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料浆组分抗分离性的改善方法

文档序号:1864373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料浆组分抗分离性的改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料浆组分抗分离性的改善方法,具体地是通过原有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配合料中引入增稠剂和细小球形矿物掺合料来实现抗分离性的改善,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水泥基灌浆料指的是一类由水泥、集料、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照一定的配合比配制而成的干粉混合料,与水拌合制成流动性料浆后可以对建筑工程中构件与构件之间的间隙部位实施灌浆作业,从而实现固定、接缝、衬垫、张紧、密封等效果,因此,要求水泥基灌浆料料浆具有高度的流动性、抗分离性、足够的初期膨胀性,同时要求灌浆料硬化体具有高 的最终强度和强度发展速度、适宜的硬化膨胀率等性能。水泥基灌浆料被广泛应用于,设备安装的二次灌浆、构筑物的灌缝与加固、螺杆锚固、地面自流平浇注、抗渗防裂、紧急堵漏等施工工程之中,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功能性建筑材料之一。北京荣大企业集团经过十多年的科研攻关成功地开发出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品种主要包括RG-G、RG-I、RG-2和RG-A通用型灌浆料、RG-S型速硬高强型灌浆料、RG-TS特速硬灌浆料、RG-F防冻型灌浆料和RG-X耐热高强型灌浆料,并在长期的生产和工程施工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具有优越的抗分离性,一般情况下泌水率均为0,但是,在某些比较苛刻的灌浆现场,如周围振动或灌浆路径比较长的情况下,效果就会受到一定限制,不仅实际泌水率难以保证在O的水平而且其中的集料与水泥组分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离。如果能将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的抗分离性进一步改善,那么其在实际工程中的灌浆效果将会得到显著提高,应用范围也将获得更大的拓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料浆组分抗分离性的改善方法,含有以下步骤;通过原有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配合料中引入增稠剂和细小球形矿物掺合料来实现抗分离性的改善;原有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的基本配合料组成如下石英砂(1-0. 5mm):石英砂(O. 5-0. 2mm) :P II 52. 5水泥硅灰粉煤灰(II级)膨胀剂保水剂减水剂:=28:20:40:2:8:2:0. 03:0. 3。在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配合料中加入增稠剂和细小球形矿物掺合料;其重量组分配比为增粘剂的掺量为O. 01-0. 5 ;细小球形矿物掺合料为5-15。增粘剂可以是羟乙基纤维素,或甲基羟乙基纤维素,或乙基羟乙基纤维素,或甲基
羟丙基纤维素。优选地,增粘剂的添加量以RG水泥基灌浆料为基准为O. 01-0. 5%。
优选地,矿物掺合料经球形化处理后,颗粒的球形度应达到O. 80以上,颗粒平均粒度为5-30 μ。矿物掺合料可以是粒化高炉矿渣,或干排粉煤灰,或磨细天燃石灰石粉。采取本发明提出的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的抗分离性改善方法,无需改变原先RG水泥基灌浆料的配合比,只需将其中的矿物掺合料经过适当的颗粒形状球形化和颗粒微细化处理之后,即可显著改善RG灌浆料的抗分离性,采用改性后的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不仅可以在平稳条件下轻松完成灌浆,而且也可以在一些苛刻的条件下或特殊的环境中完成优质的灌浆作业。为了改善低水灰比前提下料浆的流动性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添加高效减水剂,但是,与此同时产生的副作用就是料浆组分的分离趋势显著加剧。适量增粘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料浆的粘聚性,从而改善料浆的抗分离性。然而,过量增粘剂的引入会引起硬化灌浆料强度的降低。因此,必须将增粘剂控制在比较低的掺量水平。
矿物掺合料经过颗粒形状球形化之后,在搅拌过程中颗粒之间的摩擦力显著减小,流动性进一步改善,同时,由于颗粒尺寸的细微化在料浆中受重力作用向下沉降的趋势减小,因此,料浆组分的抗分离性大大改善。在RG水泥基灌浆料的改性过程中,原配合料中矿物掺合料的比例保持不变。矿物掺合料的球形化和颗粒微细化处理可以借助于搅拌磨来实现。由普通球磨机粉磨得到的初级矿物掺合料,细度控制在80 μ方孔筛筛余小于5% ;然后再由搅拌磨继续粉磨,控制成品细度平均粒度5-30 μ。本发明有益效果采取本发明提出的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的抗分离性改善方法,无需改变RG灌浆料原先的基本配合比,只需将其中的矿物掺合料经过适当的颗粒形状球形化和颗粒微细化处理同时添加适量增粘剂之后,即可大幅度改善RG灌浆料的抗分离性。采用改性后的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不仅能在平稳条件下轻松完成灌浆作业,而且也可以在一些苛刻的条件下或特殊的环境中完成优质的灌浆作业。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本发明提出在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中添加适量增粘剂和经过颗粒球形化和颗粒尺寸细微化处理的矿物掺合料,改善其抗分离性的方法。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在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中添加适量增粘剂,增粘剂可以是羟乙基纤维素,或甲基羟乙基纤维素,或乙基羟乙基纤维素,或甲基羟丙基纤维素。优选地,增粘剂的添加量以RG水泥基灌浆料为基准为O. 01-0. 5%。在添加增粘剂的同时,对原先RG水泥基灌浆料配料中的矿物掺合料进行颗粒球形化和颗粒尺寸细微化处理。优选地,矿物掺合料经球形化处理后,颗粒的球形度应达到O. 80以上,颗粒平均粒度为5-30 μ。矿物掺合料可以是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粉,或磨细粉煤灰,或磨细天燃石灰石粉,得到改性后的RG系列水泥基灌衆料。
实施例2 I、矿物掺合料的球形化和颗粒微细化处理I级干排粉煤灰(国家标准的分类等级)经由普通球磨机粉磨得到的初级矿物掺合料,细度为80 μ方孔筛筛余5% ;然后再由搅拌磨继续粉磨,成品细度为平均粒度20 μ。2、改性RG水泥基灌浆料配制根据RG水泥基灌浆料的配合比,石英砂(1-0. 5mm):石英砂(O. 5-0. 2mm) :P II 52. 5水泥硅灰粉煤灰(I I级)膨胀剂保水剂减水剂=28:20:40:2:8:2:0. 03:0. 3。将其中的矿物掺合料置换成上述球形化和微细化处理后的粉煤灰,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再在混合物的基础上添加O. 3%的甲基羟乙基纤维素,充分搅拌,确保均匀,得到改性后的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3、性能测试用上述方法改性后的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基灌浆料性能试验方法,经逐一测试,结果表明,灌浆料在标准规定的正常条件下泌水率为O ;在周围有明显振动的条件下测得的泌水率仍然为O。灌浆料料浆初始流动性、硬化体强度等其他性能没有明显变化。实施例3 I、矿物掺合料的球形化和颗粒微细化处理天然石灰石经由普通球磨机粉磨得到的初级矿物掺合料,细度为80 μ方孔筛筛余4. 5% ;然后再由搅拌磨继续粉磨,成品细度为平均粒度15 μ。2、改性RG水泥基灌浆料配制根据RG水泥基灌浆料的配合比,将其中的矿物掺合料置换成上述球形化和微细化处理后的石灰石细粉,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再在混合物的基础上添加O. 4%的甲基羟丙基纤维素,充分搅拌,确保均匀,得到改性后的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3、性能测试用上述方法改性后的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基灌浆料性能试验方法,经逐一测试,结果表明,灌浆料在标准规定的正常条件下泌水率为O ;在周围有明显振动的条件下测得的泌水率仍然为O。灌浆料料浆初始流动性、硬化体强度等其他性能没有明显变化。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抗分离性能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配合料中加入增稠剂和细小球形矿物掺合料;其重量组分配比为增粘剂的掺量为O.01-0. 5 ;细小球形矿物掺合料为5-1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RG灌浆料中的矿物掺合料预先进行颗粒球形化和颗粒细微化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球形化处理后的矿物掺合料,颗粒的球形度应达到O. 80以上,颗粒平均粒度为5-30 μ。
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矿物掺合料是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粉,或磨细粉煤灰,或磨细天然石灰石粉。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粘剂是羟乙基纤维素,或甲基羟乙基纤维素,或乙基羟乙基纤维素,或甲基羟丙基纤维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粘剂的适宜掺量为重量配比O.Ol-O. 5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骤; 矿物掺合料的球形化和颗粒微细化处理步骤 I级干排粉煤灰经由普通球磨机粉磨得到的初级矿物掺合料,细度为80 μ方孔筛筛余5% ;然后再由搅拌磨继续粉磨,成品细度为平均粒度20 μ ; 改性RG水泥基灌浆料配制步骤 根据RG水泥基灌浆料的重量配合比,将其中的矿物掺合料置换成上述球形化和微细化处理后的粉煤灰,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再在混合物的基础上添加O. 05%的甲基羟乙基纤维素,充分搅拌,确保均匀,即可得到改性后的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
全文摘要
一种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料浆组分抗分离性的改善方法,通过原有RG系列水泥基灌浆料配合料中引入增稠剂和细小球形矿物掺合料来实现抗分离性的改善。增粘剂可以是羟乙基纤维素,或甲基羟乙基纤维素,或乙基羟乙基纤维素,或甲基羟丙基纤维素。矿物掺合料可以是粒化高炉矿渣,或干排粉煤灰,或磨细天燃石灰石粉。本发明无需改变原先RG水泥基灌浆料的基本配合比,只需将其中的矿物掺合料经过适当的颗粒形状球形化和颗粒微细化处理,同时掺加适量增稠剂之后,即可显著改善RG灌浆料的抗分离性。采用改性后的RG系列灌浆料可以在平稳条件下轻松完成灌浆,而且也可以在一些苛刻的条件下或特殊的环境中完成优质的灌浆作业。
文档编号C04B24/38GK102849982SQ20121036142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陈建军 申请人:南京联合荣大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