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96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包括面板、设于面板背面的立柱,以及连接面板和立柱的干挂组件,干挂组件包括与面板相连的背栓件,其特征在于:立柱的至少一侧设有L型支撑件,L型支撑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片状部和第二片状部,第一片状部与立柱相连,第二片状部与干挂组件相连。本发明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以L型支撑件代替传统的横梁,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大节省耗材,降低成本。尤其适合以横向分格为主即横向尺寸大于竖向尺寸的面板板块,节材效果更佳。本系统通过L型支撑件、支座和挂钩支座的特别结构设计,还可实现面板在相应方向,甚至是在三维方向的位置调节,使施工安装更加方便、灵活,安装位置更加准确。
【专利说明】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物装修工程,尤其涉及一种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属于不承担主体结构载荷的建筑围护结构。干挂幕墙是当代饰面饰材装修中一种新型的施工工艺,该方法以干挂组件将面板直接吊挂于墙面或空挂于钢架之上,不再需要灌浆粘贴。干挂可按拼接的面板板块间是否密封分为普通式和开放式,开放式相对于普通式来说,即面板板块之间不打密封胶。干挂也可按面板与干挂组件的连接方式分为:插销式、开槽式、背栓式等,其中,背栓式即通过背栓件连接面板。现有的干挂幕墙系统,立柱上均需设置横梁来固定干挂组件,材料使用多,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节材效果好,成本低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包括面板、设于所述面板背面的立柱,以及连接所述面板和立柱的干挂组件,所述干挂组件包括与所述面板相连的背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至少一侧设有L型支撑件,所述L型支撑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片状部和第二片状部,所述第一片状部与所述立柱相连,第二片状部与所述干挂组件相连。
[0005]优选的,所述L型支撑件的第一片状部上设有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的长轴方向垂直于所述面板所在的平面,所述L型支撑件通过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立柱螺栓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L型支撑件的第二片状部与干挂组件之间设有防水板。
[0007]优选的,所述干挂组件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二片状部的片状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依次与所述防水板和L型支撑件活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干挂组件的连接部和防水板之间设有弹性垫片。
[0009]优选的,所述干挂组件包括T型的支座,所述支座包括相互垂直的片状的连接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连接部平行于所述第二片状部,且与所述L型支撑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片状部垂直、并与所述面板相连;所述连接部上,第一支撑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片状部的连接件。
[0010]优选的,所述干挂组件包括与L型支撑件相连的片状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与所述面板相连的片状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互平行且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中,其一设置有与第一腰型孔长轴方向平行的第二腰型孔,另一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腰型孔配合的第一通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腰型孔通过螺栓相连。[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腰型孔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上,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有压板,且压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压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腰型孔、和第二通孔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和压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能相互啮合的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的齿排列方向均垂直于所述面板。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背对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设有容置所述螺栓的头部、能防止所述螺栓跟转的防转槽。
[0013]优选的,所述压板背对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槽的齿排列方向相同、也能与所述第一齿槽啮合的第三齿槽,所述第三齿槽至少包括与第二齿槽的部分或全部连续齿峰一一对应的若干齿峰,且任意对应的两齿峰在所述齿排列方向上的间距等于第一齿槽齿距的1/2。
[0014]优选的,所述干挂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并与所述L型支撑件相连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垂直设有至少一个向上的凸起,所述干挂组件还包括连接第二支撑部与面板的挂钩,所述挂钩包括形状与所述凸起外形相配合的钩部,所述挂钩的一端通过所述背栓件与面板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钩部挂接在第二支撑部的凸起上;至少一个所述钩部上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钩部螺纹连接,且下端抵靠在对应的所述凸起的顶端。
[0015]优选的,所述干挂组件与所述面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关于所述背栓件对称的弹性件。
[0016]优选的,所述干挂组件面向所述面板的一侧设有C型槽,所述弹性件呈工字型,一端嵌设在所述C型槽中,另一端露出干挂组件表面与所述面板贴合。
[0017]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以L型支撑件代替传统的横梁,一方面可控制主要受力点、保证连接稳定性,并大大节省耗材,降低成本;另一方面,L型支撑件的安装相对横梁更方便,相对于立柱的前后位置选择也更自由。该系统特别适用以横向分格为主即横向尺寸大于竖向尺寸的面板板块,节材效果更佳。
[0018]2.L型支撑件与立柱连接的一侧上设置第一腰型孔,可满足L型支撑件前后调节的需求,也即能够前后调节面板。
[0019]3.干挂组件中,连接L型支撑件的第一支撑部,和连接面板的第二支撑部,相互配合活动连接,尤其是第一通孔和第二腰型孔的配合,使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即面板的前后位置可实现进一步的调节。在第一支撑部的底部加设防转槽,则可以防止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螺栓在配套的螺母被拧紧时不会跟转,便于安装。
[0020]4.在第二支撑部和压板相对的一侧设置能相互啮合的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则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间的相对位置在调节时可根据齿槽的排布实现稳定精确的调节。进一步在压板背对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设置第三齿槽,并控制压板上对应两齿峰的间距等于第一齿槽齿距的1/2,则通过压板的翻转可实现更高精度的调节。
[0021]5.第三支撑部上凸起与配套挂钩的配合,不仅实现挂钩与挂钩支座的稳定挂接,而且通过在挂钩钩部设置下端抵靠在凸起上的调节件,可以实现面板的上下调节。[0022]6.L型支撑件的第一腰型孔结构,第一通孔和第二腰型孔的配合结构,分别能实现面板的前后调节,挂钩的调节件结构,能实现面板的上下调节,本发明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结构或多个结构的组合,加之干挂组件在安装到L型支撑件上时也可选择一定的左右位置,从而能实现面板的三维方向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向的调节。增强安装的灵活性和安装位置的精确性。
[0023]7.干挂组件与面板之间设置弹性件,可实现面板与干挂组件间的弹性连接,对于面板具有保护和缓冲作用。尤其设置关于背栓件对称的弹性件,可提高稳定性。另外如果弹性件以部分嵌设在C型槽内的方式固定,可方便装卸更换老损的弹性件。
[0024]8.L型支撑件和干挂组件之间设置防水板,可以为幕墙提供防水性能。此时如果,L型支撑件、防水板和干挂组件之间选择活动连接,则可以方便的从防水板外侧进行固定,从而能保证防水板的连续性,保证防水效果。另外,可以在L型支撑件的第二片状部和防水板之间设置弹性垫片,防止L型支撑件和防水板之间发生双金属腐蚀。
[0025]9.连接部和第一支撑部构成的支座为T型,相比于传统的L型支座,可将上下侧连接件的间距加大,较一般L型支座受力更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干挂组件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干挂组件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图6是图5中支座与挂钩支座连接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压板的放大图;
图8是图7所示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6中挂钩支座第二支撑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图9所示局部D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6中挂钩支座相对于压板位置的调节原理图;
图12是图5所示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中两块面板板块拼接处的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5中两块面板板块拼接处的放大图。
[0028]图中:1、立柱,2、面板,11、背栓件,12、螺栓,13、六角螺母,14、弹性件,15、防水板,16、弹性垫片,17、泡沫嵌缝条,18、密封胶条,3、L型支撑件,31、第一片状部,311、第一腰型孔,312、螺栓,32、第二片状部,4、支座,41、连接部,411、内凹槽,412、凹槽,42、第一支撑部,421、第一通孔,422、凹槽,423、翻边,43、螺钉,5、挂钩支座,51、第二支撑部,511、第二腰型孔,512、第一齿槽,52、第三支撑部,521、凸起,522、连接部,6、挂钩,61、钩部,611、凹槽,62、连接部,63、螺钉,64、C型槽,7、压板,71、第二通孔,72、第二齿槽,73、第三齿槽,8、墙体。【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30]实施例1
如图1-12所示,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包括面板2、设于面板2背面的立柱1,以及连接面板2和立柱I的干挂组件,干挂组件包括与面板2相连的背栓件11。立柱I的两侧分别设有L型支撑件3,L型支撑件3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片状部31和第二片状部32,第一片状部31与立柱I相连,第二片状部32与干挂组件相连。
[0031]具体的,面板2由多块面板板块组成。每块面板板块的横向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I相连,每块面板板块的横向一端与相应的立柱I通过上下两组干挂组件相连,立柱I沿竖直方向设置。L型支撑件3的第一片状部31上设有第一腰型孔311,第一腰型孔311的长轴方向垂直于面板2所在的平面,即沿纵向延伸。立柱I两侧两个高度相等的对应L型支撑件3通过螺栓312连接并固定在立柱I上。其中,第一片状部31平行并贴合于立柱I的侧面,第二片状部32平行于面板2。更具体的说,立柱I上设有与第一腰型孔311配合的安装孔,螺栓312穿过两个L型支撑件3的第一腰型孔311和立柱I上的两个安装孔实现上述连接。因此,安装时,可移动选择L型支撑件3相对于立柱I的前后位置,并锁紧固定。
[0032]干挂组件包括与L型支撑件3相连的支座4、设于支座4上的挂钩支座5,以及挂接在挂钩支座5上的挂钩6。干挂组件通过挂钩6与面板2连接。
[0033]支座4为T型支座,包括平行于第二片状部32的片状的连接部41,和垂直于连接部41并水平设置的片状的第一支撑部42。支座4的连接部41具体通过连接件与L型支撑件3的第二片状部32活动连接,连接件为螺钉43。其中,在连接部上,第一支撑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排列的两个螺钉43,且第一支撑部两侧的螺钉43对称设置,受力更可靠。更具体的,通过在连接部上四个打孔位置预先设置内凹槽411来对螺钉43的安装位置进行预先锁定,且内凹槽411为90°夹角内凹槽,如此便于现场操作,安装精度高。在现场安装时,再通过选择第二片状部32上的打孔位置,就能调整和确定支座4的横向也即左右方向的位置。
[0034]挂钩支座5包括与支座4相连的片状的第二支撑部51,还包括设于第二支撑部51近于面板2 —端的U型的第三支撑部52。其中,第二支撑部51平行于第一支撑部42、设于第一支撑部42上端。第一支撑部42上设有第一通孔421,第二支撑部51上设有与第一通孔421配合的第二腰型孔511。此外,第二支撑部51上还设有压板7,压板7上设有与第一通孔421和第二腰型孔511都配合的第二通孔71。第一通孔421,第二通孔71均为圆孔。第一支撑部42、第二支撑部51和压板7通过第一通孔421、第二腰型孔511、和第二通孔71螺纹连接。更具体来说,一螺栓12依次穿过第一支撑部42、第二支撑部51和压板7,通过六角螺母13锁紧。第一支撑部42的底部可以设置容置螺栓12头部的防转槽。防转槽包括凹槽422,和设置在凹槽422槽口、向内的翻边423,凹槽422具有与六角螺母13的两个相对侧面对应平行的侧壁,从而能防止螺栓12跟转。防转槽可以在螺栓12插入到第一支撑部42的第一通孔421中之后再加设在第一支撑部42底端,之后翻边423可以阻挡螺栓12从通孔421掉出,使得干挂组件拆装时,螺栓12始终跟随支座4,不易丢失。第二支撑部51和压板7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能相互啮合的第一齿槽512和第二齿槽72,压板7背对第二支撑部51的一侧还设有也能与第一齿槽512啮合的第三齿槽73。第一齿槽512、第二齿槽72和第三齿槽73的齿排列方向均垂直于面板2沿纵向。第一、第二、第三齿槽512、72、73上的齿分别均匀分布,齿的大小、形状均相同。第二腰型孔511的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齿槽512的齿排列方向。第三齿槽73包括与第二齿槽72的部分连续齿峰 对应的若干齿峰,且任意对应的两齿峰在齿排列方向上的间距Cl1等于第一齿槽512齿距ai的1/2。第一齿槽512的齿高h大于等于齿距的0.85倍。
[0035]相对于支座4调节挂钩支座5位置时,如图11所示,以齿谷Atl的位移来说明挂钩支座5的位置改变。初始时,齿谷Atl与压板7第二齿槽72中的齿峰Btl相啮合,脱开第一、第二齿槽512、72,将压板7翻转,使第三齿槽73向下,此时齿峰Btl的对应齿峰齿峰Ctl移动到位置C1,即相比齿峰Bci向前位移a/2。此时一方面可将挂钩支座5向前位移ai/2,即齿谷Atl向前位移&1/2,并使压板7沿厚度方向重新靠近挂钩支座5,则齿谷Atl在位置A1正好与压板7上位置C1的齿峰Ctl啮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挂钩支座5向后位移&1/2,即齿谷Atl向后位移a1;/2到位置A/,齿谷Atl前侧相邻的齿谷Dtl向后移动到位置A1,使压板7沿厚度方向重新靠近挂钩支座5,则齿谷Dtl在位置A1正好与压板7上位置C1的齿峰Ctl啮合。按照上述原理,可实现挂钩支座5分别沿前后方向&1/2精度的调节。例如齿距为2mm,间距(I1为Imm,齿高Ii1大于等于1.7mm,夹角a为55°。一方面使调节精度保持在通常的Imm,另一方面得益于齿距S1的增大,齿闻Ii1相应加闻,大大提闻了哨合稳定性。
[0036]第三支撑部52包括垂直于第二支撑部51向上的两个凸起521,以及连接两个凸起521的连接部522。两个凸起521及连接部522组成的第三支撑部52在图5所示的视图中,呈U型。两个凸起521在竖直方向的高度有差异。一个凸起521的高度高于第二支撑部51,另一个凸起521的高度低于第二支撑部51。
[0037]挂钩6包括两个分别与两凸起521配合的U型的钩部61,以及连接两钩部61的连接部62。挂钩6的连接部62通过背栓件11与面板2相连,两个钩部61挂接在第三支撑部52的凸起521上从而与挂钩支座5相连。与面板板块上端相连的每组干挂组件中,钩部61上设有调节件。具体的,钩部61具有与凸起521配合的凹槽611,凹槽611的槽底设有调节孔,调节件为螺钉63,沿竖直方向旋接在调节孔中,下端抵靠在对应的凸起521顶端。安装时,旋动螺钉63,即可调节挂钩6相对于挂钩支座5的高度。挂钩6与面板2之间还设有两个关于背栓件11对称的弹性件14。具体的,挂钩6面向面板2的一侧设有上下两条C型槽64,弹性件14的截面呈工字型,一端嵌设在C型槽64中,另一端露出挂钩6表面与面板2贴合。弹性件14具体可以选三元乙丙胶条。
[0038]L型支撑件3的第二片状部32与干挂组件的连接部41之间还设有防水板15。由于通过螺钉43从外侧固定支座4和防水板15在L型支撑件3上,可以保证防水板15的连续性,保证幕墙的防水性能;防水板之间的防水则可直接通过外翻折边、打胶的方式,不会受到支座4的干涉。可以进一步在支座4的连接部41和防水板15之间加设弹性垫片16,起保护作用。更具体的,连接部41相对防水板15的一侧设有凹槽412,弹性垫片16嵌设在凹槽412中。
[0039]本实施例中,L型支撑件3沿纵向的长度为56mm,沿横向的宽度为90mm,支座4沿横向的宽度为85mm,挂钩支座5沿横向的宽度为80mm,挂钩6沿横向的宽度为70mm。[0040]安装时,立柱I位于墙体8外侧,一方面将L型支撑件3固定到立柱I的适宜位置,并依次将弹性垫片16、防水板15和支座4固定到L型支撑件3上。挂钩支座5固定在支座4的第二支撑部51上端。另一方面,将面板板块与挂钩6连接部62上的背栓件11相连。最后,将各面板板块通过挂钩6挂接在挂钩支座5上,即实现了面板板块的干挂。必要时可对面板2三维方向的位置进行微调。各面板板块的横向两端分别通过上下两个挂钩6与对应挂钩支座5配合完成挂接,多块面板板块按上述方法挂接后拼合在一起即形成幕墙。
[0041]实施例2
如图13-16所示,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L型支撑件3与干挂组件之间不设置防水板,取而代之的是,在各面板板块之间设置密封件密封。具体的,密封件包括嵌设在两相邻面板板块之间的泡沫嵌缝条17,以及设于两面板板块之间、泡沫嵌缝条17外侧的密封胶条18,密封胶条18起密封、防水的作用,具体可以是硅酮密封胶条。
[0042]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面板2、立柱1,L型支撑件3、干挂组件以及防水板15均可采用本行业通用材料。具体的,在实施例1-2中,发明人采用的面板2为石材面板,立柱I为钢立柱,L型支撑件3为角钢,干挂组件为金属连接件,防水板15为镀锌钢板,外刷防水涂料。更具体的,支座4,挂钩支座5和挂钩6为铝合金材质。
[0043]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包括面板、设于所述面板背面的立柱,以及连接所述面板和立柱的干挂组件,所述干挂组件包括与所述面板相连的背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至少一侧设有L型支撑件,所述L型支撑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片状部和第二片状部,所述第一片状部与所述立柱相连,第二片状部与所述干挂组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支撑件的第一片状部上设有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的长轴方向垂直于所述面板所在的平面,所述L型支撑件通过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立柱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支撑件的第二片状部与干挂组件之间设有防水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挂组件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二片状部的片状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依次与所述防水板和L型支撑件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挂组件的连接部和防水板之间设有弹性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挂组件包括T型的支座,所述支座包括相互垂直的片状的连接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连接部平行于所述第二片状部,且与所述L型支撑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片状部垂直、并与所述面板相连;所述连接部上,第一支撑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片状部的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挂组件包括与L型支撑件相连的片状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与所述面板相连的片状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互平行且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中,其一设置有与第一腰型孔长轴方向平行的第二腰型孔,另一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腰型孔配合的第一通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腰型孔通过螺栓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腰型孔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上,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有压板,且压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压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腰型孔、和第二通孔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和压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能相互啮合的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的齿排列方向均垂直于所述面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背对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设有容置所述螺栓的头部、能防止所述螺栓跟转的防转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背对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槽的齿排列方向相同、也能与所述第一齿槽啮合的第三齿槽,所述第三齿槽至少包括与第二齿槽的部分或全部连续齿峰一一对应的若干齿峰,且任意对应的两齿峰在所述齿排列方向上的间距等于第一齿槽齿距的1/2。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挂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并与所述L型支撑件相连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垂直设有至少一个向上的凸起,所述干挂组件还包括连接第二支撑部与面板的挂钩,所述挂钩包括形状与所述凸起外形相配合的钩部,所述挂钩的一端通过所述背栓件与面板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钩部挂接在第二支撑部的凸起上;至少一个所述钩部上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钩部螺纹连接,且下端抵靠在对应的所述凸起的顶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挂组件与所述面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关于所述背栓件对称的弹性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栓式干挂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挂组件面向所述面板的一侧设有C型槽,且所述弹性件呈工字型,一端嵌设在所述C型槽中,另一端露出干挂组件表面 与所述面板贴合。
【文档编号】E04B2/88GK103669663SQ201310660372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计苓 申请人:苏州苏明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