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544阅读:1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井用管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管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井管的成型工艺以离心法为主,少量以悬辊法生产。离心法又分为双开模 离心蒸养法与整模喷蜡离心成型法,双开模离心法是两半模制作,该工艺发展 较早,但生产时飞溅性大,管壁欠光滑,且管模长期生产启用,磨损较为严重, 合缝处易于漏桨,离心时间长,易产生石子、砂子、水泥浆的分离现象,内壁 浮浆严重,混凝土强度低。整模喷蜡离心成型法,有利于生产机械化,但外直 径尺寸不易控制,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悬辊法是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经过辊压、 离心、振动复合作用而成,混凝土强度高,生产场地干净,但管厚偏大,目前 仅有少数厂家生产。
特别是滤水管的生产,由于滤水管管体上要预制孔眼,因此生产时要提前 在井管模具内安放预制孔眼用的模块条。目前大多数厂家是将模块装在扁铁上, 扁铁过宽过厚,占去了混凝土的预制空间,导致管体缺损严重,整体强度很低。
模块高度一般在42_45毫米之间,加上扁铁的厚度及螺母,总高为50 — 55毫 米。前述生产的井管管壁厚40毫米,因此滤水管预制成型后,模块均暴露在管 的内壁上。这样工人可以看见模块所在位置,便于用铁锤将模块敲下来。且一 旦生产过程中不注意,投料过多,将模块淹没在井管壁内,则工人会看不见模 块。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采用其他方法将模块敲下来,如在井管外部进行敲打, 会使模块或管体受到损伤。诸多因素降低了滤水管的整体强度,至今没有更先 进的工艺与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以致到目前为止,生产滤水管的企业在开孔 率上,均未执行国家标准,大都只为国家标准15%的一半,即7_8。%,这样大 大影响了机井出水量及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井管的制作方法,其操作简单,飞 溅小,混凝土强度高,对井管管体损伤小,制作的井管整体强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井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两种, 一种用于制作管 壁上未开孔的井管如井壁管,该方法步骤如下
(1) 将混凝土拌合物通过井管模具两端的开口均匀投到转动的井管模具 中,当达到所需壁厚时停止投料。
(2) 两名工人各持一个铁辊,分别在井管模具的两端将铁辊放入转动的井 管模具端口内,使铁辊从端口至中部进行反复滚压,待混凝土拌合物被压实后, 拿出铁辊,井管制作完成。
另一种井管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管壁上开有孔眼的井管如滤水管,其步 骤如下
(1) 在8 — 12条模块条上,安装一排预制孔眼用的模块,每条模块条上安 装的模块数量相等,模块之间的距离也相等,模块的高度比所要制作的井管管 壁的厚度低;然后在每个模块的上表面内嵌入一块磁石,使磁石的上表面低于 模块的上表面,并使所有模块内的磁石的大小、形状和极性保持一致;然后将 模块条和一个钢筋网安装在井管模具内,将模块条在钢筋网的外部均匀分布安 装,并使模块条上的模块从钢筋网上的孔眼中伸出;
(2) 将混凝土拌合物通过井管模具两端的开口均匀投到转动的井管模具 中,当达到所需壁厚时停止投料;
(3) 两名工人各持一个铁辊,分别在井管模具的两端将铁辊放入转动的井 管模具端口内,使铁辊从端口至中部进行反复滚压,待混凝土拌合物被压实后, 取出铁辊。
(4) 蒸养后打开井管模具,将井管从模具中吊出来;将细绳一端栓上一块 与模块上的磁石大小相同的磁石,使磁石的极性与模块上的磁石承相互吸引的 状态,然后使磁石沿井管内壁作运动,磁石会吸在井管内壁某个位置上,磁石 所在位置即为模块所在位置,从而将模块敲击下来,反复此操作,以将所有模 块均敲击下来,井管制作完成。
其中,模块的高度比所要制作的井管的厚度低1一4毫米,这样模块会潜浮
5在井管的管壁中,利于用铁辊进行滚压,而且也便于将模块敲下来。
模块条选用未开齿的优质带锯钢条,其轻、薄,具有弹性,不易弯曲,能 承受离心时模块所产生的离心力及滚压时产生于模块顶部的压力,使模块条紧 贴井管模具,不会过多占据混凝土的预制空间,使管体缺损小,提高了井管的 整体强度,也使滤水管的外部更加平整光滑。
本发明井管的制作方法有以下技术优点(1)离心时间短,减小了对井管 模具的磨损,延长了井管模具的使用寿命,使井管模具的合缝处不会漏浆,保 证了井管的完整性、平整度;(2)使用铁辊进行滚压,可使混凝土在离心、辊 压、振动复合作用下,密实度提高,混凝土飞溅性小,混凝土拌合物不会产生 分离现象,内壁无浮浆,提高了井管的整体强度;(3)特别是滤水管的生产, 将传统模块的高度降低,并在模块顶部嵌入一个小磁石,不但便于辊压,而且 易于将模块敲击下来。加之模块条的薄、轻、弹性好,这样不仅对井管管体的 损伤小,提高了滤水管的整体强度,使生产出的井管管壁光滑,外部整洁;而 且保证滤水管的开孔率、抗压、抗拉荷载值等符合国家标准。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装有模块的模块条示意图; 图2为模块(放大)的立体图; 图3为模块(放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井管模具由调速电动机控制转动,并通过电动机来调节井管模具的 转速,此部分为现有技术。井管模具为现有的两半模模具。
本发明井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两种, 一种用于制作管壁上未开孔的井管如井 壁管,该方法步骤如下
(1)启动电动机,井管模具开始旋转,将转速控制在130—180转/分,将 混凝土拌合物通过井管模具两端的开口均匀投入井管模具中,随着井管模具的 旋转,混凝土拌合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均匀地粘在模具内壁上,当达到所需 壁厚时停止投料。壁厚根据井管的规格不同而不等, 一般为30—40mm。(2) 两名工人各持一个铁辊,分别在井管模具的两端将铁辊放入转动的井 管模具端口内,带动铁辊自身滚动,并不断推拉铁辊,使铁辊从端口至中部进 行反复滚压。使混凝土受到离心、辊压、振动复合作用下,混凝土拌合物密实 地粘贴在模具内壁上。待混凝土拌合物被压实后,取出铁辊。
(3) 根据井管的含水率,可以选择是否再离心。若需要,调节井管模具的 转速,高速离心1一5分钟,速度一般为400—550转/分。离心的时间根据制作 井管所用的混凝土水灰比来确定。若井管已经较干,就可以不离心或离心较短 时间。
另一种井管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管壁上开有孔眼的井管如滤水管,其步 骤如下
(1)在9条模块条2的中间分别等距安装一排预制孔眼用的模块1,模块 1底面宽25—40 mm。如图1所示,用螺栓或铆钉固定好,螺栓或铆钉必须沉入 模块1与模块条2内,以保持模块1与模块条2表面平整光滑,每条模块条2 上安装的模块1数量相等,模块1之间的距离也相等。模块1之间的间距根据 井管的规格及开孔率标准来确定。例如对于管长4米、内径为300 mm、厚度为 32Mi的井管,开孔率为15%时,模块间距为150mm,模块条长度3. 65米。安 装时在模块条2的两端各留25毫米。模块1的高度要比所制作的井管管壁的厚 度低, 一般低l一4mm,这样模块l会潜浮在井管的管壁中,利于用铁辊进行滚 压,而且也便于将模块1敲下来。不仅对井管管体的损伤小,提高了滤水管的 整体强度,而且保证滤水管的开孔率符合国家标准。如图2所示,模块1的纵 截面为梯形,横截面中间为长方形、两端为半圆形,这样设计便于将模块1敲 打下来。
然后在每个模块1的上表面内嵌入一块磁石3。如图3所示,使磁石3的上 表面低于模块1的上表面,以保持模块1表面光滑。并使所有模块1内的磁石3 的大小、形状和极性保持一致。磁石3的上表面一般比模块1的上表面低0.5 _1毫米,太低磁石3在井管内壁产生的磁力会减弱,不利于找到模块1的准确 位置。
然后将九条模块条和一个钢筋网安装在井管模具内,将模块条装在钢筋网
7的外部,并使模块条上的模块从钢筋网上的孔眼中伸出。
模块条由未开齿的带锯钢条制作,其为一条长形钢条,长度等于所要制作的
井管的长度减去实头长度,再加上50mm,宽度比模块宽度大4—8 mm,厚度为 0.8—1.5mm。模块条与钢筋网一同放入管模内,模块条之间的距离,由钢筋网 的主筋来确定。模块条要紧贴管模内壁,靠环向筋来支撑,所以模块条、钢筋 网在管模内被固定,不易松动。钢条轻、薄,具有弹性,不易弯曲,能承受离 心时模块所产生的离心力及滚压时产生于模块顶部的压力,使模块条紧贴井管 模具,不会过多占据混凝土的预制空间,使管体缺损小,提高了井管的整体强 度,也使滤水管的外部更加平整光滑。模块条的个数根据所制管的要求确定, 一般为9个,当然也可使用8个或12个。不论几个,都必须按圆周等份分布, 与钢筋网必须一致。
钢筋网为圆柱形体,由多根主筋和多根环向筋焊接而成,主筋个数与模块 条的个数相等或者是模块条个数的倍数。钢筋网上有九排与模块条上的模块相 对应的孔眼,孔眼之间的距离与模块条上模块之间的距离相等。将钢筋网放入 井管模具中后,每个孔眼内正好伸出一个模块。
(2) 启动电动机,井管模具开始旋转,将混凝土拌合物通过井管模具两端 的开口均匀投入井管模具中,混凝土拌合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地粘在模具 内壁上,当达到所需壁厚时停止投料。
(3) 两名工人各持一个铁辊,分别在井管模具的两端将铁辊放入转动的井 管模具端口内,铁辊自身滚动,并不断推拉铁辊的把,使铁辊从端口至中部进 行反复滚压。在铁辊自身的重力作用及工人对铁辊的推拉作用下,混凝土拌合 物密实地粘贴在模具内壁上。待混凝土拌合物被压实后,拿出铁辊。
根据所要制作的井管的规格可选择不同规格的铁辊。操作时,可以在铁辊 外部包裹一层橡胶,以防止在模块顶部滚动时与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石子发生剧 烈碰撞。
(4) 根据井管的含水率,可以选择是否再离心。若需要,调节井管模具的 转速,高速离心1一5分钟,速度一般为400—550转/分。离心的时间是根据混 凝土的水灰比来确定。若混凝土拌合物干硬,井管已经较干,就可以不离心或离心较短时间。
(5)蒸养后打开井管模具,将井管从模具中吊出来。用细绳一端栓上一块与模块上的磁石大小相同的磁石,使磁石的极性与模块上的磁石承相互吸引的状态,然后使磁石沿井管内壁作运动,磁石就会被吸在模块上安装的磁石上,从而可以找到模块的准确位置,将模块敲击下来。这样就避免了到处乱敲对管体造成的损伤。
本发明中混凝土拌合物由石子、水泥、砂子、水等混合而成,各部分的配比根据要制作的井管类别而不同,实际中配比由质检部门出据的报告确定。本发明井管的制作方法与传统离心法相比-
(1) 离心时间短,减小了对井管模具的磨损,延长了井管模具的使用寿命,使井管模具的合缝处不会漏浆,保证了井管的完整性、平整度。
(2) 使用铁辊进行滚压,混凝土强度高、飞溅性小,混凝土拌合物不会产生分离现象,内壁无浮浆,提高了井管的整体强度。
(3) 特别是滤水管的生产,将传统模块的高度降低,并在模块内嵌入一个小磁石,不但便于滚压,而且易于将模块敲击下来,模块条用优质带钢制作,轻、薄、具有弹性。这样不仅对井管管体的损伤小,提高了滤水管的整体强度,使生产出的井管管壁光滑,外部整洁;而且保证滤水管的开孔率、抗压、抗拉荷载值等符合国家标准。
9
权利要求
1、一种井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混凝土拌合物通过井管模具两端的开口均匀投到转动的井管模具中,当达到所需壁厚时停止投料;(2)两名工人各持一个铁辊,分别在井管模具的两端将铁辊放入转动的井管模具端口内,使铁辊从端口至中部进行反复滚压,待混凝土拌合物被压实后,取出铁辊,井管制作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出铁辊后,调节井管模具的转速,高速离心1一5分钟。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辊在管模内自身滚动,并不断推拉铁辊把,以使铁辊从端口至中间进行反复滚压。
4、 一种井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在8 — 12条模块条上,安装一排预制孔眼用的模块,每条模块条上安装的模块数量相等,模块之间的距离也相等,模块的高度比所要制作的井管管壁的厚度低;然后在每个模块的上表面内嵌入一块磁石,使磁石的上表面低于模块的上表面,并使所有模块内的磁石的大小、形状和极性保持一致;然后将模块条和一个钢筋网安装在井管模具内,将模块条在钢筋网的外部均匀分布安装,并使模块条上的模块从钢筋网上的孔眼中伸出;(2) 将混凝土拌合物通过井管模具两端的开口均匀投到转动的井管模具中,当达到所需壁厚时停止投料;(3) 两名工人各持一个铁辊,分别在井管模具的两端将铁辊放入转动的井管模具端口内,使铁辊从端口至中部进行反复滚压,待混凝土拌合物被压实后,取出铁辊;(4) 打开井管模具,将井管从模具中吊出来;将细绳一端栓上一块与模块上的磁石大小相同的磁石,使磁石的极性与模块上的磁石承相互吸引的状态,然后使磁石沿井管内壁作运动,磁石会吸在井管内壁某个位置上,磁石所在位置即为模块所在位置,从而将模块敲击下来,反复此操作,以将所有模块均敲击下来,井管制作完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出铁辊后,调节井管模具的转速,高速离心1_5分钟。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井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铁辊在管模内自身滚动,并不断推拉铁辊,以使铁辊从端口到中部进行反复滚压。
7、 根据权利要求4、 5、 6所述的井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的高度比所要制作的井管的厚度低l一4毫米。
8、 根据权利要求4、 5、 6所述的井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条由未开齿的带锯钢条制作,厚度为0. 8—1. 5 mi。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管的制作方法,包括将混凝土拌合物通过井管模具两端的开口均匀投入或注入转动的井管模具中,然后将铁辊放入转动的井管模具端口内,使铁辊对管模内的混凝土进行反复滚压,以将混凝土拌合物压实。本发明井管的制作方法操作简单,混凝土强度高,对井管管体损伤小,制作的井管整体强度高。
文档编号B28B21/02GK101486227SQ200810000508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8日
发明者王安劳 申请人:王安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