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14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
背景技术
水泥压力板,又称纤维水泥压力板或者水泥纤维压力板,是以天然纤维和水泥为原料,经制浆、成型、切割、加压、养护而成的一种新型建筑板材。属于新一代“绿色”建材, 具有轻质、高强、防水、防腐、防火、幅面大、加工性好、提高施工效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业建筑中,可用于建筑的楼板、内墙板、外墙板、吊顶板、幕墙衬板、复合墙体面板、绝缘材料、屋面铺设等部位。水泥压力板具有复合结构,其中间内部为纤维泡沫材料所构成的保温层,外侧两层为水泥板。该复合结构的固定是通过设置于水泥压力板边缘的卡件实现的。现有技术中的卡件仅具有一个卡槽,水泥压力板三层整体固定在卡槽内,对内层保温层的固定效果不佳。并且,水泥压力板内层的纤维泡沫材料经过长期使用,受外界压力作用,其厚度会发生变化,现有技术中的卡件也缺乏对内层保温板的支撑固定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卡件中,针对水泥压力板的复合式结构,设计了两对竖片,其两个内侧片相对的空间可以对水泥压力板的内层保温板进行固定,外侧片与内侧片相对的空间可以对水泥压力板的外层水泥板进行固定,从而改善了卡件对水泥压力板的固定效果;并且,这种内外层的结构,完全是通过在一块底片上的切割和弯折形成的,加工过程简单,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也保证了卡件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包括底片,以及位于所述底片两端、向所述底片同一侧延伸出、与所述底片竖向垂直的两对竖片,其中,所述每对竖片包括第一外侧片和第一内侧片。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中,所述卡件的两个第一外侧片由所述底片弯折形成。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中,所述卡件的两个第一内侧片由所述底片中的多边形保留与所述底片的竖片的弯折边平行的一边、所述多边形的其余边切割后弯折形成。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中,所述多边形为矩形。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中,所述卡件的底片的横向中部有未贯通的切割线,所述两个第一外侧片和两个第一内侧片均由所述底片弯折形成。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中,还包括两个第二外侧片,所述卡件的底片的横向具有两条未贯通的切割线,所述两个第二外侧片、两个第一外侧片和两个第一内侧片均由所述底片弯折形成,并且,所述两个第一外侧片与所述两个第二外侧片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内侧片的两侧。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中,还包括两个第二内侧片,所述卡件的底片的横向具有两条未贯通的切割线,所述两个第二内侧片、两个第一外侧片和两个第一内侧片均由所述底片弯折形成,所述两个第一内侧片与所述两个第二内侧片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外侧片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针对水泥压力板的复合式结构, 设计了两对竖片,其两个内侧片相对的空间可以对水泥压力板的内层保温板进行固定,外侧片与内侧片相对的空间可以对水泥压力板的外层水泥板进行固定,从而改善了卡件对水泥压力板的固定效果;并且,这种内外层的结构,完全是通过在一块底片上的切割和弯折形成的,加工过程简单,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也保证了卡件的强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包括底片3,以及位于所述底片3两端、向所述底片3同一侧延伸出、与所述底片3竖向垂直的两对竖片,其中,所述每对竖片包括第一外侧片1和第一内侧片2。水泥压力板具有复合结构,其中间层为纤维泡沫材料构成的保温板,外侧两层为水泥板。上述卡件用于固定具有此结构的水泥压力板时,两个第一内侧片2相对的空间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内层保温板,第一外侧片1与第一内侧片2相对的空间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外层水泥板。第一内侧片2不仅对保温板具有固定功能,而且还可起到对纤维泡沫材料的支撑作用。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中,所述卡件的两个第一外侧片1由所述底片 3弯折形成。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中,所述卡件的两个第一内侧片2 由所述底片3中的多边形保留与所述底片的竖片的弯折边平行的一边、所述多边形的其余边切割后弯折形成。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中,所述多边形为矩形。实施例一中,第一外侧片1是由底片3两端弯折形成,第一内侧片2是由底片3中的多边形,在保留与底片3的竖片的弯折边平行的一边后,其他边切割后弯折形成。[0028]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中,所述卡件的底片3的横向中部有未贯通的切割线,所述两个第一外侧片1和两个第一内侧片2均由所述底片3弯折形成。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中,还包括两个第二外侧片4,所述卡件的底片3的横向具有两条未贯通的切割线,所述两个第二外侧片4、两个第一外侧片 1和两个第一内侧片2均由所述底片3弯折形成,并且,所述两个第一外侧片1与所述两个第二外侧片4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内侧片1的两侧。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中,还包括两个第二内侧片5,所述卡件的底片3的横向具有两条未贯通的切割线,所述两个第二内侧片5、两个第一外侧片 1和两个第一内侧片2均由所述底片3弯折形成,所述两个第一内侧片2与所述两个第二内侧片5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外侧片1的两侧。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卡件,其第一外侧片1与第一内侧片2均是通过在一块底片3上切割和弯折形成,所形成的两种结构分别体现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此种结构的卡件,由于是在一整体构件上形成,加工过程中无安装或焊缝,保证了良好的强度。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的卡件,实际上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一对第二外侧片4或一对第二内侧片5,其结构的形成过程也是在一整体构件上切割和弯折形成的。实施例三中,第二外侧片4与第一内侧片2之间的空间的宽度,和第一外侧片1与第一内侧片2之间的空间的宽度相等,二者都是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外层水泥板。因此, 两个第二外侧片4与两个第一外侧片1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内侧片2的两侧。实施例四中,两个第二内侧片5之间的空间的宽度,和两个第一内侧片2之间的空间的宽度相等,二者都是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内层保温板;第二内侧片5与第一外侧片1 之间的空间的宽度,和第一内侧片2与第一外侧片1之间的空间的宽度相等,二者都是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外层水泥板。因此,两个第一内侧片2与两个第二内侧片5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外侧片1的两侧。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 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片,以及位于所述底片两端、向所述底片同一侧延伸出、与所述底片竖向垂直的两对竖片,其中,所述每对竖片包括第一外侧片和第一内侧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的两个第一外侧片由所述底片弯折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的两个第一内侧片由所述底片中的多边形保留与所述底片的竖片的弯折边平行的一边、所述多边形的其余边切割后弯折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矩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的底片的横向中部有未贯通的切割线,所述两个第一外侧片和两个第一内侧片均由所述底片弯折形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二外侧片,所述卡件的底片的横向具有两条未贯通的切割线,所述两个第二外侧片、两个第一外侧片和两个第一内侧片均由所述底片弯折形成,并且,所述两个第一外侧片与所述两个第二外侧片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内侧片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二内侧片,所述卡件的底片的横向具有两条未贯通的切割线,所述两个第二内侧片、两个第一外侧片和两个第一内侧片均由所述底片弯折形成,所述两个第一内侧片与所述两个第二内侧片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外侧片的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水泥压力板的卡件,包括底片,以及位于所述底片两端、向所述底片同一侧延伸出、与所述底片竖向垂直的两对竖片,其中,所述每对竖片包括第一外侧片和第一内侧片。在本实用新型的卡件中,针对水泥压力板的复合式结构,设计了两对竖片,其两个内侧片相对的空间可以对水泥压力板的内层保温板进行固定,外侧片与内侧片相对的空间可以对水泥压力板的外层水泥板进行固定,从而改善了卡件对水泥压力板的固定效果;并且,这种内外层的结构,完全是通过在一块底片上的切割和弯折形成的,加工过程简单,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也保证了卡件的强度。
文档编号E04C2/34GK202125003SQ20112022254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曹俊芳 申请人:曹俊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