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626阅读:1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砂器皿的制作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陶瓷工艺品表面开片始于宋哥窑,哥窑是利用陶瓷品烧成冷却过程中,釉和胎的收縮率不同,釉面开裂成不规则的纹理而制成的别致的产品。釉面裂纹,俗称开片;釉面裂纹线既有粗疏的黑色,又有黄、红细纹,称为"金丝铁线"。这种带有裂纹的哥窑瓷器非常别致、美观。
与陶瓷齐名的紫砂工艺品,如何在紫砂器皿表面呈现开片纹线,有不失紫砂器皿的古朴风韵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紫砂器皿是由开采的紫砂原泥矿直接做成原坯,然后经过烧制而成,不在坯体表面上釉,要形成"金丝铁线"的风格,只能是紫砂器皿坯体表面产生轻微裂纹,烧制时对温度控制要求非常高;又因为紫砂原矿泥中的各种成分不固定,烧制时,温度过,低坯体表面不出现开片,温度过高,坯体表面开片容易掉落;温度过低,导致坯体表面不出现开片,无法形成"金丝铁线"的风格。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选用三种紫砂原矿材料,其中材料(A)收縮率为8-10%,材料(B)
的收縮率为15-20%,材料(C)的收縮率为20-25%。
(2) 将上述三种材料按由里到外的顺序复合在一起,并按照常规的制造方法制作原坯;其中里层的材料(A)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60%-70%,中间层的材料(B)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5%-10%,外层的材料(C)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20%-30%。
(3) 将制作好的原坯进行三次煅烧,第一次煅烧温度为112(TC-116(TC,第二次煅烧温度为1140°C-U70。C,第三次煅烧温度为1170°C-119(TC。在步骤(3)中,每次煅烧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后加工整形处理。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解决了紫砂器皿表面开片的技术难题,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坯体采用了三层材料,表面开片可出现在最外层,即使温度偏高,表面开片也只会出现于中间层,最里层材料完好,保证了坯体完整不漏水;由于坯体采用的三层材料的收縮率不一致,由外及内收縮率逐渐变小,在煅烧后冷却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縮的原理,最外层就形成了自然的不规则纹理,产生了 "金丝铁线"的装饰效果;由于采用三次煅烧成形,并在每次煅烧后进行后加工处理,保证了紫砂器皿的成品率和成品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附图
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
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
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
一种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三种紫砂原矿材料,其中材料(A)收縮率为8%,材料(B)的收縮率为15%,材料(C)的收
縮率为25%;将上述三种材料按由里到外的顺序复合在一起,并按照常规的制造
方法制作原坯;其中里层的材料(A)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65%,中间层的材
料(B)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10%,外层的材料(C)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25%;
将制作好的原坯进行三次煅烧,第一次煅烧温度为112(TC-113(TC,第二次煅烧
温度为1140°C-1150°C,第三次煅烧温度为1170°C-1180°C。每次煅烧后按常规
方法进行后加工整形处理。实施例2:
一种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三种紫砂原矿
材料,其中材料(A)收缩率为9%,材料(B)的收缩率为18%,材料(C)的收縮率为22%;将上述三种材料按由里到外的顺序复合在一起,并按照常规的制造方法制作原坯;其中里层的材料(A)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60%,中间层的材料(B)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10%,外层的材料(C)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30%;将制作好的原坯进行三次煅烧,第一次煅烧温度为U3(TC-114(TC,第二次煅烧温度为1150°C-1160°C,第三次煅烧温度为1180'C-1190°C。每次煅烧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后加工整形处理。实施例3:
一种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三种紫砂原矿材料,其中材料(A)收縮率为10%,材料(B)的收縮率为15%,材料(C)的收
縮率为25%;将上述三种材料按由里到外的顺序复合在一起,并按照常规的制造
方法制作原坯;其中里层的材料(A)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70%,中间层的材
料(B)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5%,外层的材料(C)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25%;
将制作好的原坯进行三次煅烧,第一次煅烧温度为114(TC-115(TC,第二次煅烧
温度为1160'C-1170°C,第三次煅烧温度为1180°C-1190°C。每次煅烧后按常规
方法进行后加工整形处理。实施例4:
一种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三种紫砂原矿材料,其中材料(A)收縮率为8%,材料(B)的收缩率为15%,材料(C)的收縮率为20%;将上述三种材料按由里到外的顺序复合在一起,并按照常规的制造方法制作原坯;其中里层的材料(A)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70%,中间层的材料(B)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10%,外层的材料(C)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20%;将制作好的原坯进行三次煅烧,第一次煅烧温度为115(TC-116(TC,第二次煅烧温度为1160°C-U70。C,第三次煅烧温度为1180°C-1190°C。每次煅烧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后加工整形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三种紫砂原矿材料,其中材料(A)收缩率为8-10%,材料(B)的收缩率为15-20%,材料(C)的收缩率为20-25%;(2)将上述三种材料按由里到外的顺序复合在一起,并按照常规的制造方法制作原坯;其中里层的材料(A)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60%-70%,中间层的材料(B)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5%-10%,外层的材料(C)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20%-30%;(3)将制作好的原坯进行三次煅烧,第一次煅烧温度为1120℃-1160℃,第二次煅烧温度为1140℃-1170℃,第三次煅烧温度为1170℃-11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 是在步骤(3)中,每次煅烧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后加工整形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砂器皿表面自然开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三种紫砂原矿材料,其中材料(A)收缩率为8-10%,材料(B)的收缩率为15-20%,材料(C)的收缩率为20-25%;将上述三种材料按由里到外的顺序复合在一起,并按照常规的制造方法制作原坯;其中里层的材料(A)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60%-70%,中间层的材料(B)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5%-10%,外层的材料(C)的厚度占坯体总厚度的20%-30%;将制作好的原坯进行三次煅烧,第一次煅烧温度为1120℃-1160℃,第二次煅烧温度为1140℃-1170℃,第三次煅烧温度为1170℃-1190℃。本发明实现了紫砂器皿表面的开片,使器皿表面产生了“金丝铁线”的美丽纹理。
文档编号C04B33/00GK101659540SQ20091018344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2日
发明者马俊华 申请人:马俊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