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道井盖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31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水道井盖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水道井盖制作模具,包括外壳体及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相连形成环形浇筑通道,所述环形浇筑通道的上口尺寸大于下口尺寸,在内壳体上部向内凸出形成上环形面,下部向外凸出形成下环形面,且上环形面与下环形面通过圆弧平滑过渡。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内外壳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环形浇筑通道,且在环形浇筑通道内各拐角点采用圆弧平滑过渡。脱模比较方便,避免了在脱模过程中模具刮伤混凝土表面,保证产品外观质量。同时脱模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下水道井盖制作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浇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水道井盖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0002]下水道施工是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下水道井盖作为下水道施工的重要部件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化城市的道路上随处可见下水道井盖。目前在市区的路政方面,大多采用圆形井盖,圆形井盖因不易产生倾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被广泛应用。因此井盖的生产逐渐从小批量生产走向大规模生产,然而在现有井盖生产中,大部分采用的模具均是圆形或直角行结构,在模具的过渡点没有经过任何圆角、倒角或斜度等处理,从而导致在浇筑过程中存在脱模困难,甚至刮伤井盖混凝土表面,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比较费时费力,施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水道井盖制作模具,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5]—种下水道井盖制作模具,包括外壳体及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相连形成环形浇筑通道,所述环形浇筑通道的上口尺寸大于下口尺寸。
[0006]所述内壳体上部向内凸出形成上环形面,下部向外凸出形成下环形面。
[0007]所述上环形面与下环形面通过圆弧平滑过渡。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内外壳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环形浇筑通道,且在环形浇筑通道内各拐角点采用圆弧平滑过渡。脱模比较方便,避免了在脱模过程中模具刮伤混凝土表面,保证产品外观质量。同时脱模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外壳体,2-内壳体,3-环形浇筑通道,4-上环形面,5-下环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水道井盖制作模具,包括外壳体I及内壳体2,所述外壳体I与内壳体2相连形成环形浇筑通道3,所述环形浇筑通道3的上口尺寸大于下口尺寸。这样便于顺利脱模,同时方便放置钢筋笼。
[0015]所述内壳体2上部向内凸出形成上环形面4,下部向外凸出形成下环形面5。
[0016]所述上环形面4与下环形面5通过圆弧平滑过渡。这样不但有利于脱模,而且能保证脱模时,模具不刮伤混凝土表面,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脱模时间及人工劳烦,大大提闻生广效率。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体I及内壳体2均采用熟料材质制成。轻便实用,便于拿取和搬运。
[001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已绑扎好的钢筋笼放置在环形浇筑通道3内,钢筋笼的形状与外壳体I及内壳体2的形状相一致。待钢筋笼放置好后,往环形浇筑通道3内浇筑混凝土即可,待混凝土达到一定的硬度后脱掉外壳体I及内壳体2,即可完成整个下水道井盖的制作。
【权利要求】
1.一种下水道井盖制作模具,包括外壳体(I)及内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I)与内壳体(2 )相连形成环形浇筑通道(3 ),所述环形浇筑通道(3 )的上口尺寸大于下口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水道井盖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上部向内凸出形成上环形面(4),下部向外凸出形成下环形面(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水道井盖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面(4)与下环形面(5)通过圆弧平滑过渡。
【文档编号】B28B7/00GK203510412SQ201320544959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杨友刚, 杨国林 申请人:兴义市光顺水泥制品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