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搬运用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962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砖搬运用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砖搬运用手推车(Cart For Brick Transportation),砖的装车容易,特别是在将砖运送到指定地点之后向地面或地板卸车时,张开机构使从两侧支承砖的下表面一部分的底框张开,从而可以容易进行砖的卸车。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将砖进行移动并卸车时,将砖以无秩序或整齐的状态装到一般形态的手推车之后,在目标地点将推车推翻,以无秩序的状态进行砖的卸车。此时存在如下问题在卸车过程中,砖被破损,并且卸车后的砖无秩序地散开,因而卸车后的砖所占用的空间与整齐的状态相比更大,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在卸车过程中,若要推翻推车,则在该过程中费 很多力,并且操作者受伤。对此,本发明人在现场从事几十年砖搬运工作的过程中,对怎样不费力且容易地卸砖并在卸车的状态下维持装车时的砖的整齐状态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最终完成了明显解决以往技术的问题的本发明。这样,提出专利申请10-2009-0059862号并取得了专利,但是,基于上述申请的发明中,杆部的运动区域设置在侧壁板两侧,因此与轮子产生干涉而使装置的宽度变宽,具有移动性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提供一种砖搬运用手推车,引入从两侧支承整齐地横向并排的2列砖的下表面一部分的底框和将底框张开的张开机构,能够将砖以整齐的状态装车,解决卸砖时砖破损的问题,使砖在被卸车的状态下仍然维持装车时的砖整齐状态,从而可以增大空间利用性和操作性。另外,本发明用于提供一种砖搬运手推车,可以非常靠近位于手推车的前方的建筑物墙壁或障碍物,并将已装车的砖集合体以装车时的整齐状态原样卸车到墙壁近处。另外,动作杆位于后壁板的后方,在将其张开的情况下,也不超过后壁板的垂直棱角部的外廓,因此缩小轮子之间的宽度,提高轮子的移动性,可以实现操作时的安全。本发明的砖搬运用手推车,具备轮子5,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壁板10,形成砖收容部的后壁;把手20,形成在上述后壁板10的上侧;两个侧壁板30,从上述后壁板10的两侧向前方突出而形成砖收容部40的两侧壁;砖收容部40,由上述后壁板10和上述两个侧壁板30形成,呈前方开放的形状;两个底框50,将上述砖收容部40的底部中央的除卸车空间41以外的两侧的砖支承区域D封闭、开放;以及动作部60,将上述底框50向两侧张开;上述动作部60包括
动作杆61,在可旋转地支承于第I中心轴64的状态下,位于从上述后壁板10的后表面离开的位置,上述第I中心轴64向上述后壁板10的后方突出形成;第2旋转轴63,在可旋转地支承于支架BI的状态下,位于上述两侧壁板30的两侧面的外侧,上述支架BI形成在上述侧壁板30的下部外侧;以及连接部件62,下部与上述底框50结合为一体,上部与上述动作杆61的下端连接而形成连接区域A,在中间与上述第2旋转轴63的后侧部63a直接连接;若操作者向外侧张开上述动作杆61,则位于后壁板后方的外侧的连接区域A向后壁板的后方的内侧方向移动而底框50开放砖支承区域D,此时动作杆61不超过后壁板的垂直棱角部IOa的外廓。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砖搬运用手推车,该砖搬运用手推车解决以往技术的问题,引入从两侧支承整齐地横向并排的2列砖的下表面一部分的底框和将其张开的张开机构,能够使砖以整齐的状态装车,解决卸砖时砖破损的问题,在砖被卸车的状态下仍然维持上车时的砖整齐状态,从而可以增大空间利用性和操作性。另外,提供一种砖搬运用手推车,可以非常靠近位于手推车的前方的建筑物墙壁或障碍物,将已装车的砖集合体以装车时的整齐状态卸车到墙壁近处。另外,提供一种砖搬运用手推车,动作杆位于后壁板的后方,在将其张开的情况下,也不超过后壁板的垂直棱角部的外廓,因此能够缩小轮子之间的宽度,提高轮子的移动性,实现操作时的安全。


图I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砖搬运用手推车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砖搬运用手推车的后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砖搬运用手推车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砖搬运用手推车的侧视图(放倒的状态)。符号说明5、5a轮子10后壁板
IOa垂直棱角部20把手
30侧壁部40砖收容部
41卸车空间50底框
60动作部61动作杆
62连接环63第2旋转轴
64第I中心轴70环支承部
70a固定套71环支承杆
80、80a安全杆A连接区域
BI支架D砖支承区域
Hl安全距离90突出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砖搬运用手推车。图I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砖搬运用手推车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砖搬运用手推车的后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砖搬运用手推车的侧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砖搬运用手推车的侧视图(放倒的状态)。在此说明专利申请第10-2009-0059862所记载的事项可以利用为理解本发明的动作状态的资料。如图I至图3、图5所示,本发明的砖搬运用手推车,具备轮子5,包括后壁板10,形成砖收容部的后壁;把手20,形成在上述后壁板10的上侧;两个侧壁板30,从上述后壁板10的两侧向前方突出而形成砖收容部40的两侧壁;砖收容部40,由上述后壁板10和上述两个侧壁板30形成,呈前方开放的形状;两个底框50,将上述砖收容部40的底部中央的除卸车空间41以外的两侧的砖支承区域D封闭、开放;以及动作部60,将上述底框50向两侧张开。如图I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砖搬运用手推车中,动作部60包括动作杆61、第2旋转轴63和连接部件62而构成。动作杆61在可旋转地支承于第I中心轴64的状态下位于从上述后壁板10的后 表面离开的位置,上述第I中心轴64向后壁板10的后方突出形成。第2旋转轴63在可旋转地支承于支架B I的状态下位于两侧壁板30的两侧面的外侧,上述支架BI形成于侧壁板30的下部外侧。对连接部件62而言,连接部件62的下部与上述底框50结合成一体,连接部件62的上部与上述动作杆61的下端连接而形成连接区域A,在连接部件62的中间与上述第2旋转轴63的后侧部63a直接连接。若操作者向外侧张开上述动作杆61,则位于后壁板后方的外侧的连接区域A向后壁板的后方的内侧方向移动,由此底框50开放砖支承区域D,此时动作杆61不超过后壁板的垂直棱角部IOa的外廓。在图2中, 角度B表示动作杆61的运动区域。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砖搬运用手推车中,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第2旋转轴63由分别在侧壁板30的下部前侧和后侧形成的两个支架BI支承,第2旋转轴63的后侧部63a与侧壁板30的下部后侧的支架BI相比更向后方突出而向上述后壁板10的后方突出形成。如图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砖搬运用手推车中,优选的是,环支承杆71从后壁板的垂直棱角部IOa向后方突出形成,固定套70a可转动地插入于上述环支承杆71,还形成有对上述动作杆61的上端内侧加压而进行固定的固定环部70。如图4所示,优选的是,追加形成从后壁板的垂直棱角部IOa突出形成的安全杆80,连接安全杆80的最后方点80a与轮子5的最后方点5a的假想线从上述把手20的最后方点相隔安全距离Hl。此时,在地面与把手20之间存在安全距离Hl的间隔,在手推车突出要向前翻倒时,可以事先防止操作者的脚背被把手20压到而受伤的情况。如图I所示,在下部四个角上,形成有比底框50的宽度高(大小更大)的突出片90。操作者在卸砖时,用上述四个突出片90垂直停放手推车之后,向两侧张开动作杆61而进行卸砖。即,在手推车下部四个角上,向下形成有大小大于底框50的宽度的突出片90,以在卸砖时,若操作者垂直停放手推车之后张开动作杆61,则底框50能够不与地面接触而旋转。本发明对上述提及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下的权利要求书决定,应当包括属于与本发明等同范围的多样的修改及变形。在此声明以下的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附图符号仅仅用于帮助理解发明,而不应该影响权利范围的解释,不应根据所记载的附图符号缩小解释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砖搬运用手推车,具备轮子(5),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壁板(10),形成砖收容部的后壁; 把手(20),形成在上述后壁板(10)的上侧; 两个侧壁板(30),从上述后壁板(10)的两侧向前方突出而形成砖收容部(40)的两侧壁; 砖收容部(40),由上述后壁板(10)和上述两个侧壁板(30)形成,呈前方开放的形状;两个底框(50),将上述砖收容部(40)的底部中央的除卸车空间(41)以外的两侧的砖支承区域⑶封闭、开放;以及 动作部(60),将上述底框(50)向两侧张开; 上述动作部(60)包括 动作杆(61),在可旋转地支承于第I中心轴(64)的状态下,位于从上述后壁板(10)的后表面离开的位置,上述第I中心轴出4)向上述后壁板(10)的后方突出形成; 第2旋转轴(63),在可旋转地支承于支架(BI)的状态下,位于两侧壁板(30)的两侧面的外侧,上述支架(BI)形成于上述侧壁板(30)的下部外侧;以及 连接部件(62),下部与上述底框(50)结合为一体,上部与上述动作杆¢1)的下端连接而形成连接区域(A),在中间与上述第2旋转轴¢3)的后侧部(63a)直接连接; 若操作者向外侧张开上述动作杆(61),则位于后壁板后方的外侧的连接区域(A)向后壁板的后方的内侧方向移动,由此底框(50)开放砖支承区域(D),此时动作杆¢1)不超过后壁板的垂直棱角部(IOa)的外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砖搬运用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旋转轴¢3)由分别在侧壁板(30)的下部前侧和后侧形成的两个支架(BI)支承; 第2旋转轴¢3)的后侧部^3a)比侧壁板(30)的下部后侧的支架(BI)更向后方突出而向上述后壁板(10)的后方突出形成。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砖搬运用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环支承杆(71)从后壁板的垂直棱角部(IOa)向后方突出形成, 固定套(70a)可转动地插入于上述环支承杆(71),还形成有对上述动作杆¢1)的上端内侧加压而进行固定的固定环部(7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砖搬运用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追加形成有从后壁板的垂直棱角部(IOa)突出形成的安全杆(80), 连接上述安全杆(80)的最后方点(80a)与轮子(5)的最后方点(5a)的假想线从上述把手(20)的最后方点相隔安全距离(Hl)。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砖搬运用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在手推车下部四个角上,向下形成有大小比底框(50)的宽度大的突出片(90),以在卸砖时,若操作者将手推车垂直停放后张开动作杆(61),则底框(50)不与地面接触而进行旋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砖搬运用手推车,包括把手;砖收容部(40),由后壁板(10)和两个侧壁板(30)形成,前方开放;两个底框(50),将砖支承区域(D)封闭、开放;和动作部(60),将底框向两侧张开;动作部包括动作杆(61),可旋转地支承于第1中心轴(64),位于从后壁板的后表面离开的位置;第2旋转轴(63),可旋转地支承于支架,位于两侧壁板的两侧面的外侧;连接部件(62),下部与底框结合为一体,上部与动作杆的下端连接而形成连接区域(A),在中间与第2旋转轴的后侧部直接连接;若操作者向外侧张开动作杆,则连接区域向后壁板的后方的内侧方向移动,底框开放砖支承区域,此时动作杆不超过后壁板的垂直棱角部的外廓。
文档编号E04G21/14GK102639385SQ201180001734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7日
发明者李长燮 申请人:李长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