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建筑用排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661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建筑用排水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建筑用排水槽,也可是说是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的排 水槽。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主要有光电转换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光热转换的太阳能 利用装置以及光电光热同体同步转换的太阳能利用装置,这些装置在使用时,基本都是与 建筑一体化的,可以看作是一种建筑构件,安装这些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建筑可以说是一种 太阳能建筑。现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上一般没有专门的排水槽,影响了太阳能利用装置的排 水,而太阳能建筑上的排水通道完全与太阳能利用装置不相关。为了排水,一般为了保护光电产品、光热产品等太阳能利用装置不受外力破坏,在 这些装置上往往连接有罩壳。但是现有的罩壳形状各异,不能实现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建筑 物外观不美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与太阳能利用装置完美结合、易于排水的太阳 能建筑用排水槽。本太阳能建筑用排水槽,包括一个排水通道壳体,排水通道壳体顶面具有向下凹 入的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壳体的两侧具有封边板,封边板与排水通道壳体的两侧上部之 间形成卡槽;在卡槽内有两端分别连接在封边板和排水通道壳体的侧上部的销轴;在排水 通道壳体内的排水通道两侧设置有支撑管,在排水通道壳体的壳体壁上开有支撑管相对应 的固定孔;在排水通道壳体顶面上设置有多个横跨排水通道的踏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被定位在建筑物上,同时太阳能利用装置的罩壳的侧板伸 入到本排水槽上的卡槽内。这样罩壳上的雨水即流入到本排水槽内,并通过排水通道流出。 本实用新型与太阳能利用装置、太阳能建筑融为一体,不但能够排水,外观也美观。通过销 轴穿过伸入到卡槽内的罩壳的侧板,可以将罩壳定位。为了易于将排水槽固定在建筑物上, 在排水通道壳体内的排水通道两侧设置有支撑管,在排水通道壳体的壳体壁上开有支撑管 相对应的固定孔。将其固定于屋顶的方法可以为铆接、螺栓连接或预留钢筋固定等三种。固 定时,将铆钉、螺栓、预留钢筋排水槽穿过支撑管和固定孔而将排水槽固定在建筑物上。为 了便于对太阳能利用装置进行维修,在排水通道壳体顶面上设置有多个横跨排水通道的踏 板。踏板供人攀爬,方便了人们对倾斜放置在屋顶上的太阳能利用装置进行检修。作为对上述排水槽的进一步改进,排水通道壳体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以达到保温 效果,防止太阳能利用装置通过排水槽散失热量,防止热量散失对于光热转换的太阳能利 用装置以及光电光热同体同步转换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尤其重要。作为对上述排水槽的进一步改进,封边板为透光度88%以上的透明板。高透明度的封边板,可以让更多的光线透过封边板射入到太阳能利用装置上。 作为对上述排水槽的进一步改进,排水通道壳体的材料为拉挤成型的玻璃钢。玻 璃钢是由增强材料和树脂固化形成的非金属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大的特点,其强度甚至 比高强度合金钢的强度还高,采用玻璃钢还有效避免了冷跷、散热的问题。

[0011]图1是罩壳的立体图。[0012]图2是搭接的两块罩壳的示意图。图3是搭接的两块罩壳的侧视图(图2的右视图)。图4是定位排水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封边排水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定位排水槽、封边排水槽与罩壳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0018]图8是图6中的B向视图。[0019]图9是定位排水槽13的俯视图。图10是定位排水和I 13与屋面连接的一种示意图(图9的A-A剖视图)。图11是定位排水和I 13与屋面连接的另一种示意图(图9的A-A剖视图)。图12是定位排水和I 13与屋面连接的第三种示意图(图9的A-A剖视图)。图13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封边排水槽(一种太阳能建筑用排水槽)参见图4 (参考图6)所示一种太阳能建筑用排水槽------封边排水槽6,包括一
个排水通道壳体7和设置在排水通道壳体7两侧的透明封边板8。排水通道壳体7的材料 为拉挤成型的玻璃钢。封边板8透光度88%以上(包含88%),以保证硅光电池吸收到尽 可能多的光线。排水通道壳体的两侧面10成阶梯形,封边板与排水通道壳体的两侧上部之 间形成有一定深度的卡槽11。卡槽11用于与罩壳1的侧板3的卡接密封,排水通道壳体顶 面具有向下凹入的排水通道9。排水通道壳体7内填充有聚氨酯保温泡沫(或其它保温材 料)12。聚氨酯保温泡沫具有一定的保温和支撑作用。在卡槽11内有销轴5,销轴5两端 分别穿过封边板和排水通道壳体的侧面上部。实施例2 定位排水槽(一种太阳能建筑用排水槽)参见图5 (参考图6)所示另一种太阳能建筑用排水槽------定位排水槽13。它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属支撑管14、踏板15。金属支撑管14在排水通道壳体内的排水通道两侧,在排水通道壳体的壳体壁上 开有支撑管相对应的固定孔16。在排水通道壳体顶面上设置有多个横跨排水通道9的供人 攀爬的踏板15。参见图1所示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光电光热同体同步转换利用太阳能建筑构件) 的罩壳1,以单片PC板材折弯而成,表面硬化处理,具有顶板2和在顶板两侧、相对的两个 侧板3。罩壳整体采用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也就是说,顶板2和两个侧板3均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沿罩壳的上下方向,侧板3上窄下宽(即c < d),顶板也上窄下宽,在罩壳上端处 的两个侧板外表面之间的距离a小于在罩壳下端处的两个侧板内表面之间的距离b。参见 图13,两个侧板3上各开有两个用于穿过销轴5的形状相同的定位槽4。定位槽4包括沿 罩壳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上定位槽41和垂直于上定位槽的下定位槽42,上定位槽和下定位 槽成“ Γ”形连接。使用时,先将定位排水槽13固定在屋顶上,其固定于屋顶的方法可以为铆接、螺 栓连接或预留钢筋固定三种。铆接,参见图10,在屋面预埋带孔钢板19,用铆钉20穿过排 水通道壳体的壳体壁上的固定孔16、金属支撑管14、钢板19而将定位排水槽与屋面铆固在 一起。螺栓连接,参见图11,在屋面预埋螺栓21,螺栓21穿过固定孔16、金属支撑管14,并 用螺母22与螺栓连接将定位排水槽固定在屋面上。预埋钢筋固定,参见图12,在屋面预埋 钢筋23,钢筋23穿过固定孔16、金属支撑管14,并用适当方法折弯钢筋,将定位排水槽固定 在屋面上。参见图6,再将光电光热同体同步转换利用太阳能建筑构件(未示出)沿定位排水 槽13两侧定位摆放,最后将封边排水槽摆放在光电光热同体同步转换利用太阳能建筑构 件的最左侧和最右侧。再把罩壳的两个侧板3分别卡入相邻的定位排水槽13和封边排水 槽6上的卡槽11内,销轴5通过下定位槽42进入上定位槽41。罩壳由于自重,自然下滑, 直到销轴5到达上定位槽的上端部为止(参见图8、13)。销轴5用于罩壳的自由度,防止其 震动、脱落。罩壳与两侧的定位排水槽13和封边排水槽6卡接密封,靠自重锁紧固定。参见图2、3,当下面的一块罩壳安装完成后,再其上部以相同的方法搭接第二块罩 壳,下面的一块罩壳的上端伸入到上面的一块罩壳下端内。依此类推,将所安装的太阳能建 筑构件封闭在屋面上。罩壳采用轻质透光材料,采用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利用重力,使搭接在上部罩壳 的内宽尺寸与下部罩壳的外宽尺寸吻合,并在相同的位置以侧向锁定件(销轴5)卡住并锁 紧,保证充足的光线射入并防止过多的热量散失,使光电光热同体同步转换利用太阳能建 筑构件与建筑融为一体。定位排水槽用于固定于屋顶并起维修和排水功能,封边排水槽用 于整个屋面系统边缘排水。
权利要求1.太阳能建筑用排水槽,其特征是包括一个排水通道壳体,排水通道壳体顶面具有 向下凹入的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壳体的两侧具有封边板,封边板与排水通道壳体的两侧 上部之间形成卡槽;在卡槽内有两端分别连接在封边板和排水通道壳体的侧上部的销轴; 在排水通道壳体内的排水通道两侧设置有支撑管,在排水通道壳体的壳体壁上开有支撑管 相对应的固定孔;在排水通道壳体顶面上设置有多个横跨排水通道的踏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槽,其特征是排水通道壳体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槽,其特征是封边板为透光度88%以上的透明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槽,其特征是排水通道壳体的材料为拉挤成型的玻璃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与太阳能利用装置完美结合、易于排水的太阳能建筑用排水槽。它包括一个排水通道壳体,排水通道壳体顶面具有向下凹入的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壳体的两侧具有封边板,封边板与排水通道壳体的两侧上部之间形成卡槽;在卡槽内有两端分别连接在封边板和排水通道壳体的侧上部的销轴;在排水通道壳体内的排水通道两侧设置有支撑管,在排水通道壳体的壳体壁上开有支撑管相对应的固定孔;在排水通道壳体顶面上设置有多个横跨排水通道的踏板。
文档编号E04D13/064GK201817983SQ201020552618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8日
发明者钟群武 申请人:溧阳平陵林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