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开口对拉箍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642阅读:35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开口对拉箍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箍筋,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开口对拉箍筋。
背景技术
箍筋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筋骨架的钢筋。在劲性结构、复杂密集钢筋节点中,由于型钢上的栓钉占据箍筋从构件顶部向下安装的空间或同一部位钢筋数量过大、穿插方向过多,现有的箍筋在遇到类似复杂节点的时候,施工的顺序与常规施工顺序有较大差异,需考虑到箍筋与其他钢筋或构件的穿插和碰撞问题,都会使普通的封闭箍筋的绑扎耗时耗工甚至无法安装,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及较长的时间进行绑扎成型,对施工进度的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双向开口对拉箍筋,克服现有箍筋使用于劲性结构、复杂密集钢筋节点中时,耗时耗工,甚至无法安装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双向开口对拉箍筋,包括两个箍筋,所述的箍筋包括一根钢筋,钢筋弯折成一个缺少一边的矩形,钢筋的两端都设置有弯钩,所述的矩形的缺边处即为开口,开口两侧的矩形边即为侧边,开口的对侧为底边,两个箍筋所形成的矩形相互平行,其中一个箍筋的两个侧边与另一个箍筋的两个侧边一一贴合,一个箍筋的开口与另一个箍筋的底边相贴合,两个箍筋之间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两个箍筋相互平行贴合,从侧面看去,一个箍筋的开口被另一个箍筋的底边封住,两个箍筋形成一个封闭截面,用于围住构件的纵筋,当箍筋围住纵筋时,弯钩即勾住纵筋,使得箍筋连接在纵筋上,箍筋安装到纵筋上后,再通过钢丝等固定件进行绑扎固定。进一步,所述的弯钩为一个向矩形内弯曲的钩,弯钩与箍筋形成的截面处在同一面,当箍筋与纵筋相垂直时,弯钩能够更好地勾住纵筋。进一步,所述的弯钩弯曲角度为135°,使得箍筋抗负荷能力提高。进一步,所述的固定件可以为钢丝、紧件套等任意可以将两个箍筋固定的零件,本实用新型采用钢丝将两个箍筋绑扎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加工容易,在现有的加工技术环境下便可加工成型,无需新增加投入,钢筋损耗低。2、可以节约劳动力,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技能不高,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箍筋绑扎,操作简便。3、提高工作效率,施工时间短,保证了施工的进度。

[0012]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中,1_钢筋,2_植筋,3_弯钩,4_开口,5_侧边,6_底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双向开口对拉箍筋,双向开口对拉箍筋,包括两个箍筋2,所述的箍筋2包括一根钢筋1,钢筋I弯折成一个缺少一边的矩形,钢筋I的两端都设置有弯钩3,所述的矩形的缺边处即为开口 4,开口 4两侧的矩形边即为侧边5,开口 4的对侧为底边6,两个箍筋2所形成的矩形相互平行,其中一个箍筋2的两个侧边5与另一个箍筋2的两个侧边5 —一贴合,一个箍筋2的开口 4与另一个箍筋的底边6相贴合,两个箍筋2之间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可以为钢丝、紧件套等任意可以将两个箍筋2固定的零件,具体固定时,固定件分别固定好箍筋2相接触的侧边5,这样即可固定好两个箍筋2。实施例2如图3,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弯钩3为一个向矩形内弯曲的钩,且弯钩3的弯曲角度α为135°。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为钢丝,钢丝将两个箍筋2绑扎固定。
权利要求1.双向开口对拉箍筋,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箍筋(2),所述的箍筋(2)包括一根钢筋(1),钢筋(I)弯折成一个缺少一边的矩形,钢筋(I)的两端都设置有弯钩(3),所述的矩形的缺边处即为开口(4),开口(4)两侧的矩形边即为侧边(5),开口(4)的对侧为底边(6),两个箍筋(2)所形成的矩形相互平行,其中一个箍筋(2)的两个侧边(5)与另一个箍筋(2)的两个侧边(5)—一贴合,一个箍筋(2)的开口(4)与另一个箍筋的底边(6)相贴合,两个箍筋(2)之间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箍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钩(3)为一个向矩形内弯曲的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箍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钩(3)弯曲角度为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箍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为钢丝,钢丝将两个箍筋(2)绑扎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开口对拉箍筋,包括两个箍筋(2),所述的箍筋(2)包括一根钢筋(1),钢筋(1)弯折成一个缺少一边的矩形,钢筋(1)的两端都设置有弯钩(3),其中一个箍筋(2)的两个侧边(5)与另一个箍筋(2)的两个侧边(5)一一贴合,一个箍筋(2)的开口(4)与另一个箍筋的底边(6)相贴合,两个箍筋(2)之间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加工容易,在现有的加工技术环境下便可加工成型,无需新增加投入,钢筋损耗低;可以节约劳动力,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技能不高,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箍筋绑扎,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施工时间短,保证了施工的进度。
文档编号E04C3/34GK203160515SQ20132019916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9日
发明者文常娟, 李骑兵, 蒋松甫 申请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