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护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墙体护杆,包括有杆体,所述杆体包括基体条(1)、盖条(2),所述基体条(1)轴向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凸设有卡条(12),所述盖条(2)包括卡脚条(21)、盖面板(22),所述卡脚条(21)有两片,所述卡脚条(21)分别与盖面板(22)相连接,所述卡脚条(21)与对应的卡条(12)脱卸式插扣在一起,当所述盖条(2)插盖于基体条(1)上时,所述盖面板(22)两端上表面与凹槽(11)的顶面相平齐。其优点在于:基体条与盖条为脱卸式插扣在一起,所以安装十分方便,且在基体条的凹槽里设置有用于固定螺纹孔,这样既不影响外观的美观,且固定又方便,并且也更连接稳定;还有,在基体条上设置孔腔,不仅能减轻重量,而且还能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墙体护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护杆,尤其指一种用于墙体表面可以避免墙面受直接撞击的墙体护杆。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1220025515.3名称为《一种防撞条》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防撞条,包括左、右护板,所述左、右护板连为一体,左、右护板之间的内侧夹角为0°?180°。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护板,且左、右护板连为一体,其结构紧密、牢固,保护性能好,而且左、右护板之间的内侧夹角为0°?180°,使该实用新型具有更宽广的应用范围,然而,该防撞条实心,份量重,制作材料多而生产成本较高,且只能应用于桌子、墙面、椅子等使用物的边沿,适用范围较小,因此该防撞条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重量轻且能有效防止墙面撞击的墙体护杆。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墙体护杆,包括有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包括基体条、盖条,所述基体条轴向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凸设有卡条,所述盖条包括卡脚条、盖面板,所述卡脚条有两片,所述卡脚条分别与盖面板相连接,且两片卡脚条对称设置,每片卡脚条上设置有截面呈V字形的卡头,所述卡脚条与对应的卡条脱卸式插扣在一起,当所述盖条插盖于基体条上时,所述盖面板两端上表面与凹槽的顶面相平齐。
[0005]作为改进,在所述凹槽的底部间隔地设置有能使基体条固定于樯面上的螺钉孔。
[0006]作为改进,所述基体条的下部轴向设置有底部开口的凹腔,所述的凹槽与凹腔之间为一隔板,所述螺钉孔间隔地设置于隔板的中部位置。
[0007]作为改进,所述基体条的一外侧轴向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横向深度与装饰块的厚度相等。
[0008]作为改进,所述基体条上部两边为弧面,所述盖面板的外表面为圆弧面,当所述盖条插盖于基体条上时,所述盖面板上的圆弧面与基体条上部两边上的弧面形成同圆心且相同半径的圆弧。
[0009]作为改进,所述基体条在位于凹槽两边的基体条上轴向分别设置有能节省材料同时还能减轻重量的孔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杆体包括基体条、盖条,所述基体条轴向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凸设有卡条,所述盖条包括卡脚条、盖面板,所述卡脚条有两片,所述卡脚条分别与盖面板相连接,且两片卡脚条对称设置,每片卡脚条上设置有截面呈V字形的卡头,所述卡脚条与对应的卡条脱卸式插扣在一起,当所述盖条插盖于基体条上时,所述盖面板两端上表面与凹槽的顶面相平齐。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基体条与盖条为脱卸式插扣在一起,所以安装十分方便,且在基体条的凹槽里设置有用于固定螺纹孔,这样既不影响外观的美观,且固定又方便,并且也更连接稳定;还有,在基体条上设置孔腔,不仅能减轻重量,而且还能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再有,基体条与盖条外表面设计为圆弧面,平整且光滑,使装饰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本产品使用安全,轻松拆卸,可多次使用,美观实用,应用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2]图2为图1的侧面投影图;
[0013]图3为图2的分解图;
[0014]图4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6]图6为图5的侧面投影图;
[0017]图7为图6的分解图;
[0018]图8为图5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9是图1与图5中墙体护杆应用于墙体上的平面图;
[0020]图10是图9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墙体10护杆,包括有杆体,所述杆体包括基体条1、盖条2,所述基体条I轴向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凸设有卡条12,所述盖条2包括卡脚条21、盖面板22,所述卡脚条21有两片,所述卡脚条21分别与盖面板22相连接,且两片卡脚条21对称设置,每片卡脚条21上设置有截面呈V字形的卡头23,所述卡脚条21与对应的卡条12脱卸式插扣在一起,当所述盖条2插盖于基体条I上时,所述盖面板22两端上表面与凹槽11的顶面相平齐。在所述凹槽11的底部间隔地设置有能基体条I固定于樯面上的螺钉孔3。所述基体条I的一外侧轴向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横向深度H与装饰块M的厚度相等。所述基体条I上部两边为弧面,所述盖面板22的外表面为圆弧面,当所述盖条2插盖于基体条I上时,所述盖面板22上的圆弧面与基体条I上部两边上的弧面形成同圆心且相同半径的圆弧。所述基体条I在位于凹槽11两边的基体条I上轴向分别设置有能节省材料同时还能减轻重量的孔腔15。
[0023]如图5至图10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墙体护杆,包括有杆体,所述杆体包括基体条1、盖条2,所述基体条I轴向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凸设有卡条12,所述盖条2包括卡脚条21、盖面板22,所述卡脚条21有两片,所述卡脚条21分别与盖面板22相连接,且两片卡脚条21对称设置,每片卡脚条21上设置有截面呈V字形的卡头23,所述卡脚条21与对应的卡条12脱卸式插扣在一起,当所述盖条2插盖于基体条I上时,所述盖面板22两端上表面与凹槽11的顶面相平齐。在所述凹槽11的底部间隔地设置有能基体条I固定于樯面上的螺钉孔3。所述基体条I的下部轴向设置有底部开口的凹腔13,所述的凹槽11与凹腔13之间为一隔板14,所述螺钉孔3间隔地设置于隔板14的中部位置。所述基体条I上部两边为弧面,所述盖面板22的外表面为圆弧面,当所述盖条2插盖于基体条I上时,所述盖面板22上的圆弧面与基体条I上部两边上的弧面形成同圆心且相同半径的圆弧。所述基体条I在位于凹槽11两边的基体条I上轴向分别设置有能节省材料同时还能减轻重量的孔腔15。
【权利要求】
1.一种墙体护杆,包括有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包括基体条(I)、盖条(2),所述基体条(I)轴向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凸设有卡条(12),所述盖条(2)包括卡脚条(21)、盖面板(22),所述卡脚条(21)有两片,所述卡脚条(21)分别与盖面板(22)相连接,且两片卡脚条(21)对称设置,每片卡脚条(21)上设置有截面呈V字形的卡头(23),所述卡脚条(21)与对应的卡条(12)脱卸式插扣在一起,当所述盖条(2)插盖于基体条(I)上时,所述盖面板(22)两端上表面与凹槽(11)的顶面相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护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11)的底部间隔地设置有能使基体条(I)固定于樯面上的螺钉孔(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护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条(I)的下部轴向设置有底部开口的凹腔(13),所述的凹槽(11)与凹腔(13)之间为一隔板(14),所述螺钉孔(3)间隔地设置于一隔板(14)的中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护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条(I)的一外侧轴向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横向深度⑶与装饰块(M)的厚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墙体护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条(I)上部两边为弧面,所述盖面板(22)的外表面为圆弧面,当所述盖条(2)插盖于基体条⑴上时,所述盖面板(22)上的圆弧面与基体条(I)上部两边上的弧面形成同圆心且相同半径的圆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墙体护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条(I)在位于凹槽(11)两边的基体条(I)上轴向分别设置有能节省材料同时还能减轻重量的孔腔(15)。
【文档编号】E04F13/075GK203412242SQ201320441037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8日
【发明者】金良成, 马志新, 翁鸣放, 柴佩军, 余军达, 施君杰 申请人:舟山市金海舟船舶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