梁与建筑物结构件相连,使用时通过拉紧螺栓,连接梁把结构夹梁与建筑物结构件固定在一起,在切割建筑物结构件后,便可通过推动建筑物切口上部整体平行迁移建筑物。方案3是“一种建筑物整体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上设置由槽钢和钢板构成的下轨道,槽钢内填充砼,下轨道上安设管状滚杆,管内是填充体,滚杆的上方是上轨道,上轨道由数节槽钢、槽钢内的填充体、连接环、连接卡等组成,槽钢两侧均开设进料孔,连接环固接在每节槽钢的两端,每侧两个,相邻两节槽钢利用连接环和连接卡联接;……。方案4是“建筑物搬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原建筑物上增加底盘使得原建筑物和基础分离,在底盘下设置滚动支座,另设反力支座或活动反力支座,在需移到的新址上建造新基础,在基础和新基础之间以及滚动支座的下方设置移动轨道;底盘由托换梁组成,托换梁包含墙托换梁和柱托换梁,其中墙托换梁是指在原建筑物墙中分隔逐段挖孔并放入芯垫扎钢筋浇混凝土连接而成,柱托换梁是指先在原建筑物的柱子上钻孔,锚钢筋浇混凝土而制作的分担柱子压力的梁然后截断柱子后所组成;滚动支座是指在轨道梁上方、托换梁下方放上钢板,在该钢板上放置滚动体,然后再放上钢板并浇灌混凝土所组成;……。方案1存在的缺点是(1)起主要承重作用的支撑装置由上支架和调节机构组成,一方面由于上支架与调节机构没有连接成刚体,在平移过程中容易造成错位致使上支架不平整,从而导致被迁移建筑物开裂;另一方面,由于调节机构数量太多,很难将其调整成一个平面,而且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2)上支架不能用于支承柱子的负重,只适用于砖混结构的建筑物,不适用于以砼柱承重的框架结构建筑物。
方案2的缺点是(1)建筑物的重量全部由结构夹梁承载,而结构夹的刚强度有限,因此只适用于小型的框架结构建筑物。
(2)需要在结构夹梁与建筑构件之间浇灌水泥砂浆,不但延长了施工周期,而且造成部分材料不能重复使用,成本高。
方案3的缺点是没有设置包柱承台,只适用于砖混结构的建筑物(即砖墙承重的楼房,不适用于以砼柱承重的框架结构建筑物。
方案4的缺点是(1)设有设置包柱承台,只在原建筑物上增加底盘使得原建筑物与基础分离。底盘由墙托换梁和柱托换梁组成,其中墙托换梁和柱托换梁都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制作时间长,迁移完毕后需要拆除,不能重复使用,不但大大提高了工程的造价,而且延长了施工周期。
(2)所述的墙托换梁和柱托换梁很难处于一个平面上,而且这些钢筋混凝土式托换梁一旦成型,就难于改变,因此上轨道调平困难,容易造成所述轨道损坏和被迁移建筑物开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建筑物工具式型钢包柱承台,该包柱承台可使建筑物在同一平面中迁移,保证被迁移建筑物在迁移过程中不产生裂痕,适用于迁移任何结构、任何基础性质的建筑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一种建筑物工具式型钢包柱承台,其结构特点是由包围柱子的工具式钢构件连接而成,所述工具式钢构件在各柱子断口的上方形成包围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各包柱承台之间通过钢结构连接梁连接成平面刚体,该平面刚体可使被迁移建筑物与原基础分离。
型钢包柱承台由四块钢构件连接而成,所述四块钢构件在建筑物支承柱的待断位置的上方形成包围圈,该包围圈与支承柱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轴截面为倒三角形、下端紧贴柱子,所述间隙中填上具有高强聚合力的砂浆,各包柱承台之间通过钢结构连接梁固定连接成桁架刚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优点1.本实用新型利用旧砼与新填充物、新填充物与钢结构的界面抗剪力原理设计而成,其外观形状可是方形、圆形或多边形,新填充物可以是砼、砂浆或其他粘结剂,广泛适用于钢筋砼柱或剪力墙托换。
2.所用的钢构件和连接梁均为工具式钢构件,其使用性能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当,但由于本实用新型可在现场安装及拆卸,可同时进行多个工序的施工,操作工序简单,因此不但有效降低了施工的难度,而且缩短了施工周期。
3.所用的工具式钢构件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不像钢筋混凝土结构只能一次性使用,因此效降低成本。
4.减少施工噪音和余泥的排放,有利于环保。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俯视图。
图2是
图1中D-D剖示图。
图1、图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从
图1可知,本实施例由四块工具式钢构件1包围柱子而成,其中钢构件1-1较长、钢构件1-2较短,钢构件1-1、1-2沿柱子断口的上方形成一个包围圈,该包围圈与柱子之间留有间隙5,该间隙5内填充具有高强聚合力的砂浆6。从图2可知,所述间隙5的轴截面为倒三角形、下端紧贴柱子,所述间隙6中凝固的砂浆6的轴截面也呈倒三角形,各包柱承台2之间通过钢结构连接梁3固定连接成桁架刚体。
实际施工时,先将柱子的外表面凿毛、清洗干净,然后用型钢构件1-1、1-2在柱子断口上方适当位置将柱子包裹起来形成包围圈,该包围圈与柱子之间留有空隙6,构成型钢包柱承台2。各条柱子都设置一个相同结构的型钢包柱承台2,而且各包柱承台2均位于柱子断口的上方,将钢结构连接梁3焊接于钢构件1-1上从而将所有包柱承台2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刚强的平面桁架刚体。具体操作如下先在每个型钢包柱承台2上各安装两块钢板,然后将钢结构连接梁3焊接在钢板上并将其延长,构成水平面内的桁架。最后在所述间隙6中填上高强聚合物砂浆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利用具有高强聚合力的砂浆的粘结力让柱轴力通过剪力传送到钢构件1-1、1-2上,再利用钢构件1-1、1-2的抗弯、抗剪力来托换柱子的载荷,达到将建筑物与原基础分离的目的。
从图2可知,由于间隙6呈倒三角形,其内填充满具有高强聚合力的砂浆6,因此包柱承台2是利用高强聚合物砂浆的粘结力让柱轴力通过剪力传送到钢构件1-1、1-2上,只要钢构件1-1、1-2具有足够的抗弯抗剪能力,就能承载柱子传递来的建筑物载荷。众所周知,型钢的抗剪能力远远强于钢筋构件,其抗弯能力取决于型钢的刚度,只要所用的型钢结构合理、能够达到一定的厚度,其抗弯能力是能满足要求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足够的抗弯、抗剪能力以承载柱子传递的建筑物的荷载,其使用效果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当。由于所有的包柱承台2被钢结构连接梁3连接成包柱承台体系,即形成平面桁架刚体,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使被移建筑物与原基础分离。
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材料绝大部分都是工具式型钢构件,只在间隙6中使用了少量的高强度水泥砂浆,因此本实用新型可现场安装、拆卸,施工操作简单、方便。不但可同时进行多个工序的施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而且所使用的材料能重复使用,能有效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基础的框架结构的建筑物。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再在横向上焊上钢结构连接梁3,构成平面网状桁架刚体,即构成网状型钢包柱承台。其余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物工具式型钢包柱承台,其特征是由包围柱子的工具式钢构件(1)连接而成,所述工具式钢构件(1)在各柱子断口的上方形成包围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工具式型钢包柱承台,其特征是各包柱承台(2)之间通过钢结构连接梁(3)连接成平面刚体,该平面刚体可使被迁移建筑物与原基础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工具式型钢包柱承台,其特征是型钢包柱承台(2)由四块钢构件(1)连接而成,所述四块钢构件(1)在建筑物支承柱的待断位置的上方形成包围圈,该包围圈与支承柱之间留有间隙(5),该间隙(5)的轴截面为倒三角形、下端紧贴柱子,所述间隙(5)中填上具有高强聚合力的砂浆(6),各包柱承台(2)之间通过钢结构连接梁(3)固定连接成桁架刚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工具式型钢包柱承台,其结构特点是:由包围柱子的工具式钢构件1连接而成,所述工具式钢构件1在各柱子断口的上方形成包围圈,各包柱承台2之间通过钢结构连接梁3连接成平面刚体;该包围圈与支承柱之间留有间隙5,该间隙5的轴截面为倒三角形、下端紧贴柱子,所述间隙5中填上具有高强聚合力的砂浆6。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文档编号E04G23/00GK2440890SQ0023796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6日
发明者李国雄 申请人:广州市鲁班建筑防水补强专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