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非平面玻璃银镜工艺的银镜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51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非平面玻璃银镜工艺的银镜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银镜生产设备,尤指一种用于非平面玻璃或者不规则形状玻璃银镜 生产工艺的银镜生产设备。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的平面玻璃的银镜生产工艺一般为首先将平面玻璃送入生产线上片端,经 抛光清洗、敏化,镀银,镀铜、淋漆、烤十、再淋漆、再烤,清洗、下线等过程完成平面玻 璃镀银镜子的生产,从出口端出来的银镜镜板即可包装出厂销售。 全部流程可以细述如下
1、 待加工平面玻璃送入生产线;
2、 清洗,经过去有机污渍,抛光,纯净水再次清洗等过程,清洗玻璃;
3、 镀银前锡盐敏化处理;
4、 镀银,采用硝酸银还原反应原理,产牛反射层_银膜,通过喷淋装置,将药液喷 洒到玻璃表面进行化学反应;
5、 镀铜,采用化学置换反应,形成一层牢固的铜膜以保护反射层;
6、 固化处理;
7、 淋第一层保护漆,然后加热烘干;
8、 淋第二层保护漆,然后加热烘干;
9、 镜面冷却,清洗。
对于非平面玻璃的银镜生产, 一般也采用上述平面玻璃的银镜生产工艺,其生产线使用 辊式传输线,或者采用网带传输线,对于无镀层面不作局部保护,生产过程尤其是镀银过程 中采用大量的药液喷淋和提高药水温度,有的还采用空气加压雾化方式,从而加快反应时间
来克服棱角部分无镀层的缺陷,但是这种生产工艺却无法避免棱角镀层薄的问题;而且下线 产品还须去除无镀层的多余镀层或者涂层,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这种生产工艺的具体方式 可以参见美国专利(专利号为4,894,278) —平板玻璃的辊式传输银镜生产线。另外本领域中也有把整个玻璃产品垂直浸泡于充满药液的槽体内,来解决棱角处镀层薄 的问题,但却使产品无需镀层表面也镀上镀层,造成生产成本浪费,生产效率低卜;或者将 无需镀层表面预先进行贴膜保护,然后再进行浸液处理,这样处理存在的问题就是单独贴膜 的生产成本很高,生产效率也很低,无法形成生产线式的大规模牛产。其次有些厂家采用物 理方法,如用真空沉积银方法,则须使用大型真空设备来实现量化生产,从而导致生产的成 本投入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非平面玻璃银镜工艺的 银镜生产设备,由于使用了象形框,从而大为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可以 实现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非f面玻璃银镜丄艺的银镜生产设备,包括一系统控制装置, 一药液供给装置, 机身以及支撑机身的支架,机身上设有两条闭环转动的链条, 一放置有待加工非平面玻璃的 托盘平行设置在链条上方,机身上依次设有多个处理工位,在机身上镀银工位段设置一象形 框控制装置,所述象形框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固接在机身.卜.的汽缸,至少一组设置在汽缸 中并受汽缸控制而上下运动的支杆,所述支杆与至少一个象形框固接,系统控制装置控制汽 缸运动,下降到托盘上的象形框与托盘密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上依次设有清洗工位、敏化处理工位、镀银工位、冲洗工位、吹风 除水工位、热风烘干工位、喷漆工位、烘干工位、冷却下料丄位。
进一歩地,所述象形框的形状与待加工非平面玻璃的外形吻合,其底端设有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梭镜或非平面玻璃件镀层不均匀,梭线、尖端无镀银层的问题,同吋 极大的提高了银的利用率,降低了药液的使用量。现有技术中,对于非平面玻璃的银镜生产 采用与平面玻璃的银镜生产一样 工艺,由于镀银时,药液喷淋到平面玻璃上,药液由于液 体本身的表面张力容易积淀在玻璃的表面,从而与玻璃进行充分的反应接触,因此镀银的效 果非常好,而对于非平面玻璃,由于存在多个棱角,药液喷洒到玻璃表面后无法积淀,从而 使药液与玻璃表面的接触时间很短,为了提升镀银效果,就必须不断的喷淋药液到玻璃表面上尤其是玻璃棱角部位,这样就造成了药液的极大浪费,提升了生产成本。而本实用新型创 造性的引用了象形框,根据待加工非平面玻璃的形状,设计与之吻合的象形框,在镀银时, 用象形框将待加工非平面玻璃围住,然后再喷淋药液,这样药液就会基本全部落入到象形框 中,当药液完全淹没待加工非平面玻璃的最高点时停止喷淋药液,让药液与玻璃充分反应一 段时间后,再提升象形框排出已反应的药液,这样,使用的药液量会大为减少,降低了生产 成本,而且相对于直接将整个玻璃产品垂直浸泡于充满药液的槽体内,来解决棱角处镀层薄 的问题但却使产品无需镀层表面也镀上镀层,造成生产成本浪费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事先 将产品的无需镀层表面进行局部保护,从而直接就生产出合格产品,不会造成浪费。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银镜生产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二维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侧视图5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处理的八面锥形玻璃体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处理的凹面聚光镜示意图7为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处理的三梭镜示意图8为本实用新型处理的四面棱形镜示意图9为本实用新型处理的多面梭镜示意附图标号说明
1 一待加工非平面玻璃 2 —清洗工位
4 一镀银工位 5 _冲洗工位 6 _吹风除水工位
8 —喷漆工位 9 一烘干工位 10 —冷却下料工位 12 —药液供给装置 13 —机身 14 一链条
16 —支杆 17 —象形框 18 —托盘
20 —驱动马达21 —联轴器 22 —从动轮
3 _敏化处理工位 7 _热风烘干工位 11 _支架
15 —象形框控制装置 19 一系统控制装置 23 _汽缸
524 —主动轮具体实施方式
-
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及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三维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主视图;本实用新型 的生产设备,包括一系统控制装置19, 一药液供给装置12,机身13以及支撑机身13的支 架11,机身13上设有两条闭环转动的链条14,驱动马达20通过联轴器21与主动轮24连 接,主动轮24通过链条14与从动轮22连接,这样主动轮24、从动轮22、链条14、以及驱 动马达20就构成了本实用新型装置用于运送待加工非平面玻璃1的运输系统。-托盘18平 行设置在链条14上方并随着链条14向前运动,机身13上依次设有多个处理工位,如图1 所示,机身13上依次设有清洗工位2、敏化处理工位3、镀银工位4、冲洗工位5、吹风除 水工位6、热风烘干T.位7、喷漆工位8、烘干丁位9、冷却下料丁位IO。如图3、图4所示, 在机身13上的镀银工位段4设置一象形框控制装置15,象形框控制装置15包括三组固接在 机身13上的汽缸23,三组设置在汽缸23中并受汽缸23控制的支杆16,支杆16与六个象 形框17固接,在放置有待加工非平面玻璃1的托盘18运送到机身镀银工位段4时,链条14 停止转动,系统控制装置19控制汽缸23降低支杆]6,从而将象形框17下降到托盘18上将 托盘中的待加工非平面玻璃1围住且象形框17底部与托盘18密合,系统控制装置19控制 药液供给装置12喷淋药液到象形框17中,使药液完全淹没待加工非平面玻璃1的最高点, 反应一段时间后,系统控制装置19控制汽缸23提升支杆16从而将象形框17提升离开托盘 18,排出已反应的药液。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实用新型点在于采用了象形框,而对于系统 控制装置19,药液供给装置12等现有技术不做详细论述,这是现有技术领域中非常成熟的 技术。
为了便于比较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优越性,特作如下对比试验 实施例1:如图5所示,对高度为1.95mm仿钻石八面锥形玻璃体进行银镜生产 第一组使用平面玻璃银镜生产工艺,所采用的硝酸银溶液为250克/升 第二组使用8克/升硝酸银喷淋(无象形框)第三组使用8克/升硝酸银喷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象形框) 这三组产品的银层质量分别为
第一组产品1/2部上为黑色粗糙,镀层结率差,无完整反光层形成 第二组产品尖端部八条棱线镀层,把产品对准光源,可见尖端光线漏过;用X射线测 厚,镀层厚度分布不均,三角形面中部镀层为0.33微米,接近边沿棱角只有0.12-0.20微米;
第三组产品每个部位包括尖端部八条棱线均有镀层,把产品对准光源,不见尖端光线
漏过;用强光照射,也无光线漏过,用X射线测厚,镀层厚度分布均匀且均为0.33微米;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银镜生产产品质量明显优于采用平面玻璃银镜工艺以及不采用象形 框进行银镜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
实施例2:对如图6所示的高度为22mm的凹面聚光镜进行银镜生产 第一组使用平面玻璃银镜生产工艺,所采用的硝酸银溶液为250克/升
第二组使用8克/升硝酸银喷淋(无象形框)
第三组使用8克/升硝酸银喷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象形框)
这三组产品的银层质量分别为
第-邻因喷淋液体量太少,根本无法均匀喷淋到产品表面;
第二组产品体的球面越接近半球则药液流掉越多,顶部镀银层相对四周要致密,但对 准光源可见光线透过,并没形成完整的银层;
第三组产品每个部位镀层均有,把产品对准光源,不见光线漏过;用强光照射,也无光
线漏过,用X射线测厚,镀层厚度分布均匀且均为0.33微米;
结果也非常明显本实用新型的银镜生产产品质量明显优丁-采用平面玻璃银镜丄艺以及 不采用象形框进行银镜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
实施例3:对如图7所示高度为17.23mm的三梭镜,两个相邻斜面作为反光面进行银镜生

第一组使用平面玻璃银镜生产工艺,所采用的硝酸银溶液为250克/升
第二组使用8克/升硝酸银喷淋(无象形框)
第二组使用8克/升硝酸银喷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象形框)这三组产品的银层质量分别为
第一组因喷漆液体量太少,根本无法均匀喷淋到产品表面;
第二组由于药液无法停留于产品上部,产品1/2部以上无完整反光层形成,下部有银 层,但不致密,透光;
第三组产品每个部位镀层均有,把产品对准光源,不见光线漏过;用强光照射,也无光 线漏过,用X射线测厚,镀层厚度分布均匀且均为0.33微米;
同样,本实用新型的银镜生产产品质量明显优于釆用平面玻璃银镜工艺以及不釆用象形 框进行银镜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
从以上三个实施例可以看出,待加工产品的凹面效果越显著,则木实用新型的应用价值 越高,反之如果产品的凹面效果越小,即越接近平面镜,则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价值越低。此
外,从我们对如图8、图9所示的产品进行的银镜生产试验中,也发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
工艺以及设备,银镜效果极大的优于不采用象形框的银镜工艺,而且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非平面玻璃银镜工艺的银镜生产设备,包括一系统控制装置,一药液供给装置,机身以及支撑机身的支架,机身上设有两条闭环转动的链条,一放置有待加工非平面玻璃的托盘平行设置在链条上方,机身上依次设有多个处理工位,其特征在于在机身上镀银工位段设置一象形框控制装置,所述象形框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固接在机身上的汽缸,至少一组设置在汽缸中并受汽缸控制而上下运动的支杆,所述支杆与至少一个象形框固接,系统控制装置控制汽缸运动,下降到托盘上的象形框与托盘密封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非平面玻璃银镜工艺的银镜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身上依次设有清洗工位、敏化处理工位、镀银工位、冲洗工位、吹风除水工位、 热风烘干工位、喷漆工位、烘干工位、冷却下料工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非平面玻璃银镜工艺的银镜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象形框的形状与待加工非平面玻璃的外形吻合,其底端设有密封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非平面玻璃银镜工艺的银镜生产设备,包括一系统控制装置,一药液供给装置,机身以及支撑机身的支架,机身上设有两条闭环转动的链条,一放置有待加工非平面玻璃的托盘平行设置在链条上方,机身上依次设有多个处理工位,在机身上镀银工位段设置一象形框控制装置,所述象形框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固接在机身上的汽缸,至少一组设置在汽缸中并受汽缸控制而上下运动的支杆,所述支杆与至少一个象形框固接,系统控制装置控制汽缸运动,下降到托盘上的象形框与托盘密封接触。由于使用了象形框,从而大为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生产。
文档编号C03C17/10GK201395561SQ200920073868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6日
发明者张志艺 申请人:上海南利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