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肋结构三道防线抗震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1948339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密肋结构三道防线抗震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尤其是一种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有着难于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强烈地震动瞬 间释放的能量可使一座城市遭受毁灭性的破坏,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地震造成灾 难的主要原因是工程结构在地面运动作用下产生很大的惯性力,从而导致结构严重破坏或倒 塌。
目前,由于人们还未能全面认识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 诸多因素,从而,很难全面掌握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对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理解还不 能完全依靠工程结构计算分析。因此,着眼于工程结构抗震能力的概念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和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基本理念,往往是构造良好结构性能的 决定性因素。
回顾国内外发生过的多次大地震,诸如采用纯框架之类单一抗侧力体系的楼房,其倒塌 率远远高于采用框一墙、框一撑及砌体填充墙框架等双重和多重抗侧力体系楼房的倒塌率。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框一墙、框一撑等结构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远 大于纯框架体系。经过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和重新认识,认为除上述原因之外,从抗 震概念设计上讲,主要是多道抗震防线在起作用。
现有资料中,多道抗震防线指的是第一, 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不同层次的基 本构件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第二,抗震结构体系应由尽可能 多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在结构中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吸收和 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当建筑物受到强烈地震动作用时, 一方面利用结构中增设的赘余杆件 的屈服和变形,来耗散输入的地震能量;另一方面利用赘余杆件的破坏和退出工作,使整个 结构从一种稳定体系过渡到另一种稳定体系,实现结构周期的变化,以避开地震动卓越周期 长时间持续作用所引起的共振效应。
当人们认识到多道抗震防线的作用时,会把这种思想充分发挥,国内外现有的几种结构 便在结构设计中运用了这一认识
1、"耗能减震结构"结构耗能减震体系,就是把结构物的某些非承重构件(如支承,剪力墙,连接件等)设计 成耗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部位(层间,结点,联接缝等)装设耗能装置。在风或小震作用 下,这些耗能构件或耗能装置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处于弹性状态,结构物仍具有足够的侧 向刚度以满足使用要求。当出现中、大地震时,耗能构件或耗能装置率先进入耗能状态,产 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出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并迅 速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及构件在大震中免遭 破坏,确保主体结构在大震中的安全。
2、 "双重结构"
所谓双重结构,具有两个结构体系, 一个为主结构,另一个为次结构。主、次结构在结 构抗震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主结构具有适当的承载力,能独立承担荷载,但其刚度比 较小,并具有较大弹性变形能力;次结构是对主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平下的变形、承载力和破 坏程度的控制和补充。设置次结构,可使整个结构在小震作用下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力, 而在强震作用下由于次结构的屈服和破坏,刚度和承载力又转向主结构来承担。另外,次结 构或次构件由次要构件组成或采用耗能控制元件,便于维修或替换。
3、 "分灾结构"
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将整个结构体系分为两个功能部分, 一部分是结构体系的主要功能 部分,由若干功能子结构组成,以满足结构的各种正常使用功能;另一部分为结构体系的分 灾功能部分,由若干分灾元件组成,这部分的破坏不影响结构的主要功能,而且引起的损失 相对较小,易于迅速修复以恢复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这样,在各种正常使用荷载及小震等 非灾害荷载作用下,结构体系的主要功能部分和分灾功能部分共同发挥作用,保证结构的各 种正常使用功能;在大震等灾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分灾功能部分开始发挥分灾作用,通过 一定的分灾模式,来保证结构主要功能部分的安全,从而维护整个结构体系的各种正常使用 功能。
以上结构形式中,都包含有两道抗震防线,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第一道 防线由耗能装置、次要构件、分灾元件组成,这部分的破坏不影响结构的主要功能,而且引 起的损失相对较小,易于迅速修复以恢复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第二道防线是结构体系的主 体结构部分,以满足结构的各种正常使用功能;这样,在地震等灾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第 一道抗震防线首先发挥作用,来保证结构主体部分的安全,维护整个结构体系的各种正常使 用功能,在第一道防线充分发挥作用后,第二道防线开始发挥作用,由于第一道抗震防线的 保护作用,在大震作用下,主体结构破坏程度被减轻。通过以上两道防线的设置,可以达到小震两道防线都不坏、中震第一防线可修第二防线 不坏、大震第一防线可换第二防线可修的抗震设防水准。相对于传统结构"小震不坏、中震 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水准要求,两道防线明显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
但是上述结构体系尚存在以下不足①在第一道防线充分发挥作用后地震作用直接影响 到主体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主体结构仍会有一定损伤,需要修复;②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 第一道防线都会受到损伤,在进行修复或者替换时,涉及到第一道防线中的耗能装置、次要 构件、分灾元件等,修复或者替换对象在中震和大震时不能区分;③以上所述几种结构形式, 有的处于探讨研究阶段,仅仅给出理论设想;有的工程造价相对较高,例如大型阻尼装置的 造价高昂;这都是两道防线结构到目前为止市场应用不够广泛的原因。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为200610001006.6的专利申请文本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密肋结构体 系及其连接施工工艺方法"的新型结构形式。该发明的密肋结构体系包括密肋复合墙板、隐 形框架和楼板。密肋复合墙板是钢筋混凝土和轻质材料复合而成的网格状建筑构件,由结构墙 体用截面较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即肋梁柱进行划分,并在格子中嵌入轻质材料填充块而形成。 其中的隐形框架是由嵌套在密肋复合墙板外围的外框柱、连接柱及暗梁组成,可采用普通钢 筋混凝土梁柱、型钢钢筋混凝土梁柱或钢结构梁柱。填充材料是由具有一定承载力、容重及 弹模较小的轻质材料加工而成。楼板采用现浇混凝土、现浇或预制的密肋复合楼板、预应力叠 合楼板或异型预应力空心楼板的形式。
但是上述结构体系尚存在以下缺陷其中的密肋复合墙板仅仅采用了发明人在中国实用新 型公开号为97242185.8的专利申请文本曾公开的一种名称为"密肋式复合墙板"的复合墙板, 试验结果和实践使用表明,这种密肋复合墙板构造简单,对因墙板不同构造及填充材料变化 引起的结构抗震性能变化考虑太少,在外力作用下,墙板的组成部件破坏次序不稳定;同时, 由墙板构件和隐形框架整体装配而成的密肋结构体系在破坏时各部件的破坏次序也不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结构体系的缺陷,本发明对复合抗震墙结构的破坏机理作了深入研究,对复合 抗震墙结构的破坏形态有了深刻的认识,由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建筑结构的抗震设 计方法,以有效解决建筑物抗震设计计算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普通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结构三道抗震防线的形式;通过调整三道 抗震防线各自的性能,达到一种新的地震设防性能水准,能够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预测各 道抗震防线的破坏顺序,在中震和大震时区分破坏对象,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本发明的设 计方法生产出的结构能够克服现有结构存在的缺陷,有效防御地震作用带来的破坏。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建筑物结构由三道抗震防线构成,其中组成第一道抗震防线的部件在结构中起填充 作用,其表现形式是加气混凝土砌块、EPS轻骨料混凝土、植物纤维水泥基块材以及小型阻 尼器等,组成第二道抗震防线的部件在结构中起次要的承力作用,其表现形式是次要的钢结 构框格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格结构等,组成第三道抗震防线部件的表现形式是主要的钢框架、 钢筋混凝土框架等,也就是主体结构,维护整个结构体系的各种正常使用功能。发明人经过 研究发现,三道防线的屈服要求背后有着深刻的规律。各道抗震屈服位移的先后顺序就是防 线的先后顺序,屈服荷载的大小区别了各道抗震防线的耗能能力,前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 移和后一道的比值宜小于等于2/3,前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和后一道的比值宜大于等于
0.8,这样将主体结构与耗能结构分离开来设计,明确各结构构件的功能,使抗震设防目标易
于实现。因此可以根据三道抗震防线的屈服次序,实现抗震优化设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三道防线抗震的设计方法,包括 选型步骤,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选择相应的部件组成形式; 确定步骤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建筑结构三道防线的屈服次序;
调整步骤,对所选三道防线的承载力、刚度的比值进行计算并调整,使得前一道抗震防 线的屈服位移和后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前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 和后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由此控制各道防线的屈服次序;
总体校核步骤,调整确定各道防线的屈服位移、屈服荷载比值关系后,对建筑结构的总 体承载能力进行校核,以满足建筑结构的整体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三道防线在屈服过程中,使得前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和后一道抗震防线 的屈服位移的比值等于2/3,前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和后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的比值 等于0.8,控制前一道防线和后一道防线屈服时间非常接近。
进一步地,三道防线可以扩展为多道防线,并相应控制各道防线的屈服次序。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肋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包括
选型步骤,根据密肋结构体系的使用场所,选择各部件的组成形式,其中由型钢、型钢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梁、柱构成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内由截面及承载力较小的型钢、型钢混 凝土、钢筋混凝土分割条划分出若干框格,形成网格空腔,网格空腔内为预制块材;
确定步骤,根据使用场所的要求,确定密肋结构体系的三级部件的破坏次序,预制块材 先于框格、框架破坏或框格破坏先于预制块材、框架破坏;
调整步骤,对所选择的三级部件的承载力、刚度的比值进行计算并调整,使得预制块材和框格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且框格和框架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预制 块材和框格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且框格和框架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 由此控制预制f央材、框格、框架依次破坏,或者使得框格和预制块材的屈服位移比值小于等 于2/3,且预制块材和框架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框格和预制块材的屈服荷载的比 值大于等于0.8,且预制块材和框架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由此控制框格、预制块 材、框架依次破坏;
总体校核步骤,调整确定预制块材、框格和框架的屈服位移、屈服荷载比值关系后,对 密肋结构体系的总体承载能力进行校核,以满足密肋结构体系的整体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密肋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方法构建密肋结构的方法,包

选型步骤,根据密肋结构体系的使用场所,选择各部件的组成形式,其中由型钢、型钢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梁、柱构成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内由截面及承载力较小的型钢、型钢混 凝土、钢筋混凝土分割条划分出若干框格,形成网格空腔,网格空腔内为预制块材;
确定步骤,根据使用场所的要求,确定密肋结构体系的三级部件的破坏次序,预制块材
先于框格、框架破坏或框格破坏先于预制块材、框架破坏;
调整步骤,对所选择的三级部件的承载力、刚度的比值进行计算并调整,使得预制块材 和框格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且框格和框架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预制 块材和框格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且框格和框架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 由此控制预制块材、框格、框架依次破坏,或者使得框格和预制块材的屈服位移比值小于等 于2/3,且预制块材和框架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框格和预制块材的屈服荷载的比 值大于等于0.8,且预制块材和框架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由此控制框格、预制块 材、框架依次破坏;
总体校核步骤,调整确定预制块材、框格和框架的屈服位移、屈服荷载比值关系后,对 密肋结构体系的总体承载能力进行校核,以满足密肋结构体系的整体使用要求;
实施步骤,按照确定好的密肋结构体系的预制块材和框格,选用材料、尺寸分别制作形 成预制件,并预留连接锚固装置,然后按照确定好的密肋结构体系框架的材料和尺寸,迸行 施工装配连接在 一起制成成品密肋结构。
进一步地,预制块材由加气混凝土砌块、EPS轻骨料混凝土砌块或植物纤维水泥基块材 等构成。
进一步地,预制块材由小型化的阻尼器替代。阻尼器的承载力、刚度等性能可以等效于预制块材。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能够设计生产出具有三道抗震防线的且各组成部件可控制破坏屈 服顺序的抗震结构。这样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在大震作用下,第三道防线仍在弹性阶段工 作,建筑物大震不坏,主体结构震后无需修复;在中震作用下,第一道防线会发生破坏,在 进行修复或者替换时,只需要对充当第一道防线的结构进行修复或替换,修复或替换对象较 小;只有在大震作用下,第一、二道防线都会受到损伤,震后可根据损伤程度,对第一、二 道防线进行修复或替换;由此,就实现了中震和大震时对修复或替换对象的区分。密肋结构 体系作为一种结构形式,现在已经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本发明中的三道抗震防线的设计生产 方法完全可以由市场常用建筑材料实现,工程造价相对现有两道抗震防线的结构为低。由于 工程设计的需求多样,为了最合理的利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工程造价,三 道防线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抗震结构体系的应用和发展会产生深 刻重大的影响。


如图所示,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目的、 特征和优点。
图1为本发明的建筑结构的三道抗震防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建筑结构的三道抗震防线的性能调整图。
图3为本发明的设计方法达到的新的抗震设防性能水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设计方法构建密肋结构体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 一种建筑物结构1为复合结构形式,可以分解成山三道抗震防线构成,其 中组成第一道抗震防线的部件2在结构中起填充作用,其表现形式是加气混凝土砌块、EPS 轻骨料混凝土、植物纤维水泥基块材及小型阻尼器等,组成第二道抗震防线的部件3在构件 屮起次要的承力作用,其表现形式是次要的钢框格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格结构等,组成第三 道抗震防线的部件4的表现形式是主要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等,也就是主体结构,维 护整个结构体系的各种正常使用功能。
如图2所示,图中的骨架曲线相对关系表明了实现三道防线的要求。图中第一道防线为 A,第二道防线为B,第三道防线为C,每一道防线的载荷F和位移A的曲线关系及三道防线 的相互关系图表明,各道抗震屈服位移的先后顺序就是防线的先后顺序,屈服荷载的大小区别了各道抗震防线的耗能能力,前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和后一道的比值宜小于等于2/3, 前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和后一道的比值宜大于等于0.8,这样将主体结构与耗能结构分离 开来设计,明确结构各构件的功能,使抗震设防目标易于实现。
图3分别表示了小震a、中震b和大震c作用下,第一、二、三道防线的荷载-位移关系 曲线。达到图3表示的性能水准后,①在大震c作用下,第三道防线C仍在弹性阶段工作, 建筑物大震不坏,主体结构震后无需修复;②在中震b作用下,第一道防线A会发生破坏, 在进行修复或者替换时,只需要对充当第一道防线A的结构进行修复或替换,修复对象较小; 只有在大震c作用下,第一、二道防线A、 B都会受到损伤,震后可根据损伤程度,对第一、 二道防线A、 B进行修复或替换。这样,就实现了中震b和大震c时对修复对象的区分。
在实施例中, 一种建筑结构1三道防线抗震的设计方法,包括
选型步骤,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选择相应的部件组成形式,包括三级部件,分别用作 第三道抗震防线4、第二道抗震防线3和第一道抗震防线2;
确定步骤,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结构的各部件构成的三道防线屈服次序,如图2所示, 实际上可供选择的有六种不同的次序;
调整步骤,对所选择的三道防线的部件的承载力、刚度的比值进行计算并调整,使得前 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和后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前一道抗震防线 的屈服荷载和后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由此控制各道防线的屈服次序 符合所确定的屈服次序;
总体校核步骤,调整确定各道防线的部件的屈服位移、屈服荷载比值关系后,对结构的 总体承载能力进行校核,以满足结构的整体使用要求。
至此,完成了抗震建筑结构1的设计过程。按此方法设计的抗震建筑结构1,能够根据 使用要求,控制相应的部件的屈服次序。
在另一实施例中, 一种密肋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型步骤,该密肋结构体系应用于楼房结构中,选择密肋结构体系中各部件的组成形式, 其中由钢筋混凝土梁、柱构成主体框架7,主体框架7内由截面及承载力较小的钢筋混凝土 分割条划分出若干框格6,形成网格空腔,网格空腔的尺寸为500mm宽,800mm高,网格空 腔内为预制块材5,预制块材5的材料可选择范围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EPS轻骨料混凝土、 植物纤维水泥基块材;
确定步骤,根据使用场所的要求,由于墙面上需要安装重要的展览文物,为了最大限度 的保护文物免遭毁灭性破坏,希望墙面不会最先受到破坏,由此确定结构体系的框格6破坏先于预制块材5破坏,而钢筋混凝土梁、柱构成的主体框架7作为第三道抗震防线最后破坏, 这种抗震防线的先后次序安排确定后即可进行下一步调整;
调整步骤,对所选择的三道抗震防线对应的部件的承载力、刚度的比值进行计算并调整, 使得框格6的屈服位移和预制块材5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且预制块材5和框架7 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框格6的屈服荷载和预制块材5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 0.8,且预制块材5和框架7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由此控制框格6先于预制块材5 破坏,而钢筋混凝土梁、柱构成的主体框架7作为第三道抗震防线将最后破坏;
总体校核步骤,调整确定预制块材5、框格6和框架7的屈服位移、屈服荷载比值关系 后,对密肋结构体系的总体承载能力进行校核,以满足密肋结构体系的整体使用要求。
至此,完成了密肋结构体系的的设计过程。按此方法设计的密肋结构体系,能够满足使 用要求,控制相应的框格6先于预制块材5屈服,而主体框架7作为第三道抗震防线则最后 屈服。
在另一实施例中, 一种采用密肋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方法来构建密肋结构的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选型步骤,该密肋结构体系应用于楼房结构中,选择密肋结构体系中各部件的组成形式, 其中由钢筋混凝土梁、柱构成主体框架7,主体框架7内由截面及承载力较小的钢筋混凝土 分割条划分出若干框格6,形成网格空腔,网格空腔的尺寸为500mm宽,800mm高,网格空 腔内为预制块材5,预制块材5的材料可选择范围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EPS轻骨料混凝土、 植物纤维水泥基块材;
确定步骤,根据使用场所的要求,由于墙面上需要安装重要的展览文物,为了最大限度 的保护文物免遭毁灭性破坏,希望墙面不会最先受到破坏,由此确定结构体系的框格6破坏 先于预制块材5破坏,而钢筋混凝土梁、柱构成的主体框架7作为第三道抗震防线最后破坏, 这种抗震防线的先后次序安排确定后即可进行下一步调整;
调整步骤,对所选择的三道抗震防线对应的部件的承载力、刚度的比值进行计算并调整, 使得框格6的屈服位移和预制块材5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且预制块材5和框架7 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框格6的屈服荷载和预制块材5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 0.8,且预制块材5和框架7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由此控制框格6先于预制块材5 破坏,而钢筋混凝土梁、柱构成的主体框架7作为第三道抗震防线将最后破坏;
总体校核步骤,调整确定预制块材5、框格6和框架7的屈服位移、屈服荷载比值关系 后,对密肋结构体系的总体承载能力进行校核,以满足密肋结构体系的整体使用要求;实施步骤,按照确定好的密肋结构体系的预制块材5和框格6,选用材料、尺寸分别制 作形成预制件,并预留连接锚固装置,然后按照确定好的密肋结构体系框架7的材料和尺寸, 进行施工装配连接在一起制成成品密肋结构。
至此,完成了密肋结构体系的生产过程。按此方法生产的密肋结构体系,能够满足使用 要求,控制相应的框格6先于预制块材5屈服。
在另一实施例中, 一种采用密肋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方法来构建密肋结构的方法,与前述 方法类似,只是框格中填充有预制块材和小型阻尼器,共同作为一道抗震防线,能够满足使 用要求,控制相应的框格6先于填充材屈服或晚于填充材屈服。
密肋结构体系作为一种形式,现在已经有一定的推广应用,由于其三级部件完全可以由 市场常用建筑材料实现,工程造价相对现有两道抗震防线的结构为低。三道防线的结构抗震 设计方法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 一种建筑结构三道防线抗震的设计方法,包括选型步骤,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选择相应的部件组成形式;确定步骤,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建筑结构三道防线的屈服次序;调整步骤,对所选三道防线的承载力、刚度的比值进行计算并调整,使得前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和后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前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和后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由此控制各道防线的屈服次序;总体校核步骤,调整确定各道防线的屈服位移、屈服荷载比值关系后,对建筑结构的总体承载能力进行校核,以满足建筑结构的整体使用要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所述的三道防线在屈服过程中,使得前一道抗震防线 的屈服位移和后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的比值等于2/3,前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和后一 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的比值等于0.8,控制前一道防线和后一道防线屈服吋间非常接近。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计方法,所述的三道防线可以扩展为多道防线,并相应控 制各道防线的屈服次序。
4. 一种密肋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包括选型步骤,根据密肋结构体系的使用场所,选择各部件的组成形式,其中由型钢、型钢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梁、柱构成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内由截面及承载力较小的型钢、型钢混 凝土、钢筋混凝土分割条划分出若干框格,形成网格空腔,网格空腔内为预制块材;确定歩骤,根据使用场所的要求,确定密肋结构体系的三级部件的破坏次序,预制块材先于框格、框架破坏或框格破坏先于预制块材、框架破坏;调整步骤,对所选择的三级部件的承载力、刚度的比值进行计算并调整,使得预制块材和框格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且框格和框架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预制 块材和框格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且框格和框架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 由此控制预制块材、框格、框架依次破坏,或者使得框格和预制块材的屈服位移比值小于等 于2/3,且预制块材和框架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框格和预制块材的屈服荷载的比 值大于等于0.S,且预制块材和框架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由此控制框格、预制块 材、框架依次破坏;总体校核步骤,调整确定预制块材、框格和框架的屈服位移、屈服荷载比值关系后,对 密肋结构体系的总体承载能力进行校核,以满足密肋结构体系的整体使用要求。
5. —种采用密肋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方法构建密肋结构的方法,包括选型步骤,根据密肋结构体系的使用场所,选择各部件的组成形式,其中由型钢、型钢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梁、柱构成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内由截面及承载力较小的型钢、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分割条划分出若干框格,形成网格空腔,网格空腔内为预制块材;确定步骤,根据使用场所的要求,确定密肋结构体系的三级部件的破坏次序,预制块材先于框格、框架破坏或框格破坏先于预制块材、框架破坏;调整步骤,对所选择的三级部件的承载力、刚度的比值进行计算并调整,使得预制块材和框格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且框格和框架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预制块材和框格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且框格和框架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由此控制预制块材、框格、框架依次破坏,或者使得框格和预制块材的屈服位移比值小于等于2/3,且预制块材和框架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框格和预制块材的屈服荷载的比 值大于等于0.8,且预制块材和框架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由此控制框格、预制块 材、框架依次破坏;总体校核步骤,调整确定预制块材、框格和框架的屈服位移、屈服荷载比值关系后,对 密肋结构体系的总体承载能力进行校核,以满足密肋结构体系的整体使用要求;实施步骤,按照确定好的密肋结构体系的预制块材和框格,选用材料、尺寸分别制作形 成预制件,并预留连接锚固装置,然后按照确定好的密肋结构体系框架的材料和尺寸,进行 施工装配连接在一起制成成品密肋结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建密肋结构的方法,所述的预制块材由加气混凝土砌块、EPS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或植物纤维水泥基块材等构成。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建密肋结构的方法,所述的预制块材由小型化的阻尼器替代。
全文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三道防线抗震的设计方法,包括选型步骤,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选择相应的部件组成形式;确定步骤,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建筑结构三道防线的屈服次序;调整步骤,对所选三道防线的承载力、刚度的比值进行计算并调整,使得前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和后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的比值小于等于2/3,前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和后一道抗震防线的屈服荷载的比值大于等于0.8,由此控制各道防线的屈服次序;总体校核步骤,调整确定各道防线的屈服位移、屈服荷载比值关系后,对建筑结构的总体承载能力进行校核,以满足建筑结构的整体使用要求。本发明还公开了密肋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及其构建密肋结构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控制建筑结构三道抗震防线的屈服次序,实现抗震优化设计。
文档编号E04H9/02GK101413355SQ20081018059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日
发明者姚谦峰, 鹏 常, 杰 张, 荫 张, 泉 袁, 贾英杰, 炜 黄 申请人:姚谦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