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它解决了现有下水道周侧的防水布存在边缘缝隙,而造成漏水至基础地面,破坏防水效果的问题。本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包括在基础地面上开设的下水道洞,下水道洞内插伸有下水管,基础地面上铺设防水布,防水布在下水道洞上开设通口,下水管外侧套设密封组件,防水布的通口边缘卡嵌入密封组件内。本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在下水管与下水道洞之间增设密封组件,并与防水布的边缘相衔接,消除防水布与下水管之间的间隙,以达到完善的防水效果;且具有结构简单,装配便捷,作用可靠,使用寿命长久等特点。
【专利说明】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装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体周侧的密封结构,特别是一种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建筑主体完成主体内外进行的美化工程基本上都属于装饰装修的工程范畴。主要分室内装饰工程和室外装饰工程,室内装饰工程主要包括:装饰部分一吊顶、墙体、地面装饰、木作造型、油漆等等;安装部分——水、电线路铺设,空调等通风管路铺设,弱电线路及点位设置,防水结构设置,灯具洁具安装等。室外装饰工程主要为外墙体装饰,具体采用石材、铝塑板、玻璃或外墙涂料根据设计要求而施工。
[0003]其中在排水、防水部分,例如室内的地板通常在基础地面上铺设防水布,再在防水布上依次铺设水泥砂浆层及地砖层,由此完成室内地板的装修。在地板上的下水道位置,需挖开通口,并在通口内插伸下水管道。在还未铺设水泥砂浆层及地砖层时,就需将下水管道装修固定。而传统方式中,防水布在下水通口处对应开设通孔,而防水布与下水通口的边沿上用泥浆涂抹,以达到封闭两者之间缝隙的作用,但实际装修操作中,因需对下水管道进行插伸、定位等工序,故导致防水布边缘的缝隙易裂开,使得水进入防水布下面,造成对基础地面的渗透,由此破坏防水结构,造成不合格的装修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在下水管与下水道洞之间增设密封组件,并与防水布的边缘相连接,以达到完善防水效果的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包括在基础地面上开设的下水道洞,所述下水道洞内插伸有下水管,所述基础地面上铺设防水布,所述防水布在下水道洞上开设通口,所述下水管外侧套设密封组件,所述防水布的通口边缘卡嵌入密封组件内。
[0006]本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中,在下水管伸入下水道洞至一定位置,即其端部仅外露一端装配节段时,密封组件将下水管与下水道洞之间定位连接,同时密封组件衔接防水布的边缘,从而消除了下水管与防水布之间的缝隙,且衔接作用稳定、可靠。由此水流只能流到防水布上,而无法由缝隙渗透至基础地面上,提升且完善了防水布的防水效果O
[0007]在上述的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中,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压合密封圈与卡位密封圈,所述卡位密封圈垫置于防水布下面,所述压合密封圈压置于防水布上面,且压合密封圈与卡位密封圈呈卡嵌配合。通过压合密封圈与卡位密封圈的卡嵌配合,而将防水布的边缘夹设于两者之间的结合面处,由此衔接防水布,消除防水布因开设通口而与基础地面产生的间隙。
[0008]在上述的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中,所述的卡位密封圈为环圈状,所述的压合密封圈的底面凹设环圈槽,所述的卡位密封圈能吻合嵌入环圈槽内。防水布通口处的边缘进入环圈槽中,并被卡位密封圈压紧而形成卡接固连。
[0009]在上述的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中,所述的压合密封圈具有下部的套管节段与上部的压布台阶,所述套管节段伸入下水道洞与下水管的间隙内,所述压布台阶具有环向凸设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搭设于防水布表面上。套管节段的内周贴附下水管的外壁,外周贴附下水道洞的内壁,通过摩擦力将两者定位锁死。压布台阶的底面为台阶面,台阶面为平面,且台阶面上凹设环圈槽,通过台阶面向下扣设,将卡位密封圈卡嵌入环圈槽中。
[0010]在上述的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中,所述的压布台阶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倾斜面由中心向外周逐步下降,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至45°。
[0011 ] 在上述的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中,所述的防水布上依次铺设有水泥砂浆层、地砖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在防水布铺设的基础上,在下水管与下水道洞之间增设密封组件,并与防水布的边缘相衔接,通过密封组件内周密封相贴下水管,外周密封衔接防水布,从而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以达到完善的防水效果;且具有结构简单,装配便捷,作用可靠,使用寿命长久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基础地面;2、防水布;3、水泥砂衆层;4、地砖层;5、下水管;6、压合密封圈;7、卡位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本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包括在基础地面I上开设的下水道洞,该下水道洞内插伸有下水管5。
[0017]基础地面I上铺设防水布2,该防水布2在下水道洞上开设通口,下水管5外侧套设密封组件,且防水布2的通口边缘卡嵌入密封组件内。
[0018]密封组件包括压合密封圈6与卡位密封圈7,卡位密封圈7为环圈状。安装时卡位密封圈7垫置于防水布2下面,而压合密封圈6压置于防水布2上面,且压合密封圈6与卡位密封圈7呈卡嵌配合。
[0019]压合密封圈6具有下部的套管节段与上部的压布台阶,套管节段伸入下水道洞与下水管5的间隙内,具体为套管节段的内周贴附下水管5的外壁,外周贴附下水道洞的内壁,通过摩擦力将两者定位锁死。
[0020]压布台阶具体呈环向凸设,压布台阶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倾斜面由中心向外周逐步下降,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至45°。压布台阶的底面为平面,即为台阶面,台阶面上凹设环圈槽,通过台阶面向下扣设,将卡位密封圈7卡嵌入环圈槽中,并两者呈吻合匹配。
[0021]防水布2上依次铺设有水泥砂浆层3、地砖层4。
[0022]本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中,在下水管5伸入下水道洞至一定位置,SP其端部仅外露一端装配节段时,通过压合密封圈6的套管节段将下水管5与下水道洞之间定位连接;通过压合密封圈6与卡位密封圈7的卡嵌配合,而将防水布2的边缘夹设于两者之间的结合面处,即防水布2通口处的边缘进入环圈槽中,并被卡位密封圈7压紧而形成卡接固连。由此衔接防水布2,消除防水布2因开设通口而与基础地面I产生的间隙。因密封组件内周密封相贴下水管5,外周密封衔接防水布2,由此水流只能流到防水布2上,而无法由缝隙渗透至基础地面I上,提升且完善了防水布2的防水效果;且具有结构简单,装配便捷,作用可靠,使用寿命长久等特点。
[002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4]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基础地面I ;防水布2 ;水泥砂浆层3 ;地砖层4 ;下水管5 ;压合密封圈6 ;卡位密封圈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包括在基础地面上开设的下水道洞,所述下水道洞内插伸有下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地面上铺设防水布,所述防水布在下水道洞上开设通口,所述下水管外侧套设密封组件,所述防水布的通口边缘卡嵌入密封组件内;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压合密封圈与卡位密封圈,所述卡位密封圈垫置于防水布下面,所述压合密封圈压置于防水布上面,且压合密封圈与卡位密封圈呈卡嵌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位密封圈为环圈状,所述的压合密封圈的底面凹设环圈槽,所述的卡位密封圈能吻合嵌入环圈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合密封圈具有下部的套管节段与上部的压布台阶,所述套管节段伸入下水道洞与下水管的间隙内,所述压布台阶具有环向凸设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搭设于防水布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布台阶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倾斜面由中心向外周逐步下降,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至 4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下水道周侧的防水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布上依次铺设有水泥砂浆层、地砖层。
【文档编号】E04B1/68GK203856085SQ201420241545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林清辉, 周向阳 申请人:林清辉,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