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蓄热板和应用其的地暖基板以及上部导热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水热管加热的室内地暖铺装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板和应用其的地暖基板以及上部导热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地暖铺设工程普遍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浇注方式和U型槽挤塑聚苯板(XPS板)模块拼装两种。这两种方式均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一、传统的水泥浇注方式弊端
I、混凝土回填量大,施工周期需4-5天,楼层负荷大,每平方米重量约为110公斤。2、热效应很慢,升温时间很长,一般需要4-6小时。3、水泥浇注厚度高约8厘米,再加2厘米膨胀聚苯板(EPS板),占用层高10厘米。维修困难,水管寿命决定地暖寿命。二、U型槽挤塑聚苯板(XPS板)模块拼装方式弊端I、干法铺装中(主要用于木地板铺装)聚苯板(XPS板)自身抗压性差,模块之间无链结构件,形不成一个整体平面,重压后会下沉塌陷;XPS板之间的支撑木龙骨容易起翘变形,这些因素造成整体地面的平整性下降。2、湿法铺装中(主要用于瓷砖铺装)效果不理想,混凝土回填层至少需要5厘米,并直接作用于热水管上面,造成热水管的挤压变形,容易发生渗漏。3、在国家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中,XPS板属于B2级,即可燃的建筑材料,当室内有持续性火源时会迅速燃烧。4、保温能力差,热得快,凉的也快。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为了解决如下技术问题I、混凝土回填和施工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2、解决楼层负荷重的问题。3、解决维修难的问题。4、解决占用室内层高过大的问题。5、解决热效应低的问题。6、解决XPS板发生火灾燃烧的问题。7、解决XPS板抗压力差,地面在长期重压和受力不均的状态下发生下沉、起翘变形的问题。8、解决在湿法铺设中混凝土回填层或干法铺设中地面装饰层上的重物对热水管发生挤压的问题。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热板,其特征在于,板体上有凹槽。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板体上还有支撑上部导热板的凹凸部分。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凹槽连续分布,其上均匀分布着可以卡住管道使得管道中空放置的卡子。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凹槽弯曲分布或者直线分布。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其内部有无碱玻璃短纤维,其外包一层无碱玻钎布,所用板体材质为镁质水泥。
利用如上任意所述蓄热板的地暖基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从下往上分布的防噪隔热层、蓄热板、上部导热板,所述蓄热板上有凹槽。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防噪隔热层和蓄热板胶粘,所述蓄热板上的凹槽开口向上,所述上部导热层与蓄热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一块以上的蓄热板相邻之间用螺钉连接,所述一块以上的上部导热板之间用螺钉连接,所述一块以上的蓄热板相邻之间以及一块以上的上部导热板之间还有软质密封条胶粘。制备如上所述的上部导热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将镁质水泥、珍珠岩和无碱玻璃短纤维混合均匀; 混合料浆在双层膜内定厚、定宽; 初凝,脱模,裁成规定长度的大板; 对大板进行养护、烘干,并按成品尺寸裁成小板; 在小板上按规定位置打孔,四周粘贴密封条。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步骤覆膜和脱膜的膜是指PE薄膜。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 )针对于解决传统的水泥回填方式I、本技术干法铺设无需混凝土回填,施工效率高,即铺即用。湿法铺设只需回填20-30MM,混凝土回填量减少70%。蓄热层U型槽内的热水管四周有2MM的空余,有效避免对其挤压。2、楼层负荷小,每平方米重量约为22公斤,仅为传统的20%。3、维修快捷,可随时拆解,并可反复使用。4、本技术的铺设地暖基板厚度仅为55MM,为传统的55%,有效节省使用空间。5、热效应高,当水热管温度平均达到45°C时,地暖基板表面在20-30分钟内温度可达到36-39 °C。(二)针对U型槽挤塑聚苯板(XPS板)模块拼装方式I、本技术的地暖基板材质其燃烧性能等级属于国家规定的Al级,为不燃性建筑材料。发生火灾不会燃烧。2、本技术的地暖基板承重性高,具备超强的抗压力。每块基板的蓄热层之间,蓄热层与传导层之间均有链结构件相连,铺装完毕后整个基板层连接成一个平整、坚实的整体,彻底消除地面在长期受力不均的状态下引起的下沉、起翘变形。3、在湿法铺装中蓄热层U型槽内的热水管与四周有2MM的空余,有效避免对其挤压发生渗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图I为发明的卡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发明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板体;2.凹槽;3.卡子;4.凹凸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一 )结构和规格I、本技术的地暖基板由底部防噪隔热层、蓄热板组成的中间蓄热层、导热板组成的上部导热层三部分复合而成。一块基板的整体规格为55 X 600 X 1200MM,其中防噪隔热层为规格5X600X1200MM的PET镀铝反射膜;蓄热层为规格37 X 600 X 1200MM,板面有U型槽的浇筑模块;导热层为规格13X600X 1200MM的平板模块。本处的尺寸不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造成限制。2、蓄热层模块平面有规格间距的直线和圆形U型槽,其间隔178丽的U型槽,宽22MM,底部深22MM。U型槽之间的凸起部分形成均匀分布的独立支撑点,其中圆形U型槽的中心位置有连接导热板的链结构件。U型槽内每隔一定间距安装卡子,用于卡住热水管。底部四周胶粘厚1MM,宽13MM的软质密封条胶粘。本处的U型槽为凹槽2的一种并不对其的具体实施造成限制,其可以为有开口的可以容置管道的任何一种凹槽。3、蓄热层模块之间,蓄热层模块和导热层模块之间均有链结构件相连,使整个基板形成一个平整、结实的平面。( 二 )功能和材质I、防噪隔热层的功能为隔绝噪音传递,减少热量向下辐射,防止热量损失。2、蓄热层的U型槽用于铺设热水管,均可直向或弯向铺设。U型槽内的卡子3,用于卡住热水管。各个支撑点用于支撑导热层模块。3、各自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平面,内部U型槽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热水管加热后冷热空气对流,使整个基板快速、均匀的加热。上部导热板组成的导热层模板在将热量向上快速传递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蓄热功能。4、蓄热板和上部导热板主要材质为镁制水泥和珍珠岩,加强材料为无碱玻钎布,均为不燃性建筑材料。珍珠岩是一种良好的保温材料,同时能大幅地降低模板重量。PET镀铝反射膜,该反射膜由PET镀铝膜和保温材料复合而成。生产工艺(一 )蓄热层模块I、蓄热板使用塑料模具浇筑。模具内部规格为37X 598Xl 198MM,底部是与蓄热层模块U型槽对应的凸起U型槽。2、轻烧粉、氯化镁溶液、无碱玻璃短纤维和珍珠岩按照一定比例用搅拌机搅拌均匀,用提升料斗放到生产设备的储料槽内。3、用于连接蓄热层模块与导热层模块的连接件预先固定在模具的预定位置。4、将塑料模具放在储料槽内下部,模具底部铺设一层无碱玻钎布,随着传送皮带的向前移动,储料槽内的浆料定量流到模具内,装满后再在上面铺一层无碱玻钎布和无纺布。5、通过传送皮带将模具送入上下对称滚子进行两次挤压找平。使料浆表面与模具四周齐平。6、模具两次挤压找平后,每30个码垛进行初凝,初凝期为10-12个小时。7、模块凝固后脱模,并将底部多余的玻钎布和无纺布裁掉,进行养护,养护期为20-28 天。8、养护完毕后进行烘干。 ( 二)导热层模块I、轻烧粉、氯化镁溶液和珍珠岩按照一定比例用搅拌机搅拌均匀,用提升料斗放到生产设备的储料槽内。2、生产设备为专门的双面覆膜玻镁板机。随着设备在生产线平台的行走,浆料在PE薄膜内被定厚、定宽、挤压成型,平铺在生产线平台上。生产层数控制在15-20层。生产结束后进行初凝,初凝期为10-12个小时。3、凝固后定长裁板,长度为2450MM,每四十张进行码垛养护。养护期为20_28。养护完毕后进行烘干。4、烘干后的模板是规格为13X 1300X245(MM的大板,把大板放入全自动裁板机进行分切,分切后的小板规格为13 X 598 X 1198MM。5、自动钻孔机在小板上的预定位置打孔,用于导热模板和蓄热板之间的螺钉连接。(三)后期处理I、将规格为5X600X 1200MM的PET镀铝反射膜胶粘在蓄热层模块底部。2、将厚1丽,宽13丽的软质密封条胶粘在蓄热层模块底部四周和导热层模块四周,完毕后外沿规格分别为37X600X1200MM和13 X 600 X 1200MM。将配属连接件、蓄热层模块和导热层模块包装打包。实施例I ;结合图2 ;所述的凹槽2为直线分布;实施例2 ;结合图3,所述的凹槽2为曲线分布;结合图1,其也为凹槽2的一种实施方式。另外,旁边的凹凸部分,作用有2 :(I)节省材料,使得整体重量下降;(2)形成空腔,热水管加热后冷热空气对流使基板整体均匀受热,而不会局限于加热管所在的对应表面。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 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蓄热板,其特征在于,板体(I)上有凹槽(2)。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蓄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I)上还有支撑上部导热板的凹凸部分(4)。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蓄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连续分布,其上均匀分布着可以卡住管道使得管道中空放置的卡子(3)。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蓄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弯曲分布或者直线分布。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蓄热板,其特征在于,其内部有无碱玻璃短纤维,其外包一层无碱玻钎布,所用板体(I)材质为镁质水泥。
6.利用如上任意所述蓄热板的地暖基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从下往上分布的防噪隔热层、蓄热板、上部导热板,所述蓄热板上有凹槽(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暖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噪隔热层和蓄热板胶粘,所述蓄热板上的凹槽(2)开口向上,所述上部导热层与蓄热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暖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块以上的蓄热板相邻之间用螺钉连接,所述一块以上的上部导热板之间用螺钉连接,所述一块以上的蓄热板相邻之间以及一块以上的上部导热板之间还有软质密封条胶粘。
9.制备如上所述的上部导热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将镁质水泥、珍珠岩和无碱玻璃短纤维混合均匀; 混合料衆在双层膜内定厚、定宽; 初凝,脱模,裁成规定长度的大板; 对大板进行养护、烘干,并按成品尺寸裁成小板; 在小板上按规定位置打孔,四周粘贴密封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部导热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双层膜的膜是指PE薄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水热管加热的室内地暖铺装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板和应用其的地暖基板以及上部导热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热板,其特征在于,板体上有凹槽,所述板子上还有支撑上部导热板的凹凸部分,所述凹槽连续分布,其上均匀分布着可以卡住管道的卡子;主体材质为镁质水泥和珍珠岩,在具备超强的抗压性和阻燃性的同时,实现了地暖基板的保温性和轻量化;水热管在地暖基板内中空放置,彻底消除在湿法铺设或干法铺设中被挤压破裂,发生渗漏。施工效率高,即铺即用;每平方米重量约为22公斤,仅为传统水泥回填方式的20%;维修快捷,可随时拆解,并可反复使用;有效节省使用空间;升温快,热效应高。
文档编号E04F15/08GK102864901SQ20121032871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
发明者赵志龙, 刘国强, 赵志荣 申请人:赵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