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22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公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寓。包括第一墙体以及相对于第一墙体对称的两个居住单元,每个居住单元设于阶梯状的地形上并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居住层;在每个居住单元中,第一层庭院、第三层露台和第四层露台位于第一墙体的同一端且在垂直方向上依次错开形成退台设计;第二层露台布置在垂直方向与第三层露台错开形成退台设计;第三层庭院在垂直方向相对于第四层的外墙面突出。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另一种公寓。该两公寓可有效利用呈阶梯状的地形,避免大面积的地面平整,降低建筑成本。此外,呈两侧对称布局使其建造简单,误差小。而每层均设置有庭院和/或露台,并且每层庭院和/或露台呈退台式设计,为住户提供了错落的院落景观。
【专利说明】公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住宅建筑,尤其涉及公寓。
【背景技术】
[0002]我国现有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建造在平整的地形上。而在一些具有高度差的坡地,尤其是在呈阶梯状的地形上,必须进行大面积的地面平整,既大幅度的提高了建筑成本,又容易造成较差的通风和采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利用呈阶梯状的地形的公寓。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公寓,包括:第一墙体,以及相对于第一墙体对称布置的第一居住单元和第二居住单元,每个居住单元设于由低地和高地构成的阶梯状的地形上并构造成具有:依次层叠的第一居住层、第二居住层、第三居住层和第四居住层,其中第一居住层设置于低地上,第三居住层部分地支承于高地上;在每个居住单元中,第一居住层设置有第一层庭院,第二居住层设置有第二层露台,第三居住层设置有沿着第一墙体彼此相对置的第三层露台和第三层庭院,第四居住层设置有第四层露台;其中,第一层庭院、第三层露台和第四层露台位于第一墙体的同一端并且在垂直方向上依次错开形成退台设计;第二层露台布置在与第一墙体相对的一侧,并在垂直方向与第三层露台错开形成退台设计;第三层庭院在垂直方向相对于第四居住层的外墙面突出。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每个居住单元中,第一居住层、第二居住层、第三居住层、第四居住层,分别面向第一层庭院、第二层露台、第三层露台和第三层庭院、第四层露台设置采光窗。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每个居住单元中,第一居住层和第二居住层为一户,第三居住层和第四居住层各为一户。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每户设置有彼此独立的入户通道;其中,第一居住层的入户通道设置于低地;第三居住层和第四居住层的入户通道分别设置于高地。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第一墙体邻接的天井。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层庭院包括:相邻接的第一水池和第一平台,以及与第一水池和第一平台均邻接的第一花池;第一平台与第一居住层室内空间连通。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层庭院包括:第三平台、围绕第三平台的相邻两侧的第三水池、以及围绕第三平台和第三水池的第三花池;第三平台与第三居住层室内空间连通。
[0011]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另一种公寓,包括:第一墙体,以及在第一墙体的同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居住层、第二居住层、第三居住层和第四居住层,其中所有居住层以第一墙体为共用墙体,其中,第一居住层设置于低地上,第三居住层的一部分地支承于高地上另一部分支撑于第二居住层上,其中低地和高地构成的阶梯状的地形;其中,第一居住层设置有第一层庭院,第二居住层设置有第二层露台,第三居住层设置有沿着第一墙体彼此相对置的第三层露台和第三层庭院,第四居住层设置有第四层露台;其中,第一层庭院、第三层露台和第四层露台位于第一墙体的同一端并且在垂直方向上依次错开形成退台设计;第二层露台布置在与第一墙体相对的一侧,并在垂直方向与第三层露台错开形成退台设计;第三层庭院在垂直方向相对于第四居住层的外墙面突出。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居住层、第二居住层、第三居住层、第四居住层,分别面向第一层庭院、第二层露台、第三层露台和第三层庭院、第四层露台设置采光窗。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居住层和第二居住层为通过楼梯连通的一户,第三居住层和第四居住层各为一户,每户设置有彼此独立的入户通道,其中第一居住层的入户通道设置于低地,第三居住层和第四居住层的入户通道分别设置于高地。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寓具有依次层叠的四层,并其第一居住层设置于低地上,第三居住层部分地支承在高地上,由此,避免了大面积的地面平整,降低了建筑成本。进一步,该公寓将每层均构造为居住层,由此充分地利用了呈阶梯状的地形,避免了例如设置架空结构所造成的空间浪费和成本提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公寓的相对于第一墙体呈对称布置有第一居住单元和第二居住单元,并每个居住单元具有第一居住层、第二居住层、第三居住层和第四居住层。由此,使其建造简单,误差小,以进一步降低建筑成本。而每层均设置有庭院和/或露台,并且每层庭院和/或露台呈退台式设计以避免互相遮挡,由此为住户提供了错落的院落景观。
[0016]2.通过面向露台或庭院设置采光窗,并且由于每层庭院和/或露台互相错开,从而提高了室内的采光通风效果。
[0017]3.在每个居住单元中,第一居住层和第二居住层为一户,第三居住层和第四居住层各为一户,使本公寓可容纳6户住户,每户设置有彼此独立的入户通道,使得每户住户互不干扰,并保护私密性。
[0018]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公寓,具有依次层叠的四层,并其第一居住层设置于低地上,第三居住层部分地支承在高地上,由此,避免了大面积的地面平整,降低了建筑成本。此夕卜,每层均设置有庭院和/或露台,并且每层庭院和/或露台呈退台式设计以避免互相遮挡,由此为住户提供了错落的院落景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寓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示出的公寓的第一居住层户型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示出的公寓的第二居住层户型示意图;
[0022]图4是图1示出的公寓的第三居住层户型示意图;
[0023]图5是图1示出的公寓的第四居住层户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0025]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公寓的一个实施例,其包括第一墙体5,以及相对于第一墙体5对称布置的第一居住单元和第二居住单元(在图2至图5中清晰的示出),每个居住单元设于由低地和高地构成的阶梯状的地形上,其中,阶梯状的地形由具有高度差的低地和高地构成,低地位于高地的下方。并且每个居住单元构造成具有依次层叠的第一居住层
1、第二居住层2、第三居住层3和第四居住层4,其中第一居住层I设置于低地上,第三居住层3部分地支承于高地上。可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居住单元的各自的第一居住层I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一墙体5连接,各自的第二居住层2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一墙体5连接,各自的第三居住层3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一墙体5连接,各自的第四居住层4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一墙体5连接。可理解,第一墙体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由高地指向低地的方向,才能构成上述对称,换言之,第一墙体5为依次贯穿第一居住层I至第四居住层4的墙体。为简洁,以下仅描述一个居住单元,另一个居住单元与其对称布局,不再赘述。
[0026]具体而言,第一居住层I整体设置在低地上,第二居住层2叠置在第一居住层I上方并且完全支承于第一居住层1,第三居住层3的一部分支承于第二居住层2,另一部分支承在高地上,而第四居住层4叠置在第三居住层3的上方并且完全支承于第三居住层3。此夕卜,第一居住层I和第二居住层2为一户,第三居住层3和第四居住层4各为一户。
[0027]由此,避免了大面积的地面平整,降低了建筑成本。进一步,该公寓将每层均构造为居住空间,由此充分地利用了阶梯状的地形,避免了例如设置架空结构所造成的空间浪费和成本提闻,提闻了 土地利用率。
[0028]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公寓的第一居住层1,包括第一层起居室15,和依次围绕第一层起居室15布置的第一层餐厅16、第一层卧室17、第一层庭院11和第一入户通道18,其中,第一入户通道18和第一层卧室17位于第一层起居室15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层卧室17与第一墙体5邻接。第一层餐厅16与第一层庭院11设置于第一层起居室15的相对两侦牝且结合图1,第一层庭院11相对第一层餐厅16远离高地设置。此外,第一层餐厅16与第一墙体5之间设置有天井6并且第一层餐厅16与天井6通过门连通,即,天井6邻接于第一墙体5。此外,第一层餐厅16与第一层起居室15之间通过第一层门厅19连通,且第一层门厅19与第一入户通道18通过入户门连通。
[0029]进一步参照图2,第一层庭院11包括相邻接的第一水池12和第一平台14,以及与第一水池12和第一平台14均邻接的第一花池13,第一平台14与第一居住层室内空间连通,具体地,第一花池13邻接于第一水池12和第一平台14的与第一居住层室内空间相反的一侧。其中,本公寓由向外界环境敞开的室外空间和封闭的室内空间组成,例如在第一居住层1,上述第一层起居室15、第一层餐厅16、第一层卧室17、第一入户通道18,第一层门厅I为第一居住层室内空间,第一层庭院11为室外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14与第一层起居室15通过围合成第一居住层室内空间的外墙相隔,并通过设置在该外墙上的门连通,并且还在第一水池12与第一层卧室17之间设置第二平台,并且第二平台与第一层卧室17通过围合成第一居住层室内空间的外墙相隔,并通过设置在该外墙上的门相通。由此,住户选择地由第一层卧室17或第一层起居室15进入第一层庭院11,并可在第一层庭院11里休闲赏景。进一步,在面向第一层庭院11设置采光窗,由此可以增加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例如,在第一层卧室17和第一层庭院11之间的外墙上设置采光窗,在第一层起居室15与第一层庭院11之间的外墙上设置米光窗,并且上述米光窗较现有住宅的窗户大,例如使用落地窗等。[0030]此外,第一层卧室17设置有卫生间、洗浴间以及洗手池,上述卫生间、洗浴间以及洗手池独立设置,多个用户可择一使用,互补干扰。另外,在天井6和第一层餐厅16的与第一层庭院11相反的一侧并排连接有设备间、卫生间、和连通至第二居住层2的楼梯间7。设备间与第一层餐厅16通过门连通,第一层餐厅16与楼梯间7连通。此外,第一层餐厅16中设置有厨具,构成开放式厨房。
[0031]通过上述楼梯间7,可由第一居住层I进入第二居住层2。参见图3,楼梯间7在第二居住层2的入口与第二层通道22连通,天井6和第二层第一卧室23分别位于第二层通道22的两侧,并且第二层第一卧室23与第二层通道22通过墙体相隔并通过门连通。其中,可理解,天井6由第一居住层I贯通至第二居住层2,天井6与第一墙体5邻接,并向远离第一墙体5的方向依次连接第二层通道22和第二层第一卧室23。
[0032]第二层通道22的与楼梯间7相反的一端连通至第二层第二卧室24,且第二层第二卧室24与第一墙体5邻接,第二层第二卧室24在与第一墙体5相反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层露台21,即第一墙体5、第二层第二卧室24和第二层露台21依次并排设置,可理解,即第二层露台21布置在与第一墙体5相对的一侧。第二层第二卧室24和第二层露台21由墙体相隔并通过墙体上的门相通。在第二层露台21与第二层第一卧室23之间还设置有花池。由此,住户可通过第二层第二卧室24进入第二层露台21,为居住于第二居住层2的住户提供了休闲的空间,并且较第一层庭院,在第二层露台21可欣赏更远的景观。在第二层第一卧室23和第二层第二卧室24的面向第二层露台21和花池的外墙上设置有采光窗,既可增强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又可在室内赏花赏景。可选地,上述采光窗较现有住宅的窗户大,例如使用落地窗等。
[0033]其中,第二层第一卧室23和第二层第二卧室24内均设置有独立的卫生间、洗浴间和洗手池。此外,第二层第二卧室24还设置有更衣间。
[0034]结合图1、图2和图3可示出,在垂直方向上(垂直于低地的地面的方向),第一层庭院11相对于第二居住层2的外墙(即围合成第二居住层室内空间的外墙)突出,由此,第一层庭院11和第一居住层室内空间的采光通风效果较好。综上,每个居住单元(即,在俯视时第一墙体5的左右两侧各为一个居住单元,可选地,左侧为第一居住单元,右侧为第二居住单元)的第一居住层I和第二居住层2为一户,具有三室一厅的复式型住宅,并且其第一入户通道18位于低地上,换言之,居住于第一居住层I和第二居住层2组成的住宅的住户只能从低地进入第一入户通道18后入户。
[0035]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公寓的第三居住层3,包括:与第一墙体5邻接的第三层卧室36和围绕第三层卧室36依次设置的第三层庭院32、第二入户通道37、第三层起居室38和第三层餐厅39。第三层餐厅39与第一墙体5邻接,并在第三层餐厅39的与第一墙体5相反的一侧连通第三层起居室38。此外,第三层餐厅39和第三层起居室38与第三层庭院32位于第三层卧室36相对的两侧,第二入户通道37与第一墙体5位于第三层卧室36相对的两侧。此外第三层餐厅39的与第三层卧室36相反的一侧连接上述天井6,可理解,天井6依次贯通第一居住层1、第二居住层2和第三居住层3。其中,第三居住层的室内空间包括第三层卧室36、第三层餐厅39、第三层起居室38。
[0036]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与第三层起居室38连通的第三层露台31,其中,第三层露台31与第三层庭院32相对设置,且第三层露台31叠置于第二居住层2的室内空间的上方,第三层庭院32支承于高地上,可理解,第三层露台31和第三层庭院32位于第一墙体5的两端。
[0037]此外,第二入户通道37与第三层庭院32和第三层卧室36邻接,并且其入口位于靠近第三层庭院32的一端,故可理解,居住于第三居住层的住户仅可先上至高地,再进入第二入户通道37后入户。
[0038]另外,在第三层卧室36中设置有各自独立的卫生间、洗浴间、洗手盆和更衣间。第三层餐厅39设置有厨具,构成为开放式厨房。第三层卧室36与第三层庭院32通过墙体隔开并通过墙体上的门相通。上述墙体上设置有面向第三层庭院32的采光窗,以增加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并可观赏到第三层庭院32中的景物。其中,第三层庭院32包括第三平台33、围绕第三平台33的相邻两侧的第三水池35、以及围绕第三平台33和第三水池35的第三花池34。具体地,第三平台33与第三居住层室内空间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平台33邻接于第三层卧室36,第三水池35呈L形围绕第三平台33的两侧,第三水池35与第二入户通道37相邻,第三花池34围绕第三平台33相对于第二入户通道的一侧和第三水池35相对于第二入户通道的一侧,以及第三水池35相对于第三层卧室36的一侧。
[0039]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层露台31与第三层起居室38通过墙体隔开并通过设置在墙体的门相通,其中,该墙体上面向第三层露台31设置采光窗以增加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而在第三层卧室36与第三层庭院32通过墙体间隔开并通过墙体上的门连通。在上述墙体上设置面向第三层庭院32的采光窗,以增加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可选地,上述采光窗较现有住宅的窗户大,例如使用落地窗等。
[0040]综上,住户即可通过第三层卧室36进入第三层庭院32,也可通过第三层起居室38进入第三层露台31,可选地观赏不同方向的风景。此外,住户主要的活动空间是第三层卧室36和第三层起居室38,此两处均具有较好的采光。
[0041]优选地,第三层起居室38与第二入户通道37之间设置有卫生间和围绕卫生间相邻两侧呈L形的第三层通道310,第二入户通道37与第三层通道310通过入户门连通,第三层卧室36与第三层通道310通过门连通,第三层通道310的一端连通至第三层起居室38。
[0042]结合图1和图4,第一层庭院11相对第三层露台31在垂直方向上沿第一墙体5的延伸方向整体突出,即第一层庭院11相对第三层露台31在垂直方向错开,以避免第三层露台31遮挡第一层庭院11造成采光不充足等问题。而第二层露台21在垂直方向与第三层露台31错开,即第二层露台21在垂直方向相对第三层露台31沿垂直于第一墙体5的方向整体突出,以避免第三层露台31遮挡第二层露台21造成采光不充足等问题。
[0043]进一步,参照图4,第三入户通道42设置于第二入户通道37的与第一墙体5相反的一侧。第三入户通道42的入口位于高地上,其内设置楼梯通向第四居住层4。进一步,第三入户通道42的入口与第二入户通道37的入口彼此独立,并且两个通道不相通。在第三入户通道42位于第三居住层的折弯处设置设备间8,并且通过门与第三入户通道42相通。
[0044]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公寓的第四居住层4,包括与第一墙体5邻接的第四层餐厅43,以及依次围绕第四层餐厅43相邻两侧设置的第四层起居室44、第一卫生间44和第四层卧室46,其中,第四层卧室46与第一墙体5邻接,并且上述第三入户通道42位于第四层卧室46的与第一墙体5相反的一侧。第三入户通道42与第四层起居室44通过入户门连通。在第四层起居室44与第一卫生间44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层露台41,第四层露台41与第四层起居室44通过墙体间隔并通过其上的门连通,在墙体上设置采光窗,以提高室内的采光通风效果。其中,第四层卧室46设置有各自独立的卫生间、洗浴间、洗手盆。
[0045]结合图1和图5,第三层露台31相对于第四层露台41整体突出,即第三层露台31与第四层露台41在垂直方向错开,以避免第四层露台41遮挡第三层露台31造成采光不充足等问题。第三层庭院32在垂直方向相对于第四居住层4的外墙面突出,其中,外墙为围合成公寓室内空间的墙体,第三层卧室和第四层卧室的外墙平齐,由此,第三层庭院32在垂直方向相对于第四居住层4的外墙面(外墙的外表面)突出以避免第四层卧室的外墙遮挡第三层庭院32造成采光不充足等问题。
[0046]综上,结合图1至图5,可理解,第一层庭院11、第三层露台31和第四层露台41位于第一墙体5的同一端并且在垂直方向上依次错开形成退台设计,第二层露台21布置在与第一墙体5相对一侧,并在垂直方向与第三层露台31错开形成退台设计,第三层庭院32在垂直方向相对于第四居住层的外墙面突出。由此,既避免互相遮挡以影响室内采光,又为住户提供了错落的院落景观。此外,该公寓面向露台或庭院设置采光窗,并且由于每层庭院和/或露台互相错开,从而为室内提供了较好的采光。
[0047]此外,可理解,第一入户通道、第二入户通道和第三入户通道彼此独立,使每户住户各不干扰。而对于每层的描述,可得出,每个居住单元的第一居住层1、第二居住层2、第三居住层3、第四居住层4,分别面向第一层庭院11、第二层露台21、第三层露台31和第三层庭院32、第四层露台41设置采光窗,即第一居住层I面向第一层庭院11设置采光窗、第二居住层2面向第二层露台21设置采光窗、第三居住层3面向第三层露台31和第三层庭院32设置采光窗、第四居住层4面向第四层露台41设置采光窗。
[004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公寓一个实施例,其构造可选地,其剖面图与图1相同,其余每层户型图依次与图2至图4示出的第一墙体5俯视时右侧的居住单元一致。
[0049]参照图1至图5,该公寓包括第一墙体5,以及在第一墙体5的同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居住层1、第二居住层2、第三居住层3和第四居住层4,其中所有居住层以第一墙体5为共用墙体,即,第一墙体5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第一居住层1、第二居住层2、第三居住层3和第四居住层4。其中,第一居住层I设置于低地上,第三居住层3的一部分地支承于高地上、另一部分支撑于第二居住层上,其中低地和高地构成的阶梯状的地形,阶梯状的地形由具有高度差的低地和高地构成,低地位于高地的下方。由此,避免了大面积的地面平整,降低了建筑成本。
[0050]第一居住层I设置有第一层庭院11,第二居住层2设置有第二层露台21,第三居住层3设置有沿着第一墙体5彼此相对置的第三层露台31和第三层庭院32,第四居住层4设置有第四层露台41,第一层庭院11、第三层露台31和第四层露台41位于第一墙体5的同一端并且在垂直方向上依次错开形成退台设计。第二层露台21布置在与第一墙体5相对的一侧,并在垂直方向与第三层露台31错开形成退台设计。第三层庭院32在垂直方向相对于第四居住层的外墙面突出。第一居住层1、第二居住层2、第三居住层3、第四居住层4分别面向第一层庭院11、第二层露台21、第三层露台31和第三层庭院32、第四层露台41设置采光窗,即第一居住层I面向第一层庭院11设置采光窗,第二居住层2面向第二层露台21设置采光窗,第三居住层3面向第三层露台31和第三层庭院32设置采光窗,第四居住层4面向第四层露台41设置采光窗。由此,结合每层庭院和/或露台呈退台式设计以避免互相遮挡,由此为住户提供了错落的院落景观。
[0051]此外,第一居住层I和第二居住层2为通过楼梯连通的一户,第三居住层3和第四居住层4各为一户,每户设置有彼此独立的入户通道,其中第一居住层I的入户通道设置于低地,第三居住层3和第四居住层4的入户通道分别设置于高地。
[0052]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及效果可选地与图1至图5相同,不再赘述。
[005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公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墙体(5),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墙体对称布置的第一居住单元和第二居住单元,每个居住单元设于由低地和高地构成的阶梯状的地形上并构造成具有:依次层叠的第一居住层(I)、第二居住层(2)、第三居住层(3)和第四居住层(4),其中所述第一居住层(I)设置于所述低地上,所述第三居住层(3)部分地支承于所述高地上; 在每个居住单元中,所述第一居住层(I)设置有第一层庭院(11),所述第二居住层(2)设置有第二层露台(21),所述第三居住层(3)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墙体(5)彼此相对置的第三层露台(31)和第三层庭院(32),所述第四居住层(4)设置有第四层露台(41); 其中,所述第一层庭院(11)、所述第三层露台(31)和所述第四层露台(41)位于所述第一墙体(5)的同一端并且在垂直方向上依次错开形成退台设计;所述第二层露台(21)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墙体(5)相对的一侧,并在垂直方向与第三层露台(31)错开形成退台设计;所述第三层庭院(32 )在垂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居住层的外墙面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寓,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居住单元中,所述第一居住层(I)、所述第二居住层(2)、所述第三居住层(3)、所述第四居住层(4),分别面向所述第一层庭院(11)、第二层露台(21)、第三层露台(31)和第三层庭院(32)、第四层露台(41)设置采光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公寓,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居住单元中,所述第一居住层(I)和所述第二居住层(2)为一户,所述第三居住层(3)和所述第四居住层(4)各为一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寓,其特征在于, 每户设置有彼此独立的入户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居住层(I)的入户通道设置于所述低地; 所述第三居住层(3)和所述第四居住层(4)的入户通道分别设置于所述高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第一墙体(5)邻接的天井(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庭院(11)包括:相邻接的第一水池(12)和第一平台(14),以及与所述第一水池(12)和所述第一平台(14)均邻接的第一花池(13); 所述第一平台(14)与所述第一居住层室内空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层庭院(31)包括:第三平台(33)、围绕所述第三平台(33)的相邻两侧的第三水池(35)、以及围绕所述第三平台(33)和所述第三水池(35)的第三花池(34); 所述第三平台(33)与所述第三居住层室内空间连通。
8.一种公寓,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墙体(5),以及在所述第一墙体的同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居住层(I)、第二居住层(2)、第三居住层(3)和第四居住层(4),其中所有居住层以所述第一墙体(5)为共用墙体, 其中,所述第一居住层(I)设置于低地上,所述第三居住层(3)的一部分地支承于高地上另一部分支撑于所述第二居住层上,其中所述低地和所述高地构成的阶梯状的地形;其中,所述第一居住层(1)设置有第一层庭院(11),所述第二居住层(2)设置有第二层露台(21),所述第三居住层(3)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墙体(5)彼此相对置的第三层露台(31)和第三层庭院(32),所述第四居住层(4)设置有第四层露台(41); 其中,所述第一层庭院(11)、所述第三层露台(31)和所述第四层露台(41)位于所述第一墙体(5)的同一端并且在垂直方向上依次错开形成退台设计;所述第二层露台(21)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墙体(5)相对的一侧,并在垂直方向与第三层露台(31)错开形成退台设计;所述第三层庭院(32 )在垂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居住层的外墙面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公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居住层(1)、所述第二居住层(2)、所述第三居住层(3)、所述第四居住层(4),分别面向所述第一层庭院(11)、第二层露台(21)、第三层露台(31)和第三层庭院(32)、第四层露台(41)设置米光窗。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公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居住层(1)和所述第二居住层(2)为通过楼梯连通的一户,所述第三居住层(3)和所述第四居住层(4)各为一户, 每户设置有彼此独立的入户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居住层(1)的入户通道设置于所述低地,所述第三居住层(3)和所述第四居住层(4)的入户通道分别设置于所述高地。
【文档编号】E04H1/04GK203716522SQ201420057201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9日
【发明者】卢强 申请人:北京德懋堂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