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715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灌用的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建筑施工中,现场浇灌横梁、立柱、剪力墙等混凝土构件 时,必须使用大量的建筑模板。目前,常用的建筑模板主要有钢质模板和木
质模板;木质才莫板重量轻,但使用时由于受到水的浸蚀,容易腐烂, 一般使 用二至三次即损坏,因而重复使用次数少,使用效率低,而且使用时易与混 凝土粘合在一起,难以脱模,给施工带来不便,另外,木质模板必须使用大 量的木材,这样就消耗了大量的宝贵森林资源,这样与基本国策相悖。钢质 模板虽结构坚固,可重复使用次数比木质模板多,但重量大,操作不方便, 而且易锈蚀,价格高,增加了施工成本,在使用时也同样存在易与混凝土粘 合的缺陷,难以M^莫,因而施工也较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重量轻,而且不易损坏、 使用寿命长、脱模方便的建筑模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一种建筑模板,其由前侧 板、后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后侧板之间间隔分布且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 起的若干个筋板构成,所述前、后侧板和筋板均由塑料构成。
所述前侧板的外壁面与后侧板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为10至20毫米,优 选为15毫米。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该模板采用由前、后塑料侧板及塑料筋板构成 的具有贯穿孔的框架结构,因而其重量轻,结构可靠,不易损坏,每块才莫板 重复使用次数4交多,一4殳可重复使用十次以上,而且当其损坏后还可再回收 利用,重新制作新模板,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建筑成本;又由于塑料材质的前、 后侧板的表面光滑,不易与混凝土相粘合,因而脱pf莫较为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该模板还具有左、右侧板,该左、右侧板
分别与该模板的左侧端部、右侧端部固定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使该模 板的结构更牢靠,而且还方便相邻两模板的配合定位,从而方便施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间隔两个以上的所述筋板处还设置有 加强筋板,该加强筋板与相邻的筋板之间的距离为0.5至3毫米;采用这样 的结构,可使该模板的强度更高,更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尤其当模板的长度或宽度较大时,效果尤为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在由所述前、后侧板、左、右侧板及筋
板围成的多个贯穿孔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卡入式塞堵;采用这样的结构,可
防止混凝土落入贯穿孔中。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冲莫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俯浮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才莫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一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才莫板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俯碎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堵塞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 2所示的建筑模板,该模板由前侧板l、后侧板2以及设置在 所述前、后侧板l、 2之间间隔分布且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若干个筋板3 构成,所述前、后侧板l、 2和筋板3均由塑料构成。前侧板l的外壁面与后 侧板2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即模板厚度可选定为10至20毫米,本实用新 型的长度和宽度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制作,厚度优选为15毫米,这种厚度的 模板用料较省,强度高,较为经济实用。
参见图3、 4,该才莫斧反还具有左、右侧板4、 5,该左、右侧板4、 5分别 与该模板的左侧端部、右侧端部固定连接。
参见图5,在间隔两个以上的所述筋板3处还设置有加强筋板6,该加强 筋板6与相邻的筋板3之间的距离为0.5至3毫米。这样可使模板强度更高, 更牢靠,当模板的长度或宽度较大时,加入这些加强筋板6,更能保i財莫板 的强度要求。
为防止在施工时混凝土落入由前、后侧板l、 2、左、右侧板4、 5、筋板 3以及加强筋^反6围成的贯穿孔7内,可在贯穿孔7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卡入 式塞堵(8 );图6示出了一种形式的塞堵,该塞堵两侧具有延伸部8-1,该 延伸部8-l可封闭相邻的贯穿孔7,从而可减少塞堵的数量,节省成本,同 时也缩短了施工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模板材料可采用PVC,即聚氯乙烯材料,也可采用ABS 等多种塑料,以及回收塑料,具有轻质、保温、防潮、阻燃、可回收再利用 等特点;上述各种结构的建筑模板可采用通常的挤出机挤出成为 一整体件。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该模板由前侧板(1)、后侧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后侧板(1、2)之间间隔分布且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若干个筋板(3)构成,所述前、后侧板(1、2)和筋板(3)均由塑料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1 )的外壁面与后侧板(2)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为10至20毫米。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l)的外壁面与后侧板(2)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为15毫米。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该才莫板还具有左、右侧板(4、 5),该左、右侧4反(4、 5)分别与该才莫4反的左侧端部、右侧端部固定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在间隔两个以上的所述筋板(3 )处还设置有加强筋板(6 ),该加强筋板(6 )与相邻的筋板(3 )之间的距离为0.5至3毫米。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前、后侧板(1、2)、左、右侧板(4、 5)及筋板(3)围成的多个贯穿孔(7)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卡入式塞堵(8 )。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前、后侧板(1、2)、左、右侧板(4、 5)、筋板(3)以及加强筋板(6)围成的多个贯穿孔(7)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卡入式塞堵(8)。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该模板是通过挤出机挤出形成的一整体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建筑领域中混凝土浇灌用的建筑模板,其由前侧板、后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后侧板之间间隔分布且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若干个筋板构成,所述前、后侧板和筋板均由塑料构成。在间隔两个以上的所述筋板处还可设置有加强筋板,该加强筋板与相邻的筋板之间的距离为0.5至3毫米;在由所述前、后侧板、左、右侧板、筋板以及加强筋板围成的多个贯穿孔的一端或两端可设置卡入式塞堵,从而防止混凝土落入贯穿孔中。本实用新型具有重量轻、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脱模方便、阻燃、可回收再利用等特点,可在建筑领域中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E04G9/02GK201330500SQ20082021456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3日
发明者张玉新 申请人:张玉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