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393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它包括下层框架梁板和上层框架梁板,在下层框架梁板和上层框架梁板之间连接有填充墙,下层框架梁板、上层框架梁板和填充墙是由支撑钢筋填充混凝土后构成,支撑钢筋为一体成型的工字型结构,支撑钢筋包括两根主筋,两根主筋均由上、中、下三个支撑部构成,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为横向设置的钩形结构,中支撑部竖向设置并将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连接;左侧主筋的上、下支撑部均朝向左侧,右侧主筋的上、下支撑部均朝向右侧,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相互平行,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之间还横向连接有若干根连接筋。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地基梁结构强度,增强了钢筋的抗拉伸能力,提高了抗震性。
【专利说明】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尤其是一种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建筑施工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设计时,楼房的抗震能力是重要的参数指标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地震多发带地区,楼房的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修建房屋时,房屋的结构强度非常重要。我国以前修建的房屋,大多为砖瓦结构,只是采用石材和砖搭起来,再用水泥灰浆等敷平即可,这种房屋的抗震能力非常差。逐渐的,为了增强房屋的强度,人们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即在修建地基时,先搭建多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基桩框架,再以此为基础修建房屋。这种结构的房屋抗震能力明显增强,但是,它所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是简单的直条形状,缺少在受到大的外部拉伸力时的弹性,只能抵抗一般等级的地震,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建筑来说,如桥梁、水库等,它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地基梁抗震性能较为一般,不能满足大型重要建筑的抗震需求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具有较好抗震能力的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框架梁板和上层框架梁板,所述的下层框架梁板和上层框架梁板均沿水平方向布设;在所述下层框架梁板和上层框架梁板之间连接有填充墙,所述的下层框架梁板、上层框架梁板和填充墙是由支撑钢筋填充混凝土后构成,所述的支撑钢筋为一体成型的工字型结构,支撑钢筋包括左主筋和右主筋,所述的左主筋和右主筋为相同结构且均由上支撑部、中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构成,其中,所述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为横向设置的钩形结构,中支撑部竖向设置并将对应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连接为一体;左主筋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朝向左侦牝右主筋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朝向右侧,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相互平行,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之间还横向连接有若干根连接筋。
[0005]优化地,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的上部连接有四根连接筋,上部的这四根连接筋的间距为50mm。
[0006]优化地,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的下部连接有四根连接筋,下部的这四根连接筋的间距为35mm。
[0007]优化地,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的中部还各设有两根L型的加强筋,同一根主筋上的加强筋相对于该主筋的横向中线对称设置。
[0008]优化地,所述填充墙与上层框架梁板和下层框架梁板的连接处分别填充有浙青麻丝。
[0009]优化地,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的中部还连接有三根连接筋,中部的三根连接筋的间距为100mm。
[00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地基梁结构采用了工字型的整体式钢筋结构,利用钢筋的上下两端横向支撑部分别与上、下的框架梁板连接,进而达到提高地基梁结构强度的目的;同时,在内部钢筋上还采用了两条钢筋并行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增强钢筋的抗拉伸能力,能够抵御较强的外部拉伸力,形成弹性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建筑地基、提高抗震性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中,I一下层框架梁板,2—上层框架梁板,3—填充墙,4一支撑钢筋,41 一左主筋,42—右主筋,43—连接筋,44 一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所示,一种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它包括下层框架梁板I和上层框架梁板2,所述的下层框架梁板I和上层框架梁板2均沿水平方向布设;在所述下层框架梁板I和上层框架梁板2之间连接有填充墙3,所述的下层框架梁板1、上层框架梁板2和填充墙3是由支撑钢筋4填充混凝土后构成。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钢筋4为一体成型的工字型结构,支撑钢筋4包括左主筋41和右主筋42,所述的左主筋41和右主筋42为相同结构且均由上支撑部、中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构成,其中,所述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为横向设置的钩形结构,中支撑部竖向设置并将对应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连接为一体。左主筋41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朝向左侧,右主筋42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朝向右侧,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相互平行,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之间还横向连接有若干根连接筋43。在布设连接筋时,是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的上部连接有四根连接筋43,上部的这四根连接筋43的间距为50mm。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的下部连接有四根连接筋43,下部的这四根连接筋43的间距为35mm。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的中部还连接有三根连接筋43,中部的三根连接筋43的间距为100mm。为了进一步加强钢筋抗拉强度,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的中部还各设有两根L型的加强筋44,同一根主筋上的加强筋44相对于该主筋的横向中线对称设置,即左主筋41上的两个加强筋44,其中一根加强筋44朝上,另一根加强筋44朝下,在右主筋42上也是同样的分布。在设置连接筋43和加强筋44是,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绑扎的连接结构,其目的在于使得整个支撑钢筋4形状固定。
[0016]参见图1,在浇筑混凝土后,为了减小下层框架梁板I和上层框架梁板2与填充墙3之间的缝隙,在填充墙3与上层框架梁板2和下层框架梁板I的连接处分别填充有浙青麻丝,这样可以使得整个地基梁结构连接更紧密,成为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抗拉性好的特点,能够满足大型建筑结构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
[0017]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 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框架梁板(I)和上层框架梁板(2),所述的下层框架梁板(I)和上层框架梁板(2)均沿水平方向布设;在所述下层框架梁板(I)和上层框架梁板(2)之间连接有填充墙(3),所述的下层框架梁板(I)、上层框架梁板(2)和填充墙(3)是由支撑钢筋(4)填充混凝土后构成,所述的支撑钢筋(4)为一体成型的工字型结构,支撑钢筋(4)包括左主筋(41)和右主筋(42),所述的左主筋(41)和右主筋(42)为相同结构且均由上支撑部、中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构成,其中,所述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为横向设置的钩形结构,中支撑部竖向设置并将对应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连接为一体;左主筋(41)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朝向左侧,右主筋(42)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朝向右侧,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相互平行,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之间还横向连接有若干根连接筋(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的上部连接有四根连接筋(43),上部的这四根连接筋(43)的间距为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的下部连接有四根连接筋(43),下部的这四根连接筋(43)的间距为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的中部还各设有两根L型的加强筋(44),同一根主筋上的加强筋(44)相对于该主筋的横向中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3)与上层框架梁板(2)和下层框架梁板(I)的连接处分别填充有浙青麻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地基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根主筋的中支撑部的中部还连接有三根连接筋(43),中部的三根连接筋(43)的间距为100mm。
【文档编号】E04B1/04GK203755441SQ20142003168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0日
【发明者】陈浩, 杨圣飞, 罗亚琼, 冉春 申请人: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