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防水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95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防水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防水墙板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材料构成: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的重量比为10∶0.5-1.5∶4-5∶5-6;防水剂由以下原料构成:氯化铁、亚硫酸铝、三乙醇胺、水和碳酸钠。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制取的再生防水墙板,其防水效果优越,而且具有较好的防霉抗菌效果,同时通过此方案,成功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再利用问题;所制成的防水墙板可以选择多种形状,方便施工;墙体光洁度好,降低后续装修施工时的二次加工成本。
【专利说明】 一种再生防水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再生防水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在如火如荼的新城市建设中,城中村改造、拆临拆违、旧城改造等工程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变得越来越美的同时,建筑垃圾产生量却在与日俱增,成为环境保护的又一大难点。建筑垃圾犹如城市建设的伴生“疮”,既侵占土地,还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带来围城之患,若不及时有效治理,必将后患无穷。城市建筑垃圾治理有望破局,但任重道远。
[0003]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垃圾数量不断猛增。违规消纳不断,污染形势日益严峻。长期以来,巨量的建筑垃圾,在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埋下了更多的污染隐患。据了解,近年来,因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和规范的处置场所,城市大量建筑垃圾多采取扔弃、填埋等简单方式处理。
[0004]近些年来,出现了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技术,其主要方案是将建筑垃圾分拣后,破碎,再加入一些新的建筑材料,构筑成再生建筑材料。但是这些件再生建筑材料由于存在多孔隙结构,导致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最明显的是在需要防水的建筑部位不能够使用。再生建筑材料的多空隙结构不光会渗水,而且还会吸水储水,使得使用部位达不到防水要求。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再生防水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再生防水墙板,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材料构成: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所述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的重量比为10:0.5-1.5:4-5:5-6。
[0007]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剂由以下原料构成:氯化铁、亚硫酸铝、三乙醇胺、水和碳酸钠,所述氯化铁、亚硫酸铝、三乙醇胺、水和碳酸钠的重量比为1:
0.5~2:0.8_1.2:20:3_5。
[0008]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再生建筑材料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步骤1:分选,剔除建筑垃圾中的金属和木材;步骤2:粉碎,通过破碎设备,将分选后的建筑垃圾破碎成粒径小于5mm的颗粒;步骤3:研磨,通过研磨装置,进一步将建筑垃圾的颗粒粒径减小到小于0.3mm ;步骤4:活化,将研磨后的建筑垃圾浸泡在活化液中,活化液中包含表面活性剂和防霉抗菌剂;步骤5:脱水。
[000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再生防水墙板的制作方法,其过程如下:
[0010]步骤1:配料,按照配比称取原料,将配好的原料投入搅拌机;
[0011]步骤2:搅拌制浆,开动搅拌机进行强力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0分钟;
[0012]步骤3:震动除泡,将搅拌制得的泥浆倒出,静置,并使用振动泵消除泥浆中的气泡;
[0013]步骤4:灌注制模,将上一步骤制取的除泡泥浆灌入预选准备好的模具中,等待成型;
[0014]步骤5:养护晾干。
[0015]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制取的再生防水墙板,其防水效果优越,而且具有较好的防霉抗菌效果,同时通过此方案,成功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再利用问题;所制成的防水墙板可以选择多种形状,方便施工;墙体光洁度好,降低后续装修施工时的二次加工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7]实施例1
[0018]一种再生防水墙板,由以下材料构成: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的重量比为10:0.5:4:5 ;再生建筑材料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
[0019]步骤1:分选,剔除建筑垃圾中的金属和木材;
[0020]步骤2:粉碎,通过破碎设备,将分选后的建筑垃圾破碎成粒径小于5皿的颗粒,粉碎后的材料能够满足进入研磨装置的进料要求;
[0021]步骤3:研磨,通过研磨装置,进一步将建筑垃圾的颗粒粒径减小到小于0.对于防水材料来说,再生材料的颗粒越小,其在整体结构中的包括效果,填充效果更佳,并且更小的粒径有益于后续活化处理的充分;
[0022]步骤4:活化,将研磨后的建筑垃圾浸泡在活化液中,活化液中包含表面活性剂和防霉抗菌剂,活化处理使再生材料的表面结构得到活化,为其在后续的硬化成型阶段形成致密的防水结构打下基础;
[0023]步骤5:脱水。防水剂由以下原料构成:氯化铁、亚硫酸铝、三乙醇胺、水和碳酸钠,防水剂的存在会形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胶体,促进了水泥的水化,同时生成多种络合物,填充墙板的空隙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防水剂中氯化铁、亚硫酸铝、三乙醇胺、水和碳酸钠的重量比为1:0.5:0.8:20:3。
[0024]实施例2
[0025]一种再生防水墙板,由以下材料构成: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的重量比为10:1.5:5:6 ;再生建筑材料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
[0026]步骤1:分选,剔除建筑垃圾中的金属和木材;
[0027]步骤2:粉碎,通过破碎设备,将分选后的建筑垃圾破碎成粒径小于5皿的颗粒;
[0028]步骤3:研磨,通过研磨装置,进一步将建筑垃圾的颗粒粒径减小到小于0.3^ ;
[0029]步骤4:活化,将研磨后的建筑垃圾浸泡在活化液中,活化液中包含表面活性剂和防霉抗囷剂;
[0030]步骤5:脱水。防水剂由以下原料构成:氯化铁、亚硫酸铝、三乙醇胺、水和碳酸钠;防水剂中氯化铁、亚硫酸铝、三乙醇胺、水和碳酸钠的重量比为1:2:1.2:20:5。
[0031]实施例3
[0032]一种再生防水墙板,由以下材料构成: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的重量比为10:1:4.5:5.5 ;再生建筑材料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
[0033]步骤1:分选,剔除建筑垃圾中的金属和木材;
[0034]步骤2:粉碎,通过破碎设备,将分选后的建筑垃圾破碎成粒径小于5_的颗粒;
[0035]步骤3:研磨,通过研磨装置,进一步将建筑垃圾的颗粒粒径减小到小于0.3mm ;
[0036]步骤4:活化,将研磨后的建筑垃圾浸泡在活化液中,活化液中包含表面活性剂和防霉抗囷剂;
[0037]步骤5:脱水。防水剂由以下原料构成:氯化铁、亚硫酸铝、三乙醇胺、水和碳酸钠;防水剂中氯化铁、亚硫酸铝、三乙醇胺、水和碳酸钠的重量比为1:1.5:1:20:4。
[0038]实施例4
[0039]一种再生防水墙板的制作方法,其过程如下:
[0040]步骤1:配料,按照配比称取原料,将配好的原料投入搅拌机;
[0041]步骤2:搅拌制浆,开动搅拌机进行强力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0分钟;
[0042]步骤3:震动除泡,将搅拌制得的泥浆倒出,静置,并使用振动泵消除泥浆中的气泡;
[0043]步骤4:灌注制模,将上一步骤制取的除泡泥浆灌入预选准备好的模具中,等待成型;
[0044]步骤5:养护晾干56-72小时后得到成品。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再生防水墙板,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材料构成: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所述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的重量比为10:0.5-1.5:4-5:5-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再生防水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剂由以下原料构成:氯化铁、亚硫酸铝、三乙醇胺、水和碳酸钠,所述氯化铁、亚硫酸铝、三乙醇胺、水和碳酸钠的重量比为 I:0.5-2:0.8-1.2:20:3_5。
3.—种权利要求1所述再生防水墙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1:配料,按照配比称取再生建筑垃圾、防水剂、水泥和水,将配好的原料投入搅拌机; 步骤2:搅拌制浆,开动搅拌机进行强力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0分钟; 步骤3:震动除泡,将搅拌制得的泥浆倒出,静置,并使用振动泵消除泥浆中的气泡; 步骤4:灌注制模,将上一步骤制取的除泡泥浆灌入预选准备好的模具中,等待成型; 步骤5:养护晾干56-72小时后得到成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再生防水墙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建筑材料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 步骤1:分选,剔除建筑垃圾中的金属和木材; 步骤2:粉碎,通过破碎设备,将分选后的建筑垃圾破碎成粒径小于5_的颗粒; 步骤3:研磨,通过研磨装置,进一步将建筑垃圾的颗粒粒径减小到小于0.3mm ; 步骤4:活化,将研磨后的建筑垃圾浸泡在活化液中,活化液中包含表面活性剂和防霉抗菌剂; 步骤5:脱水。
【文档编号】C04B28/00GK104402331SQ20141062138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5日
【发明者】叶正林, 朱亦翔 申请人: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