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frp筋网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深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4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内置frp筋网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深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内置FRP筋网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深梁,包括由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构成的梁基础,其特殊之处是:梁基础内均布有短切纤维,在梁基础纵向中间位置设置FRP筋网,在梁基础上端和下端沿纵向设置FRP构造筋和FRP受拉筋。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即利用经处理后的建筑垃圾作为粗骨料生产再生混凝土;深梁的分布筋采用新型配筋方式,FRP筋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耐疲劳、易于施工的特点,在建筑、桥梁等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可以保证强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且节省资源;由于实际工程应用的深梁几何尺寸较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采用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掺入短切纤维,改善了再生混凝土深梁抗开裂能力、耐久性能。
【专利说明】内置FRP筋网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深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桥梁、港口和水利工程等的内置FRP筋网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深梁。
【背景技术】
[0002]普通钢筋混凝土深梁是指跨高比不大于2的简支单跨梁或跨高比不大于2.5的简支多跨连续梁。钢筋混凝土深梁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海洋结构、桥梁和复杂地基基础工程。一般情况下,深梁的极限强度是由剪切破坏控制而不是由弯曲破坏控制。钢筋混凝土深梁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斜向开裂、脆性破坏,特别是暴露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普通钢筋易锈蚀和老化,导致结构构件的使用功能降低,不能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改
善再生混凝土深梁抗开裂能力、耐久性能和延性性能的内置FRP筋网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深梁 ο
[000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内置FRP筋网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深梁,包括由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构成的梁基础3,梁基础3内均布有短切纤维2,在梁基础3纵向中间位置设置FRP筋网1,在梁基础3上端和下端沿纵向位于FRP筋网I两侧分别设置FRP构造筋4和FRP受拉筋5。
[0005]FRP筋网I的网间距≤200mm。
[0006]FRP 筋网 I 的网间距为 150mm-200mm。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I)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即利用经处理后的建筑垃圾作为粗骨料生产再生混凝土。
[0009](2)深梁的分布筋采用新型配筋方式——单层内置式且采用FRP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FRP筋、端部采用可靠地锚固措施;FRP筋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耐疲劳、易于施工等良好的性能,在建筑、桥梁等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该再生混凝土深梁可以保证强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且节省资源。
[0010](3)由于实际工程应用的深梁几何尺寸较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采用自密实再生混凝土。
[0011](4)掺入短切纤维,改善了再生混凝土深梁抗开裂能力、耐久性能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14]图中:1-FRP筋网,2-短切纤维,3-梁基础,4-FRP构造筋,5-FRP受拉筋。【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
[0016]如图所示,该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深梁的几何尺寸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该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深梁包括由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制成的梁基础3,梁基础3内均布有体积率为
0.3%的短切纤维2,在梁基础3纵向中间位置设置FRP筋网1,FRP筋网I配有纵向FRP筋和横向FRP筋且FRP筋网I的网间距≤200mm,本实施例为150mm。在梁基础3上端和下端沿纵向位于FRP筋网I两侧分别设置FRP构造筋4和FRP受拉筋5。 [0017]施工时,首先将配有纵向FRP筋和横向FRP筋的FRP筋网I绑扎好,然后把FRP构造筋4和FRP受拉筋5固定在相应的位置,最后把掺有短切纤维2的自密实再生混凝土 3浇筑在一起,由于采用的是自密实混凝土无需振捣即可形成该深梁。
[0018]实施例2
[0019]所述FRP筋网I的网间距为200mm,短切纤维2的体积率为0.4%,其它同实施例1。
[0020]实施例3
[0021]所述FRP筋网I的网间距为170mm,短切纤维2的体积率为0.2%,其它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置FRP筋网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深梁,包括由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构成的梁基础,其特征是:梁基础内均布有短切纤维,在梁基础纵向中间位置设置FRP筋网,在梁基础上端和下端沿纵向位于FRP筋网两侧分别设置FRP构造筋和FRP受拉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FRP筋网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深梁,其特征是:FRP筋网的网间距≤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FRP筋网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深梁,其特征是:FRP筋网的网间距为150mm-200mm。
【文档编号】E04C3/20GK203514635SQ201320599259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刘华新, 孙英明, 刘蓓蓓, 柳亚男, 王学志 申请人:辽宁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