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

文档序号:2013257阅读:8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旧城的改造、以及道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一些既有文物建筑物面临拆除的威胁。这些建筑物具有历史文物保存价值,如果拆除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何解决许多地方都面临着文物建筑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成为我国各地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欧美国家对于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不惜花费重金,运用整体平移的方法将其转移到合适位置进行保护。由于很多古建筑的基础为松散整体性差的砖石基础,不能满足整体移位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以确保古建筑在整体移位过程中不发生破坏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完成A、在古建筑基础周边挖开作业基坑,混凝土浇注基坑护壁,依托基坑护壁设置混凝土千斤顶反力支座;B、采用预制矩形空心箱梁替换原基础下的土体,用液压千斤顶将空心箱梁从预留基础土坡缓慢顶进,前一箱梁顶进就位后,吊装后续箱梁继续顶进;C、顶推过程中在箱梁内采用人工小幅度挖土,边顶进,边挖土;D、基础托换完成一段,箱梁内部布置钢筋,两端的箱梁口支设档模,灌入免振混凝土;E、基础底部托换完成后,再在四周浇筑一圈钢筋混凝土边梁,将内部各单个受力的梁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的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步骤B所述预制的箱梁为管状矩形,箱梁的两端预埋连接钢板,前一箱梁顶进就位后,吊装后续箱梁与前一箱梁的钢板对焊后继续顶进;所述的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预制的箱梁上下表面设置润滑层。
所述的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首先顶进的预制箱梁一个端面设置有顶进刃角,刃角由预埋螺栓固定在箱梁端面上。
所述的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所述步骤C顶推过程中在箱梁内设置双向水平尺及照明。
所述的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所述步骤D基础托换是在相连的箱梁就位并将土方排出后,内部按设计布置钢筋,钢筋布置完毕,在两端箱梁的端部支设档模,两端上沿分为别进料、出料口,免振混凝土从进料口灌入,直至从出料口压出为止。
所述的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基础托换分段进行,每次托换不超过底面积的1/3。
本发明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可有效解决因古建筑的基础为松散整体性差的砖石基础,不能满足整体移位的要求的技术难题。是对古建筑整体平移施工技术重要完善,也是对古建筑物保护维修的新尝试,作为古建筑保护一种新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可以创造很高的社会效益。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图1为本发明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施工示意2为图1的侧视3为本发明预制空心箱梁预埋件的示意4为图3的侧视5为本发明预制空心箱梁的刃角布置示意6为图5的侧视中1、古建筑 2、基础土坡3、箱梁 3-1、刃角 3-2、固定螺栓 3-3、预埋钢板 3-4润滑层4、千斤顶 5、混凝土反力支座 6、边梁 7、基坑护壁 8、基坑
具体实施例方式
1、制作托换箱梁首先预制混凝土空心箱梁3,箱梁形式见附图3、4、5、6,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箱梁两侧和上表面预埋钢板3-3,两箱连接时将钢板对接焊接牢靠。箱梁上下表面做润滑层3-4,可喷涂石蜡或其他润滑剂,以减小顶入阻力。最先顶入的箱梁前端设刃角3-1,刃角为20#角钢,角钢与箱梁前端采用预埋螺栓3-2固定,箱梁底部刃角可与水平面成5度的仰角,防止顶推过程中箱梁扎头;2、作业准备在古建筑基础周边挖开作业基坑,混凝土浇注基坑护壁,依托基坑护壁设置混凝土千斤顶反力支座;3、分段局部托换采用起重设备将箱梁3吊至作业现场预托换位置,千斤顶4就位,反力架5就位,从预留基础土坡2开始顶进,箱内设开挖人员一名,箱内壁安装双向水平尺及照明设施。,按一定顺序将预制好的混凝土空心箱梁3顶进原基础下,人可在箱梁内进行挖土操作,边挖土边顶进。顶箱前开挖土方应分段进行,只要能满足顶进的工作面即可,切忌大范围开挖。顶进过程中做好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箱梁布置见附图1、2,箱梁顶推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分步顶推,以保证顶推过程中原建筑物的安全。在顶推过程中应加强监控和观测,如有异常现象,及时处理。
前一箱梁顶进就位后,吊装后续箱梁与前一箱梁的钢板4对焊后继续顶进,顶进施工要求不变。基础托换分段进行,每次托换不超过底面积的1/3。
4、内部浇注免振混凝土相连的箱梁就位并将土方排出后,内部按设计布置钢筋,钢筋布置完毕,相连的几个箱梁两端支设档模,两端上沿分别为进料、出料口,免振混凝土从进料口灌入,直至从出料口压出为止。
5、四周浇筑混凝土边梁待内部托换部分混凝土浇注完毕,整体浇注四周的边梁,为保证托换的整体性,四周边梁应一次浇注完毕。开挖四周边梁处土方,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严格控制开挖量,不得对非开挖区域挠动过大。从土方开挖直至托梁混凝土浇筑不得有较长时间间歇,尽量缩短此间施工工期。
6、四周钢筋混凝土边梁浇筑完毕,将内部各单个受力的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整体托换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开始古建筑的纠偏、移位工作。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发明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方法的几种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施工具体要求和施工预制部件结构的单一限制条件。
权利要求
1.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础托换包括如下步骤完成A、在古建筑基础周边挖开作业基坑(8),混凝土浇注基坑护壁(7),依托基坑护壁设置混凝土千斤顶反力支座(5);B、采用预制矩形空心箱梁(3)替换原基础下的土体,用液压千斤顶(4)将空心箱梁从预留基础土坡(2)缓慢顶进,前一箱梁顶进就位后,吊装后续箱梁继续顶进;C、顶推过程中在箱梁内采用人工小幅度挖土,边顶进,边挖土;D、基础托换完成一段,箱梁内部布置钢筋,两端的箱梁口支设档模,灌入免振混凝土;E、基础底部托换完成后,再在四周浇筑一圈钢筋混凝土边梁(6),将内部各单个受力的梁连接成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预制的箱梁(3)为管状矩形,箱梁的两端预埋连接钢板(3-3),前一箱梁顶进就位后,吊装后续箱梁与前一箱梁的钢板对焊后继续顶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的箱梁(3)上下表面设置润滑层(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顶进的预制箱梁一个端面设置有顶进刃角(3-1),刃角由预埋螺栓(3-2)固定在箱梁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顶推过程中在箱梁内设置双向水平尺及照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基础托换是在相连的箱梁(3)就位并将土方排出后,内部按设计布置钢筋,钢筋布置完毕,在两端箱梁的端部支设档模,两端上沿分别为进料、出料口,免振混凝土从进料口灌入,直至从出料口压出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基础托换分段进行,每次托换不超过底面积的1/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由如下步骤完成A.在古建筑基础周边挖开作业基坑;B.采用预制矩形空心箱梁替换原基础下的土体;C.顶推过程中在箱梁内采用人工小幅度挖土,边顶进,边挖土;D.基础托换完成一段,箱梁内部布置钢筋,两端的箱梁口支设档模,灌入免振混凝土;E.基础底部托换完成后,再在四周浇筑一圈钢筋混凝土边梁,将内部各单个受力的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本发明可有效解决因古建筑的基础为松散整体性差的砖石基础,不能满足整体移位的要求的技术难题。是对古建筑整体平移施工技术重要完善,也是对古建筑物保护维修的新尝试,作为古建筑保护一种新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可以创造很高的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E04G23/06GK101054803SQ20071006187
公开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5日
发明者强万明, 赵士永, 边智慧, 王平 申请人: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