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房屋抗震加固钢圈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383阅读:1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砌体房屋抗震加固钢圈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砌体房屋抗震加固钢圈梁,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未设圈梁或圈梁不闭合的砌体房屋,用以改善其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的抗震加固钢圈梁。
背景技术
砌体结构是指由砖、石或砌块为块材,由砂衆砌筑而成的结构。由于其造价低、取材方便、施工简单等特征,砌体结构是我国村镇建筑中应用最多的结构形式。但是,由于农民建房缺少科学指导,建筑材料质量不达标、缺乏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导致历年来多次震害中砌体房屋倒塌严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针对抗震性能差的砌体结构,应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增加砌体房屋的整体性。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措施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未设圈梁或圈梁不闭合的结构 加设圈梁。目前加设圈梁的常规做法是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在圈梁底截面附近架设临时支撑,剔除砖墙表面抹灰,有时还凿去局部砖或砌块以加强抗剪连接,然后支模铺设钢筋后筑混凝土。但是这样的加固做法要求现场施工平面宽敞,且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造价闻。为解决上述问题,缩短增设圈梁的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发明人根据实际经验和振动台试验,研究开发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砌体房屋加固钢圈梁,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未设圈梁或圈梁不闭合的砌体房屋,用以改善其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的抗震加固钢圈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如下一种砌体房屋抗震加固钢圈梁,包括有外型钢带、对拉螺栓、垫板和水泥砂浆找平层,其特征是墙体内外基层铺设水泥砂浆找平层,该型钢带与垫板在找平的墙体两侧每隔一定距离通过对拉螺栓夹紧;外墙与内墙连接处,该对拉螺杆一端锚入内墙中;外墙与屋架下弦连接处,该型钢带与屋架下弦采用两根对拉螺杆拉结,该对拉螺杆另一端焊有连接板与下弦锚固;该型钢带为角钢、钢板或槽钢;该对拉螺栓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浆填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优点如下I、适用于各种屋面形式的砌体房屋,如木屋架、钢屋架、预制板等;2、有效改善砌体房屋的整体性,提高砌体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3、构造简单,施工周期短,施工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于内外墙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于外墙与屋架下弦连接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于外墙与屋架下弦连接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抗震加固钢圈梁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有外型钢带I、对拉螺栓2、垫板3和水泥砂浆找平层4,该型钢带I与垫板在找平的墙体5两侧每隔一定距离通过对拉螺栓2夹紧;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抗震加固钢圈梁在内外墙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有外型钢带I、对拉螺栓2和水泥砂浆找平层4,外墙5与内墙6连接处,该对拉螺杆2 —端锚入内墙中。如图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抗震加固钢圈梁在外墙5与屋架下弦7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有外型钢带I、对拉螺栓2和水泥砂浆找平层4,该型钢带I与屋架下弦7采用两根对拉螺杆2拉结,该对拉螺杆另一端焊有连接板8与下弦锚固。该型钢带为角钢、钢板或槽钢,该对拉螺栓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浆9填实。本实用新型抗震加固钢圈梁能有效提高房屋整体性与抗震性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具有实用性,符合实用新型专利各要件,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砌体房屋抗震加固钢圈梁,包括有外型钢带、对拉螺栓、垫板和水泥砂浆找平层,其特征是墙体内外基层上铺设水泥砂浆找平层,该型钢带与垫板在找平的墙体两侧每隔一定距离通过对拉螺栓夹紫。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砌体房屋抗震加固钢圈梁,其特征是外墙与内墙连接处,该对拉螺杆一端锚入内墙中。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砌体房屋抗震加固钢圈梁,其特征是外墙与屋架下弦连接处,该型钢带与屋架下弦采用两根对拉螺杆拉结,该对拉螺杆另一端焊上连接板与下弦锚固。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砌体房屋抗震加固钢圈梁,其特征是该型钢带为角钢、钢板或槽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砌体房屋抗震加固钢圈梁,其特征是该对拉螺栓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浆填实。
专利摘要一种砌体房屋抗震加固钢圈梁,包括有外型钢带、对拉螺栓、垫板和水泥砂浆找平层,其特征是墙体内外基层上铺设水泥砂浆找平层,该型钢带与垫板在找平的墙体两侧每隔一定距离通过对拉螺栓夹紧;外墙与内墙连接处,该对拉螺杆一端锚入内墙中;外墙与屋架下弦连接处,该型钢带与屋架下弦采用两根对拉螺杆拉结,该对拉螺杆另一端焊上连接板与屋架下弦锚固;该型钢带为角钢、钢板或槽钢;该对拉螺栓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浆填实。本实用新型对墙体无圈梁或圈梁不闭合的砌体房屋,能够增强结构的整体刚度,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屋面形式的砌体房屋,如木屋架、钢屋架、预制板等,且构造简单、施工周期大大缩短,具有实用性。
文档编号E04B1/98GK202416897SQ20112053758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刘辉, 杨威, 纪晓东, 胡亮霞, 赵作周, 陈俞 申请人:北京市房地产科学技术研究所, 北京市金房科技工程实业公司, 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