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弯组合梁施工用加力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93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弯组合梁施工用加力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跨度预弯组合梁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 弯组合梁施工用加力架。
技术背景传统双片加载工艺采用中间承载,两端加载的形式,由于端部加载加力上 片梁在梁上方向下压,下片梁在梁下方向上压,上下片梁的加载力不能直接形 成平衡体系,需要另行设计加力架来转化为对压内力系统,加载设备的设计比 较复杂。也正由于传统的加载需要特别的加力架内力转换系统,所以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如设备设计复杂,加大了投入成本;内力转换系统本身需要随加载过程 竖向运动,干扰因素多,加载力容易斜向,造成加载控制困难,加力精确度不 高,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因为加载力十分巨大,通常在2*1001左右,活动的加 载体系容易产生许多安全隐患。以上缺点容易造成预弯梁加载力欠加,加载力偏心、施工安全难以保证等 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弯组合梁的加载需要特别的加力架内力 转换系统,否则造成预弯梁加载力欠加,加载力偏心,施工安全难以保证等问 题,提供了一种预弯组合梁施工用加力架。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预弯组合梁施工用加力架,其 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方形上支撑架、下支撑架,上支撑架中部上方、下支 撑架中部下方设有钢梁,钢梁沿梁体方向的两侧设置挡板和加劲板,钢梁两侧设支柱,支柱与支撑架连接,两钢梁之间安装千斤顶,上、下支撑架通过穿过 钢梁两侧的两丝杆连接。本实用新型直接在中间加载,千斤顶设置在两片梁中间,两梁端设置由挡 板和加劲板组成的限位支架,形成"由千斤顶联系的上下钢梁+端部限位支架" 的双片对压的受力体系。如果千斤顶行程不够,采用丝杆和钢垫配合换顶,受 力明确,不需要另外的平衡体系。本实用新型是预弯组合梁施工工艺中的核心设备,其设计思路巧妙、受力 关系明确、过程控制简单、安全储备可靠、加工速度快,使用场地小。充分利 用加力体系中的内力,不必像单片施压需要沉桩锚固作为平衡力基础,基础投 资少,并且其加工设备还能很方便的拆卸以多次利用,也避免了传统双片加载 方法的缺点,给预弯梁生产加工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剖面图图中l-上支撑架,2-下支撑架,3-钢梁,4-挡板,5-加劲板,6-支柱,7-丝杆,8-千斤顶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是用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而不失对其作任何限制的。一种预弯组合梁施工用加力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方形上支撑架 1、下支撑架2,上支撑架l中部上方、下支撑架2中部下方设有钢梁3,钢梁3 沿梁体方向的两侧设置挡板4和加劲板5,钢梁3两侧设支柱6,支柱6与支撑 架连接,两钢梁之间安装千斤顶8,上、下支撑架通过穿过钢梁3两侧的两丝杆 7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预弯组合梁施工用加力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方形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上支撑架(1)中部上方、下支撑架(2)中部下方设有钢梁(3),钢梁(3)沿梁体方向的两侧设置挡板(4)和加劲板(5),钢梁(3)两侧设支柱(6),支柱(6)与支撑架连接,两钢梁之间安装千斤顶(8),上、下支撑架通过穿过钢梁(3)两侧的两丝杆(7)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大跨度预弯组合梁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弯组合梁施工用加力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弯组合梁的加载需要特别的加力架内力转换系统,否则造成预弯梁加载力欠加,加载力偏心,施工安全难以保证等问题。预弯组合梁施工用加力架,包括平行设置的方形上支撑架、下支撑架,上支撑架中部上方、下支撑架中部下方设有钢梁,钢梁沿梁体方向的两侧设置挡板和加劲板,钢梁两侧设支柱,支柱与支撑架连接,两钢梁之间安装千斤顶,上、下支撑架通过穿过钢梁两侧的两丝杆连接。本实用新型受力关系明确、过程控制简单、安全储备可靠、加工速度快,使用场地小,加工设备能多次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文档编号E04G21/00GK201125532SQ200720103088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5日
发明者于善毅, 张爱萍, 徐建中, 汪功伟, 牛建成, 黄铭丰 申请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