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板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99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间隔板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隔板壁,特别涉及一种用接合铰将面板接合在板壁上的间隔板壁。
背景技术
现时用于辨公室、商场、酒楼的间隔板壁不论有多高多大,通常都是一整块的设计。换句话说,间隔板壁是将两块面板一整块地分别固定在间隔板壁的金属壁框上而形成的。这种设计的最大缺点亦在这里,由于面板是一整块地固定在壁框上成为一整体,当间隔板壁的面板有一小部分给弄脏了或有小小破损,若要更换便要将整块间隔板壁更换,这样做既不环保,也很浪费金钱。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地更换部分面板的间隔板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间隔板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壁框,具有竖直的矩形形状,其包含两个水平的横框边和两个竖直的立框边,所述立框边具有一前侧面、一后侧面、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其内侧面上设有多个安装用螺丝孔;至少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立框边上的接合铰母铰,所述接合铰母铰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立框边的内侧面上;至少四个可拆卸地与所述至少两个接合母铰互相啮合的接合铰子铰;至少两个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壁框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的面板,所述每个面板的近侧边缘处设有所述至少两个子铰,其位置与固定在所述立框边上的所述接合铰母铰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间隔板壁的结构,由于可利用接合铰将一块一块的面板镶在板壁的金属壁框上。当有需要更换部分面板时,只要将那部分面板从接合铰卸下而与间隔板壁的壁框分开即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合铰母铰的前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接合铰母铰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接合铰子铰的前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5-5线的剖视图;图6是该接合铰子铰的侧视图;图7是该接合铰子铰的后视图;图8是接合铰母铰安装在壁框上的说明图;图9(A)-9(C)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合铰将面板安装在壁框上的流程说明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间隔板壁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间隔板壁的其中一个适于安装在壁框上的构件,即接合铰母铰1的结构。如图1所示,母铰1的中部有一条垂直的中轴柱11,中轴柱11的一面具有与壁框相连接的接合面12,中轴柱11的上下两端各有一安装孔13,中轴柱11的上下两端各有一对横柱14互相平行地向外横向伸出,横柱14具有一底面15,其与中轴柱11的壁框接合面12的距离为第一距离a,如图3所示。另外,在中轴柱11的中部位置,位于上、下两对横柱14之间,向左右各横向伸出一逐渐缩小的大致呈梯形的嵌接块16,嵌接块16具有接合底面17,其与中轴柱11的接合面12的距离为第二距离b。在嵌接块16的顶端弯折形成一勾头18,在嵌接块16的大致中心位置设有一通孔19。
其次,请参阅图4至图7,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间隔板壁的另一适于安装在面板上构件,即接合铰子铰2的结构,该子铰2有一条用于与面板相连接的接合板21,接合板21上设有2个安装孔20,在该接合板21的一端成一体形成有与该接合板21垂直相连的底板22,该底板22呈外向梯形,从接合板21向外伸延出去。该底板22的顶面23适于与母铰1的横柱14的底面15相接合,该底板的厚度为第一厚度c,与母铰中的横柱14的底面15距中轴柱11的接合面的第一距离a大致相等。该底板22上有两条向上凸起的挡边24,这对挡边24围起来的中央位置形成大致呈由接合板向外扩大的梯形的空间,在该空间内的底板位置有一高出的接合平台25,其适于与母铰1的嵌接块16的接合底面17相接合,该接合平台25的中部位置设有一螺纹孔26,该接合平台25的厚度为第二厚度d,与母铰1的嵌接块16的底面17至中轴柱11的接合面12的距离b大致相等。在接合平台25的邻接接合板21的位置折向下而形成一凹槽27,该凹槽27适于与母铰1的嵌接块16的勾头17相啮合。
下面参照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间隔板壁的壁框3与接合铰母铰1的安装作一简单说明。
图8示出了间隔板壁的壁框3,其具有竖直的矩形形状,包括两水平的横框边31和两根竖直的立框边32,该立框边具有前侧面33、后侧面34,内侧面35及外侧面36。立框边32的内侧面35上设有多个安装用螺丝孔37。至少两个接合铰母铰1分别安装在间隔板壁的壁框3的两根竖直的立框边32的内侧面35上,在图8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四个母铰1。将接合铰母铰1的中轴柱11的底面15从立框边32的内侧面35贴上去,然后使母铰1上的安装孔13与立框边32的内侧面35上的螺丝孔37对齐,再用螺丝38穿过母铰1的安装孔13后拧入立框边32的内侧面35上的螺丝孔37中,将母铰1固定在立框边32的内侧面35上。安装后,母铰1上的横柱14及嵌接块16便会从立框边32的内侧面35向前、后侧方向伸出。
下面参照图9(A)-9(C)对本实用新型的子铰2和母铰1将面板4安装在壁框3上的装配流程作一简单说明。图9(A)示出了已将子铰2的接合板21与面板4相连接,其方式是把接舍铰21的背面贴向面板4的平面41上,然后将两颗螺丝42穿过接合板21上的两个安装孔20,再拧进面板4的螺丝孔(未示)内。图9(B)示出了已固定在面板4上的子铰2和已固定在壁框3的立框边32上的母铰1的装嵌示意图。首先将子铰2插入母铰1与立框边32的内侧面35之间的缝隙中,由子铰2的接合平台25顶向母铰1的勾头18,使勾头18稍微向外弹性变形后继续插入。在图9(C)中,子铰2的接合平台25已经完全插进母铰1的嵌接块16的底面17内而与之相接,而嵌接块16的勾头18也沿着子铰2的接合平台25滑向凹槽27而互相啮合,阻止子铰2向后退出。这时,子铰2的挡边24也卡合在母铰1的大致成梯形的嵌接块16的外周,防止子铰2相对母铰1上下移动。
图10示出了扣合后的母铰1和子铰2,为了防止母铰1勾头15从子铰2的凹槽27内滑出来,只要再将螺丝43穿过母铰1上的嵌接块16上的通孔19后拧入子铰1上的设在接合平台25上的螺纹孔26后进行紧固即可。这样完成了间隔板壁的安装过程。如需拆卸面板4进行擦洗或更换,只需拧下螺丝43,并用力将子铰2从母铰1中拉出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间隔板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壁框,具有竖直的矩形形状,其包含两个水平的横框边和两个竖直的立框边,所述立框边具有一前侧面、一后侧面、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其内侧面上设有多个安装用螺丝孔;至少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立框边上的接合铰母铰,所述接合铰母铰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立框边的内侧面上;至少四个可拆卸地与所述至少两个接合母铰互相啮合的接合铰子铰;至少两个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壁框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的面板,所述每个面板的近侧边缘处设有所述至少两个子铰,其位置与固定在所述立框边上的所述接合铰母铰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板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铰母铰包括一垂直的轴柱,所述中轴柱具有一用于与所述壁框的立框边的内侧面相接触的接舍面,所述中轴柱的上下两端各有一安装孔;从所述中轴柱的上下端分别向外横向伸出的各一对横柱,所述横柱具有一底面,其与所述中轴柱的所述壁框接合面具有一第一距离;从所述中轴柱的中部位置分别向外横向伸出的逐渐缩小的大致呈梯形的嵌接块,所述嵌接块具有一接合底面,其与所述中轴柱的所述壁框接合面具有一第二距离,所述嵌接块的顶端弯折形成有一勾头,所述嵌接块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隔板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铰子铰包括一用于与所述面板相连接的接合板,所述接合板上设有两个安装孔;一在所述接合板一端成一体形成的垂直的底板,所述底板具有一定的第一厚度,所述底板上设有两条向上伸起的挡边,所述两条挡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与所述母铰的所述嵌接块的形状匹配的梯形形状,所述档板之间的空间的底板位置形成一高出的具有第二厚度的接合平台,所述接合平台的邻接所述接合板的位置处形成有一适于与所述母铰的所述勾头相啮合的凹槽,所述接合平台的中部位置设有一螺纹孔;所述子铰的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一厚度与所述母铰的所述横柱的底面的所述第一距离相等;所述子铰的所述接合平台的所述第二厚度与所述母铰的所述嵌接块的接合底面的所述第二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板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铰母铰为四个,所述接合铰子铰为八个,设置在所述面板的靠近四角处。
专利摘要一种可容易地更换部分面板的间隔板壁,它包括一壁框,具有竖直的矩形形状,其包含两个水平的横框边和两个竖直的立框边,所述立框边具有一前侧面、一后侧面、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其内侧面上设有多个安装用螺丝孔;至少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立框边上的接合铰母铰,所述接合铰母铰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立框边的内侧面上;至少四个可拆卸地与所述至少两个接合母铰互相啮合的接合铰子铰;至少两个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壁框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的面板,所述每个面板的近侧边缘处设有所述至少两个子铰,其位置与固定在所述立框边上的所述接合铰母铰的位置相对应。
文档编号E04B2/82GK2605329SQ0320228
公开日2004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9日
发明者严志明 申请人:科誉国际(亚洲)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