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马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461阅读:1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罗马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罗马柱结构,在外表面凹陷过渡处的拐角设计成R3.5~4mm的圆角。本实用新型根据流体力学计算得出,PU和气体在模具内侧拐角处流动性能最好时拐角处过渡圆角值,通过多次的实际生产测试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使产品表面气泡大大减少,产品良品率提高到95%。而且,本实用新型加大了拐角圆角,虽然使产品的重量略微有所增加,增加了PU材料成本,但是,灌注后的二次喷涂表面处理用量减少了,喷涂更加容易,提高了生产效率,整体的成本也有所降低,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专利说明】一种罗马柱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罗马柱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罗马柱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外表面凹陷过渡处的拐角10只有Rl.5mm (毫米)的圆角,拐角10过渡圆角很小,使得灌注时I3U (聚氨酯)在拐角10处的流动性不好,气体容易在此处聚集,从而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表面气泡较多,良品率只有60%。而且,因为拐角10过渡圆角小,所以,产品的外表面积较大,产品灌注成型后的二次喷涂表面处理用量大,喷涂更麻烦,成本高。
[0003]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罗马柱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罗马柱结构,使产品良品率提高。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罗马柱结构,在外表面凹陷过渡处的拐角设计成R3.5?4 mm(毫米)的圆角。
[0007]所述罗马柱结构在外表面凹陷过渡处的拐角设计成R3.8 mm的圆角。
[0008]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根据流体力学计算得出,PU和气体在模具内侧拐角处流动性能最好时拐角处过渡圆角值,通过多次的实际生产测试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使产品表面气泡大大减少,产品良品率提高到95%。而且,本实用新型加大了拐角圆角,虽然使产品的重量略微有所增加,增加了 PU材料成本,但是,灌注后的二次喷涂表面处理用量减少了,喷涂更加容易,提高了生产效率,整体的成本也有所降低,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现有罗马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现有罗马柱的局部放大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0013]标号说明
[0014]拐角10,拐角I。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罗马柱结构,在外表面凹陷过渡处的拐角I设计成R3.5?4 mm (毫米)的圆角,最佳值为R3.8 mm。
[0016]这样,本实用新型将拐角I处过渡圆角值从Rl.5改到R3.8,加大了圆角,使产品表面气泡大大减少,产品良品率提高到95%。而且,本实用新型加大了拐角I圆角,增加了I3U材料成本,但灌注后的二次喷涂表面处理用量减少了,加工容易,提高了生产效率,整体的成本也有所降低,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001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罗马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表面凹陷过渡处的拐角设计成R3.5?4 mm的圆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罗马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罗马柱结构在外表面凹陷过渡处的拐角设计成R3.8 mm的圆角。
【文档编号】E04C3/30GK203626138SQ201320635249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5日
【发明者】徐小虎 申请人:飞虎(厦门)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