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93657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非金属技术领域中的一种蜂窝陶瓷蓄热体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含有莫来石、堇青石作为陶瓷组分的一种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规模大且温度高的炉子如高炉、热风炉、焦炉等就开始采用蓄热燃烧技术回收高温烟气余热,使用蓄热室回收烟气余热后炉子的热效率明显提高。但刚开始的蓄热室内采用格子砖为蓄热体,其传热效率低,蓄热室体积庞大,换向时间长,使用很不灵活,限制了蓄热燃烧技术在其它工业炉上的推广与普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的紧张,环境污染的严重,节能与环保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控制系统与蓄热材料的更新使蓄热式燃烧技术得到了重大发展。英国HotWorkDevelopment公司与British Gas研究院于1982年合作开发了一座使用陶瓷小球作为蓄热体的新型蓄热式加热炉,其节能效果显著。它可以将助燃空气加热到燃气的燃点以上,使平均燃烧温度和热利用效率提高,但由于温度高导致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增加。采用陶瓷小球或蜂窝陶瓷体代替格子砖用于工业炉的余热回收是蓄热方式的一个飞跃,不仅提高了蓄热效率,也使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推广成为可能。蓄热燃烧技术是高温燃烧领域一种古老而年轻的节能环保技术,蓄热燃烧系统温度效益及热效益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蓄热体的性能。20世纪80年代,蓄热体开发取得突破,出现了小直径球状及点焊状(卵石状)陶瓷体,使蓄热结构紧凑,与烧咀成一体,但使用中产生的压降大,热面积也有限。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科学家首先发明了高温空气燃烧技术(HTAC),该技术通过换向装置使两个蓄热室交替吸热放热,最大限度地回收烟气的热量,再把炉内的助燃空气和煤气加热到1000°c以上,即使低热值的劣质燃料也能实现稳定着火和高效燃烧。该热燃烧技术的蜂窝陶瓷蓄热体长期使用温度达1500°c,抗压强度高(在蓄热室不倒塌12个月)。比表面积是球的5倍以上,传热能力大4-5倍,气流阻力只有球的1/3。该技术通过换向装置使两个蓄热室交替吸热放热,最大程度的回收烟气。再把炉内的助燃空气和煤气加热到1000°C以上,即使低热值的劣质燃料也能实现稳定着火和高效燃烧,节约燃料可达40-70 %,产量提高15 %以上,钢坯氧化烧损下降40 %以上,NOx排放小于lOOppm,排放的烟气温度低于150°C,大大降低了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目前HTAC技术被广泛用于钢铁、机械、建材、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的各种加热炉、热风炉、热处理炉、裂解炉、烘烤器、熔化炉、均热炉、油气锅炉等窑炉中。如果全国大多数工业窑炉都采用HTAC技术,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将极大在缓解能源紧缺的状况,并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而应用实践表明,HTAC技术的关键是能否研制出高性能的蜂窝陶瓷蓄热体。高性能的蜂窝陶瓷蓄热体必须具有耐高温、抗腐蚀、热震稳定性好、强度高、蓄热量大、导热性能好等优点。蜂窝陶瓷蓄热体采用严格的配料配方,对粉体进行球磨,添加粘结剂,助烧结剂等进行搅拌捏合,经过时效处理、练泥处理、挤压成型、定型、切坯高温焙烧而成。
目前,现有的蜂窝陶瓷蓄热体存在以下问题有的是使用温度达不到预期要求的温度;有的是使用周期短,最短的不达一月,最长时间也就半年左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蜂窝陶瓷蓄热体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强度好、蓄热能力高、换热速度快、热震稳定性好,使用温度超过1400°C的蜂窝陶瓷蓄热体。提供一种上述蜂窝陶瓷蓄热体的制备方法,使制得的蓄热体具有良好的烧结和综合物理性能,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将由陶瓷粉末和辅料混合后制备得的塑性泥料,经过粗炼、陈腐、真空炼泥、挤压成型、干燥烧结后获得;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粉末是由以下述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成
莫来石40 - 50%
苏州土15-20%
方解石3 - 6%
滑石15-20%
氧化铝10-15%;所述辅料包括胶水、甘油、水和纤维素,且所述塑性泥料由陶瓷粉末和辅料按以下重量百分数组成
胶水5-10%
甘油3 - 7 %
水5-10%
纤维素3 - 5 %
陶瓷粉末余量。更进一步地,所述蜂窝陶瓷蓄热体呈直孔中通结构。一种用于制备上述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陶瓷粉末制备步骤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数混合各种原料得到陶瓷粉末莫来石40-50%
苏州土15-20%
方解石3-6%
滑石15-20%
氧化铝10-15%b)塑性泥料制备步骤将所述陶瓷粉末和包括胶水、甘油、水、纤维素的辅料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数混合得到塑性泥料
胶水5-10%
甘油3 -7%
水5-10%
纤维素3 -5%
陶瓷粉末佘量;c)挤压成型步骤将所述塑性泥料经过真空练泥后经成型机真空挤压成坯体;d)干燥定型步骤将所述坯体放入微波炉中干燥定型;并将定型后的坯体放入烘房,在100-110°C的温度下进行干燥硬化;e)端面加工步骤将干燥后的所述坯体进行端面加工,获得整齐的蜂窝端面;f)高温烧结步骤将加工好的完整蜂窝陶瓷坯体装入烧结炉,升温至1300-1400°C进行高温烧结,得到所述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更进一步地,在所述高温烧结步骤中,将所述完整蜂窝陶瓷坯体装入烧结炉后,先以60°C /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C进行低温排胶,待粘结剂挥发后,再以200°C /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0°C,再以40°C /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300-1400°C的烧结温度,并在该烧结温度下保温2-4小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了堇青石和莫来石来制备蜂窝陶瓷蓄热体,所述堇青石和莫来石均为低热膨胀系数,热稳定性好的材料,本技术方案在不影响使用的条件下,根据堇青石的理论组成,采用能够生成堇青石的原材料将莫来石包覆起来,作为它们的基质部分,通过合理选择低熔点材料,使基质部分完全形成堇青石相,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抗热震性。
本发明还采用了水性粘结剂作为蜂窝陶瓷蓄热体的粘结剂,避免了采用传统的油脂等高分子作为粘结剂在烧结过程中排出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采用水性粘结剂的优势还表现在第一、烧结过程中水性粘结剂全部氧化,无有害气体排出,有利于环境保护;蓄热体中无残留有机水性粘结剂原料,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第二、粘结剂制备以及产品成型、干燥过程中无有害气体挥发,有利于员工操作;第三、蜂窝陶瓷蓄热体坯体干燥速度快,有利于工业规模化生产和防止原料的浪费。本发明的蜂窝陶瓷蓄热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耐高温、抗腐蚀、热震稳定性好、强度高、蓄热量大、导热性能好等优点,对工业窑炉高温烟气有良好的过滤净化和回收利用能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首先,按照48 18 4 18 12的重量比,将莫来石、苏州土、方解石、滑石、氧·化铝充分混合制成陶瓷粉末。其次,将陶瓷粉末、胶水、甘油、水、纤维素按照75 :8:5:8: 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搅拌机中搅拌I小时,使之搅拌均匀,制成塑性泥料。然后,将塑性泥料经练泥机粗练、精练,然后经真空机处理,采用挤压成型工艺,在成型机中经模具挤压制成陶瓷坯体。将蜂窝陶瓷蓄热体坯体放入微波定型后,再送入烘房内,温度控制在100-110°C范围内,干燥24小时使之硬化,将干燥后的坯体进行端面加工,获得整齐的蜂窝端面。将加工好的完整蜂窝陶瓷蓄热体坯体装入烧结炉,先以60摄氏度/小时(°C /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C进行低温排胶,待粘结剂挥发后,再以200°C /h的升温速度快速升温至1200°C,然后以40°C /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400°C的烧结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3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出炉,即可获得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实施例2按照45 18 5 18 14的重量比,将莫来石、苏州土、方解石、滑石、氧化铝充分混合制成陶瓷粉末。将陶瓷粉末、胶水、甘油、水、纤维素按照73 8 5 10 4的重量比混合,力口入搅拌机中搅拌I小时,使之搅拌均匀,制成陶瓷泥料。将陶瓷泥料经练泥机粗练、精练,然后经真空机处理,采用挤压成型工艺,在成型机中经模具挤压制成陶瓷坯体。将陶瓷蓄热体坯体放入微波定型后,再送入烘房内,温度控制在100-110°C范围内,干燥24小时使之硬化,将干燥后的坯体进行端面加工,获得整齐的蜂窝端面。将加工好的完整蜂窝陶瓷坯体装入烧结炉中,以60°C /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C低温排胶,待粘结剂挥发后,再以200°C /h的升温速度快速升温至1200°C,再以40°C /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380°C的烧结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出炉,即可获得堇青石莫来石蜂窝陶瓷蓄热体。实施例3按照46 19 5 17 17的重量比,将莫来石、苏州土、方解石、滑石、氧化铝充分混合制成陶瓷粉末。将陶瓷粉末、胶水、甘油、水、纤维素按照72 :9:7:9: 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搅拌机中搅拌I小时,使搅拌均匀,制成陶瓷泥料。将陶瓷泥料经练泥机粗练、精练,然后经真空机处理,采用挤压成型工艺,在成型机中经模具挤压制成陶瓷坯体。将陶瓷蓄热体坯体放入微波定型后,再送入烘房内,温度控制在100-110°C范围内,干燥24小时使之硬化,将干燥后的坯体进行端面加工,获得整齐的蜂窝端面。将加工好的完整蜂窝陶瓷坯体装入烧结炉中,以60°C /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C低温排胶,待粘结剂挥发后,再以200°C /h的升温速度快速升温至1200°C,再以40°C /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350°C的烧结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4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出炉,即可获得堇青石莫来石蜂窝陶瓷蓄热体。 本发明公开的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比表面积比球体陶瓷蓄热体大,抗压强度大于40MPa,最高使用温度> 1400°C,比热1100-1400等方面的突破。
权利要求
1.一种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是将由陶瓷粉末和辅料混合后制备得的塑性泥料,经过粗练、陈腐、真空练泥、挤压成型、干燥烧结后获得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粉末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数的原料混合组成莫来石40 - 50%苏州土15-20%方解石3 - 6%滑石15-20%氧化铝10-15% 所述辅料包括胶水、甘油、水和纤维素,且所述塑性泥料由陶瓷粉末和辅料按以下重量百分数组成胶水5-10%甘油3-7 %水5-10%纤维素3 - 5 %陶瓷粉末佘量。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陶瓷蓄热体呈直孔中通结构。
3.一种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陶瓷粉末制备步骤 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数混合各种原料得到陶瓷粉末莫来石40-50%苏州土15-20%方解石3-6%滑石15-20%氧化铝10-15%; b)塑性泥料制备步骤 将所述陶瓷粉末和包括胶水、甘油、水、纤维素的辅料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数混合得到塑性泥料胶水5-10% 甘油3 -7% 水5-10% 纤维素3 -5% 陶瓷粉末余量; C)挤压成型步骤 将所述塑性泥料经过真空练泥后经成型机真空挤压成坯体; d)干燥定型步骤 将所述坯体放入微波炉中干燥定型;并将定型后的坯体放入烘房,在100-110°C的温度下进行干燥硬化; e)端面加工步骤 将干燥后的所述坯体进行端面加工,获得整齐的蜂窝端面; f)高温烧结步骤 将加工好的完整蜂窝陶瓷坯体装入烧结炉,升温至1300-1400°C进行高温烧结,得到所述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温烧结步骤中,将所述完整蜂窝陶瓷坯体装入烧结炉后,先以60°C /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C进行低温排胶,待粘结剂挥发后,再以200°C /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0°C,再以40°C /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300_1400°C的烧结温度,并在该烧结温度下保温2-4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堇青石莫来石质蜂窝陶瓷蓄热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蓄热体是将由陶瓷粉末和辅料混合后制备得的塑性泥料,经过粗炼、陈腐、真空炼泥、挤压成型、干燥烧结后获得;所述陶瓷粉末由莫来石、苏州土、滑石、氧化铝、方解石混合组成;所述塑性泥料由所述陶瓷粉末和包括胶水、甘油、水、纤维素的辅料混合而成。本发明公开的蜂窝陶瓷蓄热体高温强度好、蓄热能力高、换热速度快、热震稳定性好。其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文档编号C04B38/00GK102910929SQ20111025475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
发明者李军虎, 刘志刚, 田建刚 申请人:晋城市富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