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外管尾部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45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外管尾部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的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太阳能真 空集热管外管尾部成型机。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光热利用领域,真空集热管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真空集热管的 生产过程中,外管尾部成型一般采用手工操作,先将管尾做在成半圆头,再在 半圆头的中心位置对接一段细玻璃管,以便在后道对真空集热管抽真空之用。 手工操作须在明火加热使外管管尾软化的情况下进行,工人劳动环境差、强度
大,而且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生产效率则较低,能耗也较大。CN200999219Y
公开了 一种全自动太阳能集热管圆头拉尾机,可同时对多个真空管外管的尾部 进行加工,成型半圆头和对接细玻璃管一次完成,既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 能耗,也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然而,该太阳能集热管圓 头拉尾机传动链条组的设置过于复杂,设备运行过程中,工件的输送与工件的 处理间的协调性也有待进一 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外管 尾部成型机,它在实现真空管外管尾部半圆头和细玻璃管成型一次完成的同时, 合理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件输送与处理过程协调性。
本实用新型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外管尾部成型 机,包括机架、预热装置、加热装置和退火装置, 一对设置在机架上且相互平 行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同步间歇式运行的用于工件输送的链条,至少一 组分别位于机架两侧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同轴心同步转动的管头机械手 装置和管尾机械手装置,其中所述管尾机械手装置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作 轴向前后运动;其特征在于,它分为四个区,所述的四个区处于同一轴线上, 依次为下料区、预热区、成型区和成品区,所述的管头机械手装置和管尾机械 手装置设置在成型区;并且还包括托管机构;所述托管机构设置在下料区、预 热区和成型区三个区上,包括一对分别位于机架两侧且分别在管头机械手装置 和管尾机械手装置内侧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同步上下移动的托管架,在两托管架上设有若干呈相互对称且两两相邻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同步转 动的摩擦轮;所述预热装置设置在预热区且在设有管尾机械手装置一侧,用于
成型前对工件尾部进行预热;所述加热装置和退火装置设置在成型区且在设有
管尾机械手装置一侧,分别用于成型时对工件尾部进行加热和成型后对工件尾
部进行退火;在所述的一对链条上设有呈相互对称且两两相邻的凸块,且所述 凸块与所述托管架上的摩擦轮相对应,以便在两相邻凸块的间隔处搁置工件。
作为一种改进,它还包括递进机构,所述递进机构设置在下料区,包括一 对分别位于托管架外侧的顶部呈锯齿状结构且相互对称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 用下同步上下移动的递进架,所述的锯齿状结构与所述托管架上的摩擦轮相对 应,以《更将工件逐一递进。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它还包括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下料区且在 设有管头机械手装置一侧并位于递进架的外侧,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加热器、水 冷器和退火器,用于下料使工件具有所需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中,机架上可设置一对相互平行的轨道,其中设置管尾机械手 装置一侧的轨道固定,设置管头机械手装置一侧的轨道通过调节装置调节可作 横向移动,以便调节两轨道间的距离而适应不同长度工件加工的要求。控制部 分可安装在设置管尾机械手装置一侧。
本实用新型运行时,根据所需加工的工件的长度,调节好两轨道的间距。 在下料区,将工件逐个放置于托管机构上相互对称且两两相邻并同步转动的摩 擦轮上,并处于自转状态;此时托管机构的两托管架正好上移而处于上位,在 递进机构的作用下,工件逐一向前递进;同时,下料装置逐一对工件下料,先 由加热器加热,再在水冷器的作用下,工件自动断裂,然后经退火器退火,完 成下料;当置于托管机构上的这一批工件的个数与管头机械手装置和管尾机械 手装置的组数相对应时,托管机构的两托管架向下移至下位,工件被搁置在链 条上所设的凸块间,链条将工件输送到预热区;此时托管机构的两托管架再次 上移而处于上位,设置在预热区且在设有管尾机械手装置一侧的预热装置开始 对工件的尾部进行预热处理,与此同时,在下料区,第二批工件逐个放置于托 管^L构上相互对称且两两相邻并同步转动的摩擦4仑上,并处于自转状态,在递 进机构的作用下,工件逐一向前递进;同样,下料装置逐一对工件下料;当第 二批工件放置完毕时,第一批工件的预热处理也已完成,托管机构的两托管架 再次向下移至下位,两批工件均被搁置在链条上所设的凸块间,链条将第一批 工件输送到成型区,将第二批工件输送到预热区;此时托管机构的两托管架又 一次上移而处于上位,第一批工件——被相应的一组一组管头机械手装置和管尾机械手装置抓住,设置在成型区且在设有管尾机械手装置一侧的加热装置开 始对第 一批工件进行加热,管头机械手装置和管尾机械手装置是同轴心同步转 动的,控制在一定的加热时间后,管尾机械手装置进行拉伸,同时管尾机械手 装置的芯轴亦作同轴心转动,在形成半圆头后紧接着形成细尾管,随后切断细
尾管,由退火装置对工件尾部进行退火;设置在预热区且在设有管尾机械手装 置一侧的预热装置开始对第二批工件的尾部进行预热处理,与此同时,在下料 区,第三批工件逐个放置于托管机构上相互对称且两两相邻并同步转动的摩擦 轮上,并处于自转状态,在递进才几构的作用下,工件逐一向前递进;同样,下 料装置逐一对工件下料;当第一批工件完成尾部成型时,第二批工件的预热处 理也已完成,第三批工件则已放置完毕,托管机构的两托管架再次向下移至下 位,三批工件均被搁置在链条上所设的凸块间,链条将第一批工件输送到成品 区,将第二批工件输送到成型区,将第三批工件输送到预热区,操作工人将第 一批尾部成型完毕的工件从成品区取下转至下一生产工序。紧接着,第二批工 件在成型区开始成型,而第三批工件在预热开始预热,第四批工件在下料区逐 个放置到托管架上并下料,成型机如此接连不断自动运行,完成一批又一批工 件的尾部成型。
统而言之,本实用新型运行时,当托管架上移而处于上位时对工件进行处 理,在下料区下料、递进,在预热区预热,在成型区成型,此时工件处 于自转状态;当托管架下移而处于下位时工件搁置在链条上的凸块间由链条向 前输送,尾部成型完毕的工件则从成品区取下。
在本实用新型文件中,所述的"工件"即是指真空集热管外管。本实用新 型不仅实现了多个工件同时加工,尾部半圓头和细玻璃管一次成型,而且结构 合理,生产成本较低,工件输送与处理过程协调性更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俯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侧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托管架处于下位。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侧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托管架处于上位。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俯视状态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可
图中托管机构的两 图中托管机构的两见,它分为四个区,该四个区处于同一轴线上,依次为下料区1、预热区2、成
型区3和成品区4,包括机架5、预热装置6、加热装置7和退火装置8, 一对 设置在机架上且相互平行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同:步间歇式运行的用于工 件输送的《i条9,六组分别位于才几架两侧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同轴心同步 转动的管头机械手装置IO和管尾机械手装置11,其中管尾机械手装置11在相 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还可作轴向前后运动;管头机械手装置IO和管尾机械手装 置11设置在成型区3;并且还包括托管机构,托管机构设置在下料区1、预热 区2和成型区3三个区上,包括一对分别位于机架5两侧且分别在管头机械手 装置IO和管尾机械手装置11内侧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同步上下移动的 托管架12,在两托管架12上设有若干呈相互对称且两两相邻并在相应的传动装 置作用下同步转动的摩擦轮13;预热装置6设置在预热区2且在设有管尾机械 手装置ll一侧,用于成型前对工件尾部进行预热;加热装置7和退火装置8设 置在成型区3且在设有管尾机械手装置11 一侧,分别用于成型时对工件尾部进 行加热和成型后对工件尾部进行退火;在所述的一对链条9上设有呈相互对称 的凸块14,且凸块14与托管架上的摩擦轮13相对应,以便在两相邻凸块14的 间隔处搁置工件,凸块14是——相间设置在链条两侧的。它还包括递进机构, 递进机构设置在下料区1,包括一对分别位于托管架12外侧的顶部呈锯齿状且 相互对称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同步上下移动的递进架15,递进架15顶部 的锯齿状结构与托管架上的摩擦轮15相对应,以便将工件逐一递进。它还包括 下料装置,下料装置设置在下料区1且在设有管头机械手装置10 —侧并位于递 进架15的外侧,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加热器16、水冷器17和退火器18,用于下 料使工件具有所需的长度。
当使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外管尾部成型机加工工件时,工 件的长度可以通过调节两轨道的间距来调节。具体4喿作时,首先在下料区1,将 工件逐个放置于托管机构上相互对称且两两相邻并同步转动的摩t备轮13上,并 处于自转状态;此时托管机构的两托管架12正好上移而处于上位,如图3所示, 在递进机构的作用下,工件逐一向前递进;同时,下料装置逐一对工件下料, 先由加热器16加热,再在水冷器17的作用下,工件自动断裂,然后经退火器 18退火,完成下料;当置于托管机构上的这一批工件的个数与管头机械手装置 IO和管尾机械手装置11的组数相对应时,即工件的个数为6时,托管机构的两 托管架12向下移至下位,如图2所示,工件被搁置在链条9上所设的凸块14 间,链条9将工件输送到预热区2;此时托管机构的两托管架12再次上移而处 于上位,设置在预热区2且在设有管尾机械手装置11 一侧的预热装置6开始对工件的尾部进行预热处理,与此同时,在下料区,第;批工件逐个放置于托管 机构上相互对称且两两相邻并同步转动的摩〗察轮13上,并处于自转状态,在递
进机构的作用下,工件逐一向前递进;同样,下料装置逐一对工件下料;当第 二批工件放置完毕时,第一批工件的预热处理也已完成,托管机构的两托管架 12再次向下移至下位,两批工件均一皮搁置在链条上所设的凸块14间,链条9将 第一批工件输送到成型区3,将第二批工件输送到预热区2;此时托管机构的两 托管架12又一次上移而处于上位,第一批6个工件一-""被相应的六组管头机械 手装置10和管尾机械手装置11抓住,设置在成型区3且在设有管尾机械手装 置11 一侧的加热装置7开始对第一批工件进行加热,奮头机械手装置10和管 尾机械手装置ll是同轴心同步转动的,控制在一定的加热时间后,管尾机械手 装置11进行拉伸,同时管尾机械手装置11的芯轴亦作同轴心转动,在形成半 圆头后紧接着形成细尾管,随后切断细尾管,由退火装置8对工件尾部进行退 火;设置在预热区2且在设有管尾机械手装置11 一侧的预热装置6开始对第二 批工件的尾部进行预热处理,与此同时,在下料区1,第三批工件逐个放置于托 管机构上相互对称且两两相邻并同步转动的摩擦轮13上,并处于自转状态,在 递进机构的作用下,工件逐一向前递进;同样,下料装置逐一对工件下料;当 第一批工件完成尾部成型时,第二批工件的预热处理也已完成,第三批工件则 已放置完毕,托管机构的两托管架12再次向下移至下位,三批工件均被搁置在 链条9上所设的凸块14间,链条9将第一批工件输送到成品区4,将第二批工 件输送到成型区3,将第三批工件输送到预热区2,操作工人将第一批尾部成型 完毕的工件从成品区3取下转至下一生产工序。紧接着,第二批工件在成型区3 开始成型,而第三批工件在预热区2开始预热,第四批工件在下料区1逐个》文 置到托管架上并下料,成型机如此接连不断自动运行,完成一批又一批工件的 尾部成型。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外管尾部成型机,包括机架(5)、预热装置(6)、加热装置(7)和退火装置(8),一对设置在机架(5)上且相互平行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同步间歇式运行的用于工件输送的链条(9),至少一组分别位于机架(5)两侧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同轴心同步转动的管头机械手装置(10)和管尾机械手装置(11),其中所述管尾机械手装置(11)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作轴向前后运动;其特征在于,它分为四个区,所述的四个区处于同一轴线上,依次为下料区(1)、预热区(2)、成型区(3)和成品区(4),所述的管头机械手装置(10)和管尾机械手装置(11)设置在成型区(3);并且还包括托管机构;所述托管机构设置在下料区(1)、预热区(2)和成型区(3)三个区上,包括一对分别位于机架(5)两侧且分别在管头机械手装置(10)和管尾机械手装置(11)内侧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同步上下移动的托管架(12),在两托管架(12)上设有若干呈相互对称且两两相邻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下同步转动的摩擦轮(13);所述预热装置(6)设置在预热区(2)且在设有管尾机械手装置(11)一侧;所述加热装置(7)和退火装置(8)设置在成型区(3)且在设有管尾机械手装置(11)一侧;在所述的一对链条(9)上设有呈相互对称的凸块(14),且所述凸块(14)与所述托管架(12)上的摩擦轮(13)相对应,以便在两相邻凸块(14)的间隔处搁置工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外管尾部成型机,其特征 在于,它还包括递进机构,所述递进机构设置在下料区(1),包括一对分别位 于托管架(12)外侧的顶部呈锯齿状结构且相互对称并在相应的传动装置作用 下同步上下移动的递进架(15),所述的锯齿状结构与所述托管架(12)上的摩 擦轮(13 )相对应,以便将工件逐一递进。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外管尾部成型机,其特征 在于,它还包括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下料区(l)且在设有管头机械 手装置(10) —侧并位于递进架(15)的外侧,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加热器(16)、 水冷器(17)和退火器(18),用于下料使工件具有所需的长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外管尾部成型机。包括机架、预热装置、加热装置和退火装置,一对用于工件输送的链条,至少一组管头机械手装置和管尾机械手装置,以及一对设有摩擦轮的可同步上下移动的托管架、一对可同步上下移动的递进架,和包括加热器、水冷器和退火器的下料装置。运行时,托管架上移而处于上位时对工件进行处理,下料、递进、预热、成型,此时工件处于自转状态;托管架下移而处于下位时工件搁置在链条上的凸块间由链条向前输送,同时取下尾部成型完毕的工件。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实现多个工件同时加工,尾部半圆头和细玻璃管一次成型,而且结构合理,生产成本较低,工件输送与处理过程协调性更好。
文档编号C03B23/207GK201334431SQ20092011412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1日
发明者潘宇东 申请人:潘宇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