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28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
及行走技术。
背景技术
当前,在我国工业厂房,尤其是重工业厂房中,大量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按照 现有建筑施工手册的规定,现有技术方案是在柱脚下设置托板、滚筒,并铺设滑行道,施工 的时候,各施工单位做法很不统一, 一般来说,托板采用钢板,滚筒采用圆木或钢管,滑行道 可以是经临时经硬化处理的土道,也可以铺设钢板,无论何种做法,都很不规范,对每个杯 口基础都需要做一套重复的设施,工作方式非常原始,不但浪费人工、材料,而且工作强度 大,效率低下,预制柱滑行的速度慢,大大增加了吊装设备的占用时间,增加大量的吊装设 备的使用费用 同时,在这些预制柱安装过程的起吊阶段,根据预制柱自重情况,通常采用的吊装 方式为单机吊装(旋转法或滑行法)或双机吊装(滑行法或递送法),但是,这些通用的方 式、方法,都存在一些缺点旋转法不适于预制柱堆放处远离杯口基础的情况;滑行法需要 针对每根柱重复设置托板、滚筒、铺设滑行道,机械利用率低,行走过程中,预制柱与滑行道 摩擦力大,相当于增加了吊装的起重量,且行走速度缓慢;双机吊装的滑行法或递送法不但 存在上述缺点,而且要求两台起重机必须配合默契,否则,容易导致单机失重而使另一台超 载;在起吊扶正阶段,柱脚易于发生滑移而产生动荷载,导致起重机晃动甚至超载,甚至可 能出现危险。
发明内容 目前,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从堆放地点行走到杯口基础附近,速度很慢,行走措施不 规范、不经济,预制柱行走到杯口附近后,从水平或倾斜状态扶正到垂直状态也是个难点, 本实用新型就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行 走技术,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提供更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上述行走技术的装置,不仅设计简 单,而且工作有效。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由带轮子的托板、钢道板、 制动角钢组成,其特征是托板呈直角结构,直角顶点位置安装有可转向的翻转轮,托板远 离直角顶点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转向轮,转向轮坐上装有转动连接杆。 转向轮支架通过连接轴与拖板相连接,转向轮支架可以自由转动,转向轮的支架 壁上带有插孔,可以插入转向扳杆调整转向轮的方向;每对转向轮通过一根转向连接杆相 连接,以实现一对转向轮同步转向;可翻转轮支架直接固定在托板直角顶点位置,不能转动。 托板由厚度为8 16mm(可视预制柱自重情况适当选择)的钢板制成。钢道板由 8 12厚的若干块矩形钢板组成(数量视预制柱脚所在位置至杯口基础附近距离而定), 若地面坚硬,钢板可直接铺在地面上,否则,需事先在地面上并排满铺木方,然后再铺设钢 板。制动角钢为等边角钢,其翼缘长度与轮子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行走技术是这样完成的 1)在吊装现场移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柱时,首先将预制柱的柱脚放在本实用新型 之上; 2)用转向扳杆转动转向轮控制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方向,由起重机吊起预制柱的另 一端将预制柱通过钢道板行走到目的杯口基础附近; 3)到达预定位置后,利用两根角钢一前一后制动可翻转轮,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 位置和方向,通过起重机的起吊,以可翻转轮为轴心,即可使预制柱由水平或倾斜状态转为 垂直状态; 4)用起重机将预制柱吊起并安装在杯口基础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托板承担预制柱的一部分重量,同时起重机承担预制
柱的另一部分重量,在起重机转动或行走的带动下,沿着钢道板行走,当需要转向的时候,
把转向扳杆插入到转向轮支架上的插孔内,扳动转向扳杆,使转向轮转向。预制柱的扶正是
以可翻转轮为轴心,通过起吊,使预制柱由水平状态平稳转为垂直状态。 较目前预制柱安装过程中的起吊阶段通常采用的吊装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大大
节省了预制柱行走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节省了逐个预制柱铺设托板、滚筒、滑行道等装置的
工序,有效地减少了预制柱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降底了起重机的负荷,预制柱行走路线易
于控制,提高了行走路线的精度,预制柱的扶正垂直过程平稳,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综上
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利率,提高施工生产率,从而提高施工进度,经济效益
和综合效益极为显著。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由图1-4可知,先将钢道板10从预制柱12的柱脚位置开始铺设至杯口基础14附 近。将本实用新型11的托板6水平一端插入预制柱12的柱脚下面,并使柱脚顶在拖板6 的垂直端。 按设计位置将钢丝绳一端绑在预制柱12的另一端上,钢丝绳的另一端挂在起重 机13的吊钩上,然后沿预定线路拖动预制柱12平移。需要调节运行方向时,将转向扳杆8 插入到转向轮支架壁上的插孔2中,扳动转向扳杆8,使后转向轮1以连接轴7为轴转动,并通过转动连接杆3,带动另一后转向轮同步转向,配合起重机13的工作行走路线,从而使预 制柱12按要求路线行走。 当预制柱12脚到达指定位置后,将一对制动角钢9分别紧紧地塞在可翻转轮5的 前后,然后起吊,使预制柱12稳稳地扶正垂直,托板6托住预制柱12脚以可翻转轮5为轴 旋转了 90° ,此时,前转向轮4着地,预制柱12就可以向杯口基础14内进行吊装了。
权利要求一种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由带轮子的托板、钢道板、制动角钢组成,其特征是托板呈直角结构,直角顶点位置安装有可转向的翻转轮,托板远离直角顶点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转向轮,转向轮座上装有转动连接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其特征是,托板由厚度为8 16mm的钢板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其特征是,转向轮 支架通过连接轴与拖板相连接,转向轮的支架壁上带有插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其特征是,每对转 向轮通过一对转向连接杆相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其特征是,可翻转 轮支架直接固定在托板直角顶点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其特征是,钢道板 由8 12厚的矩形钢板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其特征是,制动角 钢为等边角钢,其翼缘长度与轮子直径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及行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行走技术和能实现上述行走技术的装置,不仅设计简单,而且工作有效。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现场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装置,由带轮子的托板、钢道板、制动角钢组成,其特征是托板呈直角结构,直角顶点位置安装有可转向的翻转轮,托板远离直角顶点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转向轮,转向轮坐上装有转动连接杆。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利率,提高施工生产率,从而提高施工进度,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极为显著。
文档编号E04C3/34GK201526166SQ20092024829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魏勇 申请人:魏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