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临时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58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古建筑的临时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古建筑的临时加固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的加固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古建筑的临时加固直O背景技术[0002]在古建筑的移位和顶升工程中,由于古建筑的年代久远,其结构强度以及整体 稳定性比新建建筑低很多,所以,在移位和顶升施工之前,必须对古建筑采取临时或永 久性的加固,从而避免其受损。目前,在古建筑的移位和顶升工程中所使用的临时加固 方式,一般采用钢结构包裹住古建筑的墙体,并通过钢筋直接穿透其墙体进而拉接钢结 构的方式。因此采用此类临时加固方式,钢结构使用量较大,且拉接的钢筋大部分需要 在墙体上进行凿洞穿连,会对古建筑的外立面以及墙体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不利于古 建筑的保护和修缮。[0003]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加固装置,能够减少或避免对古建筑的破坏,保持古 建筑的原貌,从而满足古建筑移位和顶升工程的需求。实用新型内容[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的临时 加固装置,用以对古建筑进行临时加固,并减少对其的破坏。[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6]该古建筑的临时加固装置包括[0007]脚手架,按照古建筑的墙轴线走向、分别至下而上搭设在墙体内、外两侧,并 与墙体相紧贴;[0008]通长钢管,分别从墙体上的门洞和窗洞穿过,并与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墙体内、 外两侧的脚手架通过扣件固定为一体;[0009]保护垫,垫设于脚手架与古建筑的紧贴部位。[0010]所述的加固装置还包括钢管支撑,加设于古建筑的个别墙体的脆弱部位。[0011]所述的墙体内、外两侧的脚手架均搭设为两竖排,并且靠墙体的一排脚手架通 过防护垫与墙体相紧贴。[0012]所述的整个脚手架的底部搭设并固定在用于承载古建筑荷载的托盘结构上。[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古建筑的临时加固装置包括搭设在墙体内外 两侧并紧贴的脚手架、穿过古建筑窗门洞并与内外墙体连成一体的通长钢管、垫设于脚 手架与古建筑的紧贴部位的保护垫。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对古建筑进行内外加固,从而不 但能够保证加固效果,而且还能够避免对古建筑的破话,在移位、顶升或修缮工程中最 大限度的保护了古建筑的原貌。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古建筑的临时加固装置的结构俯视图;[0015]图2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加固装置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0017]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古建筑的临时加固装置包括[0018]脚手架11,按照古建筑的墙轴线走向、分别至下而上搭设在墙体1内、外两 侧,并与墙体1相紧贴;[0019]通长钢管13,分别从墙体1上的门洞和窗洞穿过,并与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墙体1 内、外两侧的脚手架11焊接固定;[0020]保护垫,垫设于脚手架11与古建筑的紧贴部位;[0021]钢管支撑,加设于古建筑的个别墙体1的脆弱部位。[0022]上述的墙体1内、外两侧的脚手架11均搭设为两竖排,并且靠墙体1的一排脚 手架11通过防护垫12与墙体1相紧贴。而整个脚手架11的底部可搭设并固定在用于承 载古建筑荷载的托盘结构上。[0023]请结合图2所示,采用该临时加固装置的步骤如下[0024]A.按照古建筑的墙轴线走向,在墙体1内、外两侧分别搭设脚手架11,并与墙 体1相紧贴;[0025]B.在脚手架11与墙体1之间垫设防护垫12 ;[0026]C.采用数个通长钢管13分别穿过墙体1上的门洞和窗洞2,并与处于同一水平 面的墙体1内、外两侧的脚手架11通过扣件固定。[0027]其中,在步骤A中,通过在墙体1内、外两侧分别至下而上搭设两竖排脚手架 11,并使靠墙体1的一排脚手架11通过防护垫12与墙体1相紧贴,并且将搭设的脚手架 11的横向、纵向的间距(即所有相应两竖排的脚手架11之间距离h)及竖向的间距(即层 高)均设置为1 1.2米。在外排的脚手架11上还设置剪刀撑用以进行加固,起到纵向 稳定的作用。在墙体1每侧的外排脚手架11上可设置用以加固的剪刀撑。在此需要说 明的是,上述脚手架11可采用通用的钢管脚手架11,如此成本较低;若古建筑需要更好 更强的加固,也可以采用其它类似的钢结构(如角钢、槽钢)替代、变通使用。在步骤 B中所采用的防护垫12可以是木板或者橡胶、塑料泡沫板,用以防止脚手架11的钢管损 坏墙体1的内外立面。在步骤C中,无需对墙体1穿洞,而是利用墙体1本身的门洞和 窗洞,利用通长钢管13穿过门洞和窗洞,将同一水平面相对的脚手架11连接成整体,能 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古建筑的破坏。[0028]并且,根据不同古建筑自身状况,在古建筑的个别墙体1的脆弱部位进行加设 钢管支撑(图中未示出),通过扣件固定在内、外侧脚手架11上,并垂直于墙面支撑墙体 1或者侧面紧贴于墙面以保护墙体1。由于该钢管支撑可根据各种情况自行增加,并均通过 扣件固定在内外脚手架上形成一整体结构,从而可对古建筑起到更好的加固和保护作用。[0029]另外,为了能够在古建筑的移位或顶升工程中能够对古建筑达到更好的加固效 果,可将整个脚手架11的底部搭设并固定在用于承载古建筑荷载的托盘结构上,从能够使脚手架11与古建筑一起移位或顶升,从而实现在移位或顶升施工中,从始至终对古建 筑进行整体性的加固保护。[0030]采用该临时加固装置,可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从内、外、上、下以及重 点部位等多个方位对古建筑进行加固,适用于古建筑的移位或顶升工程时的整体或局部 的临时加固。当然同样也适用于古建筑的修缮施工时的加固,不但能够起到有效的临时 加固和保护作用,而且在修缮时还可充当通用脚手架11的作用,一举两得。[0031]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 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 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古建筑的临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加固装置包括脚手架,按照古建筑的墙轴线走向、分别至下而上搭设在墙体内、外两侧,并与墙 体相紧贴;通长钢管,分别从墙体上的门洞和窗洞穿过,并与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墙体内、外两 侧的脚手架通过扣件固定;保护垫,垫设于脚手架与古建筑的紧贴部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的临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固装置还包括钢管支撑,加设于古建筑的个别墙体的脆弱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的临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内、外两侧的脚手架均搭设为两竖排,并且靠墙体的一排脚手架通过防 护垫与墙体相紧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的临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个脚手架的底部搭设并固定在用于承载古建筑荷载的托盘结构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的临时加固装置,该加固装置包括搭设在墙体内外两侧并紧贴的脚手架、穿过古建筑窗门洞并与内外墙体连成一体的通长钢管、垫设于脚手架与古建筑的紧贴部位的保护垫。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对古建筑进行内外加固,从而不但能够保证加固效果,而且还能够避免对古建筑的破话,在移位、顶升或修缮工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古建筑的原貌。
文档编号E04G1/38GK201809990SQ2010205186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日
发明者张焱, 彭勇平, 林其荃, 王长安, 蓝戊己, 陈运锋 申请人: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