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变配方及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085阅读:40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变配方及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瓷石38-46%、白云石10-14%、方解石8-10%、紫金土12-16%、长石12-18%以及龙泉腊石6-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经过本方法烧制成的米黄釉料制作的陶瓷器件具有较强的遮盖性,烧成后的釉面玉质感强,颜色鲜艳正宗,有效的增加了器件的艺术效果;并且制作工艺简便,容易实现,产品质量稳定,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变配方及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变配方及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0002]南宋官窑为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首,其杰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工艺、技术、型制、艺术等方面。它继承了越窑的工艺传统,吸收了北方诸名窑的器形设计艺术,融合南技北艺于一身;由于其釉料配制、施釉和烧成技术的不断改进,使产品的釉层加厚,釉色柔和,晶莹滋润,青碧如玉,其中,尤以“粉青”、“月白”、“米黄釉”的釉色最为美丽,其中粉青、月白釉都是在正常还原气氛中产生烧成,唯独米黄釉是同一种粉青、月白釉料在同一窑同一时间内,因局部气氛不同而产生的局部窑位产品发生窑变的结果。
[0003]此种窑变米黄釉完全区别于其他陶瓷颜料黄釉,是青瓷釉料在烧成过程中因窑炉气氛不充分所产生的氧化黄,又称窑变米黄釉,因此有其偶然性、不可控性,特别在古代龙窑柴木为燃料的土窑烧制,更是难以掌握其规律,因而古代南宋官窑米黄釉更是难能可贵,完整器皿非常稀少,黄色是古代皇家的本色,因而米黄釉极其珍贵。
[0004]针对现有的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变配方及制作工艺,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瓷石38-46%、白云石10-14%、方解石8-10%、紫金土 12-16%、长石12-18%以及龙泉腊石6_8%。
[0007]一种南宋官窖米黄釉料的制作工艺,用于所述的米黄釉料的制作,并且,所述米黄釉料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矿,选取制作米黄釉料的基础原料,包括瓷石、白云石、方解石、紫金土、长石以及龙泉腊石;
步骤2:将步骤I中选取的基础原料分别进行初次粉碎处理;
步骤3:将步骤2中粉碎后的基础原料进行素烧处理,素烧温度为1000度左右;
步骤4:将素烧处理后的基础原料按照上述质量比进行混合处理;
步骤5:将按照比例混合处理后的基础原料再次进行水磨处理;
步骤6:将步骤5后经过水磨处理的基础原料利用过筛器件进行过筛处理,细度要求180 目;
步骤7:将经过步骤6的基础原料与水分进行充分混合后,待使用,其中,水分与基础原料的混合比例为50-52% ;
步骤8:将原有的经素烧后的半成品器皿用浸釉法进行第一次上釉处理,上釉要均匀,并且保证釉料的厚度在1-1.5mm,其中所述釉料为经过步骤7混合后的釉料; 步骤9:将经上釉处理的半成品器皿进行晒干,时间为24小时,以保证器皿的干燥程度;
步骤10:将步骤9后的器皿进行第二次上釉处理,用喷釉法进行上釉,上釉要均匀,并使得釉料的厚度在1.9-2.1mm ;
步骤11:将步骤10的器皿进行再次晒干,待器皿完全干燥后,进行装窑正式烧成即可。
[000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1中装窑的烧制方法为氧化烧成法,烧制过程:先用时6-8小时,以慢火烧到500度,完全除去胚体、釉层杂质及水分后,再用时4-5小时,升温到950度,保温1-2小时,开始升温加氧,温度升高到1150度加氧结束,再升温至1260度左右烧成结束,此时釉面完全熔融即可。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的过筛器件包括冲眼筛、编织筛、手摇筛、振动筛粉机、悬挂式偏重筛粉机、电磁簸动筛粉机。
[0010]优选的,所述过筛器件的孔径为180目。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经过本方法烧制成的米黄釉料制作的陶瓷器件具有较强的遮盖性,烧成后的釉面玉质感强,颜色鲜艳正宗,有效的增加了器件的艺术效果;并且制作工艺简便,产品质量稳定,容易实现,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变配方及制作工艺。
[00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瓷石38-46%、白云石10-14%、方解石8-10%、紫金土 12-16 %、长石12-18%以及龙泉腊石6-8%,其中,所述瓷石龙泉古代老矿瓷石,所述紫金土为龙泉古代老矿紫金土。
[0015]实施例1
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瓷石38%、白云石10%、方解石8%,紫金土 12%、长石12%以及龙泉腊石6%。
[0016]实施例2
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瓷石42%、白云石12%、方解石9%、紫金土 14%、长石16%以及龙泉腊石7%。
[0017]实施例3
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瓷石46%、白云石14%、方解石10%,紫金土 16%、长石18%以及龙泉腊石8%。
[0018]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矿,选取制作米黄釉料的基础原料,包括瓷石、白云石、方解石、紫金土、长石以及龙泉腊石;
步骤2:将步骤I中选取的基础原料分别进行初次粉碎处理;
步骤3:将步骤2中粉碎后的基础原料进行素烧处理,素烧温度为1000度左右;
步骤4:将素烧处理后的基础原料按照上述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处理; 步骤5:将按照比例混合处理后的基础原料再次进行水磨处理;
步骤6:将步骤5后经过水磨处理的基础原料利用过筛器件进行过筛处理,其中所述过筛器件的孔径为180目;
步骤7:将经过步骤6的基础原料与水分进行充分混合后,待使用,其中,水分与基础原料的混合比例为50-52% ;
步骤8:将原有的经素烧后的半成品器皿用浸釉法进行第一次上釉处理,上釉要均匀,并且保证釉料的厚度在1-1.5mm,其中所述釉料为经过步骤7混合后的釉料;
步骤9:将经上釉处理的半成品器皿进行晒干,时间为24小时,以保证器皿的干燥程度;
步骤10:将步骤9后的器皿进行第二次上釉处理,用喷釉法进行上釉,上釉要均匀,并使得釉料的厚度在1.9-2.1mm ;
步骤11:将步骤10的器皿进行再次晒干,待器皿完全干燥后,进行装窑正式烧成即可。
[0019]所述步骤11中装窑的烧制方法为氧化烧成法,烧制过程:先用时6-8小时,以慢火烧到500度,完全除去胚体、釉层杂质及水分后,在用4-5小时,升温到950度,保温1-2小时,开始升温加氧,温度升高到1150度加氧结束,再升温至1260度左右烧成结束,此时釉面完全熔融即可;所述步骤6中的过筛器件包括冲眼筛、编织筛、手摇筛、振动筛粉机、悬挂式偏重筛粉机或电磁簸动筛粉机。
[0020]经过本方法烧制成的米黄釉料制作的陶瓷器件具有较强的遮盖性,烧成后的釉面玉质感强,颜色鲜艳正宗,有效的增加了器件的艺术效果;并且制作工艺简单,容易实现,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南宋官窑米黄釉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瓷石38-46%、白云石10-14%、方解石8_10%、紫金土 12-16%、长石12-18%以及龙泉腊石6_8%。
2.一种南宋官窖米黄釉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黄釉料的制作,并且,所述米黄釉料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矿,选取制作米黄釉料的基础原料,包括瓷石、白云石、方解石、紫金土、长石以及龙泉腊石; 步骤2:将步骤I中选取的基础原料分别进行初次粉碎处理; 步骤3:将步骤2中粉碎后的基础原料进行素烧处理,素烧温度为1000度左右; 步骤4:将素烧处理后的基础原料按照上述质量比进行混合处理; 步骤5:将按照比例混合处理后的基础原料再次进行水磨处理; 步骤6:将步骤5后经过水磨处理的基础原料利用过筛器件进行过筛处理,细度为180目; 步骤7:将经过步骤6的基础原料与水分进行充分混合后,待使用,其中,水分与基础原料的混合比例为50-52% ; 步骤8:将为原有的经素烧后的半成品器皿用浸釉法进行第一次上釉处理,上釉要均匀,并且保证釉料的厚度在1-1.5mm,其中所述釉料为经过步骤7混合后的釉料; 步骤9:将经上釉处理的半成品器皿进行晒干,时间为24小时,以保证器皿的干燥程度; 步骤10:将步骤9后的器皿进行第二次上釉处理,用喷釉法进行上釉,上釉要均匀,并使得釉料的厚度在1.9-2.1mm ; 步骤11:将步骤10的器皿进行再次晒干,待器皿完全干燥后,进行装窑正式烧成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南宋官窖米黄釉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装窑的烧制方法为氧化烧成法,烧制过程:先用时6-8小时,以慢火烧到500度,完全除去胚体、釉层杂质及水分后,再用时4-5小时,升温到950度,保温1-2小时,开始升温加氧,温度升高到1150度加氧结束,再升温至1260度左右烧成结束,此时釉面完全熔融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南宋官窖米黄釉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过筛器件包括冲眼筛、编织筛、手摇筛、振动筛粉机、悬挂式偏重筛粉机或电磁簸动筛粉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南宋官窑米黄釉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筛器件的孔径为180目。
【文档编号】C04B41/86GK104478482SQ20141058472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8日
【发明者】杨孔星 申请人:杨孔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