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中脊气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楼,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脊气楼。
背景技术:
气楼又名通风天窗,用于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面上(例如体育馆、机械工厂、化学工厂、铸造工厂等工业厂房),其作用是利用室内外温差不同来达到通风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气楼由于其形状和构造特点而存在强度较差的弊病,在承受较大风压时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气楼的通风效果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脊气楼,整体强度增大,可承受较大风压,使用安全;另外,通风效果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脊气楼,其长度沿屋顶中脊布置在屋顶檩条上,包括顶拉筋、两个侧板、透明采光板、两个骨架板和两个卸雨堰,气楼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相同,以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在每一侧,卸雨堰以其堰口朝下固定在屋顶檩条上,在由下向上方向上,卸雨堰、骨架板、侧板依次固连,两侧板之间经所述顶拉筋固定连接,透明采光板布置在两个侧板之间下方;所述骨架板和侧板组成一向外突出的弧形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I、上述方案中,所述两个卸雨堰以气楼截面中心线呈八字形布置,卸雨堰的堰口远离气楼截面中心线。2、上述方案中,所述卸雨堰的堰底处设有导流板。3、上述方案中,所述两个骨架板之间还设有若干根加强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气楼整体上呈流线圆弧形状,既保证了气楼本体强度,也有效的减轻了气楼所承受的风压;利用气楼弧形形成的大容积,有效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收集和排放能力,快速高效排除在建筑内的热气、废气及有害气体,通风效果好。
附图I为本发明一种中脊气楼截面结构图。以上附图中1、屋顶檩条;2、顶拉筋;3、侧板;4、透明采光板;5、骨架板;6、卸雨堰;7、导流板;8、加强筋。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I所示,一种中脊气楼,其长度沿屋顶中脊布置在屋顶檩条I上,包括顶拉筋2、两个侧板3、透明采光板4、两个骨架板5和两个卸雨堰6,气楼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相同,以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在每一侧,卸雨堰6以其堰口朝下固定在屋顶檩条I上,在由下向上方向上,卸雨堰6、骨架板5、侧板3依次固连,两侧板3之间经所述顶拉筋2固定连接,透明采光板4布置在两个侧板3之间下方;所述骨架板5和侧板3组成一向外突出的弧形结构。两个卸雨堰6以气楼截面中心线呈八字形布置,卸雨堰6的堰口远离气楼截面的中心线。卸雨堰6的堰底处设有导流板7,可防止雨水进入卸雨堰6堰底长期浸泡造成的侵 蚀。两个骨架板5之间还设有若干根加强筋8,增强气楼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脊气楼,其长度沿屋顶中脊布置在屋顶檩条(I)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拉筋(2)、两个侧板(3)、透明采光板(4)、两个骨架板(5)和两个卸雨堰(6),气楼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相同,以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在每一侧,卸雨堰(6)以其堰口朝下固定在屋顶檩条(I)上,在由下向上方向上,卸雨堰(6)、骨架板(5)、侧板(3)依次固连,两侧板(3)之间经所述顶拉筋(2)固定连接,透明采光板(4)布置在两个侧板(3)之间下方;所述骨架板(5)和侧板(3)组成一向外突出的弧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脊气楼,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卸雨堰(6)以气楼截面中心线呈八字形布置,卸雨堰(6)的堰口远离气楼截面的中心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脊气楼,其特征在于所述卸雨堰(6)的堰底处设有导流板(7)。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脊气楼,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骨架板(5)之间还设有若干根加强筋(8)。
全文摘要
一种中脊气楼,其长度沿屋顶中脊布置在屋顶檩条(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拉筋(2)、两个侧板(3)、透明采光板(4)、两个骨架板(5)和两个卸雨堰(6),气楼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相同,以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在每一侧,卸雨堰(6)以其堰口朝下固定在屋顶檩条(1)上,在由下向上方向上,卸雨堰(6)、骨架板(5)、侧板(3)依次固连,两侧板(3)之间经所述顶拉筋(2)固定连接,透明采光板(4)布置在两个侧板(3)之间下方;所述骨架板(5)和侧板(3)组成一向外突出的弧形结构。本方案整体强度增大,可承受较大风压,使用安全;另外,通风效果好。
文档编号E04B7/18GK102864864SQ201210387730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
发明者章毅 申请人:昆山长泰钢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