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的支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452阅读:3723来源:国知局
构造柱的支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构造柱的支模结构,涉及住宅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构造柱,或门边混凝土加强框的支模技术结构。包括一对设置在马牙槎墙体外端且部分夹持在马牙槎墙体内、外两侧的模板,在远离墙体的所述模板自由端靠压一块压模,由成对的上述模板、墙体和压模构成构造柱腔体,在所述腔体外的模板和压模外侧分别布置竖向木方,在模板外侧的竖向木方和压模外侧的竖向木方之间设置步步紧;在成对的模板外侧对称地分别设置横向木方,在墙体外端的对称设置的横向木方之间设置对拉螺栓。本实用新型保证了砌筑墙体的质量,避免因打眼造成墙体渗漏隐患,提高了支模工效,构造柱区域的墙体观感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专利说明】构造柱的支模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住宅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构造柱,或门边混凝土加强框的支模技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截至到目前,绝大多数的构造柱(框架结构门边混凝土加强框)支模施工技术一直使用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支模工艺。
[0003]传统的支模方法是:先搭设构造柱模板形成构造柱腔体,然后在每块模板外侧布置两道或两道以上竖向木方,再在砖墙上打洞,安装对拉螺杆,最后,每隔一定间隙搭设横向木方或钢管,用对拉螺杆或金属扣件拧紧。
[0004]以上传统支模工艺对模板的固定均是通过在墙上打眼、安装对拉螺杆等工艺完成的,此传统工艺的最大弊端在于:1、在已砌筑的墙体上打眼,消耗人工;2、由于墙体打眼而受破坏,在对模板收力时,很多时候拉坏了墙体;3、对外墙或淋浴间有防水要求的墙体,因大多采用空心砖等非实心砖,在墙上打眼较难堵漏,造成渗漏隐患,直接影响建筑物使用功倉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传统工艺的以上弊端,提出一种可保障砌筑墙体的质量的构造柱的构造柱的支模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对设置在马牙槎墙体外端且部分夹持在马牙槎墙体内、外两侧的模板,在远离墙体的所述模板自由端靠压一块压模,由成对的上述模板、墙体和压模构成构造柱腔体,在所述腔体外的模板和压模外侧分别布置竖向木方,在模板外侧的竖向木方和压模外侧的竖向木方之间设置步步紧;在成对的模板外侧对称地分别设置横向木方,在墙体外端的对称设置的横向木方之间设置对拉螺栓。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对拉螺栓和步步紧将两块模板和压模固定,形成稳定的构造柱腔体,然后向该腔体进行混凝土浇筑,待保养形成与原马牙槎墙体连接完好的构造柱后,再拆除以上构件,并割除伸出于构造柱两侧的对拉螺栓。
[0008]本实用新型彻底颠覆了构造柱的传统支模工艺,具有以下优势:1、保证了砌筑墙体的质量;2、避免因打眼造成墙体渗漏隐患。3、提高了支模工效;4、构造柱区域的墙体观感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0009]为了防止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从模板和墙体之间向外渗出,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模板和墙体之间设置海绵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一对设置在砖砌的马牙槎墙体I外端,且部分夹持在马牙槎墙体I的内、外两侧的模板2、3,在远离墙体I的模板2、3的自由端靠压一块压模4,由成对的模板2、3、墙体I和压模4构成构造柱腔体5。在模板2和墙体I之间、在模板3和墙体I之间分别设置有海绵条19。
[0012]在腔体5外的模板2、3和压模4外侧分别布置竖向木方6、7、8、9、10、11,在模板2外侧的竖向木方6和压模4外侧的竖向木方8之间、在模板3外侧的竖向木方11和压模4外侧的竖向木方9之间分别设置步步紧12、13。
[0013]在成对的模板2、3外侧对称地分别设置横向木方14、15,在墙体I外端的对称设置的横向木方14和15之间设置对拉螺栓16,当然对拉螺栓16穿置在模板2、3上开设的通孔中,并在模板2、3的外侧以螺母17、18固定。
【权利要求】
1.构造柱的支模结构,包括一对设置在马牙槎墙体外端且部分夹持在马牙槎墙体内、外两侧的模板,其特征在于:在远离墙体的所述模板自由端靠压一块压模,由成对的上述模板、墙体和压模构成构造柱腔体,在所述腔体外的模板和压模外侧分别布置竖向木方,在模板外侧的竖向木方和压模外侧的竖向木方之间设置步步紧;在成对的模板外侧对称地分别设置横向木方,在墙体外端的对称设置的横向木方之间设置对拉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造柱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板和墙体之间设置海绵条。
【文档编号】E04G13/02GK203441100SQ201320549997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5日
【发明者】靖崇祥 申请人:靖崇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