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墙加固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91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震墙加固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抗震墙加固体。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继续使用的许多建筑仍属于砌体结构,其中包括很多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建筑,这些建筑物由于建筑年代久远以及当时设计水平的限制,抗震性能差。在砌体结构房屋中,墙体的承载力对房屋的抗震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要保证砌体结构在地震中不被破坏,则必须对墙体采取有效的抗震结构加固措施,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砌体结构中,墙体是抗侧力和竖向承重构件,从震害中发现,地震作用下墙体的开裂和倒塌,往往是由于砖墙的抗剪、抗压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不足所致。对于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法,砌体加固后轴压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钢筋网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平面外屈曲,抗震效果不佳;对于纤维增强聚合物(Fiber Reinforcedpolymer,简称FRP)加固法,施工简单、不增加结构自重,能显著增强结构变形能力,但是,采用FRP加固砌体墙不能显著提高墙体轴压承载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墙加固体,适用于对砌体的抗震薄弱墙体进行局部加固。一种抗震墙加固体,包括钢板层6,所述钢板层6 —侧设置有纤维增强聚合物层5。所述钢板层6的另一侧设置有防锈层8。所述防锈层8外侧还设置有装饰层9。所述纤维增强聚合物为碳纤维增强聚合物、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芳纶纤维增强聚合物或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本实用新型抗震墙加固体的优点是I、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砌体进行局部抗震加固,将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受力机理应用于砌体墙的抗震加固一方面利用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增强砌体墙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钢板提高砌体的抗侧刚度和轴压、抗剪承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砌体墙的抗震性能,加固效果好,可靠性高,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对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局部加固以及砌体结构的文物修缮较为理想;2、本实用新型中,外侧的钢板可以大大改善纤维增强聚合物FRP与砌体之间界面粘接易剥离的缺点,保证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在受力过程中与砌体变形协调、共同受力;3、本实用新型中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的存在可以有效限制钢板的平面外变形,使被加固墙体近似保持在平面内工作,能显著提高砌体-FRP-钢板组合剪力墙的耗能能力。
图I为将本实用新型抗震墙加固体固定于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墙体,4为聚合物水泥砂浆层,5为纤维增强聚合物层,6为钢板层,7为螺栓,8为防锈层,9为装饰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根据图I所示, 一种抗震墙加固体,包括钢板层6,所述钢板层6 —侧设置有纤维增强聚合物层5。所述钢板层6的另一侧设置有防锈层8。所述防锈层8外侧还设置有装饰层9。所述纤维增强聚合物为碳纤维增强聚合物、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芳纶纤维增强聚合物或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⑴铲除墙体内、外表面装饰层,对墙体进行钻孔、洗刷处理;通过聚合物水泥砂浆层对墙体内、外表面进行修复、平整;⑵将抗震墙加固体的纤维增强聚合物层一面通过纤维粘结剂粘贴于墙体内外两面;⑶采用螺栓将抗震墙加固体对穿锚固于墙体上。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结构为墙体1,所述墙体I两侧面向外分别依次设置有聚合物水泥砂浆层4、纤维增强聚合物层5、钢板层6、防锈层8和装饰层9,所述墙体I、聚合物水泥砂浆层4、钢板层6上对应位置开有螺孔,锚固螺栓7穿过螺孔将墙体I、聚合物水泥砂浆层4、纤维增强聚合物层5和钢板层6连成一个整体。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类,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抗震墙加固体,包括钢板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层(6)—侧设置有纤维增强聚合物层(5)。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震墙加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层(6)的另一侧设置有防锈层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墙加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层(8)外侧还设置有装饰层⑶。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震墙加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聚合物为碳纤维增强聚合物、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芳纶纤维增强聚合物或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
专利摘要一种抗震墙加固体,包括钢板层⑹,所述钢板层⑹一侧设置有纤维增强聚合物层⑸。其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砌体进行局部抗震加固,一方面利用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增强砌体墙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钢板提高砌体的抗侧刚度和轴压、抗剪承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砌体墙的抗震性能,加固效果好,可靠性高,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对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局部加固以及砌体结构的文物修缮较为理想。
文档编号E04G23/02GK202578021SQ2012202135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
发明者卢亦焱, 李晓瑾, 李杉, 李娜, 龚田牛, 薛继锋, 梁鸿骏 申请人:武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