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

文档序号:1985097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屋面板系统搭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上常用的金属屋面板系统横向搭接处的连接方式均为双层板直接打钉连接的做法。打钉式搭接做法在钉合处应力集中,强度、刚度均不足以抵抗恶劣的气候条件;另外,螺钉与屋面板材质不同且二者直接接触,长期暴露在室外容易使二者间发生电化学反应而腐蚀屋面板,且打钉式搭接方式的水密、气密的性能也不理想。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具有抗风防水功能更强的螺栓组件搭接方式来克服现有技术的耐久性差、容易腐蚀、降低屋面的抗风性能以及容易渗漏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各类金属屋面板横向搭接处连接方式在技术上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不仅美观、耐久、防渗漏、抗外力,而且还节省安装成本、提高现场施工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将上坡屋面板与下坡屋面板横向搭接在一起,包括步骤a.在所述下坡屋面板的表面端部铺设防水密封胶条,使所述防水密封胶条的中心线与所述下坡屋面板端部处排列的多个预制孔对齐;b.提供加强背板,其上沿着宽度方向铆压固定有多个压铆螺栓,将所述压铆螺栓自下往上依次穿过所述下坡屋面板端部处的多个所述预制孔及所述防水密封胶条,使所述加强背板与所述下坡屋面板的底面紧密贴合;c.将所述上坡屋面板端部处排列的多个预制孔自上往下穿过所述压铆螺栓,使所述上坡屋面板的端部经过所述防水密封胶条与所述下坡屋面板的端部搭接;d.提供压条,其上沿着宽度方向开有多个安装孔,将所述压条从所述安装孔中自上往下穿过所述压铆螺栓,与所述上坡屋面板的表面相贴合;e.在多个所述压铆螺栓上分别安装止松螺母,将所述上坡屋面板与所述下坡屋面板密实搭接。可选地,所述加强背板在其端部沿宽度方向向下折弯90°,形成有高度为25mm的竖向小边;以及所述加强背板在距离其端部65mm处沿宽度方向向下形成有深度为3mm的凹槽。可选地,所述加强背板的材质Q235,热浸镀锌Z275钢,厚度为I. 4mm ;所述压铆螺栓的材质为304不锈钢,规格为H1S-M6-18。可选地,所述压条的两端部分别包括两个梯形状的边肋,以及介于两个所述边肋 之间的中间平直部分;所述压条中段的平直部分包括两个浅肋。
可选地,所述压条上开有4个直径为8. 7mm的圆形安装孔。可选地,所述压条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厚度为1mm。可选地,在上述步骤e中,所述止松螺母的安装包括步骤初拧首先安装所述压条左右两端的2个止松螺母,然后安装所述压条中段的2个止松螺母;终拧待4个所述止松螺母都初拧完成后,再将所述止松螺母依序终拧。可选地,所述止松螺母的上端为六角形螺母,其下端为加大的帽檐形式结构,底部还带有防松动螺纹。 可选地,所述止松螺母的材质为304不锈钢,规格为M6。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c中,所述上坡屋面板与所述下坡屋面板横向搭接长度至少为 5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属于通用型直立锁缝金属屋面板的搭接方法,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屋面防水性能,防止渗漏,并提高了屋面抗风承载力,使金属屋面板的连接更牢固。本发明除了具备了诸如美观、耐久、防渗漏、抗风承载力等特点,而且还在节省安装成本、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等方面超越了传统的搭接方式,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I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中采用的加强背板和压铆螺栓的轴测图;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中采用的压条的轴测图;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中采用的止松螺母的轴测图;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式的安装分解图;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节点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图I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中采用的加强背板3和压铆螺栓4的轴测图。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发明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请参阅图I所示,本实施例所用的压铆螺栓4可以为304不锈钢材质,规格为raS-M6-18,在工厂内以铆压的方式紧固于加强背板3上。其中,该加强背板3的材质可为Q235,热浸镀锌Z275钢,厚度为1.4mm。加强背板3在其端部沿宽度方向向下折弯90°,形成有一个高度为25mm的竖向小边201,提高了加强背板3的刚度。另外,在距离加强背板3的端部65mm处沿宽度方向向下冲压有一道深度为3mm的凹槽202,增强了加强背板3的纵向截面刚度。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中采用的压条5的轴测图。该压条5也可以为304不锈钢材质,厚度为1_。如图2所示,不锈钢压条5的两端部分别包括了两个梯形状的边肋203,以及介于两个边肋203之间的中间平直部分204。梯形状的边肋203提高了不锈钢压条5的刚度,同时也改善了板材的有效利用率。压条5中段的平直部分包括了两个浅肋205作为导水槽,以便将落在屋面板上的雨水及时顺导水槽排出。同时不锈钢压条5上开有4个直径为8. 7mm的圆形安装孔206,开孔间距与加强背板3上铆压的不锈钢压铆螺栓4间距相同,不锈钢压条5上的安装孔可使屋面板在安装时的定位更加精确。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中采用的止松螺母6 的轴测图。如图3所示,止松螺母6的上端为六角形螺母,其下端为加大的帽檐形式结构208,且底部带有防松动螺纹207。止松螺母6的顶部209通透,安装时可让不锈钢压铆螺栓4的顶部穿出止松螺母6的顶部209。配合不锈钢压条5使用,可使搭接节点IOlA的螺杆处受力均匀,避免应力集中。另外,止松螺母6与不锈钢压条5的材质相同,均为304不锈钢,规格具体为M6,长期暴露在室外且表面接触不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屋面板搭接处腐蚀。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式的安装分解图,两者结合演示了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做法的安装情况。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选择性地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照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请结合图4和图5所示,该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用于将上坡屋面板2与下坡屋面板I横向搭接在一起,包括步骤执行步骤S401,铺设丁基防水密封胶条7于下坡屋面板I的表面端部,其下坡边缘距下坡屋面板I端部的距离为40mm,同时必须使丁基防水密封胶条7的中心线与下坡屋面板I端部处排列的多个预制孔对齐。检查丁基防水密封胶条7,看其是否紧贴下坡屋面板I的表面以及是否完全匹配板的角部,且是否全部包裹了板的波峰。执行步骤S402,提供加强背板3,其上沿着宽度方向铆压固定有多个压铆螺栓4,将铆压在加强背板3上的不锈钢压铆螺栓4自下往上依次穿过下坡屋面板I端部处的多个预制孔及丁基防水密封胶条7,使加强背板3与下坡屋面板I的底面紧密贴合。执行步骤S403,定位上坡屋面板2,将上坡屋面板2端部处排列的多个预制孔自上往下穿过压铆螺栓4,使上坡屋面板2的端部经过丁基防水密封胶条7与下坡屋面板I的端部搭接,确保有至少50mm的横向搭接长度。如此使加强背板3上的不锈钢压铆螺钉4穿过上坡屋面板2的预制孔,并检查上坡屋面板2是否将正确搭接在丁基防水密封胶条7上。执行步骤S404,提供不锈钢压条5,其上沿着宽度方向开有多个安装孔206,将压条5从安装孔206中自上往下穿过不锈钢压铆螺栓4,与上坡屋面板2的表面相贴合(即在上坡屋面板2端部根据上坡屋面板2上的预制孔放置不锈钢压条5),使用不锈钢压条5可使搭接节点IOlA处的受力更均匀。执行步骤S405,在多个不锈钢压铆螺栓4上分别安装不锈钢止松螺母6,从而将上坡屋面板2与下坡屋面板I密实搭接。在本实施例中,止松螺母6的安装可以分为先初拧后终拧两个步骤。初拧首先安装不锈钢压条5左右两端的两个不锈钢止松螺母6,然后安装不锈钢压条5中段的两个不锈钢止松螺母6 ;终拧待4个不锈钢止松螺母6都初拧完成后,再将止松螺母6依序终拧,使下坡屋面板I与上坡屋面板2之间的连接保证绝对密实。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节点IOlA的纵向截面图。实践证明,如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节点101A,通过使用两块连接板(即加强背板3与不锈钢压条5)与特殊的密封胶(即丁基防水密封胶条7)以三明治的方式牢固地夹在一起,使金属屋面板系统形成一块整体气密性的长板。这样可满足在最恶劣强风地区建筑物屋面最高风荷载区域的要求,同时也彻底杜绝了屋面板搭接处的漏水隐患。·本发明属于通用型直立锁缝金属屋面板的搭接方法,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屋面防水性能,防止渗漏,并提高了屋面抗风承载力,使金属屋面板的连接更牢固。本发明除了具备了诸如美观、耐久、防渗漏、抗风承载力等特点,而且还在节省安装成本、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等方面超越了传统的搭接方式,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ー种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将上坡屋面板(2)与下坡屋面板(I)横向搭接在一起,包括步骤 a.在所述下坡屋面板(I)的表面端部铺设防水密封胶条(7),使所述防水密封胶条(7)的中心线与所述下坡屋面板(I)端部处排列的多个预制孔对齐; b.提供加强背板(3),其上沿着宽度方向铆压固定有多个压铆螺栓(4),将所述压铆螺栓(4)自下往上依次穿过所述下坡屋面板(I)端部处的多个所述预制孔及所述防水密封胶条(7),使所述加强背板(3)与所述下坡屋面板(I)的底面紧密贴合; c.将所述上坡屋面板(2)端部处排列的多个预制孔自上往下穿过所述压铆螺栓(4),使所述上坡屋面板(2)的端部经过所述防水密封胶条(7)与所述下坡屋面板(I)的端部搭接; d.提供压条(5),其上沿着宽度方向开有多个安装孔(206),将所述压条(5)从所述安 装孔(206)中自上往下穿过所述压铆螺栓(4),与所述上坡屋面板(2)的表面相贴合; e.在多个所述压铆螺栓(4)上分別安装止松螺母出),将所述上坡屋面板(2)与所述下坡屋面板(I)密实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横向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背板(3)在其端部沿宽度方向向下折弯90°,形成有高度为25mm的竖向小边(201);以及 所述加强背板(3)在距离其端部65mm处沿宽度方向向下形成有深度为3mm的凹槽(202)。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横向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背板(3)的材质Q235,热浸镀锌Z275钢,厚度为I. 4mm ;所述压铆螺栓(4)的材质为304不锈钢,规格为FHS-M6-18。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横向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5)的两端部分别包括两个梯形状的边肋(203),以及介于两个所述边肋(203)之间的中间平直部分(204);所述压条(5)中段的平直部分包括两个浅肋(2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向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5)上开有4个直径为.8. 7_的圆形安装孔(2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向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5)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厚度为1mm。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横向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e中,所述止松螺母(6)的安装包括步骤 初拧首先安装所述压条(5)左右两端的2个止松螺母(6),然后安装所述压条(5)中段的2个止松螺母(6); 终拧待4个所述止松螺母(6)都初拧完成后,再将所述止松螺母(6)依序终拧。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横向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松螺母(6)的上端为六角形螺母,其下端为加大的帽檐形式结构(208),底部还带有防松动螺纹(20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向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松螺母(6)的材质为304不锈钢,规格为M6。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横向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C中,所述上坡屋面板(2)与所述下坡屋面板(I)横向搭接长度至少为5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屋面板系统的横向搭接方法,包括在下坡屋面板端部铺设防水密封胶条,使中心线与多个预制孔对齐;提供加强背板,其上沿着宽度方向铆压固定有多个压铆螺栓,将压铆螺栓自下往上穿过下坡屋面板的多个预制孔及防水密封胶条;将上坡屋面板的多个预制孔自上往下穿过压铆螺栓;提供压条,其上沿着宽度方向开有多个安装孔,将压条从安装孔中自上往下穿过压铆螺栓,与上坡屋面板的表面相贴合;在多个压铆螺栓上分别安装止松螺母,将上坡屋面板与下坡屋面板密实搭接。本发明不仅具备了诸如美观、耐久、防渗漏、抗风承载力等特点,而且还在节省安装成本、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等方面超越了传统的搭接方式,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
文档编号E04D3/365GK102704628SQ20121019559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3日
发明者杨志勇 申请人:美联钢结构建筑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