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人的蓄水屋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714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上人的蓄水屋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上人的蓄水屋面,它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建筑物屋面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能源供应形势的日益紧张,建筑节能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保温性能与隔热性能是热工性能的重要体现。对于无需采暖的南方地区来说,隔热性能是衡量建筑节能效果的关键性指标。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蓄水屋面的概念和实施技术。现有技术中的蓄水屋面是指:在屋面防水层上蓄一定高度的水,起到隔热作用的屋面。其原理为:在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的综合作用下,水能吸收大量的热而由液体蒸发为气体,从而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减少了屋盖吸收的热能,起到隔热的作用。此外,水面还能够反射阳光,减少阳光辐射对屋面的热作用。普通蓄水屋面,具有极好的隔热作用,适用于温度偏热的地区,比如中国的南方地区。普通蓄水屋面存在以下缺点:其一、城市化发展和土地供应的矛盾使建筑屋面的利用收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建筑屋面被考虑用作屋顶花园、太阳能设备安装、衣物晾晒、休闲活动、观景平台等用途。而普通的蓄水屋面难以被用于上述用途。其二、将蓄水后的蓄水屋面看作是一个浅水池,普通蓄水屋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池底会沉积一层深色物质,使其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使得所蓄的水容易被晒热,降低了其隔热效果。其三、容易滋生蚊虫,维护成本高。上述原因大大的限制了现有蓄水屋面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极好的隔热性能,且易于维护保养的可上人的蓄水屋面。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上人的蓄水屋面,它包括蓄水屋面和设置在蓄水屋面上的雨水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雨水斗处设置有挡水坎;所述的蓄水屋面自下而上包括如下构造层次:屋面基层、防水层、填料层和保护层;挡水坎置于防水层的上方,所述的挡水坎的高度略低于保护层的上表面。所述的挡水坎由防水混凝土或防水砂浆浇筑构成,挡水坎上方设置有雨水篦子。所述的防水层由两道防水构成,第一道防水为聚氨酯防水涂料层,第二道防水为预铺反粘或湿铺的防水卷材。
所述的填料层为混凝土砌块铺设的层结构,层厚度约为100 - 140mm。所述的填料层为分两次铺设的两层结构,第一层结构的每块砌块之间设置有空隙;第二层结构的砌块之间紧密连接;所述的第一层结构采用的砌块的尺寸小于第二层结构的砌块。所述的填料层的砌块为实心砌块,所述的实心砌块采用低密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或膨胀珍珠岩板块或泡沫混凝土砌块或无砂大孔陶粒混凝土砌块。所述的填料层为空心混凝土砌块,所述的空心混凝土砌块上设置有盲孔,且砌块的外壁为倾斜外壁。所述的填料层中的空心混凝土砌块为抗压强度不低于5MPa的具有高透水率的轻骨料透水混凝土制成的砌块。所述的保护层为强度不低于15MPa的透水细石混凝土,厚度50 — 60mm实测结果表明:本发明比普通蓄水屋面有更好的隔热效果。曾测得深圳地区晴朗天气,普通屋面、蓄水屋面、蓄水上人屋面三者的混凝土屋面板上表面最高温度分别为:55°C、40°C、28°C。本发明还可以确保雨停后屋面不产生积水现象,且采用透水细石混凝土制作的保护层具有一定的强度,既可以上人踩踏,又不妨碍雨水的渗入和的蒸发。本发明在多数情况可以免维护,仅靠收集的雨水来满足蓄水需求。但当长期无雨,蓄水量不足或完全无蓄水时,由于所采用的蓄水填料为多孔隙轻质材料,无水的蓄水上人屋面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蓄水屋面层状结构示意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蓄水屋面层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它包括蓄水屋面和设置在蓄水屋面上的雨水斗,其在所述的雨水斗处设置有挡水坎6,以控制蓄水水位;所述的蓄水屋面自下而上包括如下构造层次:屋面基层1、防水层2、填料层3和保护层4 ;挡水坎6置于防水层2的上方。屋面基层I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约为100mm,其上表面浇筑后立即抹平压光,达到可直接涂刷防水涂料的平整度。所述的挡水坎6由防水混凝土或防水砂浆浇筑构成,挡水坎6置于防水层2的上方,挡水坎上方设置有雨水篦子7。为确保挡水坎的挡水效果,在挡水坎的迎水面的根部宜刮填一圈防水密封胶。这样可确保蓄积的雨水不会由上述挡水坎的根部渗出。挡水坎的高度应略低于保护层的上表面,以避免晴天时保护层上出现积水。所述的防水层2由两道防水构成,第一道防水为聚氨酯防水涂料层21,第二道防水为预铺反粘或湿铺防水卷材22。所述的填料层3为单层混凝土砌块的铺设的层结构,层厚度约为10Omm 140mm。所述的保护层4为强度不低于15MPa的透水细石混凝土,厚度50 — 60mm。
本发明的蓄水原理是:如果蓄水上人屋面建造在夏季多雨的地区,则可充分利用雨水进行蓄水。填料层能够蓄存大量的雨水,保护层也能蓄存一定量的雨水。当水位低于挡水坎上沿时,雨水会直接透过透水混凝土进入蓄水层(填料层);当水位高过挡水坎上沿且雨量较小时,水会向雨水斗溢流。当水位高过挡水坎上沿且雨量较大时,水会沿透水混凝土上表面直接流向雨水斗。如果蓄水上人屋面建造在夏季少雨的地区,可向蓄水上人屋面灌自来水或中水以维持蓄水深度。蓄水后隔热原理:蓄水上人屋面蓄水后,其蓄水层底部的水不能被阳光直射,很难被晒热。其多孔的透水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被晒热后,会导致水分蒸发量加剧,从而抑制了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而且由于蓄积在蓄水层中的水上热下冷,因此不会产生自然对流现象,所以,温度较高的上层水中的热能也不会很快向下传导。不蓄水时隔热原理:蓄水上人屋面如养护不及时,其蓄水层中的水可能会蒸发殆尽。由于蓄水层为多孔轻质材料制成,孔隙中的空气上热下冷,因此不会产生自然对流现象,而不对流的空气是极好的绝热材料,因此保护层中的热能也不会很快向下传导。但是按现行标准进行理论计算,就会认为大孔的轻质材料的隔热性能不是很好。这是因为目前隔热材料的传热性能(包括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等)的检测方法都是安照保温材料的检测方式进行的,即将被测材料的试件立式安装,并使试件的两个平面一个为冷面,另一个为热面,然后检测通过试件的热流再计算传热性能指标。那么,试件内部靠近热面的孔洞必然也是一侧较冷,另一侧较热。这样在孔洞内部的气体就会产生自然对流,将孔壁较热一侧的热能迅速地传递到较冷的一侧。而该孔壁较冷一侧的孔壁恰恰是其相邻的孔洞的较热一侧的孔壁,相邻孔洞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将孔壁得到的热能向较冷的一侧传递,如果材料内部孔洞的体积较大,其数量必然较少,热量从试件的一侧传向另一侧的速度就会较快。根据上述的方式检测某种保温材料的传热性能指标,再将该材料用到北方采暖地区的屋面,计算选用厚度时往往还要乘上一个保险系数才能满足使用要求,这是因为当保温材料用于屋面时,材料内部孔洞中较热的一侧在孔洞的下方,使得孔洞内部空气的自然对流加剧了。而相同的材料用于南方地区屋面隔热,上述孔洞中较热的一侧在孔洞的上方,使得孔洞内部的空气不能形成自然对流,所以即使保温材料的内部孔隙较为粗大,也会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实施例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填料层3为砌砖铺设的两层结构,第一层结构的每块砌块之间设置有空隙,以蓄存更多的水;所述的第一层结构采用的砌块的尺寸小于第二层结构的砌块,第二层结构的砌块之间紧密连接,即砌块与相邻砌块之间尽量不留空隙,以利于保护层4的施工;所述的填料层3的砌块为实心砌块,实心砌块可采用低密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或膨胀珍珠岩板块或泡沫混凝土砌块或无砂大孔陶粒混凝土砌块。在具体施工中,上述的两层砌块的总厚度约为100mm,所有砌块宜用砂浆粘稳。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3,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填料层3为空心混凝土砌块9,所述的空心混凝土砌块9上设置有盲孔91,且砌块的外壁为倾斜外壁92。所述的填料层3中的空心混凝土砌块9为抗压强度不低于5MPa的具有高透水率的轻骨料透水混凝土制成的砌块。为防止空心砌块压伤防水层,宜在防水层上增加一道水泥砂浆保护层8。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可上人的蓄水屋面,它包括蓄水屋面和设置在蓄水屋面上的雨水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雨水斗处设置有挡水坎(6);所述的蓄水屋面自下而上包括如下构造层次:屋面基层(I)、防水层(2)、填料层(3)和保护层(4);挡水坎(6)置于防水层(2)的上方,所述的挡水坎的高度略低于保护层(4)的上表面。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可上人的蓄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水坎(6)由防水混凝土或防水砂浆浇筑构成,挡水坎上方设置有雨水篦子(7)。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可上人的蓄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层(2)由两道防水构成,第一道防水为聚氨酯防水涂料层(21),第二道防水为预铺反粘或湿铺的防水卷材(22)。
4.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可上人的蓄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层(3)为混凝土砌块铺设的层结构,层厚度约为100 — 140mm。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可上人的蓄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层(3)为分两次铺设的两层结构,第一层结构的每块砌块之间设置有空隙;第二层结构的砌块之间紧密连接;所述的第一层结构采用的砌块的尺寸小于第二层结构的砌块。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可上人的蓄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层(3)的砌块为实心砌块,所述的实心砌块采用低密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或膨胀珍珠岩板块或泡沫混凝土砌块或无砂大孔陶粒混凝土砌块。
7.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可上人的蓄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层(3)为空心混凝土砌块(9),所述的空心混凝土砌块(9)上设置有盲孔(91),且砌块的外壁为倾斜外壁(92)。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可上人的蓄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层(3)中的空心混凝土砌块(9)为抗压强度不低于5MPa的具有高透水率的轻骨料透水混凝土制成的砌块。
9.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可上人的蓄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层(4)为强度不低于15MPa的透水细石混凝土,厚度50 — 6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上人的蓄水屋面,它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它包括蓄水屋面和设置在蓄水屋面上的雨水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雨水斗处设置有挡水坎;所述的蓄水屋面自下而上包括如下构造层次屋面基层、防水层、填料层和保护层;挡水坎置于防水层的上方,所述的挡水坎的高度略低于保护层的上表面。本发明比普通蓄水屋面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且易于维护保养、造价低廉。
文档编号E04D13/00GK103161265SQ20131006907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5日
发明者罗刚, 刘刚, 黄远洋, 张欢 申请人: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