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及其优化存取效率方法

文档序号:198232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及其优化存取效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而且能有效解决空间稀缺问题的网络式多分布,大容量,大流量,大吞吐量的物品存取及输送的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及其用途方法
背景技术
引证文件A:日本JP7305531A自动仓库式地下立体停车场
公开日1995_11_21引证文件B:中国201021549自动化立井式地下车库
公开日2008_2_13引证文件C:美国US5478182A Automatic Parking Garage (自动化停车库)专利H 1995-12-26引证文件D:中国201802105U —种具有储蓄电站功能的立体自动化电动汽车双轨道车库
公开日2011-4-20引证文件E:美国 US2011140658A1 Automated Parking Garage with electricvehicle charging(—种带有电动汽车充电的自动化停车库)
公开日2011_6_14目前未有网络式设计的自动化停车库(以下的自动化停车库简称车库)。以下是单独车库所存在的硬性问题:I)由于车库主要是解决空间短缺问题,所以主要建设在繁忙地段,所针对的储藏物品只有汽车或自行车,能储藏的种类少而且无法共享空间和资源。

2)目前的车库建设后都是定型或难以扩建的建筑物,前期投资预算相对难把握:固定大小的车库,适合现在市场却未必能满足未来需要;适合未来需要却可能需要过多的前期投入。假如建设目标指向遥远的将来导致前期投入过大而现实市场再低于预期,更是雪上加霜。过高的风险与难以预计的利润很难吸引投资者。3)汽车的使用很多时候是与时间段相关,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车库容易被闲置,造成严重浪费,而另一个车库可能因为爆满而让用户继续寻找位置停车,浪费用户时间至于也让道路上无端多了许多行驶车辆。4)车库出入口过于集中导致取出汽车必须在存放车的同一个车库,来回步行费时失事。针对引证文件A的发明,由于其发明的弊端有:I)其出入口在前上角落分开上下2层并只利用循环输送道的单边作为与支输送道的转运交接,导致该发明从最前面到最后面(本背景技术里的前后及左右方向是根据引证文件中的附图所示)的运输距离相对长远,单次最长存取时间无法达到最短的效果;2)其单向循环回路的升降部分只有I升I降服务为无限长度的I往左I往右的2层,而升降的效率却非无限快速,所以左右输送的效率会完全被限制于升降的效率;3)即使多拷贝复制几段循环回路在左右边,但用户每次选的出入位是随机的,假如每段循环回路之间并不相通,储藏区之间也无法相通,假以时日,从开始的分布不均导致后来的储藏区挤满,每出现一个储藏区挤满,循环回路就会因储藏区爆满而停止工作,工作的循环回路逐步减少,要存放的用户就会集中在仍然工作的循环回路,后果可想而知;4)可能因为其初衷并未考虑往后扩建问题,其循环输送道处升降部分加上循环回路外,并未提及或暗示可以左右相通,导致建设后的大小已定型,难以扩建,唯独增长该发明整个前后的距离,减低存取效率为代价;5)由于车辆进出方向单一,进出口分层,导致进出口比例基本定型为1: 1,相信现实中进出口比例是跟随时间段会比较合适,固定的1:1进出口比例难以最大化现实中的存取效率。然而文件A的发明其实并不需要循环回路的主输送道,存车者没理由在存放后马上跑到另一层取车,而理论上只要管理系统设计合理,应该是先存放到储藏区后过一会才回来到取车层从储藏区取车,所以其循环回路的升降部分似乎有点多余,反之亦然。系统没有理由允许即存即取的操作,不然只会造成系统混乱或故障而减低存取效率。针对类似引证文件D和E的发明,由于其发明所储藏的适用物品(即电动汽车,当然也可以储藏一般汽车)单一,只是简单的车库,导致车库设计的顶视总面积小,很难配合如太阳能等需要大面积铺开的发电装置,从另一角度看,同样很难以绿色能源满足需要大功率的电动汽车并迎合市场需要,节省了能源却浪费了空间。目前汽车补充汽油的时间区区几分钟,锂电池充电时间也可以达到10分钟充满,而如果单单因为配套设施而导致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过慢,依然会让市场难以接受电动汽车的同时也分外可惜。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地利用空间,让各储藏区与储藏部之间可以共享空间和资源以减少浪费,可以利用空闲时段(如深夜时段)作适当的分布管理和妥善排列,方便存取,提高存取效率,储藏物品多元化,容易扩建以迎合市场增长需要和容易建设更大的绿能发电系统等等,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能源自动 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包括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包括绿色能源发电系统,储电系统,电力输送网络系统),自动化接收发放及具有输送功能的空间管理网络(网络中可以有以下各种设施(包括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系统包括感应系统,运载装置(I)(运载装置(I)有分主运载装置(24),支运载装置(25),穿梭运载装置(26),楼层运载装置(30)),各种转向或升降装置,自动化清洗系统,排气或气体过滤系统,温控系统,隔音或灭声系统,载物装置(2),数据库,中央数据处理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站式终端机,用户终端操作系统(3),盖子(4),转向平台(15),双向升降装置(16)),足够容纳最少一人通过的工作人员通道,楼梯或载人升降机,单独出入平台(17),楼层出入平台(27),楼层输送通道(28),主区(22)(主区(22)内的设施包括主输送道(5)(主输送道(5)是由出入主输送道¢),集散主输送道(7)和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所组成),支输送道(8),主储藏区(10)(主储藏区(10)是以主储藏部(11)组成,而主储藏部(11)再细分为储藏单元(12))和主出入平台(13)),主区(22)外可以有穿梭输送道(14)和节点(23),和次级储藏区(18)(次级储藏区(18)可再分为节点储藏区(19),穿梭储藏区(20),暂存区(29)和最终储藏区)))。所述的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已经不再是一般的仓库或者停车库。空间管理网络系统除了可以储藏更多不同类型的物品外,网络中的储藏区可以被中央数据系统管理,平衡和合理地放置或分布储藏物品,例如:可以为空间管理网络系统设置上所剩空置储藏单元临界值显示并向将要进行存放的用户发出警告,提早通知后方的用户,减少用户花在等待上的时间损失;一个储藏区满了,系统可以利用其他接近的储藏区进行存放;设有暂存区
(29),如在集散主输送道(7)两旁的储藏单元(12),针对被系统认为将会被利用的载物装置(2)或被提取的储藏物品以作暂时存放用,提高存取效率;利用空闲时段平均或合理分布储藏物品,以更好准备应接繁忙时段的需求。所述绿色能源是包括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现有不影响环境的可再生或取之不尽的能源相关发电技术。提供整个网络每天的系统电力需要和充电服务。但这些自然界所产生的能量难以确保系统稳定工作,所以必须连接发电站以提供额外的电源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所述的节点(23)包括:主区(22)和不在主区(22)以内并凑接(注:本发明中所谓的凑接,并不一定是结构上的固定物理连接,也可以只是两个设施之间有着足够让运载装置(I)完成提取或放置载物装置(2)或提供足够让两台运载装置(I)之间完成转运载物装置(2)等动作的条件,更可以是有能足够让运载装置(I)在两者之间完成横向移动条件。可以说,只要有能发生为完成上述动作而出现所需要的短暂连接条件便可视为已凑接)着最少I条穿梭输送道(14)的转向升降平台(也包括单纯的升降装置和转向平台(15))。所述节点储藏区(19)是除主区(22)以外的其他节点(23)的储藏区,另外可以进一步让双向升降装置(16)凑接地面形成单独出入口,也可以换层输送或作多层储藏。而最终储藏区
(21)是特别的节点储藏区(19)并只凑接I条穿梭输送道(14)本发明中的升降装置是可以前后(本发明所谓的前后基于假设一台运载装置(I)在所描述的设施上的水平移动方向,与其移动方向成直角的水平方向为左右)或多向相通的(注:本发明中所谓的相通,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条件让运载装置(I)连物品直接和平稳移动通过),可以凑接2条或以上输送道并可以形成输送通道的装置,前后或多方向相通就可以让本发明的保持输送畅通并可延伸扩建的特性,必须可以让承载的物品达到足够水平地进行升降。在本发明中的升降装置有2种:I)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一套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有左右2部分,2部分升降保持一致和水平,为避免累积公差或其它技术问题导致未能同步和高低不一,可用接近器感应,引导装置作微调整。利用2套这样的装置一升一降凑接出入主输送道(6)和集散主输送道(7)的前后两端并形成循环回路。连续单向装置不是只有单一方向运动,只是要预先设定运动方向。启动后只有停止和进行已设定的方向运动的2种状态。一经发动,除人工命令变更运动方向外,不会反向而行或只会为微调整位置而微距离逆行。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是前后相通的,停止在已凑接的位置可暂作桥梁。2)双向升降装置(16):启动后有升,降和停止3个状态。随时根据中央数据处理系统指令或人工指令而做出升或降或停止的动作,与地面凑接可用作单独出入平台(17)。所述主输送道(5)是在主区(22)中的主要输送通道,每排主输送道(5)可以是一段循环回路输送道或多段循环回路输送道的前后端凑接而成(如图13清晰显示,这排主输送道(5)就是2段循环回路输送道,中间位置有一套比前后两端的两套的体积大的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其相对大体积的作用是可以同时服务前后2段的物流)。主输送道(5)的需要是让物流输送汇集成流,并能达到高效率存取以适应繁忙时段需要的输送道。从俯视观察,主输送道(5)与同一主区 (22)内凑接着的支输送道(8)互相成90°,并且主输送道(5)的位置可以设计在将每排支输送道(8)(注:位于主储藏部(11)与主储藏部(11)之间的支输送道(8),无论多长,多少层或有否被集散主输送道(7)隔开,均视为同一排支输送道(8))的总长合理分为N+1段(其中N为主输送道(5)的正整数数量,由于最外两段只凑接一条主输送道(5),在一般情况,这两段为协调整体效率会相对要短)的位置上,以尽量缩短每排主输送道(5)所负责协助的支输送道(8)的距离范围,从而减少物品在支输送道
(8)上的运输时间。由于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前后相通,所以每段主输送道(5)的前后端都是相通或可后续扩展的。任何一段主输送道(5)可看作3部分组成:出入主输送道(6),集散主输送道(7)和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I)每段出入主输送道¢)的前后两端分别凑接2套(I套升I套降)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的一部分(一般是上部分),而左右两边则凑接主出入平台(13)。出入主输送道(6)可以有多层,但最少有一层配合集散主输送道(7)和2套(一套升一套降)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形成循环回路,而且出入主输送道¢)的层数与主出入平台层数相等。出入主输送道(6)本身并不直接凑接支输送道(8),其中必须有其他装置或设施,例如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和集散主输送道(7),才能接上支输送道(8)。2)每段集散主输送道(7)的前后两端凑接2套(I套升I套降)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的另一部分(一般是下部分),而左右两边则凑接支输送道(8)或升降装置(升降装置(16)的话,其凑接的储藏区可以是一个个圆柱形储藏部(如附图中的节点(23)),也可以是每层支输送道(8)凑接的方形储藏部所组成。而圆柱形储藏部只是把双向升降装置(16)本来凑接单独出入平台(17)改为凑接集散主输送道(7))。集散主输送道(7)可以有多层,而最少会有一层配合出入主输送道(6)和2套(I套升I套降)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形成循环回路。集散主输送道(7)的层数与支输送道(8)的层数可以但并无必要一致(如附图1所示,单层集散主输送道(7)凑接多层支输送道(8))。集散主输送道(7)本身并不直接凑接主出入平台(13),其 中必须有其他装置或设施,例如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和出入主输送道¢),才能接上主出入平台(13)。所述支输送道(8)可以是凑接着集散主输送道(7)或穿梭输送道(14)的支流,也同时凑接着储藏单元(12)。支输送道(8)2侧可以有大量的储藏单元(12)。支输送道(8)可以根据需要,地理条件,建筑设计和成本费用,设计成是单层或多层。支输送道(8)也可以凑接升降装置以作换层所需或凑接转向平台(15)转变运输方向。可根据需要凑接着双向升降装置(16),连接单独出入平台(17)成为单独出入口。储藏区有分主储藏区(10)和次级储藏区(18)。主储藏区(10)是主区(22)的一部分,可以是被支输送道(8)划分多个长方体主储藏部(11)所组成,也可以是多个圆柱形主储藏部(11)所组成。多层的话需要升降装置。主储藏部(11)可再细分许多储藏单元
(12)。次级储藏区(18)有分节点储藏区(19)和穿梭储藏区(20)。节点储藏区(19)位于各节点(23),连接最少I条穿梭输送道(14)。穿梭储藏区(20)位于穿梭输送道(14)左右两边,可以直接凑接穿梭输送道(14),也可仿照集散主输送道(7)的主储藏区(10)设计。最终储藏区(21)位于网络的末端,是节点储藏区(19)的一种。任何储藏区都可以有双向升降装置(16),也可以直通用户层形成单独出入平台(17)。所述主区(22)是一个既有多功能,大容量,大流量也有大吞吐量的区域。主区
(22)可以看成是一个相对大的节点(23),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相对小的空间管理网络。主区(22)内的设施包括:最少一段(注:多段的话,可以是上下多层,左右多排或前后多段延伸等不同形式)主输送道(5),最少2个主储藏部(11)的主储藏区(10),最少I层主出入平台(13)和支输送道(8)。一个绿色能源自动化大流量物品存取及输送的空间管理网络可以有多个主区(22)或节点(23),能配合不同地面建设规划或市场需求。除上述以外,主区
(22)也可以因需要增添双向升降装置(16),楼层出入平台(27),楼层输送通道(28)和暂存区(29)。所述的盖子(4),适用于需要利用盖子(4)顶部空间或把出入口隐蔽的情况,是在出入主输送道¢),单独出入平台(17)与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的外部附加额外升降功能的盖子(4)。假如本发明的储藏区建设在地下,盖子(4)往上开张往下闭合。假如本发明的储藏区建设在空中,盖子(4)往下开张往上闭合。所述穿梭输送道(14)的前后两端凑接着节点(23),是节点(23)之间的横向输送道。穿梭输送道(14)能实现提供相对远距离的不同位置的选择方便用户存取物品。穿梭输送道(14)可以根据流量及需要决定设计成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多层。由于本发明可能是跨地区性建筑,各出入平台或节点(23)之间相隔距离可能相对遥远,从而穿梭输送道(14)可以实现方便及效率存取和更好的管理储藏空间。例如:某地区某时段的主区(22)的出口道路惯性拥堵,用户可以选择先从主出入平台(13)存入物品于节点储藏区(19),提取时在节点储藏区(19)的单独出入平台(17)提取,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损失;当节点储藏区(19)的储藏单元(12)不足,也同样可以利用穿梭输送道(14)输送至其他储藏区。穿梭输送道
(14)左右2边可以设有穿梭储藏区(20)。有别于集散主输送道(7),穿梭输送道(14)没有与其配合形成循环回路并凑接着主出入平台(13)的出入主输送道¢),但可以在另外一层(或多层)设置另一条(或多条)穿梭输送道形成回路(与出入主输送道(6)不同的是这些反向的穿梭输送道并不凑接主出入平台)。所述转向平台 (15)可以凑接2条或以上不同方向的输送道,为物品在输送过程中进行转向运输。或可根据需要添加升降功能成为换层装置或节点储藏区(19)或与地面凑接成为具有转向功能的单独出入平台(17)以提供更多存放空间或更多方便的存取点。出入平台附近有能与中央数据处理系统通讯的用户终端操作系统(3)或站式终端机,是可以让用户对系统发出人工指令,进行放置物品或取出物品,对物品转换储藏区,查阅相关资料,账户,物品管理,打印收条凭证或存,取,付款等操作的场所。出入平台在本发明中可以有3种:I)单独出入平台(17):与地面道路连接;有双向升降装置(16);双向升降装置
(16)可以是转向升降装置,而单独出入平台会以转向升降装置为圆心,360°多方向凑接转向升降装置,可以划分多个出入位,可以同时服务与出入位相同数量的用户;双向升降装置
(16)也可以不具有转向功能,最多能前后左右4个方向划分4个出入位,最多同时服务4个用户;每次升降最多只能进出单次升降所能容纳的物品。2)主出入平台(13):与地面道路连接,而且主出入平台(13)意味着有大量的出入口在平台上,出入口也有着对应的出入位凑接着出入主输送道(6)的两边,适合需要大流量存取的地点。主出入平台(13)能够集中人流和物流并让用户尽可能在视线范围以内最大化出入平台上出入口的能见数量,让用户容易选择空置的出入平台进行存取活动。3)最后一种是楼层出入平台(27):位于楼层(注:建筑物内车辆无法从地面道路直接驶入的水平方向分隔单位)或楼顶,意味着不在地面也不与马路相连。楼层出入平台
(27)可能位于属于人们私人生活的空间而在安全方面必须作出周详的考虑,而且为需要减低噪音而可能在材料的选取和机械设计上需要多花点功夫。楼层出入平台(27)是在楼层的地面上预留一片空间和设置出入口并凑接楼层输送通道(28)可以让运载装置(I)完成提放载物装置(2)和物品的动作。楼层出入平台(27)方便存取可能用于楼层上的物品,可以储藏更多不同种类的物品例如:存取家具,相对大型的家电,垃圾箱,卫浴设施,厨灶设施,储电池组或超级电容组或小型移动式发电机以供家庭作后备电源。可存取商用或工业用等多元化物品而达到空间密集储藏或资源共享,从而更好地利用本发明带来的便利。当然,如垃圾箱,卫浴,厨灶,电池组,超级电容或小型发电机等等,必须有特别的设计(例如电力系统,安全系统,自动化清洗系统,各种管道系统)和管理(例如把储藏区划分多个不同并具有针对性的物品储藏区)才可能设置在移动的载物装置(2)上,有效管理并迎合市场需要。楼层出入平台(27)可以像单独出入平台(17)围着双向升降装置(16)为圆心并层层通往储藏区,也可以像主出入平台(13)的直线两边分布后再凑接升降装置往储藏区或其它出入平台。所述楼层输送通道(28)是一种建设在楼层内或楼顶上的输送通道,凑接着楼层出入平台(27)和其他设施如输送道,主出入平台(13),单独出入平台(17),转向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装置和转向平台(15))或储藏单元(12)等,是能让运载装置(I)承载着载物装置(2)连物品通往其它储藏区和出入平台的通道。有别于本发明的其他输送道,楼层输送通道(28)尚未有特定形式,可以是垂直串通各楼层并有足够的空间让升降装置上下的通道,也可以是垂直与横向组合的通道。由于建造位置会接近人们私人生活的空间,所以需要减低噪音而可能在材料的选取和隔音或灭声系统设计上需要多花点功夫。所述运载装置(I)有4种,基本上是以所在位置而命名:在主输送道(5)移动的称为主运载装置(24),在支输送道(8)移动的称为支运载装置(25);在穿梭输送道(14)移动的称为穿梭运载装置(26), 在楼层输送通道(28)的叫楼层运载装置(29)。由于穿梭输送道(14)或于楼层输送通道(29)可能与主输送道(5)或支输送道(8)相通,所以穿梭运载装置(26)或楼层运载装置(30)本身也可能是主运载装置(24)或支运载装置(25),有时候只是其位置上已经处于穿梭输送道(14)而被称为穿梭运载装置(26)或处于楼层输送通道(29)而被成为楼层运载装置(30)而已。四种运载装置(I)都是可以安全平稳地承托,提放并运送载物装置(2)的横向移动装置。运载装置(I)需要能准确并确定到达指定位置并最多会需要能够向前后左右4个方向进行平稳提放,并能避免与其他设施或运载装置(I)发生破坏性的碰撞。运载装置(I)的电源可以考虑以轨道接入,或在运载装置(I)上添加储电装置(例如锂电池或超级电容),并在经常停泊的位置设置一些充电装置,或从其他运载装置(I)得到补给。以无线电与中央数据处理系统通讯,发出信息和接收指令。所述暂存区(29)是用作暂存运载装置(I),载物装置(2)或物品的通道。暂存区
(29)可以提升存取效率和储藏区的利用率。暂存区(29) —般处于接近出入平台的位置。在暂存区(29)上的运载装置(I) 一般是处于停止状态却不会妨碍其他运载装置(I)的移动。而位于暂存区(29)上的任何物品或装置可以是被系统或被人们相信是“即将被利用或经常被利用”的物品或装置,而储藏单元一般相对遥远,所以有时候某些物品不适合存放于储藏单元(12),才会有对暂存区(29)的需要。
所述的感应系统主要负责感应各种即时环境和装置状况并转化为数码信号传送给中央数据处理系统作各种的分析,例如运载装置(I)的位置分析,承载多少的装载分析,电量分析,空气温度,湿度,酸碱度,盐度,停电重启后有否有承载或是否有未完成指令的分析。。。等各种分析,确保系统运作正常和存储条件稳当。所述载物装置(2)是可以平稳承载所需运载物品的装置。因为物品形状千变万化,载物装置(2)的上半部分的设计是能自动调节自己来配合物品,自动锁定和释放物品,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类型如轿车载物装置(2),自行车载物装置(2),箱体载物装置(2)等;下半部分配合运载装置(1),可与运载装置(I)配合(自动锁紧或释放),并配合运载装置(I)实现提放功能。所述站式终端机和用户终端操作系统(3)都是连接着中央数据处理系统,可以让用户对系统发出人工指令,进行放置物品或取出物品,对物品转换储藏区,查阅相关资料,账户,物品管理,打印收条凭证或存,取,付款等操作的场所。用户终端操作系统(3)在出入平台附近,而站式终端机设在主区附近的人流集中的位置如公交上落客位置,可以提前查询所需信息。因为主区(22) —般比较大,最远的两个出入口相对遥远而且储藏的物品或车辆可能被系统在空闲时段被系统挪移,所以设置站式终端机主要可以提前查询所需信息和执行操作,减少无谓的走动。


图1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广场)远景示意2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广场)主区示意3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广场)远景顶视4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广场)远景正视5为穿梭输送道近观正视6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盖子敞开)远景示意7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盖子闭合)远景示意8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多层建筑“出入楼”)主区示意9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的空中主区远景内部示意10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的空中主区内部示意11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的空中主区透视12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远景内部示意图角度I图13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主区内部示意14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远观内部示意图角度II图15为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内部近观简化示意16为2台运载装置转载载物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可大幅度利用相对低价的空间如地下,海中或二楼及以上的空间作物品库存,地面层的空余空间可适当建造成大型交通枢纽或商业购物娱乐中心,绿色环境,上层的建筑可以造成各种人类活动空间如办公楼和住宅。有效减少地面占用率的同时亦有着相当高的存取效率以节省时间。另外也可以增加地面存取点分布以方便提取。搬家容易,有固定的承载体积,避免由于通往家门的通道是否太狭窄妨碍搬运,直接从出入口存入并直送至家里的楼层出入平台(27)。地面商铺,前面是面对人来人往的街道,背后是庞大,条理,方便和快捷的大型仓库。也适合用于酒店配套管理,房间种类容易变换,减少员工在房间所需的清洁时间,送餐送饮或餐饮商品陈列柜或冷冻餐饮柜,搬运行李,停置租用或客人车辆。由于世界同时鼓吹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本发明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可作为电力储备,系统运行时电力消耗或提供充电服务。以绿色能源为充电的源头,让消耗庞大电力的电动汽车最大化发挥其环保作用,更快让市场肯定电动汽车带来的美好将来。而且本发明建筑范围广阔,相对容易获得更多绿色能源以提供电力。尽管绿色可再生能源有可能满足本发明的电力消耗和充电需求,但本发明依然需要储电系统储备绿色电能和电力需求处于低谷时段的电力,并与电网连接以作备用电源确保电力稳定。针对目前城市空间紧张,人们希望有效利用价值相对较低的空间代替为了储藏而浪费价值相对较高的生活空间,希望存取效率高和方便,希望存在库里的物品能安稳妥当地储藏的同时也希望能尽可能减少使用影响环境的或不可再生的能源消耗,也希望电动汽车能安全保存和提出时电池电量是比存放前是有所增加而不希望是因自放电而减少,更不希望由于电动汽车长期闲置而造成电池电量归零而召唤拖车甚至提早电池报废。主出入平台(13)设定:预先设定入口和出口的分配。适当的分配十分重要,良好的分配会有助于用户提取效率。预先设定的入口留有闲置的载物装置(2)而出口完全留空。出口和入口的数量和排列可以按程序设计自由设置。入口可以分有专门预留往主储藏区(10)的入口和专门预留通往各次级储藏区(18)的入口以便管理和运行。一种优化系统存取效率方法,利用中央数据处理系统执行计算和控制以作出自动化管理已储藏物品:步骤1,根据统计人工设定空闲或非繁忙时段和预先设定各储藏区或储藏部的最合适的饱和率分布 安排;步骤2,比较现在时间和人工设定的时段,到达非繁忙时段就执行以下步骤,到达繁忙时段就结束,有人工或用户操作就暂时中断;步骤3,系统到达空闲或非繁忙时段会自行确定需要转移位置的储藏物品,可以转移的物品和不该转移的储藏物品;步骤4,系统自行向运载装置(I)发出指令,目的是把需要转移位置的储藏物品放置在应当的位置;步骤5,利用运载装置(I)提放载物装置(2)功能执行步骤2的指令,假如因满仓而无法转移,先把可以转移的储藏物品的位置空出后再适当转移储藏物品;步骤6,重复步骤2,3,4,5,直到需要转移位置的储藏物品已经完全转移或因不该转移的储藏物品使需要的储藏区或储藏部满仓而不能再继续转移;步骤7,计算统计各储藏区和储藏部的物品储藏量或百分比;步骤8,根据人工设定的最适合的饱和率分布安排,分配各储藏区和储藏部的物品储藏量,适当的转移指令把可以转移的物品从比较满的储藏区或储藏部转移到比较空的储藏区或储藏部;步骤9,利用运载装置(I)提放载物装置(2)的功能执行步骤7的指令(不该转移的储藏物品除外)直到完成或进入繁忙时段。用户如欲通过主出入平台(13)存物于主储藏区(10),先到预留通往主储藏区
(10)的入口,将物品放置于载物装置(2)上,然后走到旁边的用户终端操作系统(3),可以各种形式如刷卡,按键等,让系统获得或提取相关数据。再对系统发出所需指令。系统寻找合适储藏位置得知需要用支运载装置B。主运载装置A此刻最接近载有客户物品的载物装置,主运载装置A走到入口旁边静候。载物装置锁定物品后,主运载装置A提取连物品的载物装置。主运载装置A穿过出入主输送道¢),利用升降机往集散主输送道(7)并到达支运载装置B旁边。支运载装置B从主运载装置A提取连物品的载物装置。根据系统的指示到达储藏位置旁边并放置连物品的载物装置。用户如欲通过主出入平台(13)提取主储藏区(10)物品,先到预留从主储藏区
(10)的出口位置,以各种形式如刷卡,按键等,让系统获得或提取相关数据。再对系统发出所需指令。系统寻找相关物品后得知需要用支运载装置B。支运载装置B从物品储藏位置提取连物品的载物装置。运行到集散主输送道(7)。此刻主运载装置A最接近支运载装置B,主运载装置A停留并从支运载装置B提取连物品的载物装置,利用升降机往出入主输送道(6)并到达用户的出口位置放置连物品的载物装置。用户提取物品后,此时最接近的主运载装置提取空置的载物装置后有2种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把载物装置运回原先的储藏位置;第二个选择是把载物装置运到完全空的入口位置静待下一位用户储存。本发明内部虽然各处凑接或相通,但在繁忙时段,由于转移已存放的物品会减低存取效率,所以在繁忙时段并不适合转移已经存放的物品,如非因满仓而必须送往其他储藏区或储藏部,每个节点(23)和每段主输送道(5)会暂时各自为政。然而每天因为随机和出入口位置的原因,绝大部分的用户并不会为了提高系统的存取效率而刻意挑选储藏部,所以适当的转移可以平衡和合理分配每个储藏区或储藏部的储藏量以更好准备迎接繁忙时段的存取需求。有见及此,可以利用系统的凑接和相通特征在空闲时段例如晚上时段,转移部分物品,形成物品的平衡或合理分布。实施例子1:假如本发明应用在购物街地下,用户往往希望单向走完购物街就离开,利用本发明便无需走回头路。用户通过街头的主出入平台(13)存物于街尾的节点储藏区(18),然后在街尾的节点储藏区(18)的单独出入平台(17)提取:可先到预留通往街尾的节点储藏区
(18)的入口,将物品放置于载物装置上,然后走到旁边的用户终端操作系统(3),以各种形式如刷卡,按键等,让系统·获得或提取相关数据。再对系统发出所需指令。系统寻找合适储藏位置得知需要用支运载装置B。此刻主运载装置A最接近载有客户物品的载物装置(2),主运载装置A走到入口旁边静候。载物装置锁定物品后,主运载装置A提取连物品的载物装置(2)。主运载装置A穿过出入主输送道¢),利用升降机往集散主输送道(7)的同层再穿过穿梭输送道(14)往特定节点(23)。然后处理方法可能有2种:a)假如这穿梭输送道是单层来回,节点(23)的转向装置或升降提取主运载装置A(此时的运载装置A也可以被称为穿梭运载装置(26)上连物品的载物装置(2)。升降和转向到指定的储藏位置后放置。b)假如这穿梭输送道是多层(最少一层负责来和一层负责去),而这节点(23)或许需要预留一台运载装置(I)在节点(23)里的暂存区(29)专门负责这节点的存取需要。主运载装置A直接走上节点的转向或升降装置,然后主运载装置A放置物品于指定的储藏位置。然后主运载装置A就利用另一条穿梭输送道(14)返回。如此当用户完成购物并已到达街尾,用户直接走到街尾节点(23)的用户终端操作系统(3)进行简单的操作便可直接提取之前存放的物品。同样可有效实施于大型游乐场,飞机场,大型公交站,大型购物中心等人流集中或大型场所。实施例子2:
或许能套用在军事上,利用本发明在地下存有大量各种移动式武器,以盖子(4)的升降张开和闭合各种出入口,地面覆盖坚厚和防侦测表层,可以针对不同的战况,选取适合的移动式武器,迅速形成地面伏击和出其不意的突袭。或许可建造在未来航空母舰内储藏大量小型军用飞机或直升机,似乎也适合在有限地面的岛屿或其海边建造,囤积大量军用装备和粮食,提取时迅速方便。实施例子3:由于本发明的各种出入平台对物品的输送来说完全互通,在某些危急逃生情况如被入室打劫,如果在需要和设计上满足条件,用户可以考虑从储藏区导出汽车或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到楼层出入平台(27),然后通过本发明再到其他出入平台快捷安全逃出。实施例子4:把储藏区当作楼层性户共用图书馆甚至社区图书馆。载物装置(2)设计成可以存放大量书本的书架,从楼层出入平台(27)上的用户终端操作系统(3)或电脑网络或一些已知的通讯网络查知该图书馆内的书籍。从用户终端操作系统(3)发出指令,从储藏区提取最后在楼层出入平台(27)导出书架来获取或返还书籍。可以大幅度减少人事管理和储藏空间。实施例子5:
本发明可以让用户存放相对大型家电或商用电器,家具或卫浴,例如洗衣机,冰箱,投影机,电视机,冷冻餐饮柜,小型发电机与其燃料(要有充分的安全储藏考虑),衣柜,杂物柜,床,书桌,橱柜,座厕浴缸等等。本发明套用于大型电器的方法是在储藏单元(12)和出入平台装配适合的电源和插座,运载装置(I)和载物装置(2)配有与电源匹配的插头和储电装置,大型家用电器与载物装置(2)之间有互相配合的设计或大型家用电器与载物装置(2)设计为一体即可。座厕和浴缸之类会需些特别设计如自动化清洗系统,可以匹配的污水管道设计等。实施例子6:本发明可用作大型自动化货仓,可以储藏能配合储藏单元(12)大小的货柜,货柜设有门和锁,货柜里存放商品。可以适合作为商店背后的仓库,或商店与码头之间的中转货仓。
权利要求
1.一种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包括绿色能源发电系统,储电系统,连接发电厂的电网,自动化存取及输送功能的空间管理网络(网络中可以有以下各种设施(包括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系统包括感应系统,运载装置(I)(运载装置(I)有分主运载装置(24),支运载装置(25),穿梭运载装置(26),楼层运载装置(30)),各种转向或升降装置,自动化清洗系统,排气或气体过滤系统,温控系统,隔音或灭声系统,载物装置(2),数据库,中央数据处理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站式终端机,用户终端操作系统(3),盖子(4),转向平台(15),双向升降装置(16)),足够最少能容纳一人通过的工作人员通道,楼梯及载人升降机,单独出入平台(17),楼层出入平台(27),楼层输送通道(28),主区(22)(主区(22)内的设施包括主输送道(5)(主输送道(5)可分为出入主输送道(6)和集散主输送道(7)),支输送道(8),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主储藏区(10)(主储藏区(10)是以主储藏部(11)组成,而主储藏部(11)再细分为储藏单元(12))和主出入平台(13)),主区(22)外可以有穿梭输送道(14)和节点(23),和次级储藏区(18)(次级储藏区(18)可再分为节点储藏区(19),穿梭储藏区(20),暂存区(29)和最终储藏区(21)))),其特征在于以输送道把节点(23)相互相通或凑接在一起成一个网络整体看待;最少有一个储藏区和最少有一个出入平台;最少有一个主区(22)或最少有一条穿梭输送道(14)凑接着2个节点(2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区(22):有着最少一段具有循环回路特点的主输送道(5)和最少2个储藏部(11)的主储藏区(10);有着左右两边都凑接最少2排支输送道(8),或左右两边合共凑接最少2套升降装置,或左右两边合共凑接最少I排支输送道(8)和最少I套升降装置的集散主输送道(7);俯视观察,其中的集散主输送道(7)和与其凑接的支输送道(8)是互相成直角的,而且由于集散主输送道(7)和支输送道(8)都是直线运输道,所以跟同一排集散主输送道(7)凑接的每排支输送道(8)是互相平行的;有着并不直接凑接主出入平台(13)的集散主输送道(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区(22):有着最少一层带有最少2个出入口(或出入位)凑接着最少一段出入主输送道(6)左右两边的主出入平台(13);有着左右两边都凑接着主出入平台(13)而前后2端则凑接着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的出入主输送道¢);有着层数与在同一排中的出入主输送道(6)的层数相等的主出入平台(13);有着并不直接凑接支输送道(8)的出入主输送道(6)。
4.根据权利要求1,2和3所述的一种主区(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输送道(5):有最少一段出入主输送道(6),最少I段集散主输送道(7)和最少2套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可与连续单向升降装置(9)的前后互相凑接,形成可前后相通并可扩建的循环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梭输送道(14):是凑接最少2个节点(23)的横向输送通道;没有与其配合形成循环回路并凑接着主出入平台(13)的出入主输送道(6)。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层出入平台(27)是凑接着楼层输送通道(28)并位于楼层或楼顶部分的自动化配置,而且提供着通道让运载装置(I)可以到达本发明中任何需要到达的位置,最少可以通往I个储藏区;楼层出入平台(27)上或楼层内附近设有用户终端操作系统(3)并设计上能配合运载装置(1)和载物装置(2),有足够空间可放置载物装置(2)连物品。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子(4):是建设在单独出入平台(17)或主输送道(5)的出入口上的盖子(4);是一种具备升降功能并可以把出入口张开和闭合的装置。
8.—种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的优化存取效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中央数据处理系统执行计算和控制以作出自动化管理已储藏物品步骤1,根据统计人工设定空闲或非繁忙时段和预先设定各储藏区或储藏部的最合适的饱和率分布安排;步骤2,比较现在时间和人工设定的时段,到达非繁忙时段就继续执行以下步骤,到达繁忙时段就结束,进行中任何时候如有人工或用户操作就暂时中断;步骤3,系统到达空闲或非繁忙时段会自行确定需要转移位置的储藏物品,可以转移的物品和不该转移的储藏物品;步骤4,系统自行向运载装置(I)发出指令,目的是把需要转移位置的储藏物品放置在应当的位置;步骤5,利用运载装置(I)提放载物装置(2)功能执行步骤2的指令,假如因满仓而无法转移,先把可以转移的储藏物品的位置空出后再适当转移储藏物品;步骤6,重复步骤2,3,4,5,直到需要转移位置的储藏物品已经完全转移或因不该转移的储藏物品使需要的储藏区或储藏部满仓而不能再继续转移;步骤7,计算统计各储藏区和储藏部的物品储藏量或百分比;步骤8,根据人工设定的最适合的饱和率分布安排,分配各储藏区和储藏部的物品储藏量,适当的转移指令把可以转移的物品从比较满的储藏区或储藏部转移到比较空的储藏区或储藏部;步骤9,利用运载装置⑴提放载物装置(2)的功能执行步骤7的指令(不该转移的储藏物品除外)直到完成或进入繁忙时段。
9.一种让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可以存取不大于储藏单元(12)的家用或商用电器的设计,其特征在于储藏单元(12)和出入平台配有适合的电源和插座;运载装置⑴和载物装置⑵配有与电源匹配的插头和储电装置;该电器与载物装置⑵之间有互相配合的设计或该电器与载物装置(2)设计为一体。
10.一种让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可以存取不大于储藏单元(12)的物品如配合储藏单元(12)大小的货柜,橱柜,卫浴,书架或家具等等的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物装置(2)与该物品之间有互相配合的设计或载物装置(2)与该物品设计为一体。
全文摘要
绿色能源自动化空间管理网络系统及其优化存取效率方法是一种适合大量物品存取和输送的仓库网络系统。本发明所需电源尽可能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同时需要储电系统与连接发电厂以确保电力供应稳定。设计上尽可能利用价值相对较低的空间。本发明主区部分有针对大流量单向循环输送的设计,可以让多人同时使用以节省存取时间。亦可根据需要合理地扩展,可以有规划地以输送道连接各节点,具有网络的特征。容易配合不同的地面规划。若有需要,所有地面出入口都可以设计成开闭式。本发明的优点有全自动存取减低管理成本,有效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大幅度节省用地面积和空间的同时亦可因需要在地面适当地增加存取分布点,存取方便高效节省时间。
文档编号E04H14/00GK103255948SQ201210033860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金承志 申请人:金承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