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用包子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418阅读:8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程用包子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用的包子石尤指一种制造极为简洁,使用极为方便,适用范围目前一般适于河堤、江堤、湖堤、海堤及其坝、垛、护岸、护坡及路基工程建筑用石。
背景技术
一般建构江堤、河堤甚或填海造陆等工程时,沿岸除了布有消波块外,该堤的四周乃均是铺盖大大小小的石块作为堤心,致使建构的工程更具稳固性与安全性;在较为松软的地质处欲建构运输系统时,其路基的建构亦大抵是铺设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石块,使行稳固作用;不可否认,是种直接覆设石块作为堤心与厚实路基的方式,确实可致建构工程的强度达到预期所需之目标,且是目前建构河堤、河堤甚或填海造陆、铺设路基等工程运用最为普遍的方式,然而,该等以石块做为堤心与路基的方式,固然极具效能,但其等却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尤其,为图方便与牟利,更有甚者在非采矿区大量盗采石,进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甚而危及区域安全。在建构各项大型工程时,在不影响工程品质的前提下,如何使石块的使用量有效减少,实是当今极欲重视与思索的课题。专利号为CN97228569.5专利名称为一种工程用的堤心石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工程用的堤心石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一预铸成设定尺寸的钢筋混凝上箱涵,在箱涵口的四周是以埋设状环置有一外露的胶质止水带,在箱涵内是充填有历经分类、搅拌、高压压缩呈高密度及再破碎呈颗粒状,以及再藉由固化剂动固结合成一体状的废弃物,而在固化后的废弃物表面箱涵口位置,另覆有钢筋混凝土盖,且止水带是衔设密接于相互之间。由于这种工程用的堤心石结构覆有钢筋混凝土盖,在用于江河湖海的堤坝这种恶劣环境下,容易开盖或者破碎,箱涵内充填的历经分类、搅拌、高压压缩呈高密度及再破碎呈颗粒状,以及再藉由固化剂动固结合成一体状的废弃物就要外泻,污染江河湖海。
为了有效减少河堤、江堤、湖堤、海堤与路基工程建筑用石块的使用量,降低工程成本,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用的包子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工程用的包子石,由混凝土构成,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是整体外壳,壳内充满沙和/或石。
上述混凝土整体外壳是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
上述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填充有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面相配合的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
上述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固为一体。
上述工程用的包子石的外形是正四面体。
上述工程用的包子石的外形是长方体。
上述工程用的包子石的外形是长方体。
上述工程用的包子石的外形是锥六面体上述工程用的包子石的外形是六棱柱体。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安装壳体模具,b向壳体模具内浇注混凝土,c固化后脱内模,d向壳内填充满沙和/或石,e向壳体外模内填充满的沙和/或石上浇注混凝土,f同化后脱外模。
制备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1、捆扎壳体钢筋网,2、在钢筋网处安装壳体模具,3、钢筋网上部留出连接头,4、向壳体内浇注钢筋混凝土,5、固化后脱内模,6、向壳内填充满沙和/或石,7、将钢筋网上部留出的连接头捆扎成钢筋网,并浇注钢筋混凝土,8、固化后脱外模。
制备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可以预制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面相配合的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在上述步骤5后将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置入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其它步骤相同。
制备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还可以在上述步骤1的过程中,将整体框架钢筋网与壳体钢筋网捆扎为一体,其它步骤相同。
制备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还可以在上述步骤3的过程中,将壳体与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连接处留出框架钢筋网连接头,上述步骤5后,在壳体内捆扎框架钢筋网,向壳内填充部分沙和/或石,在沙和/或石中留出框架空间,向空间内浇注钢筋混凝土,依次反复,在沙和/或石中浇注完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并填充满沙和/或石,其它步骤相同。
本发明由于用沙和/或石替代天然石,降低了运输成本,每立方米成本仅30块。况且,体积越大,耗材越少,成本越低;如果,每块重100公斤,每方成本约在90元左右。每年可以在非汛期期间进行加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能够有力把握料物供应的主动权,同时解决了环境保护与石料采运的矛盾。


图1是正四面体包子石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内含框架的长方体包子石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内含框架正五棱锥体包子石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内含框架正六面柱体包子石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正四面体包子石,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1,外壳1内充满沙和/或石2。如图2是内含框架的长方体包子石,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3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1固为一体(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1可以填充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1面相配合的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3),2是充满的沙和/或石。如图3是内含框架的正五棱锥体包子石,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3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1固为一体(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1可以填充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1面相配合的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3),2是充满的沙和/或石。如图4是内含框架正六面柱体包子石,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3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1固为一体(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1可以填充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1面相配合的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3),2是充满的沙和/或石。如果包子石不太大,可以不要钢筋。
制备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捆扎壳体钢筋网,2、在钢筋网处安装壳体模具,3钢筋网上部留出连接头,4向壳体内浇注钢筋混凝土,5固化后脱内模,6向壳内填充满沙和/或石,7将钢筋网上部留出的连接头捆扎成钢筋网,并浇注钢筋混凝土,8固化后脱外模。
制备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可以预制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面相配合的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在上述步骤5后将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置入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其它步骤相同。
制备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还可以在上述步骤1的过程中,将整体框架钢筋网与壳体钢筋网捆扎为一体,其它步骤相同。
制备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还可以在上述步骤3的过程中,将壳体与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连接处留出框架钢筋网连接头,上述步骤5后,在壳体内捆扎框架钢筋网,向壳内填充部分沙和/或石,在沙和/或石中留出框架空间,该空间可以用纸板作为模板,向空间内浇注钢筋混凝土,作为模板的纸板固化在钢筋混凝土中,依次反复,在沙和/或石中浇注完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并填充满沙和/或石,其它步骤相同。以上方法中,如果包子石不太大,可以省略捆扎钢筋网的步骤。
权利要求
1.工程用的包子石,由混凝土构成,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是整体外壳,壳内充满沙和/或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用的包子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整体外壳是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用的包子石,其特征在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填充有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面相配合的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用的包子石,其特征在于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固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工程用的包子石,其特征在于工程用的包子石的外形是正四面体或长方体或锥五面体或六棱柱体。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安装壳体模具,b向壳体模具内浇注混凝土,c固化后脱内模,d向壳内填充满沙和/或石,e向壳体外模内填充满的沙和/或石上浇注混凝土,f固化后脱外模。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捆扎壳体钢筋网,②在钢筋网处安装壳体模具,③钢筋网上部留出连接头,④向壳体模具内浇注钢筋混凝土,⑤固化后脱内模,⑥向壳内填充满沙和/或石,⑦将钢筋网上部留出的连接头捆扎成钢筋网,并浇注钢筋混凝土,⑧固化后脱外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面相配合的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在上述步骤⑤后将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置入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①的过程中,将整体框架钢筋网与壳体钢筋网捆扎为一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③的过程中,将壳体与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连接处留出框架钢筋网连接头,步骤⑤后,在壳体内捆扎框架钢筋网,向壳内填充部分沙和/或石,在沙和/或石中留出框架空间,向空间内浇注钢筋混凝土,依次反复,在沙和/或石中浇注完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并填充满沙和/或石,其它步骤相同。
全文摘要
为了有效减少河堤、江堤、湖堤、海堤及其坝、垛、护岸、护坡及路基工程建筑用石块的使用量,降低工程成本,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用的包子石。由钢筋混凝土构成,钢筋混凝土是整体外壳,壳内充满沙和/或石。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填充有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内面相配合的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外壳固为一体。一种制备工程用包子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捆扎壳体钢筋网,2.在钢筋网处安装壳体模具,3.钢筋网上部留出连接头,4.向壳体内浇注钢筋混凝土,5.固化后脱内模,6.向壳内填充满沙和/或石,7.将钢筋网上部留出的连接头捆扎成钢筋网,并浇注钢筋混凝土,8.固化后脱外模。
文档编号B28B1/14GK101050628SQ20061007501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3日
发明者马宜东 申请人:马宜东, 黄根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