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在竖井口附近的大容量蓄水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287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在竖井口附近的大容量蓄水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设在竖井口附近的大容量蓄水仓。
背景技术
井下湿式凿岩、防尘等工作用水量都很大,水源都是来自井下自然涌水。虽然排上 来的自然涌 水既少又零星,但随着外排而集中收集起来后,一般都会满足井下使用。因此, 各矿都建立一定容量的地下或地表水仓,以做进下排出水的储存、循环、净化之用。然而地 下建水仓存在以下不足1、容积太小,在井下有限的空间建的水仓只能算是集水坑涌水量大时水大量外 溢,不完全具备水仓的功能;2、掘凿、建设、维护费用都较高,有些岩石松软,渗漏严重,支护和防渗费用都很 闻;3、水质净化效果不好,颗粒物较多,雾化降尘效果也不好。建地表水仓又有许多难度如1、多数矿山竖井位于山坡地带,选址非常困难,建大容积水仓则更困难;2、从水仓、管道等防冻要求和监管、维修的角度看,离井口不宜太远,这样加大了 选址的难度;3、在防止水仓水渗漏对竖井危害的问题上难度更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蓄水量大,应用方便的设在竖井口附近 的大容量蓄水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设在竖井口附近的大容量蓄水仓,其特征在于在竖井口附近设 有一个混凝土结构的蓄水仓,此蓄水仓的下部设有间隔墙,此间隔墙将所述蓄水仓分隔成 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蓄水池,下部分为防渗间,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和蓄水池 人孔,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在所述蓄水池的左侧由沉降间隔墙依次分隔出小粒 沉降间和微粒沉降间,所述防渗间横向设有支护墙,所述防渗间的底部设有集水坑和防渗 间人孔,所述的进水口与井下的上水管路相连接,所述的出水口与井下的下水管路相连接。所述的下水管路设有水泵转换装置。所述防渗间的高度大于1. 5米。所述防渗间底面的自流坡度为i = 4%。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结构合理,蓄水量大,应用方便;2、在解决蓄水的同时,水仓具有多级沉淀功能,可大大提高供水质量,可使除尘设 备、凿岩机喷出水雾的含尘量明显减少;[0019]3、在水仓水质、水量等实现自动控制的同时,可有效实行循环用水与节约用水;4、与地面以上建和地下建的水仓相比,其工业场地布置更合理、有效;5、对矿山安全方面有很大益处,一但井下出现冒水事故,可经水泵转换后,原井下的下水管路变成上水管路,两条上水管路可实现迅速排水,快速解除险情;6、水仓的水还可做矿山消防用水,省略消防的投资。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渗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设在竖井口附近的大容量蓄水仓,其特征在 于在竖井口附近设有一个混凝土结构的蓄水仓7,此蓄水仓7的下部设有间隔墙8,此间隔 墙8将所述蓄水仓7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蓄水池6,下部分为防渗间10,所述蓄水 池6的顶部设有进水口 1和蓄水池人孔2,所述蓄水池6的底部设有出水口 9,在所述蓄水 池6的左侧由沉降间隔墙5依次分隔出小粒沉降间3和微粒沉降间4,所述防渗间10横向 设有支护墙13,所述防渗间10的底部设有集水坑12和防渗间人孔11,所述的进水口 1与 井下的上水管路相连接,所述的出水口 9与井下的下水管路相连接。所述的下水管路设有水泵转换装置,此水泵转换装置是为矿山安全所准备的。即 当进下发生冒水事故时,此水泵转换装置可将井下的下水管路变成上水管路,这样加上原 来的上水管路共两条下水管路一起排水,能迅速地解除险情。所述防渗间6的高度大于1. 5米。所述防渗间6底面的自流坡度为i = 4%。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蓄水量大,应用方便,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一种设在竖井口附近的大容量蓄水仓,其特征在于在竖井口附近设有一个混凝土结构的蓄水仓,此蓄水仓的下部设有间隔墙,此间隔墙将所述蓄水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蓄水池,下部分为防渗间,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和蓄水池人孔,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在所述蓄水池的左侧由沉降间隔墙依次分隔出小粒沉降间和微粒沉降间,所述防渗间横向设有支护墙,所述防渗间的底部设有集水坑和防渗间人孔,所述的进水口与井下的上水管路相连接,所述的出水口与井下的下水管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在竖井口附近的大容量蓄水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水 管路设有水泵转换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在竖井口附近的大容量蓄水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间的 高度大于1.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在竖井口附近的大容量蓄水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间底 面的自流坡度为i = 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设在竖井口附近的大容量蓄水仓。其特征在于在竖井口附近设有一个混凝土结构的蓄水仓,此蓄水仓的下部设有间隔墙,此间隔墙将蓄水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蓄水池,下部分为防渗间,蓄水池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和蓄水池人孔,蓄水池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在蓄水池的左侧由沉降间隔墙依次分隔出小粒沉降间和微粒沉降间,防渗间横向设有支护墙,防渗间的底部设有集水坑和防渗间人孔,进水口与井下的上水管路相连接,出水口与井下的下水管路相连接。下水管路设有水泵转换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蓄水量大,应用方便,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E04H7/18GK201588430SQ20092024834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4日
发明者张建 申请人: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