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光的玻璃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光的玻璃窗,包括第一边框及固定在第一边框上的第一玻璃层,第二边框及内置于第二边框内且周长小于所述第二边框周长的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边框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边框相连接: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具有间隙,在彼此相对的侧面上分别粘贴有第一偏振膜、第二偏振膜: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一玻璃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二边框还具有调节机构,用于在水平、或者垂直、或者前后、或者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上使得所述第二玻璃层相对于所述第一玻璃层运动。本实用新型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调光方便的特点。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体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光的玻璃窗。 可调光的玻璃窗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透光窗体,为了避免强光的透射,要么采用有色玻璃来降低透射光强度,要 么采用安装各种形式的窗帘来减弱透射光的强度,要么采用粘贴有色薄膜等方式来降低透 射光强度。
[0003] 例如,很多高层建筑外墙,多采用有色的玻璃幕墙,但有色玻璃容易造成光反射形 成光污染,且透光度无法调节,无法控制透射光的强度,同时由于固定安装,也无法调节反 射及透射角度。
[0004] 例如,汽车等可移动交通工具的窗体,也多采用粘贴灰色或黑色或银色等反光膜 来降低透射强度,同样也存在无法调节透射光强和透射角度的问题。
[0005] 因此,根据如何让用户根据自身感受调节透射光强,兼顾用户体验和自然光照情 况,获得最佳内部光照环境,成为透光窗体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光的玻璃窗,用于解决如何 实现透射光强和透射角度的按需调节的问题。
[0007]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调光的玻璃窗,包括第一边框及固 定在第一边框上的第一玻璃层,第二边框及内置于第二边框内且周长小于所述第二边框周 长的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边框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边框相连接:
[0008] 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具有间隙,在彼此相对的侧面上分别粘贴有第 一偏振膜、第二偏振膜:
[0009] 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一玻璃层的面积大于所述 弟一玻璃层:
[0010] 所述第二边框还具有调节机构,用于在水平、或者垂直、或者前后、或者顺时针、或 者逆时针方向上使得所述第二玻璃层相对于所述第一玻璃层运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的正方形或长 方形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横边和/或坚边上具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用于通过水平或垂 直移动使得所述第二玻璃层移动。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的正方形或长 方形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横边和/或坚边上具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用于通过转动使得 所述第二玻璃层移动。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滑动槽连接方式连接的正方形或 长方形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横边和/或坚边上具有滑动槽和沿滑动槽设置的锁定机构, 所述第二边框通过所述滑动槽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使得所述第二玻璃层移动,所述锁定机 构用于锁定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的相对位置。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的圆形边框, 所述第二边框的周边上具有滑动槽,所述第二玻璃层具有内置于所述滑动槽的滑动栓,所 述滑动栓用于在沿滑动槽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玻璃层移动。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滑轨连接方式连接的圆形边框, 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之间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用于所述第二边框带动所述 第二玻璃层沿滑动槽相对于所述第一玻璃层移动。
[001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光的玻璃窗,可通过第一玻璃层与第二玻璃层的偏振膜间 的相对移动,调节偏振方向使得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可通过多个方向的移动方式来实 现强弱调节,可用于解决如何实现透射光强和透射角度的按需调节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形边框的可调光的玻璃窗的调光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形边框的可调光的玻璃窗的调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 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0] 如图1所示,给出了一种基于圆形结构的可调光的玻璃窗实施例示意图,总体上, 该圆形结构的窗体,可以采用旋转两层偏振膜的相对角度来实现调光,当偏振方向彼此垂 直时不透光,当偏振方向平行时透过50%光,介于两者之间时,透光度可在0-50%之间调 节。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采用旋转内侧边框或者旋转内侧玻璃两种方式实现。具体方式详述 如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
[0021] 实施例一:
[0022] -种可调光的玻璃窗,包括第一边框及固定在第一边框上的第一玻璃层,第二边 框及内置于第二边框内且周长小于所述第二边框周长的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边框的一侧 与所述第二边框相连接: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具有间隙,在彼此相对的侧面 上分别粘贴有第一偏振膜、第二偏振膜: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具有相同的形状,所 述第一玻璃层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玻璃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 框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的圆形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周边上具有滑动槽,所述第二玻 璃层具有内置于所述滑动槽的滑动栓,所述滑动栓用于在沿滑动槽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玻 璃层移动。通过固定于所述第二玻璃层上的滑动栓,可以带动第二玻璃层沿滑轨顺时针或 逆时针方向移动,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锁定机构,用于在滑动到适当位置后,进行锁定,从 而将所述第二玻璃层沿滑轨槽固定在所述第二边框上。
[0023] 所述第一偏振膜与所述第二偏振膜是具有均一偏振方向的偏振膜或者具有两种 偏振方向垂直的交替涂布的复合偏振膜。
[0024] 实施例二:
[0025] -种可调光的玻璃窗,包括第一边框及固定在第一边框上的第一玻璃层,第二边 框及内置于第二边框内且周长小于所述第二边框周长的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边框的一侧 与所述第二边框相连接: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具有间隙,在彼此相对的侧面 上分别粘贴有第一偏振膜、第二偏振膜;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具有相同的形状,所 述第一玻璃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玻璃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 用滑轨连接方式连接的圆形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之间具有滑动槽,所述滑 动槽,用于所述第二边框带动所述第二玻璃层沿滑动槽相对于所述第一玻璃层进行顺时针 或者逆时针方向的移动。可以通过直接转动第二边框带动第二玻璃层沿滑轨顺时针或逆时 针移动,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锁定机构,用于在滑动到适当位置后,对所述第一边框与所 述第二边框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从而将所述第二边框沿滑轨槽固定在所述第一边框上。
[0026] 所述第一偏振膜与所述第二偏振膜是具有均一偏振方向的偏振膜或者具有两种 偏振方向垂直的交替涂布的复合偏振膜。
[0027] 如图2所示,给出了一种基于方形结构的可调光的玻璃窗实施例示意图,总体上, 该方形结构的窗体,可以采用移动两层偏振膜的相对角度来实现调光,当偏振方向彼此垂 直时不透光,当偏振方向平行时透过50%光,介于两者之间时,透光度可在0-50%之间调 节。具体方式详述如下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
[0028] 实施例三:
[0029] -种可调光的玻璃窗,包括第一边框及固定在第一边框上的第一玻璃层,第二边 框及内置于第二边框内且周长小于所述第二边框周长的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边框的一侧 与所述第二边框相连接: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具有间隙,在彼此相对的侧面 上分别粘贴有第一偏振膜、第二偏振膜;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具有相同的形状,所 述第一玻璃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玻璃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 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的正方形或长方形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横边和/或坚边上具有滑动 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可与所述第二玻璃层连接,也可设置于边框与玻 璃的空隙处,所述滑动块用于通过水平或垂直移动使得所述第二玻璃层移动。进一步的,还 可以设置锁定机构,用于在滑动到适当位置后,进行锁定。
[0030] 所述第一偏振膜与所述第二偏振膜是具有均一偏振方向的偏振膜或者具有两种 偏振方向垂直的交替涂布的复合偏振膜。
[0031] 实施例四:
[0032] -种可调光的玻璃窗,包括第一边框及固定在第一边框上的第一玻璃层,第二边 框及内置于第二边框内且周长小于所述第二边框周长的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边框的一侧 与所述第二边框相连接: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具有间隙,在彼此相对的侧面 上分别粘贴有第一偏振膜、第二偏振膜: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具有相同的形状,所 述第一玻璃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玻璃层;
[003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滑动槽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正方 形或长方形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横边和/或坚边上具有滑动槽和沿滑动槽设置的锁定机 构,所述第二边框通过所述滑动槽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带动所述第二玻璃层相对于第一玻 璃层移动,所述锁定机构用于锁定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的相对位置。
[0034] 所述第一偏振膜与所述第二偏振膜是具有均一偏振方向的偏振膜或者具有两种 偏振方向垂直的交替涂布的复合偏振膜。
[0035] 实施例五:
[0036] -种可调光的玻璃窗,包括第一边框及固定在第一边框上的第一玻璃层,第二边 框及内置于第二边框内且周长小于所述第二边框周长的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边框的一侧 与所述第二边框相连接: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具有间隙,在彼此相对的侧面 上分别粘贴有第一偏振膜、第二偏振膜: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具有相同的形状,所 述第一玻璃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玻璃层:
[003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的正方形或长 方形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横边和/或坚边上具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用于通过转动使得 所述第二玻璃层移动。例如,可以在第二边框的边角处设置椭圆形旋转块,旋转块转动时推 动或挤压第二玻璃层在第二边框内发生移动。进一步地,还可在第二边框上设置锁定机构 用于锁定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的相对位置。
[0038] 所述第一偏振膜与所述第二偏振膜是具有均一偏振方向的偏振膜或者具有两种 偏振方向垂直的交替涂布的复合偏振膜。
[0039] 实施例六:
[0040] -种可调光的玻璃窗,包括第一边框及固定在第一边框上的第一玻璃层,第二边 框及内置于第二边框内且周长小于所述第二边框周长的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边框的一侧 与所述第二边框相连接: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具有间隙,在彼此相对的侧面 上分别粘贴有第一偏振膜、第二偏振膜: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具有相同的形状,所 述第一玻璃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玻璃层:
[004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的正方形或长 方形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侧面上具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用于通过转动使得所述第二玻 璃层的一端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玻璃层。从而在两层偏振膜之间形成一个偏转角度。
[0042]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三至实施例六中,所述第一偏振膜与所述第二偏振膜是 具有两种偏振方向垂直的交替涂布的复合偏振膜,所述第二边框或所述第二玻璃层的相对 移动距离应小于或等于所述任一偏振方向的偏振涂层的宽度。
[0043] 综上,所述第二边框的调节机构,用于在水平、或或者垂直、或者前后、或者顺时 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上使得所述第二玻璃层相对于所述第一玻璃层运动。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调光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边框及固定在第一边框上的第一玻璃 层,第二边框及内置于第二边框内且周长小于所述第二边框周长的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 边框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边框相连接: 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具有间隙,在彼此相对的侧面上分别粘贴有第一偏 振膜、第二偏振膜: 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一玻璃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 玻璃层: 所述第二边框还具有调节机构,用于在水平、或者垂直、或者前后、或者顺时针、或者逆 时针方向上使得所述第二玻璃层相对于所述第一玻璃层运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光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的正方形或长方形边框,所述 第二边框的横边和/或坚边上具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用于通过水平或垂直移动使得所述 第二玻璃层移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光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的正方形或长方形边框,所述 第二边框的横边和/或坚边上具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用于通过转动使得所述第二玻璃层 移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光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滑动槽连接方式连接的正方形或长方形边框,所 述第二边框的横边和/或坚边上具有滑动槽和沿滑动槽设置的锁定机构,所述第二边框通 过所述滑动槽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使得所述第二玻璃层移动,所述锁定机构用于锁定所述 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的相对位置。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光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的圆形边框,所述第二边框 的周边上具有滑动槽,所述第二玻璃层具有内置于所述滑动槽的滑动栓,所述滑动栓用于 在沿滑动槽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玻璃层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移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光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是采用滑轨连接方式连接的圆形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 所述第二边框之间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用于所述第二边框带动所述第二玻璃层沿滑 动槽相对于所述第一玻璃层移动。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光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膜与所述第二偏振膜是具有均一偏振方向的偏振膜或者具有两种偏振 方向垂直的交替涂布的复合偏振膜。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光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膜与所述第二偏振膜是具有两种偏振方向垂直的交替涂布的复合偏振 膜,所述第二边框或所述第二玻璃层的相对移动距离应小于或等于所述任一偏振方向的偏 振涂层的宽度。
【文档编号】C03C27/06GK203846947SQ201420296491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5日
【发明者】郭涛, 曹南斌, 曹文娟, 裘平一, 张琳, 刘娜, 杨悦, 刘潇 申请人:石家庄经济学院