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模架、组合架构、现浇砼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文档序号:198768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配筋模架、组合架构、现浇砼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预制装配建筑结构的配筋-模架一体化组装构件及其组合形成的安装架构,以及采用这种安装架构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质特点在于可以同时形成梁、板、墙、柱等结构配套构件,建成房屋结构。其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最方便的钢筋搭接连接、混凝土灵活成型、整体现浇、建成整体结构。近年来混凝土的机械化大生产、运输、和输送,更充分发挥现浇结构的优势。
我国目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执行的基本规范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结构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现浇结构的问题只在于施工方法,根本难题在于给钢筋定位,给混凝土定型,如何进行便捷的预制装配,以实现整体现浇结构。传统技术直接执行现行规范实现现浇结构,只能采用把原材料直接变成结构的现场施工模式,其中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相互分离,只能采用简单劳动力再生产和流动性劳动方式。而为避免上述施工模式采用已有的预制构件技术,即失去了现浇结构的本质优势,又未改变混凝土基本生产方式,仅仅变了劳动地点,把高空和现场的重体力劳动转移到了小作坊的重体力劳动。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更复杂的制作、养生、存放、搬运、运输、现场存放、零散吊装、复杂支撑和定位,以及更加复杂结构连接,付出的代价甚至还包括失去了现浇结构的整体性。而预制装配结构能否等效替代现浇结构,目前尚没有可靠的依据。目前国内现有的预制装配构件,我国规范仅仅给出简单构件(如小型预制板、柱、梁)等的连接方式。对于复杂高层建筑剪カ墙结构的预制装配,尚无系统、可靠的预制装配结构的连接方法。现有预制构件的结构连接大多采取的是“预留钢筋、局部浇筑”的“后浇带法”,该方法使结构连接部位在结构受力和温度应カ下极易产生结构裂缝,极大削弱了结构强度。此外,大多简单构件规格都很小,也造成接缝过多,结构性能有很大削弱。目前大多预制构件受到重量和运输的限制,规格很小,否则超宽、超高,难以运输。此外,对大量构件在高空进行支撑和定位,需要高強度的支架,这些支架的安装和拆卸只能通过人工作业实现。而在构件制作过程中需要的模具或模板也需要数十吨,也需要繁重的重体力劳动进行安拆。现有预制装配构件的运输、吊装、安装均十分不便,工人的劳动强度高,エ期长。这种高昂代价,已经失去了预制装配的根本目的。为避免传统预制装配技术问题,本申请人曾发明《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建筑及其建造方法》,提出把传统建筑钢筋替换成一种轻质高强的格构钢,实现现浇结构的总体方案。但是后期研究方向偏离了研究目的,走向“轻钢混凝土”技术路线。以型钢等效替换钢筋,难以满足钢筋的构造要求,无法对接规范,更没能有效实现安装定位和混凝土的定型,更难以证明整体结构强度等效关系和连接关系,难有实用价值。后来又出现类似的“轻钢固摸”技木,只是对“钢网构架”中构件做了简单替换,没有解決“钢网构架”技术的根本问题。长期研究和实践证明,在现行规范基础上,实现对钢筋的定位、对混凝土的定型,保证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发挥现浇结构的巨大优势,是预制装配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而为解决定型和定位问题,而放弃发挥钢筋混凝土的本质优势,以增加更复杂的新问题为代价的技术模式,将会得不丧失。预制装配技术的结构设计有其特殊性,我国规范是“材料ー结构”模式,用现行的结构计算得到的平法设计,难以拆分预制装配构件。而用预制构件直接进行预制装配设计,又很难与现行规范直接对接。预制装配结构的设计模式是“构件一结构”,或者“体块ー结构“,但是“块体”与原规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涉及到设计拆分、组装、连接;涉及到设计、生产、建造,需要系统 设计转换方能实现。目前尚未发现根据我国规范建立的行之有效的预制装配技术的设计模式。因此,实现预制装配技术的难题,不在于现行规范本身,而在于执行规范的方式,尤其在于设计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ー种配筋模架、组合架构、现浇砼结构及其建造方法,要解决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核心技术难题一给钢筋定位、给混凝土定型,以及构件安装定位、连接困难的技术问题,以及以预制装配的方式实现现浇结构的技术难题;并解决现有钢筋混凝土设计、材料、生产、施工相分离的模式带来的行政管制复杂、流程长、工人劳动量大的技术问题;还解决现有预制装配技术运输、吊装、安装不便,连接复杂、劳动強度高、エ期长的技术问题;还解决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制装配结构强度低、易裂缝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配筋模架是对应原设计的结构构件切換形成的组装构件;是由配筋组件和模架构件构成的、配筋组件定位在模架构件内形成的、带有模腔的配筋模架组装构件;
所述配筋组件是由原设计配筋直接形成,或由原设计配筋和补加的连接配筋组合形
成;
所述模架构件是由在原构件混凝土外轮廓内添加的定型框架,以及在定型框架外表面固定的模板组合形成的带有模腔的模架;
所述原设计结构构件是根据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计算、设计形成的结构构件。所述原设计的结构构件为板构件、墙构件、梁构件或柱构件;
与之相应,所述配筋模架为板配筋模架、墙配筋模架、梁配筋模架或柱配筋模架。所述配筋模架的定型框架是由桁架框件、型钢框件或二者组合形成的、带有六个面框的空间六面体框架;其中桁架框件包括以下两种结构
A、在两个平行的型钢翼缘之间固定有至少两个型钢腹杆形成的型钢桁架;
B、在腹板上开孔的C型钢直接形成的带有翼缘和腹杆的型钢桁架。所述桁架框件的翼缘、腹杆以及型钢框件由型钢模件配套形成;型钢模件为面上无孔或面上有孔的型钢模件;
上述模件构成系列模件时,系列模件为等宽型钢模件;型钢模件的宽度模数包括25mm系列、30mm系列、35mm系列;且不小于25mm,不大于50mm ;型钢模架的原板厚度彡1.5mm、^ 5mm ;
当在定型框架上定位有钢筋时,桁架框件或型钢框件上还带有钢筋定位件。所述定型框架由框件内外交错连接形成内、外两层面框,所述模板固定在外框的外表面上;配筋定位在内框的外表面或外框的内表面上;模板、钢筋形成分隔定位。所述定型框架包括以下两种结构· a、定型框架是由至少两个相对而设的桁架框件和至少四个连接在两个桁架框件之间型钢框件相互组合连接构成的、带有六个面框的空间六面体框架;
b、定型框架是由四个桁架框件两两平行相对四面围合成的、带有六个面框的空间六面体框架。所述定型框架为结构a时,该定型框架的面框包括由固定于桁架框件的外侧的型钢框件形成的两个外框,以及桁架框件的翼缘形成的两个内框;或者该定型框架的面框包括由固定于桁架框件内侧的型钢框架形成的两个内框,以及桁架框件的翼缘形成的两个外框;
所述定型框架为结构b时,该定型框架两个平行对应的桁架框件的翼缘分别固定于另外两个平行桁架框件的翼缘的外侧,所述翼缘两两相对、分别形成面框的两个内框和两个外框。所述配筋模架上带有与另ー配筋模架连接用的外接口和内接ロ或只带有外接Π ;
所述内接ロ和外接ロ均包括定型框架接ロ、模板接ロ和配筋接ロ三部分;
A、配筋模架外接ロ为如下构造
a、定型框架外接ロ由面框直接形成或在面框上补加连接框件形成;
b、模板外接ロ由模板在接ロ处的断ロ形成;
C、配筋外接ロ由定位或跨越接ロ面框的连接配筋形成;
B、配筋模架内接ロ为如下构造
a、定型模架内接ロ由在定型框架内补加两两相对的桁架框件构成的接ロ框形成;
b、模板内接ロ由在内接ロ处断ロ形成;
c、配筋内接ロ由定位在模架内的连接配筋形成。所述板配筋模架的板定型框架包括由至少四个板桁架框件组合的空间六面体框架;其中长度方向的板桁架框件形成板内框,宽度方向的板桁架框件形成板外框;或者板定型框架包括由两个以上的板桁架框件和四个板型钢框件组合的空间六面体框架;
当板配筋模架的长度方向> 3000mm、< 9000mm,且宽度方向< 3300mm时,在板定型框架内还包括平行于板宽度方向的板桁架框件;板桁架框件排列间距> 600mm ;
当板配筋模架的宽度方向> 3000mm或长度方向> 6000mm时,板定型框架由至少ニ个预制板定型框架以过渡件拼接构成。所述墙配筋模架的墙定型框架包括由至少两个墙桁架框件和至少四个墙型钢框件相互组合连接构成的空间六面体框架;其中型钢框件形成墙外框;
所述墙配筋模架的宽度大于等于600mm、且小于等于3300mm ;当墙配筋模架宽度大于1200mm时,在墙定型框架内还加设有竖向的墙桁架框件;当墙配筋模架的高度大于1200_时,在墙定型框架上还加设有横向的墙型钢框件;
墙配筋包括至少ー个墙钢筋笼,墙钢筋笼由竖主筋和横箍筋构成;当墙配筋模架的宽度小于等于1500mm时,墙配筋由一个钢筋笼构成;当墙配筋模架的宽度大于1500_,且小于等于3000_时,墙配筋包括至少ニ个钢筋笼和水平分布钢筋;当两个钢筋笼之间间隙大于150mm时,在两钢筋笼之间还设置有竖向分布钢筋;
所述墙配筋模架的连接配筋包括竖向连接配筋和水平连接配筋,竖向连接配筋由突出墙模架的竖向钢筋接头对应被连接的墙配筋模架内部的竖主筋形成;横向连接配筋由突出墙模架的横向箍筋接头对应被连接的墙模架内部的横箍筋形成。所述梁配筋模架的梁定型框架包括两个以上梁桁架框件和四个梁型钢框件相互组合连接构成的空间六面体框架;两个以上梁桁架框件横向按间距排列 ,四个梁型钢框件横向两两相对固定在梁桁架框件的侧面外角处;其中,梁型钢框件和梁桁架框件分别形成梁外框和梁内框;
所述梁配筋由定位于梁定型框架内部的梁钢筋笼形成;梁钢筋笼由竖向箍筋和横向主筋连接而成。所述梁配筋模架的连接配筋包括竖向连接配筋和水平连接配筋;竖向连接配筋包括由竖向箍筋突出梁模架形成的连接箍筋;水平连接配筋由横向主筋突出梁模架形成的水平钢筋接头或在梁模架内预留插拔钢筋形成。所述柱配筋模架的柱定型框架包括两个以上柱桁架框件和四个柱型钢框件相互组合连接构成的空间六面体框架;所述柱桁架框件包括在两个平行的横杆之间固定有两个腹杆形成的矩形型钢桁架;两个以上柱桁架框件竖向按间距排列,四个柱型钢框件竖向两两相对固定在柱桁架框件的内角或外角处,柱型钢框件形成柱内框或柱外框;
所述柱配筋由定位于柱定型框架内部的柱钢筋笼形成;柱钢筋笼由横向箍筋和竖向主筋连接而成;柱连接配筋包括预留在柱模架上部的柱钢筋接头。所述模板包括折板永固渗滤模板、网板永固渗滤板或表面开有渗滤孔的型钢模板;其中
折板永固渗滤模板包括折形板本体,折形板本体上分布有渗滤孔,折形板本体的上下两边或四边卡固有U形边条。网板永固渗滤板包括网板本体,网板本体上竖向间隙分布有拉伸网和U形肋,拉伸网的网眼构成渗滤孔;网板本体的上下两边或四边卡固有U形边条。型钢模板的横截面包括C形或U形;
当定型框架的宽度大于300_时,固定在定型框架上的模板为折板永固渗滤模板或网板永固渗滤板;当定型框架的宽度小于300_时,固定在定型框架上的模板为表面开有渗滤孔的型钢模板。所述模板与定型框架之间的连接有内卡固连接、外固定连接和辅助外连接三种;其中
a、内卡固连接在定型框架的外框上有预留卡固件,模板以卡固件卡固在定型框架
上;
b、外固定连接模板U形边条以自攻螺丝固定或焊接固定在定型框架上;
C、辅助外连接固定在定型框架上的模板的外侧还加设有外夹固件,模板以外夹固件夹固在定型框架上;外夹固件由槽钢或角钢与拉结螺栓构成。这种配筋模架组合形成的组合架构,由至少两个配筋模架相互组装连接形成。所述配筋模架之间的组装连接包括平面内连接和垂直面连接,其中平面内连接由配筋模架外接ロ连接形成,垂直面连接由一个配筋模架的外接ロ与另ー个配筋模架的内接ロ对接形成。所述配筋接ロ处的配筋连接有以下几种
a、以配筋模架内的配筋加长形成的连接配筋伸入到另ー个配筋模架的配筋内形成的 钢筋“搭接”连接;
b、以跨越接ロ面的连接配筋分别伸入两个相互连接的配筋模架内形成的“搭桥”连
接;
C、在两个配筋模架上分别预留环形连接配筋,并相互插接形成的“环锚”连接。所述配筋接ロ处的两个连接配筋之间相互搭接焊接或螺栓连接。所述配筋接ロ处还另外补加加强连接配筋形成加强连接区。所组合架构包括一个板配筋模架和位于板配筋模架下部的至少ー个竖配筋模架;竖配筋模架包括墙配筋模架、梁配筋模架、柱配筋模架中的至少ー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组合架构的横截面为T形或倒L形;所述配筋模架的组合方式包括
A、板配筋模架与至少ー个梁配筋模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板-梁组合架构;
B、板-梁组合架构上还组合连接有至少ー个柱配筋模架,形成板-梁-柱组合架构;
C、板-梁组合架构上还组合连接有至少ー个墙配筋模架,形成板-梁-墙组合架构;
D、板配筋模架与至少ー个墙配筋模架组合连接,形成板-墙组合架构;当至少ニ个墙配筋模架相互垂直连接时,形成组合墙构。所述配筋模架的组合方式还包括基础梁组合架构;基础梁组合架构由基础板配筋模架和基础梁配筋模架组合形成;其中基础梁配筋模架组装在基础板配筋模架的上部,形成的倒T形基础梁组合架构。所述配筋模架的组合方式还包括エ型梁或箱型梁组合架构;
所述エ型梁组合架构包括两个平行的板配筋模架和垂直固定于两个板配筋模架之间的一个墙配筋模架组合形成的エ型梁组合架构;
所述箱型梁组合架构包括两个平行的板配筋模架和垂直固定于两个板配筋模架之间的ニ个平行的墙配筋模架组合形成的エ型梁组合架构。所述配筋模架的组合方式还包括挡土墙组合架构;所述挡土墙组合架构包括ー个板配筋模架和垂直固定于板配筋模架上部的组合墙构组合形成。这种现浇砼结构是由组合架构和在其内部的配筋模架内现浇的混凝土形成;所述组合架构的钢筋、定型框架固结在混凝土结构内;所述模板固结在混凝土结构外表面形成永固面层。这种现浇砼结构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在エ厂或现场组装配筋模架;
步骤2、在现场将配筋模架组装成组合架构;
步骤3、将组合架构吊装就位、并相互连接固定;
步骤4、在组合架构的模腔内现浇混凝土 ;步骤5、完成步骤I至4,形成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与有益效果如下
一、配筋模架的设计原理与有益效果
I、定型框架以祐1架为基础形成的定型框架,实现对钢筋定位、并与模板形成定型模腔,实现对预现浇的混凝土的定型。2、可以根据混凝土构件的各种形状,形成各种形状的定型框架,相互配套。
3、永固渗滤模板可以形成对现浇混凝土的渗滤效应、环箍效应、消除容器效应、解压效应和增强效应,以实现在以轻型骨架浇筑混凝土,并与混凝土形成永固复合面层;并便于切割、便于连接固定、便于运输。4、定型框架的内外框实现可靠的混凝土保护层和钢筋模板的分隔定位。5、内部模腔可以可靠对混凝土成型。6、四面围合的桁架面框或型钢面框,方便组装、连接,配置钢筋定位件,定位钢筋,固定模板。7、模架接ロ,实现模架连接,同时对连接钢筋定位。8、带有透浆孔的型钢模件,减小对混凝土的影响,该渗滤孔可同时作为透浆孔、定位孔。9、系列模件实现定型框架的配套组装和连接。10、切换设计,将原配筋设计切換成配筋组件,优化规范并实现规范配筋形成预制装配配筋。 11、配筋模架的尺寸规格设计,满足运输需要。12、控制框件的间距,在达到定型、定位的前提下,方便组装、实现节约。13、灵活多变的几何尺寸和灵活多变的组装方式,可以满足各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需要。ニ、组合架构设计原理与有益效果
I、配筋模架轻质高强,可以保证组合架构的吊装重量控制,实现组合构件吊装。2、在地面组装配筋相互垂直连接的配筋模架组合架构,同时完成配筋的横向连接,而在高空最难实现的就是横向连接,減少高空连接量。3、由配筋模架垂直连接形成的组合架构具有稳定的、准确的定型形状,自身形成“桌子效应”,便于定位、校正、连接。4、尤其墙体的竖向连接就位,如果单个墙体安装,纵横向预留钢筋在安装时出现就位矛盾,难以就位的问题。这也是一般钢筋混凝土预制墙体安装的最难问题。组合成墙构以后,在安装时只需考虑垂直钢筋的插接,而不需考虑水平钢筋的插接,容易实现。5、配筋模架相互组合,相互增强,相互定型、相互定位。6、大件吊装,増加8 — 10倍吊装效率,减少高空作业。7、增加高空作业的安全性。8、可以有效控制吊装变形。9、灵活多变的切換方式、组合方式,可满足各种结构类型和结构安装需要。三、切换设计原理与有益效果I、形成原设计,是实现预制装配设计的基础。2、对原设计的“材料一结构”的模式,等同转换成“体块一结构”的模式,是实现预制装配构件设计的基础。3、建立预制装配设计与现行规范的对接关系。4、建立设计、生产、建造一体化设计模式,高效指导加工、制作、安装、建造。5、形成以标准件、标准构件、标准部品、标准化连接构造为目标的“硬标准化设计”而不是标准化模数设计。6、エ业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依据预制装配与现场施工的根本区别在于加工、制造、生产、建造的高度组织化、流程化、配套化、专业化、装备化,所以必须以专业 模块为基础形成工程设计,否则难以组织。四、由组合架构形成的构装体设计原理与有益效果
I、T形架构相互组装,容易形成稳定、坚固的定型架构体。2、T形架构相互装配,主要以板模架连接为主,而竖构件之间的连接已经在地面完成,极大减少高空复杂连接。3、支撑定位容易、便于标准支撑。4、板配筋容易实现大跨度连续配筋和双向板配筋。5、混凝土烧筑工作面稳定、安全、可靠。6、混凝土一次性浇筑,结构整体性强。五、结构体或结构原理与有益效果
I、适用于各种钢筋混凝土规范形成的预制装配ー现浇混凝土结构。2、优化设计、等同替换形成预制装配-现浇混凝土结构;
3、尤其适用于高层剪カ墙结构。4、容易形成大空间、大跨度建筑结构。5、开发设计性能优良的大空间、长支剪力墙-框架梁-大洞ロ -大跨度-大空间剪カ墙结构。6、适用于建筑物的结构,也适用于快装构筑物结构。六、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I、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为依据,依据充分,便于实现。2、本发明可同时实现对钢筋定位、对混凝土定型,方法简捷。3、以钢制品形成钢筋模板一体化配筋模架,产品明确。4、大构件吊装、安装,高效快捷。5、一次性浇筑,形成整体结构。6、精准的エ业品形成精准结构,质量优良。7、提出预制装配切换设计概念,明确预制装配与现行规范的切换关系。8、推进设计、生产、建造的一体化,推进建筑业向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推进建筑实体エ业技术发展。9、推动高层建筑、大空间建筑、大跨度建筑预制装配结构技术进步,提高建筑空间耐久性、提高建筑耐久性。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各类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特别是高层建筑、大空间建筑、大跨度建筑的预制装配结构领域。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ー步说明。图I是层结构体的示意图。图2是层结构体的切块示意图。图3是组合架构ー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
图5是图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组合架构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板-梁-墙组合架构与下部结构连接的立体图(无模板)。图9是板-梁-墙组合架构与下部结构连接的立体图(有模板)。图10是板-梁-柱组合架构与下部结构连接的立体图(无模板)。图11是板-梁-柱组合架构与下部结构连接的立体图(有模板)。图12是组合墙构的立体图(无模板)。图13是组合墙构的立体图(有模板)。图14是梁配筋模架的立体图。图15是柱配筋模架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柱配筋模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7是板配筋模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组合架构中板配筋模架相互连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19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组合架构中板配筋模架相互连接的示意图。图23是组合架构与组合架构之间板配筋模架相互连接的示意图。图24是墙配筋模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4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24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7是墙配筋模架之间垂直面连接节点处的示意图。图28是墙配筋模架上端与上部结构连接节点处的示意图。图29是墙配筋模架下端与下部结构连接节点处的示意图。图30是梁配筋模架与板配筋模架连接节点处的示意图。图31是梁配筋模架与墙配筋模架连接的示意图。图32是折板永固渗滤模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3是折板永固渗滤模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4是折板永固渗滤模板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5是网板永固渗滤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6是网板永固渗滤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7是网板永固渗滤板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8是板定型框架的结构图。图39是墙定型框架的结构图。图40是柱定型框架带有内接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1是柱配筋模架带有内接ロ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 一板配筋模架、I. I-板桁架框件、I. 2-板型钢框件、I. 3-板横配筋、
1.4-板纵配筋、I. 5-板模板、I. 6-分隔件、I. 7-过渡件、I. 8-接 ロ框、I. 9-找平件、I. 10-挂件、I. 11-支腿;
2—墙配筋模架、2. I-墙桁架框件、2. 2-墙型钢框件、2. 3-横箍筋、2. 4-竖主筋、
2.5-墙模板、2. 6-水平分布钢筋、2. 7-竖向分布钢筋、2. 8-接ロ框、2. 9-竖向钢筋、
2.10-竖向钢筋接头、2. 11-横向箍筋接头;
3—梁配筋模架、3. I-梁桁架框件、3. 2-梁型钢框件、3. 3-竖向箍筋、3. 4-横向主筋、
3.5-梁模板、3. 6-水平钢筋接头、3. 7-连接箍筋;
4一柱配筋模架、4. I-柱桁架框件、4. 2-柱型钢框件、4. 3-横向箍筋、4. 4-竖向主筋、
4.5-柱模板、4. 6-柱钢筋接头、4. 7-接口框;
5-组合墙构;
6-网板永固渗滤板、6.I-网板本体、6. 2-拉伸网、6. 3-U形肋、6. 4-渗滤孔、6. 5-U形边
条;
7-折板永固渗滤模板、7.I-折形板本体、7. 2-渗滤孔、7. 3-U形边条;
8-预留钢筋接头;9_组合架构一、10-组合架构ニ、11-组合架构三、12-组合架构四、13-组合架构五;14-混凝土、15-板构件、16-梁构件、17-墙构件、18-型钢模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实施例參见图I 7所示,这种配筋模架,所述配筋模架是对应原设计的结构构件切換形成的组装构件,是由配筋组件和模架构件构成的、配筋组件定位在模架构件内形成的、带有模腔的配筋模架组装构件。所述配筋组件是由原设计配筋直接形成,或由原设计配筋和补加的连接配筋组合形成。所述模架构件是由在原构件混凝土外轮廓内添加的定型框架,以及在定型框架外表面固定的模板组合形成的带有模腔的模架。所述原设计结构构件是根据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计算、设计形成的结构构件。所述原设计的结构构件为板构件、墙构件、梁构件或柱构件。与之相应,所述配筋模架为板配筋模架I、墙配筋模架2、梁配筋模架3或柱配筋模架4。所述配筋模架的定型框架是由桁架框件、型钢框件或二者组合形成的、带有六个面框的空间六面体框架;其中桁架框件包括以下两种结构
A、在两个平行的型钢翼缘之间固定有至少两个型钢腹杆形成的型钢桁架。B、在腹板上开孔的C型钢直接形成的带有翼缘和腹杆的型钢桁架。
所述桁架框件的翼缘、腹杆以及型钢框件由型钢模件配套形成;型钢模件为面上无孔或面上有孔的型钢模件。上述模件构成系列模件时,系列模件为等宽型钢模件;型钢模件的宽度模数包括25mm系列、30mm系列、35mm系列;且不小于25mm,不大于50mm ;型钢模架的原板厚度ジ I. 5mm> 5 3. 5mm。当在定型框架上定位有钢筋时,桁架框件或型钢框件上还带有钢筋定位件。參见图8、图10、图12所示,所述定型框架由框件内外交错连接形成内、外两层面框,所述模板固定在外框的外表面上;配筋定位在内框的外表面或外框的内表面上;模板、钢筋形成分隔定位。所述定型框架包括以下两种结构
a、定型框架是由至少两个相对而设的桁架框件和至少四个连接在两个桁架框件之间型钢框件相互组合连接构成的、带有六个面框的空间六面体框架。所述定型框架为结构a时,该定型框架的面框包括由固定于桁架框件的外侧的型钢框件形成的两个外框,以及桁架框件的翼缘形成的两个内框;或者该定型框架的面框包括由固定于桁架框件内侧的型钢框架形成的两个内框,以及桁架框件的翼缘形成的两个外框。b、定型框架是由四个桁架框件两两平行相对四面围合成的、带有六个面框的空间六面体框架。所述定型框架为结构b时,该定型框架两个平行对应的桁架框件的翼缘分别固定于另外两个平行桁架框件的翼缘的外侧,所述翼缘两两相对、分别形成面框的两个内框和两个外框。參见图17 23所示,所述板配筋模架的板定型框架包括由至少四个板桁架框件组合的空间六面体框架;其中长度方向的板桁架框件形成板内框,宽度方向的板桁架框件形成板外框。板模板I. 5由分隔件I. 6与板桁架框件I. I下部连接。板桁架框件是在腹板上开孔的C型钢直接形成的带有翼缘和腹杆的型钢桁架。当板配筋模架I的长度方向彡3000mm> ^ 9000mm,且宽度方向< 3300mm时,在板定型框架I内还包括平行于板宽度方向的板桁架框件1.1;板桁架框件1.1排列间距^ 600mm。板配筋模架I与板配筋模架I之间的连接为平面内连接,板配筋模架I侧边处的外接ロ为如下构造
a、板定型框架外接ロ由板面框直接形成或在板面框上补加连接框件形成。b、板模板外接ロ由板模板在接ロ处的断ロ形成。c、板配筋外接ロ由定位或跨越接ロ面框的连接配筋形成。板配筋模架I与竖配筋模架之间的连接为垂直面连接,板配筋模架I平面上的内接ロ为如下构造
a、板定型模架内接ロ由在板定型框架内补加两两相对的板桁架框件I. I构成的接ロ框I. 8形成。b、板模板内接ロ由在内接ロ处断ロ形成。c、板配筋内接ロ由定位在板模架内的连接配筋形成。
板配筋模架I的板配筋加长形成的连接配筋伸入到另ー个板配筋模架的配筋内形成钢筋“搭接”连接;或者以跨越接ロ面的连接配筋分别伸入两个相互连接的板配筋模架内形成“搭桥”连接。參见图22所示,当板配筋模架I的宽度方向彡3000mm或长度方向彡6000mm时,板定型框架由至少ニ个预制板定型框架以过渡件I. 7拼接构成。參见图8、38所示,板定型框架还可为两个以上的板桁架框件I. I和四个板型钢框件I. 2组合的空间六面体框架。參见图8所示,板桁架框件I. I是在腹板上开孔的C型钢直接形成的带有翼缘和腹杆的型钢桁架。參见图38所示,板桁架框件I. I是在两个平行的型钢翼缘之间固定有至少两个型钢腹杆形成的型钢桁架。·參见图12、图13、图24 26所示,所述墙配筋模架的墙定型框架包括由至少两个墙桁架框件2. I和至少四个墙型钢框件2. 2相互组合连接构成的空间六面体框架;其中型钢框件形成墙外框;
所述墙配筋模架2的宽度大于等于600mm、且小于等于3300mm ;当墙配筋模架2宽度大于1200mm时,在墙定型框架内还加设有竖向的墙桁架框件2. I ;当墙配筋模架的高度大于1200mm时,在墙定型框架上还加设有横向的墙型钢框件2. 2。墙配筋包括至少ー个墙钢筋笼,墙钢筋笼由竖主筋2. 4和横箍筋2. 3构成;当墙配筋模架2的宽度小于等于1500_时,墙配筋由一个钢筋笼构成;当墙配筋模架2的宽度大于1500mm,且小于等于3000mm时,墙配筋包括至少ニ个钢筋笼和水平分布钢筋2. 6 ;当两个钢筋笼之间间隙大于150_时,在两钢筋笼之间还设置有竖向分布钢筋2. 7。墙配筋模架2与墙配筋模架2之间的垂直面连接由其中ー墙配筋模架2侧边的外接ロ与另ー墙配筋模架2平面的内接ロ对接形成。墙配筋模架2与梁配筋模架3的平面内连接由墙配筋模架2侧边的外接ロ与梁配筋模架3端部的外接ロ连接形成。墙配筋模架2与板配筋模架I之间的垂直面连接由墙配筋模架2上端或下端的外接ロ与板配筋模架I的内接ロ对接形成。墙配筋模架2的外接ロ为如下构造
a、墙定型框架外接ロ由面框直接形成或在面框上补加连接框件形成。b、墙模板外接ロ由模板在接ロ处的断ロ形成。c、墙配筋外接ロ由定位或跨越接ロ面框的连接配筋形成。墙配筋模架2的内接ロ为如下构造
a、墙定型模架内接ロ由在定型框架内补加两两相对的墙桁架框件2. I构成的接ロ框
2.8形成。b、墙模板内接ロ由在内接ロ处断ロ形成。c、墙配筋内接ロ由定位在模架内的连接配筋形成。所述墙配筋模架2的连接配筋包括竖向连接配筋和水平连接配筋,竖向连接配筋由突出墙模架的竖向钢筋接头2. 10对应被连接的墙配筋模架内部的竖主筋2. 4形成,二者“搭接”连接;横向连接配筋由突出墙模架的横向箍筋接头2. 11或对应被连接的墙模架内部的横箍筋2. 3形成。两个墙配筋模架2上预留的环形连接配筋相互插接形成的“环锚”连接,并在插接空间内插设竖向钢筋2. 9相互固定,參见图27所示。參见图12所示,墙桁架框件2. I可以是在腹板上开孔的C型钢直接形成的带有翼缘和腹杆的型钢桁架。參见图39所示,墙桁架框件2. I可以是在两个平行的型钢翼缘之间固定有至少两个型钢腹杆形成的型钢桁架。參见图14、图30、图31所示,所述梁配筋模架的梁定型框架包括两个以上梁桁架框件3. I和四个梁型钢框件3. 2相互组合连接构成的空间六面体框架;两个以上梁桁架框件3. I横向按间距排列,四个梁型钢框件3. 2横向两两相对固定在梁桁架框件3. I的侧面外角处;其中,梁型钢框件3. 2和梁桁架框件3. I分别形成梁外框和梁内框。
所述梁配筋由定位于梁定型框架内部的梁钢筋笼形成;梁钢筋笼由竖向箍筋3. 3和横向主筋3. 4连接而成。所述梁配筋模架3与柱配筋模架4的垂直面连接由梁配筋模架3端部的外接ロ与柱配筋模架4的内接ロ对接形成。梁配筋模架外接ロ为如下构造
a、梁定型框架外接ロ由面框直接形成或在面框上补加连接框件形成。b、梁模板外接ロ由模板在接ロ处的断ロ形成。c、梁配筋外接ロ由定位或跨越接ロ面框的连接配筋形成。所述梁配筋模架的连接配筋包括竖向连接配筋和水平连接配筋;竖向连接配筋包括由竖向箍筋3. 3突出梁模架形成的连接箍筋3. 7 ;水平连接配筋由横向主筋3. 4突出梁模架形成的水平钢筋接头3. 6或在梁模架内预留插拔钢筋形成。竖向连接配筋向上伸入板配筋模架I内部,并与板配筋形成钢筋搭接连接。水平连接配筋伸入墙配筋模架2或柱配筋模架4内,并与配筋模架内的钢筋形成搭接连接。參见图15、16所示,所述柱配筋模架的柱定型框架包括两个以上柱桁架框件4. I和四个柱型钢框件4. 2相互组合连接构成的空间六面体框架;所述柱桁架框件4. I包括在两个平行的横杆之间固定有两个腹杆形成的矩形型钢桁架;两个以上柱桁架框件4. I竖向按间距排列,四个柱型钢框件4. 2竖向两两相对固定在柱桁架框件4. I的内角或外角处,柱型钢框件形成柱内框或柱外框。所述柱配筋由定位于柱定型框架内部的柱钢筋笼形成;柱钢筋笼由横向箍筋4. 3和竖向主筋4. 4连接而成。參见图10、11、40、41所示,所述柱配筋模架4与板配筋模架I之间的垂直面连接由柱配筋模架4上端或下端的外接ロ与板配筋模架I的内接ロ对接形成。柱配筋模架4外接ロ为如下构造
a、柱定型框架外接ロ由面框直接形成或在面框上补加连接框件形成。b、柱模板外接ロ由模板在接ロ处的断ロ形成。c、柱配筋外接ロ由定位或跨越接ロ面框的连接配筋形成。柱配筋模架4的内接ロ为如下构造
a、柱定型模架内接ロ由在定型框架内补加两两相对的柱桁架框件构成的接ロ框4. 7形成。b、柱模板内接ロ由在内接ロ处断ロ形成。
c、柱配筋内接ロ由定位在模架内的连接配筋形成。柱连接配筋包括预留在柱模架上部的柱钢筋接头4. 6。柱钢筋接头4. 6向上伸入板配筋模架I及上部结构内,并与板配筋及上部结构配筋形成搭接连接。參见图27 31所示,所述配筋接ロ处的配筋连接有以下几种
a、以配筋模架内的配筋加长形成的连接配筋深入到另ー个配筋模架的配筋内形成的钢筋“搭接”连接。b、以跨越接ロ面的连接配筋分别伸入两个相互连接的配筋模架内形成的“搭桥”连接。
C、在两个配筋模架上分别预留环形连接配筋,并相互插接形成的“环锚”连接。d、两个配筋模架的连接配筋之间相互搭接焊接或螺栓连接。e、配筋模架内的配筋连接插拔钢筋形成的搭桥配筋连接。f、在上述连接基础上另外补加加强连接配筋形成加强连接区。參见图27所示,墙配筋模架之间的连接为垂直面连接,其中一墙配筋模架由外接ロ与另ー墙配筋模架的内接ロ连接;墙配筋模架接ロ处的横箍筋2. 3相互插接,并在插接空间内插设竖向钢筋2. 9相互固定。參见图32 37所示,所述模板包括折板永固渗滤模板7、网板永固渗滤板6、或表面开有渗滤孔的型钢模板18 ;当定型框架的宽度大于300mm吋,固定在定型框架上的模板为折板永固渗滤模板7或网板永固渗滤板6 ;參见图13所示,当定型框架的宽度小于300mm吋,固定在定型框架上的模板为表面开有渗滤孔的型钢模板,型钢模板的横截面包括C形或U形。所述模板与定型框架之间的连接有内卡固连接、外固定连接和辅助外连接三种;其中
Ca)内卡固连接在定型框架的外框上有预留卡固件,模板以卡固件卡固在定型框架上。(b)外固定连接模板U形边条以自攻螺丝固定或焊接固定在定型框架上。(C)辅助外连接固定在定型框架上的模板的外侧还加设有外夹固件,模板以外夹固件夹固在定型框架上;外夹固件由槽钢或角钢与拉结螺栓构成。參见图32 34所示,折板永固渗滤模板7包括折形板本体7. 1,折形板本体上分布有渗滤孔7. 2,折形板本体的上下两边或四边卡固有U形边条7. 3。參见图35 37所示,网板永固渗滤板6包括网板本体6. 1,网板本体上竖向间隙分布有拉伸网6. 2和U形肋6. 3,拉伸网6. 2的网眼构成渗滤孔6. 4 ;网板本体6. I的上下两边或四边卡固有U形边条6. 5。參见图2所示,这种配筋模架组合形成的组合架构,由至少两个配筋模架相互连接形成。所组合架构包括一个板配筋模架I和位于板配筋模架I下部的至少ー个竖配筋模架;竖配筋模架包括墙配筋模架2、梁配筋模架3、柱配筋模架4中的至少ー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组合架构的横截面为T形或倒L形;所述配筋模架的组合方式可以包括
A、板配筋模架I与至少ー个梁配筋模架3相互组合连接形成板-梁组合架构;參见图30所示。
B、板-梁组合架构上还组合连接有至少ー个柱配筋模架4,形成板-梁-柱组合架构;參见图10、图11所示。C、板-梁组合架构上还组合连接有至少ー个墙配筋模架2,形成板-梁-墙组合架构;參见图8、图9所示。D、板配筋模架I与至少ー个墙配筋模架2组合连接,形成板-墙组合架构;当至少ニ个墙配筋模架2相互垂直连接时,形成组合墙构;參见图12、图13所示。所述配筋模架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包括基础梁组合架构;基础梁组合架构由基础板配筋模架和基础梁配筋模架组合形成;其中基础梁配筋模架组装在基础板配筋模架的上部,形成的倒T形基础梁组合架构。 所述配筋模架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包括エ型梁或箱型梁组合架构。 所述エ型梁组合架构包括两个平行的板配筋模架和垂直固定于两个板配筋模架之间的ー个墙配筋模架组合形成的エ型梁组合架构。所述箱型梁组合架构包括两个平行的板配筋模架和垂直固定于两个板配筋模架之间的ニ个平行的墙配筋模架组合形成的エ型梁组合架构。所述配筋模架的组合方式还包括挡土墙组合架构;所述挡土墙组合架构包括ー个板配筋模架和垂直固定于板配筋模架上部的组合墙构组合形成。參见图I 7、图28 31所示,这种组合架构形成的现浇砼结构,所述现浇砼结构是由组合架构和在其内部的配筋模架内现浇的混凝土形成;所述组合架构的钢筋、定型框架固结在混凝土结构内;所述模板固结在混凝土结构外表面形成永固面层。所述现浇砼结构可以是剪力墙结构体、框架结构体或板-梁结构体。所述剪カ墙结构体的层结构体包括由板-梁-墙构装体及现浇砼形成的层结构体;当所述的墙体的厚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8,且同轴线墙体之间的墙洞ロ宽度大于等于2000_,配置在两个墙体之间的梁结构的跨度大于其高度的5倍时,形成剪力墙-框架梁-板钢筋砼结构体;当两个墙体之间的轴线跨度大于等于6000mm时,形成大空间剪カ墙-框架梁-板钢筋砼结构体。所述框架结构体的层结构体是由板-梁-柱构装体和现浇砼形成。所述板-梁结构体是由板-梁构装体和现浇砼形成。參见图I 31所示,这种现浇砼结构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在エ厂或现场组装配筋模架;
步骤2、在现场将配筋模架组装成组合架构;
步骤3、将组合架构吊装就位、并相互连接固定;
步骤4、在组合架构的模腔内现浇混凝土 ;
步骤5、完成步骤I至4,形成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模架是对应原设计的结构构件切换形成的组装构件;是由配筋组件和模架构件构成的、配筋组件定位在模架构件内形成的、带有模腔的配筋模架组装构件; 所述配筋组件是由原设计配筋直接形成,或由原设计配筋和补加的连接配筋组合形成; 所述模架构件是由在原构件混凝土外轮廓内添加的定型框架,以及在定型框架外表面固定的模板组合形成的带有模腔的模架; 所述原设计结构构件是根据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计算、设计形成的结构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设计的结构构件为板构件、墙构件、梁构件或柱构件; 与之相应,所述配筋模架为板配筋模架(I)、墙配筋模架(2 )、梁配筋模架(3 )或柱配筋模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模架的定型框架是由桁架框件、型钢框件或二者组合形成的、带有六个面框的空间六面体框架;其中桁架框件包括以下两种结构 A、在两个平行的型钢翼缘之间固定有至少两个型钢腹杆形成的型钢桁架; B、在腹板上开孔的C型钢直接形成的带有翼缘和腹杆的型钢桁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框件的翼缘、腹杆以及型钢框件由型钢模件配套形成;型钢模件为面上无孔或面上有孔的型钢模件; 上述模件构成系列模件时,系列模件为等宽型钢模件;型钢模件的宽度模数包括25mm系列、30mm系列、35mm系列;且不小于25mm,不大于50mm ;型钢模架的原板厚度彡I. 5mm、^ 3. 5mm ; 当在定型框架上定位有钢筋时,桁架框件或型钢框件上还带有钢筋定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框架由框件内外交错连接形成内、外两层面框,所述模板固定在外框的外表面上;配筋定位在内框的外表面或外框的内表面上;模板、钢筋形成分隔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框架包括以下两种结构 a、定型框架是由至少两个相对而设的桁架框件和至少四个连接在两个桁架框件之间型钢框件相互组合连接构成的、带有六个面框的空间六面体框架; b、定型框架是由四个桁架框件两两平行相对四面围合成的、带有六个面框的空间六面体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框架为结构a时,该定型框架的面框包括由固定于桁架框件的外侧的型钢框件形成的两个外框,以及桁架框件的翼缘形成的两个内框;或者该定型框架的面框包括由固定于桁架框架内侧的型钢框件形成的两个内框,以及桁架框件的翼缘形成的两个外框; 所述定型框架为结构b时,该定型框架两个平行对应的桁架框件的翼缘分别固定于另外两个平行桁架框件的翼缘的外侧,所述翼缘两两相对、分别形成面框的两个内框和两个外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模架上带有与另一配筋模架连接用的外接口和内接口或只带有外接口; 所述内接口和外接口均包括定型框架接口、模板接口和配筋接口三部分; 配筋模架外接口为如下构造 a、定型框架外接口由面框直接形成或在面框上补加连接框件形成; b、模板外接口由模板在接口处的断口形成; C、配筋外接口由定位或跨越接口面框的连接配筋形成; B、配筋模架内接口为如下构造 a、定型模架内接口由在定型框架内补加两两相对的桁架框件构成的接口框形成; b、模板内接口由在内接口处断口形成; c、配筋内接口由定位在模架内的连接配筋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配筋模架(I)的板定型框架包括由至少四个板桁架框件(I. O组合的空间六面体框架;其中长度方向的板桁架框件形成板内框,宽度方向的板桁架框件形成板外框;或者板定型框架包括由两个以上的板桁架框件(I. I)和四个板型钢框件(I. 2)组合的空间六面体框架; 当板配筋模架(I)的长度方向≥3000mm、≤ 9000mm,且宽度方向≤3300mm时,在板定型框架内还包括平行于板宽度方向的板桁架框件(I. O ;板桁架框件(I. O排列间距≥ 600mm ; 当板配筋模架(I)的宽度方向≥ 3000mm或长度方向≥6000mm时,板定型框架由至少二个预制板定型框架以过渡件(I. 7)拼接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配筋模架的墙定型框架包括由至少两个墙桁架框件(2. I)和至少四个墙型钢框件(2. 2)相互组合连接构成的空间六面体框架;其中型钢框件形成墙外框; 所述墙配筋模架(2)的宽度大于等于600mm、且小于等于3300mm ;当墙配筋模架(2)宽度大于1200mm时,在墙定型框架内还加设有竖向的墙桁架框件(2. I);当墙配筋模架的高度大于1200mm时,在墙定型框架上还加设有横向的墙型钢框件(2. 2); 墙配筋包括至少一个墙钢筋笼,墙钢筋笼由竖主筋(2. 4)和横箍筋(2. 3)构成;当墙配筋模架(2)的宽度小于等于1500mm时,墙配筋由一个钢筋笼构成;当墙配筋模架(2)的宽度大于1500mm,且小于等于3000mm时,墙配筋包括至少二个钢筋笼和水平分布钢筋(2. 6);当两个钢筋笼之间间隙大于150_时,在两钢筋笼之间还设置有竖向分布钢筋(2. 7); 所述墙配筋模架(2)的连接配筋包括竖向连接配筋和水平连接配筋,竖向连接配筋由突出墙模架的竖向钢筋接头(2. 10)对应被连接的墙配筋模架内部的竖主筋(2. 4)形成;横向连接配筋由突出墙模架的横向箍筋接头(2. 11)对应被连接的墙模架内部的横箍筋(2. 3)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配筋模架的梁定型框架包括两个以上梁桁架框件(3. I)和四个梁型钢框件(3. 2)相互组合连接构成的空间六面体框架;两个以上梁桁架框件(3. I)横向按间距排列,四个梁型钢框件(3. 2)横向两两相对固定在梁桁架框件(3. I)的侧面外角处;其中,梁型钢框件(3. 2)和梁桁架框件(3. I)分别形成梁外框和梁内框; 所述梁配筋由定位于梁定型框架内部的梁钢筋笼形成;梁钢筋笼由竖向箍筋(3. 3)和横向主筋(3. 4)连接而成。
所述梁配筋模架的连接配筋包括竖向连接配筋和水平连接配筋;竖向连接配筋包括由竖向箍筋(3. 3)突出梁模架形成的连接箍筋(3. 7);水平连接配筋由横向主筋(3. 4)突出梁模架形成的水平钢筋接头(3. 6)或在梁模架内预留插拔钢筋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配筋模架的柱定型框架包括两个以上柱桁架框件(4. I)和四个柱型钢框件(4. 2)相互组合连接构成的空间六面体框架;所述柱桁架框件(4. I)包括在两个平行的横杆之间固定有两个腹杆形成的矩形型钢桁架;两个以上柱桁架框件(4. I)竖向按间距排列,四个柱型钢框件(4. 2)竖向两两相对固定在柱桁架框件(4. I)的内角或外角处,柱型钢框件形成柱内框或柱外框; 所述柱配筋由定位于柱定型框架内部的柱钢筋笼形成;柱钢筋笼由横向箍筋(4. 3)和竖向主筋(4. 4)连接而成;柱连接配筋包括预留在柱模架上部的柱钢筋接头(4. 6)。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包括折板永固渗滤模板(7)、网板永固渗滤板(6)或表面开有渗滤孔的型钢模板(18);其中 折板永固渗滤模板(7)包括折形板本体(7. 1),折形板本体上分布有渗滤孔(7. 2),折形板本体的上下两边或四边卡固有U形边条(7. 3)。
网板永固渗滤板(6 )包括网板本体(6. I),网板本体上竖向间隙分布有拉伸网(6. 2 )和U形肋(6.3),拉伸网(6.2)的网眼构成渗滤孔(6. 4);网板本体(6. I)的上下两边或四边卡固有U形边条(6. 5)。
型钢模板的横截面包括C形或U形; 当定型框架的宽度大于300mm时,固定在定型框架上的模板为折板永固渗滤模板(7)或网板永固渗滤板(6);当定型框架的宽度小于300mm时,固定在定型框架上的模板为表面开有渗滤孔的型钢模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与定型框架之间的连接有内卡固连接、外固定连接和辅助外连接三种;其中 a、内卡固连接在定型框架的外框上有预留卡固件,模板以卡固件卡固在定型框架上; b、外固定连接模板U形边条以自攻螺丝固定或焊接固定在定型框架上; C、辅助外连接固定在定型框架上的模板的外侧还加设有外夹固件,模板以外夹固件夹固在定型框架上;外夹固件由槽钢或角钢与拉结螺栓构成。
15.一种如权利要求I至14所述的配筋模架组合形成的组合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架构由至少两个配筋模架相互组装连接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模架之间的组装连接包括平面内连接和垂直面连接,其中平面内连接由配筋模架外接口连接形成,垂直面连接由一个配筋模架的外接口与另一个配筋模架的内接口对接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合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接口处的配筋连接有以下几种 a、以配筋模架内的配筋加长形成的连接配筋伸入到另一个配筋模架的配筋内形成的钢筋“搭接”连接; b、以跨越接口面的连接配筋分别伸入两个相互连接的配筋模架内形成的“搭桥”连接; C、在两个配筋模架上分别预留环形连接配筋,并相互插接形成的“环锚”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合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接口处的两个连接配筋之间相互搭接焊接或螺栓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合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接口处还另外补加加强连接配筋形成加强连接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架构,其特征在于所组合架构包括一个板配筋模架(I)和位于板配筋模架(I)下部的至少一个竖配筋模架;竖配筋模架包括墙配筋模架(2)、梁配筋模架(3)、柱配筋模架(4)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组合架构的横截面为T形或倒L形;所述配筋模架的组合方式包括 A、板配筋模架(I)与至少一个梁配筋模架(3)相互组合连接形成板-梁组合架构; B、板-梁组合架构上还组合连接有至少一个柱配筋模架(4),形成板-梁-柱组合架构; C、板-梁组合架构上还组合连接有至少一个墙配筋模架(2),形成板-梁-墙组合架构; D、板配筋模架(I)与至少一个墙配筋模架(2)组合连接,形成板-墙组合架构;当至少二个墙配筋模架(2)相互垂直连接时,形成组合墙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模架的组合方式还包括基础梁组合架构;基础梁组合架构由基础板配筋模架和基础梁配筋模架组合形成;其中基础梁配筋模架组装在基础板配筋模架的上部,形成的倒T形基础梁组合架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模架的组合方式还包括工型梁或箱型梁组合架构; 所述工型梁组合架构包括两个平行的板配筋模架和垂直固定于两个板配筋模架之间的一个墙配筋模架组合形成的工型梁组合架构; 所述箱型梁组合架构包括两个平行的板配筋模架和垂直固定于两个板配筋模架之间的二个平行的墙配筋模架组合形成的工型梁组合架构。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模架的组合方式还包括挡土墙组合架构;所述挡土墙组合架构包括一个板配筋模架和垂直固定于板配筋模架上部的组合墙构组合形成。
24.一种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架构形成的现浇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砼结构是由组合架构和在其内部的配筋模架内现浇的混凝土形成;所述组合架构的钢筋、定型框架固结在混凝土结构内;所述模板固结在混凝土结构外表面形成永固面层。
25.—种如权利要求24所述现浇砼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在工厂或现场组装配筋模架; 步骤2、在现场将配筋模架组装成组合架构; 步骤3、将组合架构吊装就位、并相互连接固定; 步骤4、在组合架构的模腔内现浇混凝土 ; 步骤5、完成步骤I至4,形成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配筋模架、组合架构、现浇砼结构及其建造方法,这种配筋模架是对应原设计的结构构件切换形成的组装构件;是由配筋组件和模架构件构成的、配筋组件定位在模架构件内形成的、带有模腔的配筋模架组装构件;配筋组件是由原设计配筋直接形成,或由原设计配筋和补加的连接配筋组合形成;模架构件是由在原构件混凝土外轮廓内添加的定型框架,以及在定型框架外表面固定的模板组合形成的空腔模架。本发明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为依据,提出预制装配切换设计概念,可同时实现钢筋定位、混凝土定型,方法简捷,推进了设计、生产、建造的一体化。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各类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特别是高层建筑、大空间建筑、大跨度建筑的预制装配结构领域。
文档编号E04C5/06GK102852224SQ20121036661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朱宏宇 申请人:朱宏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