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形竹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075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波浪形竹地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地板表面结构的改进,属家庭用物品技术领域。
现有的竹地板品种较多,有一种竹地板是竹条胶合成竹片,竹片又重叠胶合成竹地板,其上层表面完全是平滑的光(平)面;另有一种竹皮复合地板,它至少有三层木片纵横交叉重叠粘合的木质复合地板,它的表面覆盖一层竹皮,并将两者粘合成一体,其表层竹皮自然是光滑平面;还有一种叫可折式竹地板,它是在每一小块竹地板的下层与可折叠的薄片粘合而成的。以上几种竹质地板的表面均为竹质材料制成,所以都具有竹材坚硬、光滑、耐磨及天然竹质纹理,克服了以往市场中单一的木质地板的缺陷,但随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这种竹地板表面光滑、无变化,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仍能保持竹质特点,又能克服竹质表面单调、无立体感的新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呈有高有低的柔和平滑曲线,使其具有立体感的竹质地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将设定的竹条胶合成竹片,再将竹片纵横交叉胶合叠成竹地板,其特征是竹地板的上侧面制成有高有低的柔和平滑曲线,这种平滑曲线或呈波浪形或周边呈无规则,且大小不一的浅盆形,或呈似轮状的浅槽。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除了保持竹质地板的坚硬、耐磨、光滑、自然纹理清晰、凉爽等特点外,其最大优点是本竹地板表面改变了传统竹地板表面单调缺点,在视觉上使其具有的立体效果。在行走时,仿佛踏在天然环境路面中有起伏感,并能刺激脚底相应穴位,具有保健意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C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1波浪形竹地板、2竹片、3凸起、4波峰、5波谷、6凹槽、7浅盆、8下侧面凹槽、9浅盆底、10竹地板平面11、轮纹状浅槽底。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请见图1、图2,它(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它由上、中、下的三层竹片(2)纵横相交叠合胶粘而成,竹地板的四侧设由凸起(3)与凹槽(6),竹地板的表面的纵向设定为波浪形,波峰(4)与波谷(5)之间的距离和波峰波谷高差可按用户要求设定,一般波谷距设定为2-8cm,波谷高低差设定为0.1-4mm,波峰与波谷之间为平滑柔和的曲线。波浪形的方向可按竹地板的纵向或横向设定。下侧面设由凹槽(8)整块竹地板的长度为600-2100mm,宽为70-300mm,厚度为8-22mm。
图3、4、5为本实用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它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个实施例的竹地板表面设大小不等,周边呈无规则的许多浅盘(7)图案。浅盆底(9)与竹地板平面(10)高差在0.1-4mm之间,本实施例具有雅致、活泼、自然美感。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它与上所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它的上侧面设由似轮状的浅槽,该浅槽底与平面也呈平滑曲线,高低差为0.1~4mm。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作地面铺设,还可用于墙面,天花板等处装饰。
权利要求1.一种波浪形竹地板,它是由竹条胶合成竹片,再将竹片纵横交叉胶合叠成竹地板,其特征是竹地板向上侧面制成有高有低的柔和平滑曲线,这种平滑曲线或呈波浪形或周边呈无规划,且大小不一的浅盆形,或呈似轮状的浅槽。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形竹地板,其特征是波浪形方向为竹地板的纵向或横向,波浪形的波峰与波谷高低差设为0.1-4mm,波峰与波谷的间距为2-8cm。
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波浪形竹地板,其特征是浅盆形的盆底(9)与竹地板平面高差设在0.1-4mm之间。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形竹地板,其特征是呈似轮状的浅槽高低差设在0.1-4mm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波浪形竹地板,它是竹片胶合叠成,其特征是竹地板的上侧面制成有高有低的柔和平滑曲线,这种平滑曲线或呈波浪形或周边呈无规则,且大小不一的浅盆形,或呈似轮状的浅槽。克服了原技术竹地板板面平滑单一缺点,本实用新型除了保留竹质地板的坚硬、耐磨、清晰的竹材纹理外,又使竹地板具有立体效果,增加了市场地板新品种。它不仅可作地板,还可作墙面、天花板等处装饰。
文档编号E04F13/10GK2703072SQ20042005884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7日
发明者刘健 申请人:刘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