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隔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86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动隔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动隔墙,它特别适合知识密集型组织等。
这种办公系统,提出了主要以针对家具的“模件的统一化”和“自由选择化”为基础,可以总体构筑工作空间的系统,设想在集中办公区中有多种多样的工作模式,可以自由选择功能,即使在用途转换时也可以按照设想改装。
即,这种系统的构成着眼于功能性,对于工作模式的变化,通过改变家具的配置、自由的装拆,可以适宜地构筑独立的小组工作专用空间、个人工作专用空间等。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可以想象今后的工作型式是,个人和小组的非定型的作业增加,办公地点也从中央办公地点,向多样化的灵活的办公形态变化,即远程办公、移动式办公、家庭办公等,集中办公区也增加了交流区域和服务区域。此外,在特殊技术员和脑力工作的小组中,在1个开发过程中,以小组办公区为中心,职员的人数和行动频繁地重复聚散,小组形态随着作业的进行而连续变化。
作为适宜这种业务形态的作业环境,不只可以简单并容易进行工作空间的用途转换和按用户要求定制,而且可以对应从个人到集体的多种作业内容和人数,适宜地选择合适的空间,同时,在这些作业和场地的选择变化时,确保连接和移动的连续性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希望制作出用途和功能不同的区域之间模糊地连接,以及每个人都可以掌握小组整个工作流程,人和书籍的所在位置的环境。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多样性用途不同空间的功能,以配置半透明的遮挡空间、无缝隙(无接缝)的空间排列作为系统结构的主要目的,通过实现这样的系统,大幅度提高知识密集型组织的效率。
而且,提供一种活动隔墙,它对实现上述目的特别有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采用以下的方法。
即,本发明的活动隔墙,用于根据需要分割室内空间,其特征在于以规定的间隔把成对的格子状的构造体对置起来,把这些构造体连接起来构成隔墙。
如果这样构成,因为接点不明显,所以可以上下分割并且重量轻。此外,即使是设置窗等从后面改动时,也可以通过最小限度的更换或者拆卸完成。在不破坏作为该隔墙的墙壁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轻量化,此外,在组装、拆卸作业时,格子部分上可作为抓手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组装、拆卸的作业效率。因而,可以很好地适应现有的办公室布局的彻底变更等。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可以列举构造体的格子做成同一间距,相互位向相同相对配置的例子。
为了提高组装的方便性,希望构造体的格子,上下左右对称。
作为具体的结构,可以列举按照从两侧把框架夹住的方式将构造体相互连结在一起的结构。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构筑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概念图。
图2是展示与图1对应的传统构成的图。
图3把图1具体化的平面图。
图4是进一步把图3作为具体的设计展开的立体图。
图5是与图4对应的平面图。
图6是在同一实施方案中使用的板的立体图。
图7是展示在同一实施方案中的室内空间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8是展示在同一实施方案中的室内空间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是展示同一实施方案中的板的功能的立体图。
图10是在同一实施方案中挂装在板上的室内设备的立体图。
发明的实施方案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的室内空间构成设备的构成,用于支援专业人员和脑力工作的小组,例如,支援提案型的研究开发小组、设计小组等。
为了提高脑力工作小组的效能,支援独立型脑力工作者的个性化创造过程,在非定型的交流过程中,需要支援小组的创作过程。
这时,着眼这种工作型式是知识密集型的灵活的组织这一点,和应该重视小组效能这一点,考虑个人空间和共用空间的组合带来的影响,构成系统如下。
首先,作为应该形成的区域,考虑工作区域和共用区域。而后,如图1的构想图所示,把各工作区域a1-a6分成2个部分,配置成与共用区域b1-b3相邻,由此,可以把共用区域b1-b3,用作往来于工作区域a1-a3和工作区域a4-a6之间时的通路。例如,区域a2、a5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业务的小组工作区域GW,而区域a1、a3、a4、a6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业务的个人工作区域PW。此外,共用区域b1、b3是相互交流区域INT,共用区域b2是服务区域SV。而且,这些区域a1-a6、b1-b3,可以在相邻的共用区域间、相邻的工作区域间,以及相邻的共用区域和工作区域之间,分别直接往来。
图2是展示与之对比的传统系统的图,在业务区域c1,和共用区域c2、c3(c2是服务区域,c3是信息交流区域)之间,存在专用通路c4。
图1是概念图,与使区域间自然地连接起来,以叠合的圆圈表示的情况不同,图3为了进一步具体化图1的构想,明确了区域间的分割线PL所在位置。图3与图1对应,共用区域b1、b3是信息交流区域INT,共用区域b2是服务区域SV。此外,工作区域a2、a5是集体工作区域GW,工作区域a1、a3、a4、a6是个人工作区域PW。即,该设计具备6个工作区域a1-a6;3个共用区域b1-b3,串联配置共用区域b1-b3,在其两侧,串联配置工作区域a1-3、a4-a6。而且,明确地构想是,在相邻的共用区域之间、相邻的工作区域之间,以及,相邻的共用区域和工作区域之间,可以分别往来,并且为了实现使区域间自然联系起来的形态,使区域之间集中部分的分割线PL开放,从而在该部分上形成共用的出入口3。
图4、图5,是把图3展开成具体的设计的图。各区域a1-6、b1-b3,通过联结作为墙壁的隔板1、1x(活动隔墙)来划分,在用于规定这些区域a1-a6、b1-3的外周的隔板1x的内侧,没有专用通路,在用于规定该区域a1-a6、b1-b3的外周的隔板1x的外侧全部成为专用通路2。
这样把共用区域b1-b3灵活地作为通路使用是因为,以共用区域b1-b3为中心,确保在工作区域a1-a3和工作区域a4-a6之间走动时,或者在和外部之间来往时的行走线,把室内空间设置成,增加会面和发现机会的回游型,或者设置成允许停留的结构,引导相互自然的交流。
此外,在用于规定区域外周的隔板1x的内侧不设置专用通路是因为,在有效地作为共用区域b1-b3的通路的同时,把区域整体设置成没有浪费的,高效率的连续空间系统。此外,把周边全部作为专用通路2是因为,把专用通路2的内侧明确划分为1个小组区域等,可以有效地与其他的小组等之间区别和交流的缘故。
各区域a1-a6、b1-b3,通过T字或者十字交叉的隔板1,在和其他的区域a1-a6、b1-b3或者通路2之间设置边界,但在区域的角落部分处的隔板1不封闭。即,此开放的部分形成出入口3,经由此出入口3,可以直接来往于1个区域与相邻的或者处于对角位置上的另一区域。在本实施方案的情况下,最大可以直接往来于3个区域。这样的出入口3,在被分成矩形形状的区域时,可以适用于属于该区域的角落中的最大的4个角落。当然,在不需要的角落处不需要设置出入口。
如上所述在各区域的角落处上设置出入口3,这样就可以经由此出入口3而和其他区域直接往来,这是因为,由于有效地配置在适宜的步行距离内可以选择的区域,因此可以顺利并且迅速地来往于区域之间的缘故。而且,因此使得员工的聚散容易,可以实现支援适应作业的有选择的移动的“适宜工作空间”型的配置,和通过区域间无缝隙的环境的行动的连接以及移动的连续性。即,确保在小组工作中的行动的连接和移动的连续性,例如,员工在个人工作区域PW中集中精力工作后,因为会议和展示等,移动到集体工作区域GW等,根据需要,在出入相互交流区域INT之后,再次移动到个人工作区域PW并恢复到集中精力工作状态,即使在移动期间,由于在共用区域中偶尔遇见其他员工,因而可以实现沟通。这样支援员工的效果,在经由出入口3连接的其他区域的数越多的情况下越有效。
本实施方案,通过隔板1把各区域在纵横方向上分成矩阵形状,但其中,设置成各区域构成在纵横方向上集中一定功能的功能线的配置。
如果根据图5说明,则在纵横配置成矩阵形状的区域中,右侧纵向线LVR以及左侧纵向线LVL构成集中专用区域的专用线PL,正中的纵向线LVM构成集中共用区域的共用线GL,同时,上侧的横向线LHO以及下侧的横向线LHU构成工作线WL,正中的横向线LHM构成非作业线NWL(左右的区域是相互交流区域,正中的区域是服务区域),即,用这些区域,在办公空间中,形成个人工作区域(PW)a1、a3、a4、a6,小组办公区域(GW)a2、a5,相互交流区域(INT)b1、b3,服务区域(SV)b2。进而,相互交流区域(INT)b1、b3,在本实施方案的情况下,与其说是专用区域,不如说属于共用区域,其他区域,如果根据上述纵横功能线构成,则并不排除这种例外区域混合存在的区域配置。
具有这种办公空间体系的功能配置,即使对于只集中4个区域的最小单位也是有效的,在集中6个至6个以上的区域时,其功能更加显著。
采用这种矩阵配置系统是因为,能更容易掌握各区域的功能,在配置电和煤气、水等的基础设施时,可以高效率地配置每种功能的缘故。此外,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可以在适宜的步行距离内设置许多个可以选择的区域,从而能有效地实现支援对应工作的选择性移动的“适宜工作空间”型的配置。
在此,展示各区域的结构。例如,专用工作区域PW(图4、图5中的区域a1、a3、a4、a6,图6中的区域d1),每一坐席延展面积被设定为6-4平米左右,每一区域被设定成可以容纳5-8人左右,提供集中的知识工作场所。或者,当仅在此工作场所中进行工作的情况下,在该区域中还要确保来访者用的场所等。当然,该小组专用区域,也可以具有小组办公区域的功能。在该区域中,除了桌子等的作业面外,还配置一人大小的白板、透明板等。这些,最好设置成相互依赖程度低的自立型单元。作业面具备多种高度,可以与多个并列作业对应,在极其有效地使用空间的同时,实现可以同时进行多种作业的环境。
另一方面,共用工作区域GW(图4、图5中的区域a2、a5),按照可以容纳5-8个人的标准构成,提供进行讨论和会议的场所。在该区域中,除了与集体作业对应的桌子等的作业面外,还配置多组尺寸的白板和透明板等。作业面也和上述一样准备多个高度。
相互交流区域(图4、图5中的区域b1、b3),与工作区域相邻,是作为工作中休息时间内的聊天和放松的场所,提供咖啡等。该相互交流场所b1、b3、g1,也根据需要配置桌子等,可以准备作业面。
服务区域(图4、图5中的区域b2),除了复印角、邮件角、图书角等外,还配置检索设备等,各种服务所需要的用具和机器。
面积分配,在以往是以个人工作区域为主,小组工作区域为辅,但在本实施方案中,小组工作的比重增加,小组工作区域GW和相互交流区域INT的合计和个人工作区域PW大致相等,设置成这种比率是1个理想的形态。
进而如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案,在用作为墙板的隔板1包围的室内空间的出入口3的上方,设置引导构件4,其至少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上从隔板1突出,兼起到相互联结位于出入口3两侧的隔板1的作用。
设置这种引导构件4的理由是,如图7和图8所示,对于在区域内的人和步行在专用通路上的人,因为该引导构件成为表示在那里存在室内空间的出入口3的标志,所以通过行动的连接和移动的连续性,协作等很方便,确保高效率的作业性。尤其如图8所示,在墙面连续构成较长壁状的情况下,缺乏变化,有压抑感,但引导构件4增加了外观上的变化,还起到消除压抑感的效果。此外,引导构件4不单起到标志作用,还兼起到相互联结隔板1的联结构件的作用,在有效地避免隔板1单独矗立的现象的同时,还起到把该引导构件4稳固地固定在隔板1上的作用。进而,引导构件4,还可以灵活地用作隔板之间的配线通路。
作为具体的例子,图4以及图5所示的状态,是对于在相互正交配置的1对板1之间形成的出入口3,使用1/4圆弧或者环状的引导构件4,对于被形成在构成单一连续墙壁的一对隔板1之间的出入口3,使用1/2圆弧或者环形的引导构件4,对于被形成在集中成T字形的3个隔板1之间的出入口3,使用1/2圆弧或者环形的引导构件4,对于被形成在集中成十字形状的4个隔板1之间的出入口3,使用环形的引导构件4。
使用这种由环形或者部分环形组成的引导构件4是因为,型式新颖,可以有效地提高作为标志的功能,和作为点缀功能的缘故。
进而,在本实施方案中,引导构件4具备可以安装隔板1的一部分的功能,隔板1被设置在垂直面内,不通过形成环形或者部分环形的引导构件4的圆弧中心。图4、图5中的隔板1y、引导构件4y的关系相当于此。在引导构件4从隔板大大地向前推出的情况等下,可以通过柱子支撑引导构件4。
附加这种功能的原因是,不管隔板之间的距离是多大,都可以在环的适当部分上联结隔板,提高了板配置的自由度,从而可以设置成基本上不需要根据规定模式配置的构造。
可是,本实施方案,采用图6所示的格子形状的隔板,作为划分区域的隔板1。
具体地说,该隔板1,是把成对的格子形成的构造体11相对配置,中间夹着框架12隔着规定间隔S,在这种状态下隔着该框架12相互联结而成,在其中的构造体11的格子1a之间,设置成相同的间隔和相同的相位。即,对于框架来说,以夹着框架的状态嵌装格子。此外,本实施方案的构造体11在上下方向被分为3节,在把它安装在框架12上的状态下,作为整体形成1个构造体。材料使用例如碳纤维强化型的塑料等。
该隔板1,例如是以建筑物的柱子间距是3600mm的建筑模式为基准构成的,全部尺寸被设定为宽W900mm,高H(在图6中高度方向的一部分被省略)2100mm,格子在上下左右对称。此外,如果示例由棂包围而成的格子眼的节距,则宽度方向节距p1是100mm,高度方向节距p2是25mm。格子棂自身是一种厚度T4mm,宽度D20mm的平板形状。当然,根据目的、用途也可以适宜地设定这些值。
把隔板1做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从组装拆卸的观点看,不损害该隔板1作为墙壁的基本功能而可以使其重量轻,此外,在组装、拆卸时,该格子可作抓手,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组装、拆卸的作业效率,准确地安装。另外,把构造体分成上下3部分,是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性,此外也可以在安装过程中去掉它以改变其用途。
采用以这种格子形状的构造体11为主体构成的隔板1的结果,被隔板1隔开的一对空间相互间的格子的配置关系是,根据相对垂直面的视线角度,改变透视度。根据视角的变化,一方的格子间隙被另一方的格条所挡住,或者被其自身的格条所挡住,这样,透视度在与立面的法线方向上最大,在主面的反方向上最小,其间透视度随着视角(与法线的倾斜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另外,因为有了这样的构成,借助隔板而被隔开的室内空间之间通过格子间隙及内部空间而连通,声音和空气可以通过。
因而,可以形成这样的效果,即,对于在与某一室内空间相邻的室内空间内的人,或者步行在室内空间的侧面通路上的人,如图7和图8所示,可以隐约地看到内部状态,还可以隐约听到说话的内容等,集体工作的员工在哪里,在各室内空间内部在怎样工作等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大致掌握。这种对轮廓的观察功能,也可以通过隔板1的格子间距p1、p2如上述那样比较小地实现。当然,如果有意注意周边,则处于可以更明确地掌握人员所在位置和作业内容的环境。
特别是本实施方案,用隔板1包围各区域的四面,用它封闭成的室内空间,因为经由相邻的室内空间和通路等必然可以从四面掌握内部情况,所以室内空间的情况可以最高效率地传向周边。此外,与相邻的室内空间的里面进一步相邻的室内空间内状况逐渐模糊,但因为制作出可以大致掌握这种情况下的内部情况的状态,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确保各个员工在个人工作中需要的隐私的同时,还可以在更广的范围的掌握整个办公状况,可以共用工作的来龙去脉。
另一方面,隔板1,因为在主体内部具有空间S,所以可以把该空间S如图9所示作为配线Ca的收纳空间使用。在本实施方案中,构成隔板1的构造体11是格子形状,可以通过各格子眼,从板主体的均质位置向法线方向引出配线。所谓隔板主体,是指至少由构造体11以及框架12构成的部分。因而,在根据使用状态引出位置各不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发挥服务墙的功能,能容易并且可靠地满足员工的需求。特别是因为本实施方案的隔板1设置成相对的1对构造体11,所以无论正反面都可以引出配线,在隔板1的两侧形成室内空间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进而,隔板1的格子间隔如上述那样比较小,希望格子的棂条起到百叶窗的作用,内部的配线被模糊地隐蔽起来,可以不使其明显地暴露在外。
为了有效地实现上述配线功能,有效的方法是在框架部分等上设置适宜的配线通过口等,使得在相邻的隔板1、1之间,相互的配线收纳空间能够连续起来。
此外,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案的隔板1,因为在格子的棂条深度方向上存在空间,所以利用棂条,还可以在构造体11的均质位置上利用适宜的金属物品等,系挂室内用品B。这种构造,因为选择系挂位置的自由度非常高,因此可以有效地发挥作为服务墙的功能,能够可靠地满足员工在工作上的不均质的需求。因为构造体11成对地相对设置,所以无论正反面都可以在格子1a的棂条上系挂室内用品B,还可以有效地避免正反面悬挂的金属物品等相互干扰。作为系挂的形态,除了利用挂钩形的安装器具悬挂的构造外,还可以采用利用夹子形状的安装器具和夹钳形状的安装器具,嵌装在格子的棂条上的结构等适宜的构造。作为室内用品B,除了有如图9所示的白板那样的作业面外,还可以列举粘贴板、告示板、展示板、如具有布告等的显示功能的物品、盒、棚板、分发器、收纳棚等的收纳功能的物品,或者,插座盒、开关等。或者,当在隔板1上以T字形状正交地配置辅助板的情况下,这样的隔板1也可以成为室内用品B的对象。
如果可以把这样的物品悬挂在隔板的适宜位置上,则正式的告示和展示当然不成问题,并且在非正式阶段增加了提示想法和思考过程的机会,还起到了刺激、促进创作性工作的作用。特别是在室内设备需要电力的情况下,因为通过格子眼引出配线Ca,所以采用格子构造的效果成倍提高。
进而,在紧靠着上述隔板1的面板部分摆放的家具上,例如在如图10所示的板架和柜子等的收纳家具10上,有效的方法是设置和紧靠着该隔板1时被隐藏的系挂用的格子1a相同的相位、间距的格子10a。这是因为即使隔板1的格子1a被堵住,家具10的格子10a也可以弥补系挂功能的缘故。当然,这样的弥补功能,并不限于系挂功能,只要是隔板1的功能部分和家具的功能部分对应的部分,都可以弥补。这种结构,在功能部分分散在整个面上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可是,本实施方案的设备,不管建筑模式如何都允许使用各种物品等。在建筑模式中,在以柱网格为基础的情况下,有代表性的是3600mm和3200mm,通常隔板1所使用的规格对于前一标准来说,宽度大约是900mm,另外对于后一标准来说,宽度大约是800mm。此外,根据成为作业面的桌子、台的顶板、盒、人体和纸制品的模式,其宽度有400mm、800mm、900mm、1000mm、1200mm、1400mm、1600mm、1800mm等多种规格。今天的办公室由于有多种不同模式的家具混杂存在,所以例如如果在连接着900mm宽的隔板1的板面上摆放宽度800mm和1600mm的家具紧靠着隔板面,则在其间必然会产生未对齐、不自然的间隙。
与此相反,本实施方案允许隔板1和家具组合使用,隔板1以900mm的倍数的建筑模式为基准构成,家具根据多种人体以及纸制品的模式构成。
即使这样设置,因为隔板1是半透明的,其存在感不显著,所以即使如现有的具有完全遮光性的隔板那样,在隔板一端和家具一端之间,或者隔板之间的接缝和家具端的接缝之间产生间隙,由于其间隙的视认水平下降,其间隙不那么显著。即,本实施方案的隔板,允许与建筑模式自然的整合,可以高效率地提高家具的共用化和互换性。图9中的室内用品B和隔板1的关系如此,此外,图4中的柜R和隔板1r的关系也如此。而且,在产生间隙的情况下,可以有意把该间隙作为开关和消防器材等的配置场所使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的隔板的格子眼,如上所述被设定为宽度100mm,而该尺寸与以往大多数的隔板和家具等的模式是由100mm的倍数构成的现实对应。因此,在连接多块板、连接多个家具时,隔板和家具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差是100mm的倍数,通常可以把家具的另一端配置成和格子的棂条一致,其结果,可以有效地消除由于模式而差产生的不协调感。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但各部分的具体构成,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案。
例如,作为区域配置,也可以配置成用各工作区域包围在共用区域的周围,使得各工作区域可以分别往来于共用区域之间。
此外,通过适宜的构成,也可以具备在构成环形或者部分环形的引导构件4的有效安装范围内,安装通过圆弧中心的隔板1的功能,使该隔板1在通过圆弧中心的某一径向方向上的垂直面内。这是因为隔板1的安装位置可以自由设定的缘故。
进而,作为防止由于基准模式差引起的,在隔板和家具之间产生间隙的其他有效方法,是使隔板或者家具的一方,具有弥补其间隙的尺寸调整功能。
此外,改变透视度也是有效。为此,有效的方法是设置成,可以如百叶窗那样驱动格子的棂条,或者通过改变室内空间内的照明度,间接地调整。
如果家具也作成半透明,则可以提高局部文件的公开性,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办公室整体的连贯性。
进而,引导构件,在上面或者下面具有照明器具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在顶板或者地板上照出引导构件的形状,作为标志的效果更明显的缘故。
其他的构成,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有各种变形。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用上述说明的形态实施,起到以下的效果。
即,本发明的活动隔墙,用于根据需要分隔室内空间,通过使成对的格子形状的构造体隔着规定的间隔相对,相互连接这些构造体而构成。
因此,可以在不损害该隔墙作为墙壁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另外,在组装、拆卸作业时在该格子部分上要求扶手,可以有效地提高组装、拆卸的作业效率,由此可以灵活地对应大幅度的布局变更和频繁的布局变更等。
特别是在把构造体的格子做成同一间距,使相位相互对齐配置时,可以进一步提高作业性。
此外,如果将构造体的格子设置成在上下左右对称,则在组装时不会产生安装方位错误,即使随意地操作,也可以可靠地完成作业。
如果按照从两侧将框架夹住的方式使构造体相互连接,则不会损坏作为构造体的强度,确保在构造体之间的规定间隙,并可以有效地将该间隙作为配线空间等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动隔墙,它是根据需要分割室内空间的隔墙,其特征在于使成对的格子状的构造体隔开规定的间隔相对,相互连接这些构造体来构成隔墙。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隔墙,其中构造体的格子被制成相同的间隔,使相位相互一致地相对配置。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动隔墙,其中构造体的格子,在上下左右对称。
4.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活动隔墙,其中构造体之间按照从两侧将框架夹住的方式相互连接起来。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可以灵活地适应布局变更等的隔板。为了根据需要划分室内空间,制成隔板1,该隔板1通过使成对的格子形状的构造体11隔着规定的间隔相对,相互联结这些构造体11而构成。
文档编号E04C2/36GK1378809SQ0210856
公开日2002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30日
发明者岸本章弘, 野村文彦 申请人:国誉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