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60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迅速、接合构造简单与制作品质容易控制、节省围束构件材料及轴力构件与围束构件组装简易的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请同时参阅图1与图2,其中图1显示以钢管混凝土为围束构材的习用十字形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图2A为图1沿A-A断面的剖面图,图2B为图1沿B-B断面的剖面图。习用的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是于方形钢管12内插通一断面为十字形的轴力构件11,方形钢管与轴力构件之间则以混凝土9或水泥砂浆充填。轴力构件由钢板112、113与114焊接组合而成,主要承受轴向载重;而混凝土与钢管则构成围束构件,用以围束轴力构件,防止轴力构件于受压时发生挫屈;此外,轴力构件表面并被覆一层滑动材料8,用以防止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
轴力构件的两端为接合部分,其四片翼板上具有数个螺栓孔7,由于围束构件并未延伸至端部,再加上端部设有数个螺栓孔,使轴力构件的断面积减小,为确保轴力构件能充分发挥其韧性并避免端部发生局部破坏,因此轴力构件端部采用断面较中间段断面为大的设计,由于轴力构件的端部断面较中间段的断面为大,故轴力构件端部附近与围束的混凝土间须预留压缩空间91,以防止混凝土受挤压而将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
根据多年来的研究显示,此种以钢管混凝土为围束构件的十字形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其轴向劲度高、迟滞行为与韧性极佳的力学特性,使其逐渐被应用于高楼结构的耐震与制震设计上。
如前所述,此种以钢管混凝土为围束构件的十字形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由于其轴力构件端部的断面形状与接合螺栓孔配置的影响,使此种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的两端与结构主体的接合方式必须以对接的方式接合,图3为这种十字形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安装于结构上的侧视图。因此,结构主体上与轴力构件接合的部分亦须同为十字形,除了要在图3中的接合隅板3加焊加劲板10外,还须搭配对接钢板6,才可完成对接的工作。
然而,这种对接的接合方式不仅每一支撑须搭配数量多达16片的对接钢板,而且结构主体上与轴力构件接合的部分亦须同为十字形,增加大量的接头焊接作业,亦使接合部分变得相当复杂拥挤;除此之外,在接合传递等量轴力的前提下,采用对接接合所需的螺栓数量将为采用搭接接合的两倍。如此一来,在安装此种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时,将会非常费工耗时,作业效率降低,品质亦不易控制。
有鉴于此,有人提出(一)插接式的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二)搭接组合式的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以下分别说明(一)插接式的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请参阅图4A、图4B与图5,图5为图4A沿C-C断面的剖面图,由两片平行配置的带状钢板13构成轴力构件,端部备有数个接合螺栓孔7,插通于一方钢管12与混凝土9构成的围束构件中,用以围束轴力构件,防止轴力构件于受压时发生挫屈;此外,两片平行配置的带状钢板表面并被覆一层滑动材料8,用以防止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
请同时参阅图6与图7,虽然这种插接式的韧性支撑减少了螺栓4的使用量与对接钢板的使用,但是这种插接式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的断面配置系由两片带状钢板13以固定的平行间距插通于一钢管12与混凝土9构成的围束构件中,使结构主体与其接合处的接合隅板3厚度必须迁就于此固定的平行间距,又于浇置混凝土时围束构件内两片带状钢板间的间距不易定位、亦不易控制其精密度,而且此种插接式接合的安装具有方向性,若两片带状钢板间的间距定位不良,且支撑的长度大于梁跨或柱高,必使安装的效率降低,甚至无法插接安装。
(二)搭接组合式的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请参阅,图8、图9A为图8沿A-A断面的剖面,图9B为图8沿B-B断面的剖面,与图10为习用的搭接组合式的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系由各自独立构成的一对轴力构件与一对围束构件,其中轴力构件为T形具有单对称性质断面的长条状构件,又轴力构件的端部断面较中间段断面为大,插通于围束构件内,并且与结构主体采用搭接的方式接合;围束构件包括有纯钢造的围束构件与习用的钢管混凝土构件等,以防止轴力构件于受压力时发生挫屈。
然而上述这种将轴力构件插通于围束构件,于设计此种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时,经常因端部构件设计需求较围束构件大以致于无法插通,因此围束构件需依造轴力构件端部断面设计围束构件的尺寸,除此之外在插通时不易施作经常造成滑动材料脱落,以致于围束构件材料及滑动材料的损耗。如此一来,损耗材料,制作不易,非常费工耗时,作业效率降低,品质亦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的问题的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开口状构件以连接构件组合成的一组围束构件;各自独立构成的一对轴力构件,具有单对称断面性质的长条状构件,其端部断面较中间段断面为大,轴力构件放置于两开口状构件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不仅保有习用搭接组合式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的优良力学性质,同时兼具有解决设计及施工问题、节省围束构件材料、施工安装迅速简便与制作品质容易控制等的特质;亦将习用十字形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与插接式韧性支撑及搭接组合式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接合复杂及轴力构件与围束构件组装繁琐、插通时造成围束构件材料损耗及、安装费时与精度不易控制等问题同时解决。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显示以钢管混凝土为围束构材的习用十字形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图2A为图1沿A-A的剖面图;图2B为图1沿B-B的剖面图;图3为习用的十字形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4A和图4B分别显示了现有的插接式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图5为图4A沿C-C的剖面图;图6为习用的插接式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7为图6中接合部分的纵断剖面图;图8A为习用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8B为习用的实施例的平面图;图9A为图8A沿A-A的剖面图;图9B为图8A沿B-B的剖面图;图10为习用的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11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1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2A为图11A沿A-A的剖面图;图12B为图11A沿B-B的剖面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示意图;图15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5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6A为图15A沿A-A的剖面图;图16B为图15A沿B-B的剖面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示意图;图19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9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0A为图19A沿A-A的剖面图;
图20B为图19A沿B-B的剖面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示意图;图2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3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4A为图23A沿A-A的剖面图;图24B为图23A沿B-B的剖面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26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6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7A为图26A沿A-A的剖面图;图27B为图26A沿B-B的剖面图;图2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29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9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0A为图29A沿A-A的剖面图;图30B为图29A沿B-B的剖面图;图3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32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2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3A为图32A沿A-A的剖面图;图33B为图32A沿B-B的剖面图;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35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5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6A为图35A沿A-A的剖面图;图36B为图35A沿B-B的剖面图;图3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38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8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9A为图38A沿A-A的剖面图;图39B为图38A沿B-B的剖面图;图4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柱;2梁;3接合隅板(gusset plate);4螺栓;5加劲钢板;6对接钢板(butt joint plate);7接合用螺栓孔;8滑动材料;9混凝土;91预留压缩空间;10接合加劲钢板;11十字形的轴力构件;112钢板;113钢板;114钢板;12方钢管;13带状钢板的轴力构件;14矩形钢管;15带状连结钢板;16轴力构件;161带状钢板;162长条状加劲钢板;18角铁;19C型槽钢;20ㄈ型槽钢;21曲型槽钢;22接合材料(硅胶、EPOXY、橡胶垫、胶结材、环亚树酯);23假固定钢板;24假固定钢板;25圆C型槽钢;26圆ㄈ型槽钢;27圆曲型槽钢;28菱C型槽钢;29菱ㄈ型槽钢;30菱曲型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1、图12、图13与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11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1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2A为图11A沿A-A的剖面图,12图B为图11A沿B-B的剖面图,图13为本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试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对轴力构件与一对C形围束构件,其中成对的轴力构件16分别是由一带状钢板161与162焊接组合而成T字形断面,各放置于由两个成对的C形槽钢19内,合并的C形槽钢与轴力构件间的空隙则以混凝土9或水泥沙浆填充,并以角铁18与螺栓4进行接合,对接处以接合材料22贴附以利围束构件密接,构成一组围束构件,用以围束轴力构件,避免轴力构件于受压时发生挫屈,同时轴力构件表面须被覆一层滑动材料8,用以防止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轴力构件的端部断面较中间段的断面为大,并焊有一延伸入合并C形槽钢内的长条状加劲钢板162,用以避免端部接合部分发生局部破坏;由于轴力构件的端部接合断面比中间段的断面大,故轴力构件端部与围束的混凝土间须预留压缩空间91,以防止混凝土受挤压而将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当成对的轴力构件与结构主体完成搭接后,两矩形钢管间须以角铁18与螺栓4进行连结,以维持围束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请同时参阅图15、图16、图17与图1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图15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5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6A为图15A沿A-A的剖面图,16图B为图15A沿B-B的剖面图,图17为本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试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包括一对轴力构件与一对ㄈ形围束构件,其中成对的轴力构件16分别是由一带状钢板161与162焊接组合而成T字形断面,各放置于由两个成对的ㄈ形槽钢20内,合并的ㄈ形槽钢与轴力构件间的空隙则以混凝土9或水泥沙浆填充,并以角铁18与螺栓4进行接合,对接处以接合材料22贴附以利围束构件密接,构成一组围束构件,用以围束轴力构件,避免轴力构件于受压时发生挫屈,同时轴力构件表面须被覆一层滑动材料8,用以防止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轴力构件的端部断面较中间段的断面为大,并焊有一延伸入合并ㄈ形槽钢内的长条状加劲钢板162,用以避免端部接合部分发生局部破坏;由于轴力构件的端部接合断面比中间段的断面大,故轴力构件端部与围束的混凝土间须预留压缩空间91,以防止混凝土受挤压而将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当成对的轴力构件与结构主体完成搭接后,两矩形钢管间须以角铁18与螺栓4进行连结,以维持围束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请同时参阅图19、图20、图21与图2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中图19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9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0A为图19A沿A-A的剖面图,20图B为图19A沿B-B的剖面图,图21为本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试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包括一对轴力构件与一对曲形围束构件,其中成对的轴力构件16分别是由一带状钢板161与162焊接组合而成T字形断面,各放置于由两个成对的曲形槽钢21内,合并的曲形槽钢与轴力构件间的空隙则以混凝土9或水泥沙浆填充,并以螺栓4进行接合,对接处以接合材料22贴附以利围束构件密接,构成一组围束构件,用以围束轴力构件,避免轴力构件于受压时发生挫屈,同时轴力构件表面须被覆一层滑动材料8,用以防止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轴力构件的端部断面较中间段的断面为大,并焊有一延伸入合并曲形槽钢内的长条状加劲钢板162,用以避免端部接合部分发生局部破坏;由于轴力构件的端部接合断面比中间段的断面大,故轴力构件端部与围束的混凝土间须预留压缩空间91,以防止混凝土受挤压而将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当成对的轴力构件与结构主体完成搭接后,两矩形钢管间须以螺栓4进行连结,以维持围束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请同时参阅图23、图24与图2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中图2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3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4A为图23A沿A-A的剖面图,24图B为图23A沿B-B的剖面图,图25为本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包括一对轴力构件与一对曲形围束构件,其中成对的轴力构件16分别是由一带状钢板161与162焊接组合而成T字形断面,各放置于由两个成对的曲形槽钢21内,合并的曲形槽钢与轴力构件间的空隙则以混凝土9或水泥沙浆填充,并以螺栓4进行接合,对接处以接合材料22贴附以利围束构件密接,构成一组围束构件,用以围束轴力构件,避免轴力构件于受压时发生挫屈,同时轴力构件表面须被覆一层滑动材料8,用以防止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轴力构件的端部断面较中间段的断面为大,并焊有一延伸入合并曲形槽钢内的长条状加劲钢板162,用以避免端部接合部分发生局部破坏;由于轴力构件的端部接合断面比中间段的断面大,故轴力构件端部与围束的混凝土间须预留压缩空间91,以防止混凝土受挤压而将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当成对的轴力构件与结构主体完成搭接之后,两矩形钢管间须以螺栓4进行连结,以维持围束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请同时参阅图26、图27与图2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中图26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6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7A为图26A沿A-A的剖面图,27图B为图26A沿B-B的剖面图,图28为本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包括一对轴力构件与一对曲形围束构件,其中成对的轴力构件16分别是由一带状钢板161与162焊接组合而成T字形断面,各放置于由两个成对的曲形槽钢21内,合并的曲形槽钢与轴力构件间的空隙则以混凝土9或水泥沙浆填充,并以螺栓4进行接合,对接处以接合材料22贴附以利围束构件密接,构成一组围束构件,用以围束轴力构件,避免轴力构件于受压时发生挫屈,同时轴力构件表面须被覆一层滑动材料8,用以防止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轴力构件的端部断面较中间段的断面为大,并焊有一延伸入合并曲形槽钢内的长条状加劲钢板162,用以避免端部接合部分发生局部破坏;由于轴力构件的端部接合断面比中间段的断面大,故轴力构件端部与围束的混凝土间须预留压缩空间91,以防止混凝土受挤压而将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当成对的轴力构件与结构主体完成搭接后,两矩形钢管间须以螺栓4进行连结,以维持围束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请同时参阅图29、图30与图3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其中图29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9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0A为图29A沿A-A的剖面图,30图B为图29A沿B-B的剖面图,图31为本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包括有一对轴力构件与一对曲形围束构件,其中成对的轴力构件16分别是由一带状钢板161与162焊接组合而成T字形断面,各放置于由两个成对的曲形槽钢21内,合并的曲形槽钢与轴力构件间的空隙则以混凝土9或水泥沙浆填充,并以螺栓4进行接合,对接处以接合材料22贴附以利围束构件密接,构成一组围束构件,用以围束轴力构件,避免轴力构件于受压时发生挫屈,同时轴力构件表面须被覆一层滑动材料8,用以防止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轴力构件的端部断面较中间段的断面为大,并焊有一延伸入合并曲形槽钢内的长条状加劲钢板162,用以避免端部接合部分发生局部破坏;由于轴力构件的端部接合断面比中间段的断面大,故轴力构件端部与围束的混凝土间须预留压缩空间91,以防止混凝土受挤压而将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当成对的轴力构件与结构主体完成搭接之后,两矩形钢管间须以螺栓4进行连结,以维持围束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请同时参阅图32、图33与图3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其中图32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2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3A为图32A沿A-A的剖面图,33图B为图32A沿B-B的剖面图,图34为本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包括一对轴力构件与一对曲形围束构件,其中成对的轴力构件16分别是由一带状钢板161与162焊接组合而成T字形断面,各放置于由两个成对的曲形槽钢21内,合并的曲形槽钢与轴力构件间的空隙则以混凝土9或水泥沙浆填充,并以螺栓4进行接合,对接处以接合材料22贴附以利围束构件密接,构成一组围束构件,用以围束轴力构件,避免轴力构件于受压时发生挫屈,同时轴力构件表面须被覆一层滑动材料8,用以防止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轴力构件的端部断面较中间段的断面为大,并焊有一延伸入合并曲形槽钢内的长条状加劲钢板162,用以避免端部接合部分发生局部破坏;由于轴力构件的端部接合断面比中间段的断面大,故轴力构件端部与围束的混凝土间须预留压缩空间91,以防止混凝土受挤压而将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当成对的轴力构件与结构主体完成搭接后,两矩形钢管间须以螺栓4进行连结,以维持围束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请同时参阅图35、图36与图3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其中图35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5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6A为图35A沿A-A的剖面图,36图B为图35A沿B-B的剖面图,图37为本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包括一对轴力构件与一对曲形围束构件,其中成对的轴力构件16分别是由一带状钢板161与162焊接组合而成T字形断面,各放置于由两个成对的曲形槽钢21内,合并的曲形槽钢与轴力构件间的空隙则以混凝土9或水泥沙浆填充,并以螺栓4进行接合,对接处以接合材料22贴附以利围束构件密接,构成一组围束构件,用以围束轴力构件,避免轴力构件于受压时发生挫屈,同时轴力构件表面须被覆一层滑动材料8,用以防止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轴力构件的端部断面较中间段的断面为大,并焊有一延伸入合并曲形槽钢内的长条状加劲钢板162,用以避免端部接合部分发生局部破坏;由于轴力构件的端部接合断面比中间段的断面大,故轴力构件端部与围束的混凝土间须预留压缩空间91,以防止混凝土受挤压而将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当成对的轴力构件与结构主体完成搭接之后,两矩形钢管间须以螺栓4进行连结,以维持围束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请同时参阅图38、图39与图4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其中图38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8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9A为图38A沿A-A的剖面图,39图B为图38A沿B-B的剖面图,图40为本实施例安装于构架上的立面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包括一对轴力构件与一对曲形围束构件,其中成对的轴力构件16分别是由一带状钢板161与162焊接组合而成T字形断面,各放置于由两个成对的曲形槽钢21内,合并的曲形槽钢与轴力构件间的空隙则以混凝土9或水泥沙浆填充,并以螺栓4进行接合,对接处以接合材料22贴附以利围束构件密接,构成一组围束构件,用以围束轴力构件,避免轴力构件于受压时发生挫屈,同时轴力构件表面须被覆一层滑动材料8,用以防止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轴力构件的端部断面较中间段的断面为大,并焊有一延伸入合并曲形槽钢内的长条状加劲钢板162,用以避免端部接合部分发生局部破坏;由于轴力构件的端部接合断面比中间段的断面大,故轴力构件端部与围束的混凝土间须预留压缩空间91,以防止混凝土受挤压而将轴力传递至围束构件。当成对的轴力构件与结构主体完成搭接之后,两矩形钢管间须以螺栓4进行连结,以维持围束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不仅保有习用搭接组合式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的优良力学性质,同时兼具有解决设计及施工问题、节省围束构件材料、施工安装迅速简便与制作品质容易控制等的特质;亦将习用十字形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与插接式韧性支撑及搭接组合式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接合复杂及轴力构件与围束构件组装繁琐、插通时造成围束构件材料损耗及、安装费时与精度不易控制等问题同时解决。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进行了说明,但是所述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记熟练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
权利要求1.一种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开口状构件以连接构件组合成的一组围束构件;各自独立构成的一对轴力构件,具有单对称断面性质的长条状构件,其端部断面较中间段断面为大,轴力构件放置于两开口状构件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开口状构件为两开口型槽钢、半圆管、角钢、混凝土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为连接两开口状构件的角铁、螺栓、钢板之一,并直接以焊接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围束构件为纯钢造,包括双C、曲型槽钢之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包括有各自独立构成的一对轴力构件与双开口形围束构件,其中轴力构件为T形具有单对称性质断面的长条状构件,又轴力构件的端部断面较中间段断面为大,各放置于双开口形围束构件内,并且与结构主体采用搭接的方式接合;围束构件包括有纯钢造的双C、ㄈ、曲形围束构件与习用的混凝土构件及接合材料等,以防止轴力构件于受压力时发生挫屈。
文档编号E04B1/30GK2778920SQ20042012253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1日
发明者郑兆宏, 周仁财, 栗正暐 申请人:郑兆宏, 周仁财, 栗正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