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混凝土墙承重的多层住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056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混凝土墙承重的多层住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多层住宅建筑的承重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提高住宅的有效面积的多层住宅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对墙体改革十分重视,国家和各级政府在10多年以前就设立了专门的职能机构,推进墙体结构的改进。墙改的主要目的是建设节能型建筑物,使用可以代替传统的实心粘土砖的新型建筑材料等,因为实心粘土砖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但是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偏冷,特别是东北地区采用实心粘土砖即承重又可作围护结构,墙体较厚有一定的保温效果,所以实心粘土砖的使用率始终较高。墙体改革也始终围绕实心粘土砖进行,例如在砖墙中加装岩棉板、砖墙外加装苯板等保温层,虽然能够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但是还没有完全取代实心粘土砖墙。采用实心粘土砖墙还造成了建筑材料的二次浪费,由于传统的砖墙的厚度较厚,一些新进户的房主就会采用砸墙体的方式在墙体上砸出橱柜等,不仅会影响到墙体结构,而且造成了浪费。另外有的传统的砖墙承重结构在多层建筑的底部要设置混凝土框架后再砌筑围护结构的填充墙,混凝土柱的两个突出墙面的角即占空间又不美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替代粘土砖,增大建筑物的有效面积,增大住宅建筑进深,增加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的薄混凝土墙承重的多层住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多层住宅结构,多层住宅结构的外墙体、承重内墙体和楼板是采用混凝土浇注的整体薄板,在外墙体外设置有苯板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1、外墙体和楼板与非承重内墙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加强肋。
2、在楼梯间中设置有管道井、电缆井和气眼,且气眼位于管道井和电缆井之间。
3、窗上口距上层楼板之间的距离在10-14cm之间,外墙及单元隔墙、楼梯间内横墙的厚度在14-16cm之间,内纵墙厚度在16-18c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体现在1、采用薄混凝土承重墙即承重传递荷载,又作围护结构,改变了原有多层住宅框架柱再加填充墙、墙体围护结构。2、采用薄混凝土承重墙,外窗5宽度能适当加大,窗上口可提高20-30cm,过梁配筋可上移,这样窗的采光口增高增大了,解决了大进深住宅增大采光的问题,采用本技术方案的采光口的住宅,比没有用本方案的住宅每侧加大进深2米,采光还好于如图1、3所示没采用本方案的砖砌体窗14窗地比为1/6.15的采光窗,采用本技术方案一侧加大进深2米后,窗地比为1/6.08的如图1、4所示的采光窗,明显好于没有采用本技术方案的采光窗。3、将水电隔开的管道井、各专业电线电缆井、消火栓箱等设置在楼梯间中,可以防止施工中乱砸墙跑线的现象,便于维修。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还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该方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在相同的建筑面积下可增加室内使用面积8-12%。加大进深还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率16-26%。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整体性好,具有必要的抗震承载能力,能够预防因局部结构破坏而使整体结构对重力载荷的承载能力的削弱与结构丧失抗震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传统住宅中窗的采光效果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窗的采光效果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单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详细的描述结合图1、2和图5,薄混凝土墙承重的多层住宅结构的组成包括多层住宅结构,多层住宅结构的外墙体1、承重内墙体2和楼板15是采用混凝土浇注的整体薄板,在外墙体外设置有苯板保温层13。外墙体和楼板与非承重内墙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加强肋3、4,肋的高度要大于等于40cm。非承重墙采用空心砖12。在楼梯间中设置有管道井9、电缆井11和气眼10,且气眼位于管道井和电缆井之间。在管道井中还设置有消火栓管8和消火栓箱7。
同时结合图1、4,窗口5、6上边距上层楼板之间的距离在10-14cm之间,外墙及单元隔墙、楼梯间内横墙的厚度在14-16cm之间,内纵墙厚度在16-18cm之间。
权利要求1.一种薄混凝土墙承重的多层住宅结构,它包括多层住宅结构,其特征是多层住宅结构的外墙体、承重内墙体和楼板是采用混凝土浇注的整体薄板,在外墙体外设置有苯板保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混凝土墙承重的多层住宅结构,其特征是外墙体和楼板与非承重内墙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加强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混凝土墙承重的多层住宅结构,其特征是在楼梯间中设置有管道井、电缆井和气眼,且气眼位于管道井和电缆井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混凝土墙承重的多层住宅结构,其特征是窗上口距上层楼板之间的距离在10-14cm之间,外墙及单元隔墙、楼梯间内横墙的厚度在14-16cm之间,内纵墙厚度在16-18c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混凝土墙承重的多层住宅结构,其特征是窗上口距上层楼板之间的距离在10-14cm之间,外墙及单元隔墙、楼梯间内横墙的厚度在14-16cm之间,内纵墙厚度在16-18cm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薄混凝土墙承重的多层住宅结构。它包括多层住宅结构,多层住宅结构的外墙体、承重内墙体和楼板是采用混凝土浇注的整体薄板,在外墙体外设置有苯板保温层。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仅改变墙体、在相同的建筑面积下可增加室内使用面积8-12%,加大进深还可提高土地使用率16-26%。还具有结构整体性好,具有必要的抗震承载能力,能够预防因局部结构破坏而使整体结构对重力载荷的承载能力的削弱与结构丧失抗震性能。
文档编号E04B1/76GK2895570SQ20062002076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0日
发明者付正洁, 高敏, 孙鼎盛, 赵彬, 付良君 申请人:付正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