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88382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基础钢梁的左右两端与左右钢柱连接;第二步:安装底层钢板;第三步:安装中间层钢板,底层钢板第1层中间层钢板之间设有形变间隙,与相邻的中间层钢板之间设有形变间隙;第四步:重复上述第三步,继续向上安装中间层钢板,直到顶层钢板,顶层钢板的上部与第n+1层钢梁连接,顶层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钢柱连接,顶层钢板与第n-1层中间层钢板之间设有形变间隙,直到主体结构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形变间隙的焊接;第五步:待焊接工作完成后,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钢板剪力墙结构安装完成。本发明有效承受有限竖向荷载、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减少施工周期。
【专利说明】一种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钢结构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高层建筑钢板剪力墙设计中,均假定钢板墙只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完全由周边的框架柱承担。钢板剪力墙要待主体封顶,且主要恒载均已完成之后再安装。采用这种施工顺序会使主体结构的施工周期大大延长,如天津津塔工程原方案会延长工期达10个月之久;而且因为装修层等附加恒载和使用荷载是在使用后施加,竖向应力还是会传递到钢板剪力墙上。另外,目前应用较多的以拉立场理论设计的薄钢板剪力墙,在使用阶段会因钢板屈曲而发出较大噪声,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已有高层建筑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的不能承受有限竖向荷载、延长钢结构建筑的施工周期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承受有限竖向荷载、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减少施工周期的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所述加劲钢板剪力墙包括钢柱和钢梁所述钢梁左右两端与左右钢柱连接,钢梁包括基础钢梁、第2层钢梁,…第n+1层钢梁,η为建筑的层数,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第一步:基础钢梁的左右两端与左右钢柱连接;
[0007]第二步:安装底层钢板,所述底层钢板的下部与基础钢梁连接,所述底层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钢柱连接;
[0008]第三步:安装中间层钢板,中间层钢板自下而上包括第1层中间层钢板、第2层中间层钢板,…,第η-1层中间层钢板,i为自然数且1≤i≤n-1,第i层中间层钢板的中部与第i+Ι层钢梁连接,第i层中间层钢板的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钢柱连接,所述底层钢板与第1层中间层钢板之间设有形变间隙,上下相邻的中间层钢板之间设有形变间隙;
[0009]第四步:重复上述第三步,继续向上安装中间层钢板,直到顶层钢板,所述顶层钢板的上部与第n+1层钢梁连接,所述顶层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钢柱连接,所述顶层钢板与第η-1层中间层钢板之间设有形变间隙,直到主体结构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所述底层钢板与最下面的中间层钢板之间、相邻的中间层钢板之间、所述顶层钢板与最上面的中间层钢板之间的焊接;
[0010]弟五步:待焊接工作完成后,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钢板到力墙结构安装完成。
[0011]进一步,所述钢梁左右两端与左右钢柱之间、所述中间层钢板两侧与左右钢柱之间、所述底层钢板的左右两侧与左右钢柱之间、所述顶层钢板的左右两侧与左右钢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2]所述第二步中,所述底层钢板与钢柱连接所用的高强螺栓仅进行初拧,中间层钢板与钢柱之间连接所用的高强螺栓进行初拧;所述第五步中,进行高强螺栓的复拧和终拧。
[0013]更进一步,所述第四步中,所述中间层钢板两侧与左右钢柱之间焊接。
[0014]所述中间层钢板的中部与钢梁焊接。该结构可以现在工厂中预制好。
[0015]本发明的底层钢板、中间层钢板和顶层钢板均为加劲钢板,即钢板的侧壁上设有加劲筋。
[0016]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钢板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后,水平抗剪能力必然下降。使剪力墙水平抗剪能力下降小于25%的有限竖向荷载,不会严重降低剪力墙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因此,只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控制实际施工和使用阶段的竖向荷载不超过有限竖向荷载,即可保证钢板剪力墙的承载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0017]为达到钢板剪力墙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目的,在超高层建筑中采取后焊措施。这样可以与钢框架同时施工,每层沿高度分两段吊装(每半层一吊)的加劲钢板剪力墙。半层高处的焊缝经验算安全后再施工,不耽误楼板与钢梁的浇筑和安装,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有效承受有限竖向荷载、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减少施工周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基础钢梁的示意图。
[0020]图2是底层第一块钢板的示意图。
[0021]图3是在图2基础上第二块钢板的示意图。
[0022]图4是顶层钢板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5]参照图1~图5,一种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所述加劲钢板剪力墙包括钢柱1和钢梁2,所述钢梁2左右两端与左右钢柱1连接(即:钢梁的左端与左钢柱连接,钢梁的右端与右钢柱连接),钢梁2包括基础钢梁、第2层钢梁,…第n+1层钢梁,η为建筑的层数,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第一步:基础钢梁的左右两端与左右钢柱1连接;
[0027]第二步:安装底层钢板3,所述底层钢板3的下部与基础钢梁连接,所述底层钢板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钢柱1连接(即:底层钢板的左侧与左钢柱连接,底层钢板的右侧与右钢柱连接);
[0028]第三步:安装中间层钢板4,中间层钢板4自下而上包括第1层中间层钢板、第2层中间层钢板,…,第η-1层中间层钢板,i为自然数且1≤i≤n-1,第i层中间层钢板的中部与第i+Ι层钢梁连接,第i层中间层钢板的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钢柱连接(即:中间层钢板的中部的左侧与左钢柱连接,中间层钢板的中部的右侧与右钢柱连接),所述底层钢板3与第1层中间层钢板之间设有形变间隙,相邻的中间层钢板4之间设有形变间隙;
[0029]第四步:重复上述第三步,继续向上安装中间层钢板4,直到顶层钢板5,所述顶层钢板5的上部与第n+1层钢梁连接,所述顶层钢板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钢柱连接(即:顶层钢板的左侧与座钢柱连接,顶层钢板的右侧与右钢柱连接),所述顶层钢板5与第n-1层中间层钢板之间设有形变间隙,直到主体结构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所述底层钢板3与最下面的中间层钢板4之间、相邻的中间层钢板4之间、所述顶层钢板5与最上面的中间层钢板4之间的焊接;
[0030]弟五步:待焊接工作完成后,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钢板到力墙结构安装完成。
[0031]进一步,所述钢梁2左右两端与左右钢柱1之间、所述中间层钢板4两侧与左右钢柱1之间、所述底层钢板3的左右两侧与左右钢柱1之间、所述顶层钢板5的左右两侧与左右钢柱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32]所述第二步中,所述底层钢板3与钢柱1连接所用的高强螺栓仅进行初拧,中间层钢板4与钢柱之间连接所用的高强螺栓进行初拧,顶层钢板5与钢柱之间连接所用的高强螺栓进行初拧;所述第五步中,进行高强螺栓的复拧和终拧。
[0033]所述第四步中,所述中间层钢板4的左右两侧与左右钢柱1之间焊接(SP:中间层钢板的左侧与左钢柱焊接,中间层钢板的右侧与右钢柱焊接)。
[0034]所述中间层钢板4的中部与钢梁2焊接。该结构可以现在工厂中预制好。
[0035]本实施例的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步骤如下:
[0036]第一步:基础钢梁安装,见图1 ;
[0037]第二步:安装底层钢板3,所述底层钢板3仅半块剪力墙,即底层钢板3的高度比二层的楼层低,底层钢板3与钢柱连接所用的高强螺栓仅进行初拧;
[0038]第三步:安装第1层中间层钢板,包含楼层一层和二层结构中各半层的剪力墙,即:第1层中间层钢板的中部与第2层钢梁连接,第1层中间层钢板的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钢柱连接,钢板剪力墙与钢柱之间连接所用的高强螺栓进行初拧;
[0039]第四步:重复上述第三步,继续向上安装中间层钢板,直到主体结构的施工(含所有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中间层钢板4与钢柱2的焊缝、两块钢板之间焊缝的焊接工作。
[0040]第五步:待焊接工作完成后,进行高强螺栓的复拧和终拧,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钢板剪力墙结构安装完成。
[0041]实例:深圳市梅山苑二期7#楼、幼儿园、室外环艺工程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下梅林,梅山苑7#楼总建筑面积为6305.06平方米,钢量约850吨。结构形式为矩形钢管混凝土钢框架结构。平面尺寸65.5mX13.6m,最大柱网尺寸为6.9mX7m,四层以下为裙房,标准层高度为4.0m,四至十三层为塔楼,标准层高2.8m。裙房高度11.2m,塔楼高度39.2m,建筑总高度44.5m。典型截面形式:口 350X350X10/8矩形钢管柱,H400X200X6X12/14钢梁。
【权利要求】
1.一种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所述加劲钢板剪力墙包括钢柱和钢梁,所述钢梁左右两端与左右钢柱连接,钢梁包括基础钢梁、第2层钢梁,…,第n+1层钢梁,η为建筑的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基础钢梁的左右两端与左右钢柱连接;第二步:安装底层钢板,所述底层钢板的下部与基础钢梁连接,所述底层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钢柱连接;第三步:安装中间层钢板,中间层钢板自下而上包括第1层中间层钢板、第2层中间层钢板,…,第η-1层中间层钢板,i为自然数且1≤i≤n-1,第i层中间层钢板的中部与第i+1层钢梁连接,第i层中间层钢板的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钢柱连接,所述底层钢板第1层与中间层钢板之间设有形变间隙,上下相邻的中间层钢板之间设有形变间隙;第四步:重复上述第三步,继续向上安装中间层钢板,直到顶层钢板,所述顶层钢板的上部与第n+1层钢梁连接,所述顶层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钢柱连接,所述顶层钢板与第η-1层中间层钢板之间设有形变间隙,直到主体结构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所述底层钢板与最下面的中间层钢板之间、相邻的中间层钢板之间、所述顶层钢板与最上面的中间层钢板之间的焊接;弟五步:待焊接工作完成后,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钢板到力墙结构安装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左右两端与左右钢柱之间、所述中间层钢板两侧与左右钢柱之间、所述底层钢板的左右两侧与左右钢柱之间 、所述顶层钢板的左右两侧与左右钢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步中,所述底层钢板与钢柱连接所用的高强螺栓仅进行初拧,中间层钢板与钢柱之间连接所用的高强螺栓进行初拧;所述第五步中,进行高强螺栓的复拧和终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所述中间层钢板两侧与左右钢柱之间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受有限竖向荷载的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钢板的中部与钢梁焊接。
【文档编号】E04G21/00GK103669861SQ201310585000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9日
【发明者】赵伟, 赵剑丽, 孙学水, 宗丽杰 申请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