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641阅读:28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填充墙砌体顶部与混凝土梁之间设有空隙,该空隙由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充,膨胀细石混凝土的填充由模具辅助进行。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拆模后定型化不理想,阳角部分水平不平整、垂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解决拆模后定型化不理想,阳角部分水平不平整、垂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填充墙砌体顶部上方设有混凝土梁,填充墙砌体顶部与混凝土梁之间设有空隙,该空隙由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充,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砌体顶部与混凝土梁之间设有填充模板,所述填充模板包括设于填充墙砌体左侧的靠板及设于填充墙砌体右侧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向右上方倾斜,所述靠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铁丝拉紧,所述支撑板上口与填充墙砌体右侧之间设有方木进行支撑,所述方木上设有灌料口。优选的,所述填充墙砌体及混凝土梁的厚度均为200_。优选的,所述填充墙砌体顶部与混凝土梁之间空隙的高度为40_ 70_。
优选的,所述靠板、支撑板及方木均为厚度Icm的竹胶板。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口与填充墙砌体右侧之间的距离为100mm。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填充模板,对模板进行定型化重复使用,解决了拆模后定型化不理想,阳角部分水平不平整、垂直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
图1具体说明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填充墙砌体I顶部上方设有混凝土梁2,填充墙砌体I顶部与混凝土梁2之间设有空隙,该空隙由膨胀细石混凝土 10填充。所述填充墙砌体I顶部与混凝土梁2之间设有填充模板,所述填充模板包括设于填充墙砌体左侧的靠板11及设于填充墙砌体右侧的支撑板20,靠板11封堵空隙左侧,所述支撑板20向右上方倾斜,在支撑板与空隙间形成灌料空间,所述靠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铁丝12拉紧,所述支撑板上口与填充墙砌体右侧之间设有方木21进行支撑,所述方木上设有灌料口 22。所述填充墙砌体及混凝土梁的厚度均为200_。所述填充墙砌体顶部与混凝土梁之间空隙的高度为40_ 70_。所述靠板、支撑板及方木均为厚度Icm的竹胶板。所述支撑板上口与填充墙砌体右侧之间的距离为100mm。砌体砂浆干缩直接导致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后补砌挂灰斜砖顶部搁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缝隙,进而导致粉刷面开裂。故调整材料使用,调整砌体高度模数,砌体与梁、板底预留40-70_,待填充墙砌体砌完间隔7天后,支模后捣塞C15细石混凝土 (掺水泥重量
6-8%红星牌VF-1 型膨胀剂)。
权利要求1.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填充墙砌体(I)顶部上方设有混凝土梁(2),填充墙砌体顶部与混凝土梁之间设有空隙,该空隙由膨胀细石混凝土(10)填充,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砌体顶部与混凝土梁之间设有填充模板,所述填充模板包括设于填充墙砌体左侧的靠板(11)及设于填充墙砌体右侧的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向右上方倾斜,所述靠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铁丝(12)拉紧,所述支撑板上口与填充墙砌体右侧之间设有方木(21)进行支撑,所述方木上设有灌料口( 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砌体及混凝土梁的厚度均为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砌体顶部与混凝土梁之间空隙的高度为40mm 7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支撑板及方木均为厚度Icm的竹胶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口与填充墙砌体右·侧之间的距离为1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处理结构,填充墙砌体顶部与混凝土梁之间设有填充模板,所述填充模板包括设于填充墙砌体左侧的靠板及设于填充墙砌体右侧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向右上方倾斜,所述靠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铁丝拉紧,所述支撑板上口与填充墙砌体右侧之间设有方木进行支撑,所述方木上设有灌料口。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填充模板,对模板进行定型化重复使用,解决了拆模后定型化不理想,阳角部分水平不平整、垂直的问题。
文档编号E04B1/682GK203145202SQ20132019821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8日
发明者虞功平, 徐建华 申请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